不久前,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江苏溧阳榜上有名,这是溧阳于去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斩获的又一项国字号殊荣。近年来,溧阳武断不移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持续开展“生态创新”实践,精心治山理水,悉心描山绘水,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全景全时全龄”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从“一处美”变成“全域美”,从“环境美”变成“生活美”,从“外在美”变成“内涵美”——溧阳践行以公民为中央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蝶变。溧阳市委布告徐华勤说:“俏丽溧阳,最美是人,百姓脸上有笑颜、眼里有光芒、心中有力量,给江南小城增长了动人的色彩,也是生态创新内涵最生动的注脚。”
美了环境富了腰包
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一起彩虹线与两边竹林、树林、野皮毛映成趣,沿途“神女之心”等主题景点都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这条全长365公里的“彩虹路”,连接全市98个行政村落、312个自然村落、220多个村落庄旅游景点,打通了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溧阳1号公路”竹箦段的居民张红贵说:“以前只要一下雨,自行车只能扛在肩上走。1号公路通到了家门口,现在开个土菜馆,买卖还挺好。”
从田舍乐到村落庄游,从全域旅游到村落庄振兴,“溧阳1号公路”激活了全市村落庄旅游的细胞,把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拓宽了农旅领悟的发展新路。富硒软米、两湾白芹等优质农副产品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据不完备统计,“溧阳1号公路”带动了沿线10万农人增收。
这是溧阳生态创新的缩影。自20世纪90年代起,溧阳人就积极开拓天目湖旅游和丘陵山区,在保护优先的根本上,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上风;面对曾经短暂走过的“靠山吃山”之路,溧阳人进行生态修复,2009年开始培植燕山公园,把一个废弃的矿山培植成江苏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近年来,溧阳人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生态资源,先后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码头等190余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余个;持续开展全域水体整治、污水管理,投资7亿多元对全市64座水库、32座重点塘坝进行管理,投资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采取PPP模式投资12.8亿元履行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投资14.8亿元开展全域屯子生活污水管理,让山更绿水更清。
绿色,已成为溧阳发展最光鲜的底色。近年来,溧阳连续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培植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天下龟龄之乡等“金字招牌”。
解了民愁还了乡愁
以大地为舞台、以稻田为背景,以星辰银河为点缀,音符飘扬在野外上空……溧阳南渡镇庆丰村落丰收的稻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格外引人瞩目。音乐会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林友声携浙江交响乐团领衔,张建一、安然等歌唱家和青年歌手一起稻田放歌。
两年前,南渡庆丰村落还是由溧阳市交通运输局挂钩的扶贫村落。2019年,南渡镇党委政府以谷物丰收文化为核心,以“金色庆丰、艺术野外”为愿景,倾力打造“苏南第一方,庆丰稻花喷鼻香”农旅项目。把破猪圈变成美术馆、空房子变成咖啡馆、旧屋子做成馒头店,将庆丰村落通过“溧阳1号公路”接入全域旅游生态,发动南渡重点企业和乡贤参与捐建“篱下菊苑”“廷锴玫瑰园”“田里教室”“风雨长廊”等。仅仅一年,庆丰村落蝶变为村落级总收入260万元、经营性收入132万元的网红村落,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上兴镇牛马塘村落原来是曹山深处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落,村落里空房率超过2/3,村落失间进行整体改造后,大批游客走进牛马塘;别桥镇塘马村落通过流转50亩村落民闲置地皮,开辟“我家自留地”,村落集体年创收200多万元;戴埠镇杨家村落依据自身资源上风,引进蓝城集团履行杨家村落村落落改造工程,为村落民供应近200个就业岗位,2019年实现农旅收入40亿元,带动5.4万庄家增收。
在溧阳,村落庄已成为令人留恋的艺术作品,它既知足了城里人的田园梦,也知足了屯子人的城市梦。2019年,溧阳凭借“生态创新”荣膺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2019中国创新榜样”。
暖了民气聚了人气
一大早,溧城街道八字桥村落百姓议事堂里就坐满了人,村落民正在商榷八字桥村落闲置空地改建停车场的事变。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疑难问题被奥妙化解。
为破解屯子管理的难题,溧阳市戴埠镇率先在新桥村落试点设立百姓议事堂,探索组织以老干部、老党员等为主体的群众参与抵牾轇轕排查化解、重大村落务谈论等事情机制,实施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有效引发了村落民参与自治的活力。
百姓议事堂只是溧阳微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溧阳市始终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微”处入手,不断加强和完善以“五堂一站”(即道德讲堂、百姓议事堂、快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幼童小学堂和心愿树爱心事情站)为核心的微民生工程培植,把基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的神经末梢。2017年开始履行的“敞墙透绿”工程,拆除了所有政府办公大楼围墙与栅栏,将政府机关内的绿地资源全面开放,成为市民共享的“绿色福利”。
此外,溧阳积极传承和拓展2200多年积淀的人文历史内涵,挖掘和构建与经典一脉相承的代价体系,描述“处处绿水青山,家家金山银山,大家寿比南山”的幸福生活画卷。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6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