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留下了《俏丽的草原我的家》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去世草原夜莺飞走了 休闲娱乐

等大批关于草原的歌曲,不断流传

“惊闻德德玛老师病逝。
现在,我父亲阿拉腾奥勒、德老师、火华老师,《俏丽的草原我的家》的三位缔造者可以在天上重聚了。

蒙古族音乐人科沁夫没想到,自己成了全网第一个向"大众年夜众发布歌唱家德德玛去世的人。
2023年11月28日下午,他通过一些蒙古族音乐人得知了德德玛去世的,与她的家人确认后,把发到了微博上。
很快,这一引发了人们的震荡和集体怀念。
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第一韶光发布了吊唁她的,网友们则纷纭以“草原夜莺”“天籁”等措辞形容德德玛的歌声,惋惜她的拜别。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中音歌唱家之一,德德玛以独占的蒙古族曲风,低沉憨实的嗓音特色在乐坛独树一帜。
而由于音域限定等缘故原由,女中音歌唱家的数量本来就不多,拥有优胜的声音天赋和独特曲风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德德玛一贯是乐坛如金子一样平常刺目耀眼、宝贵的存在。

歌唱家德德玛

很多歌迷都会以为,如阳光和清风一样让人愉悦的德德玛,又拥有这把好嗓音,她的生活也一定是一帆风顺的。
但实际上,德德玛的人生一贯磕磕绊绊,她也并非天生就拥有这样独特的嗓音。
她曾在不同唱法间艰巨摸索,成名时已经三十出头,十几年后又突发重病。
在洋溢着自然之美和幸福感的歌声背后,伤痛和迷茫始终伴随着她。

但这只“草原夜莺”从未屈从。
她从前离家求学,经历过挫折,草原却一贯留在她的音乐中。
她一直地唱着乡愁,也留下了《俏丽的草原我的家》《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大批关于草原的歌曲,不断流传。
在德德玛去世之后,有人感慨地说,孩童期间最早感知到草原的样子,不是在照片里,而是在德德玛的歌声里。

“草原上的风”

音乐人科沁夫的家人和德德玛有着较深的渊源,他已故的父亲、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和德德玛保持着长期互助,德德玛的成名作《俏丽的草原我的家》,正是阿拉腾奥勒作曲的歌曲,此后,两人还互助了不少歌曲。
二人同在内蒙古事情时,常常是阿拉腾奥勒写好了歌曲,然后骑着自行车去找德德玛,拿给她去演唱。
后来,德德玛和阿拉腾奥勒在晚年虽然不常相聚,却还是会相互支持。
2011年,阿拉腾奥勒去世,德德玛还特地赶去参加伤悼会,那时她早已腿脚不便,须要人搀扶,但还是坚持去见老友末了一壁。
“他们都是很重视音乐的人。
”科沁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两位老人的友情是靠音乐维系的。

《俏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凝聚着德德玛和词曲作者们的宝贵友情。
而随着这段旋律,人们也能回到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听到时期现场的回响。
1978年前后,文化创作逐渐回暖,音乐圈也是一样。
当时,邓丽君、刘文正等港台歌手的作品已经悄悄在大陆流传开来,听众们也在期待着一些非口号式的、表达个人情绪的歌曲涌现。
当时的创作者决定积极顺应时期潮流,开始创作新风格的作品。
1977年,作曲家阿拉腾奥勒根据词作者火华的一首旧歌词,谱成了《俏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具有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原创新歌,歌曲创作完后,包括德德玛在内的几位歌手对这首歌进行了演绎,但尚未盛行开来。
后来,火华改掉了歌曲中一些时期痕迹过重的、如“高压电线云中走”这样的歌词,更换成描述草原风光的词句,希望新作品能够更加贴近普通人的内心。

彼时,很多沉寂多年的歌手都等待着、争取着机会。
1978年年底,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届广交会上举办了一场晚会,晚会中,一位三十多岁的北方女歌腕表态演唱,一开始,她高大的形状与当地人的审美扞格难入,乃至还引起了台下的笑声,但当她一开口,低沉憨实的嗓音,幽美端庄的台风就征服了所有人,这位歌手便是当时在内蒙古歌剧团事情的德德玛。
当晚,她演唱了三首歌曲,个中,这首新版本的《俏丽的草原我的家》得到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当地媒体也开始用大篇幅赞赏这个全新的、俏丽的声音。

实际上,这次演出机会是渴求舞台的德德玛自己争取来的。
一开始,演出名单中并没有德德玛的名字,但在她的要求下,终于得到上级赞许,可以和另一位女歌手组成二重唱组合前往广州。
适值在演出当晚,演出中一位卖力独唱的女歌手生病,于是德德玛“临危受命”,得到了独唱三首歌的机会。
或许是由于她的嗓音和演绎与歌曲本身过于贴合,也由于自身坚持和机缘巧合,终极,这首歌的命运也和德德玛牢牢绑定在一起。

犹如命运的恩赐一样平常,演员德德玛的歌唱生涯发生了变革。
1979年,《俏丽的草原我的家》随着德德玛的声音一起走向了全国。
当年,德德玛到北京参加了多场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北京不雅观众的热烈欢迎,媒体称其为“残酷的歌唱新星”。
第二年,这首歌选入文化部向全国推举的15首精良歌曲的名单,并入选联合国亚洲区声乐教材。
她开始录唱片、磁带,到全国演出乃至赴外洋演出。
每当唱起“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这样生动描述自然场景的歌词和旋律,她醇酒般的声音,就能急速将人们带到那清风拂过的大草原。

此后十几年间,德德玛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小歌手,一跃成为名震全国的歌星,生动在各地舞台,每到一处,无论是草原上的当地牧民,还是城市里的不雅观众,都能成为她的狂热听众,不才乡演出过程中,乃至有牧民拦住车辆向她赠予家乡特产,表达爱意。
当时听过德德玛演出的听众回顾,德德玛的声音就像草原上的风,“有着一种洞穿岁月的传染力”。

荆棘中歌唱的夜莺

德德玛曾和同时期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落一起参加电视节目,二人从年轻时就相识,也常常演唱对方的歌曲。
德德玛曾半开玩笑地说,她总是想从关牧村落身上学到点什么,“虽然她没教过我,但是我偷学了好多东西”。
当时,德德玛以为自己善于唱悠扬的蒙古调子,却不善于演唱快速的歌曲,就从关牧村落那首节奏欢畅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开始学习模拟,终极也学得像模像样,别有一番风味。
“偷学”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彷佛折射了德德玛坚韧、爱寻衅的性情。
她独特的黄金嗓音也是在各种挫折寻衅之中酝酿出来的。

1947年,德德玛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年少时就加入赤色文化事情队“乌兰牧骑”为牧民唱歌演出。
1964年,18岁的德德玛被保送至刚刚成立的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
此时她开始碰着人生第一个困境: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之前,德德玛曾在内蒙古学习过美声唱法,但到中国音乐学院后改成了民族唱法,这对嗓音的损伤很大,她对这种迁移转变非常不适应。
于是,全体青春期间,她的声音一贯在高低音之间徘徊,找不准得当的状态。
这对一个年轻的歌唱学习者而言险些是毁灭性的打击。

那段韶光,对付大多数人而言,过得都不顺遂,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哪怕是有幸进入高档学府的德德玛也是一样。
1968年,德德玛回到家乡内蒙古,长达十几年的韶光中,她在内蒙古、宁夏等地的歌舞团、歌剧团都事情过,也算是躲开了混乱的社会环境。
但回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她创造,自己受过学院派演习的嗓音并不受当地人的喜好,只有在演唱家乡的蒙古长调时,不雅观众才会对她有更多的认可。
倔强的她不愿放弃歌唱奇迹,于是开始试着探求儿时演唱民族歌曲的觉得和方法,也开始有了更多的造诣感。
但由于多次修正唱法,过于勤奋地演习,让她的声带出了问题,后来,她的声带长了息肉,差一点无法唱歌,终极经由两次手术才修复。

该如何利用自己的声音,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德德玛,她在长达十几年的韶光里一贯思考着如何改变,也勇于考试测验,但由于这种改变,也由于身体的各种突发状况,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一曲成名”之后,德德玛的奇迹彷佛终于变得顺利起来,但康健问题却从未结束。
1983年,德德玛患上过敏性哮喘病,她再度以为自己无法唱歌,几年后病愈的她又积极起来,度过了十年旁边拥有舞台和掌声的日子。
生活刚刚伸展,又一个打击从天而降,1998年2月,年过五十又患有高血压的德德玛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到日本演出,结果由于演出场次太多,过于劳累,突发脑出血倒地,终极导致瘫痪。

无论如何,每一次遭受打击,这只“草原夜莺”都能凭借毅力飞快地重新恢复活机。
瘫痪后的德德玛在艰巨的磨炼之下,逐步规复了唱歌的能力,仅仅过了一年,她就重新回到舞台,宣告自己基本康复,逐步开始举办音乐会,出版专辑,哪怕行动不便,也要把这些事都逐一完成。
2009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德德玛在演唱新歌《蓝蓝的马莲花》时,还在坚持学习其他音乐人的技巧,她很喜好中国台湾女中音歌手蔡琴松弛的唱法,也试着在这首歌里模拟,并表示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
可是,在人们听来,德德玛黄金般的嗓音并没有随着年纪变革有所损伤,也无法想到这幽美歌声背后,她所承受的苦难。

草原的孩子

1999年,祖籍内蒙古的台湾墨客席慕蓉回内蒙古寻根,替刚刚过世的父亲完成心愿。
此时,大病初愈的德德玛在电视上看到了席慕蓉的影像,或许是由于刚刚病愈,生理薄弱,席慕蓉的寻根也勾起了德德玛的乡愁,她形容当时的场景是“她在荧幕上落泪,我在荧幕着落泪”。
后来,德德玛便托作曲家乌兰托嘎找到席慕蓉,三人相见,聊得很投契。
见面时,德德玛对席慕蓉说:你忘不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这是一首特殊好的歌,能不能(以此为灵感)写一首歌词?席慕蓉一贯喜好德德玛的歌声,便答应了要求,在三次修正后交出了作品,个中有一句“我也是草原的孩子”,非常让德德玛动容。

后来,这首席慕蓉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由乌兰托嘎作曲,德德玛演唱,并通过晚会播出,得到了极高的传唱度,也把冲动带到了更多民气中。
这首歌记录着德德玛心中浓重的草原情结。
十几岁便离家求学、事情的她,实在早就已经离开了草原上的生活,只能在音乐中回味这种乡愁,这件事乃至连她自己都无从察觉,只是在日后回味时才恍然大悟。
曾经有人在电视节目中问她唱过多少关于草原的歌曲,她并没有准备,只能说大概几百首,连自己都统计不过来。

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由她大力推动并演绎的歌曲中,人们能看到、听到她浓郁的情绪,理解她对亲人的情绪和惦记。
之以是这首歌里的情绪如此浓郁,或许由于,“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席慕蓉的遗憾,也是她的遗憾。
由于就在德德玛刚刚在全国成名的1979年,从小启蒙她唱歌的父亲因食道癌去世,没有亲眼看到女儿日后的造诣,这也加深了她心中的遗憾和思念。

后来,德德玛在全国各地的事情十分繁忙,虽然她常常会回到草原,但和家人团圆的时候也是少之又少,她也总想用一些办法,保持和家乡的联系。
2022年,病愈后德德玛开始在家乡创办艺术学校,专门招收牧民的孩子学习音乐。
在筹办学校的过程中,每次还乡,她都喜好闻羊皮的味道,还把一小块羊皮放在枕头边,虽然外人不明白个中滋味,乃至以为羊皮很臭,但她却沉浸个中,十分享受。
或许,这是她与家乡保持联系的一种分外的办法。

如今,德德玛这个“草原的孩子”,终于可以放下病痛的身体,回归草原。
而她声音中的绿草繁花,牛羊骏马,也会永久留在那些跟草原有关的作品之中,流传到天下各地。
当年那只年轻的、金色的草原夜莺,真的飞回到了那片俏丽的草原,回到了她的家 。

(参考资料:《德德玛——音乐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作者姚慧)

:仇广宇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