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登记费的高低,表示了不同职称年夜夫、不同层级医院的代价。
在汽修行业,工时费与技能代价却在背道而驰。
车主认可维修和技能的代价任重而道远。

作者丨流意

搭电收费80车主吐槽太贵上万家修理厂打抱不平 汽车知识

投稿请加微信:18001896570

转载请注明来源:AC汽车(ID:acqiche)

继“加夜班补胎收费50元被车主网曝”后,又一起车主吐槽修理厂收费贵的视频,引起行业热议。

一位车主在视频中说到:“汽车搭电怎么这么贵啊!
刚刚车没电了,找了最近的一个修理厂老板过来搭电,我看他两个正负极一夹就没了,要了我80元,气去世我了。

或许该车主也没想到,自己说了几句牢骚话的视频,评论区竟然沦陷了。
全国各地修理厂同行纷纭写下了自己的“愤怒”,留言数量高达1.8万条。

相较于3000多个点赞和1.8万条评论,数字反差足以看出修理厂老板们普遍不满。
但是汽修行业类似事宜并不是少数,让车主认可维修和技能的代价任重而道远。

“搭电收80元”究竟贵不贵?

在视频评论区,AC汽车精选了三条颇具代表性的不雅观点:

第一个来自@仮面小鱼er,列出了“80元”收费标准的明细。

设备:我买的铁将军 500元(就不算在本钱里了)。

油费:来回算他15公里,一公里1块钱不过分吧,15块。

工时:你说正负极一夹,就完事了,师傅来回跑,1个小时算吧,现在大师傅300一天,一天9小时,300/9=33.3,33块。

别的什么房租本钱,什么工具损耗乱七八糟的都不算了,都免了。

可以得出本钱:15+33=48块,我赚个32块,不过分吧?

第二个来自@LLys,修理行业职员越来越卑微了。

我们修理厂搭电是免费的,30公里以内。
但是人家收钱也没错啊,设备本钱、韶光本钱、技能本钱,收80块让你节约了韶光,能开车了,你说大略为什么你自己搞不定,换位思考!
好比上回那个博主说补胎30还说修理店黑。
无语!
最可气的是你让我们修理行业职员越来越卑微!

第三个来自@彪哥聊修车,只做事认可做事代价的客户。

“在店附近我一样平常(搭电)收30元,(之前)有个车主叫搭电,单程5公里,来回10公里,讯问车牌查询该车从没在我店消费过,我先见告客户要收50做事费,客户以为贵,我果断让客户找去找便宜的去,开个大奔过去来回都要15元油费,还要半个小时。
不值得做事,只做事认可做事代价的客户。

也有行业人士表示,收费贵不贵,说到底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详细要看在什么情形下花这80块。

如果你的车适值在修理厂门口没了电,收费80元一定是贵;但你的车若是在高速或偏远地区断电,须要修理厂供应上门做事救急,80元是合理价。

正如一位修理厂老板留言:不是搭电收费80,是过来80。

毕竟,开店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不能赚牟利润企业就无法坚持正常运转,每家修理厂都要算自己的经济账。

工时费与汽修代价背道而驰

实在,上万家修理厂涌进评论区摆事实讲道理背后,也是对汽修代价遭受质疑的反击。

前段韶光,杭州火花塞事宜为无数修理厂打开了感情宣泄的闸门,“赚50工时费赔6000元”的巨大数字反差下,汽修工的代价感彷佛被摁在地上摩擦。

韶光再往前推移,一条有关“夜间补胎多收20元被车主网曝”的视频,也在汽修圈引起极大争议。
该车主在视频中义正言辞地声讨这家汽服门店,并扣上了“黑店”帽子。

众所周知,在医疗行业,登记费的高低,表示了不同职称年夜夫、不同层级医院的代价。
在汽修行业,工时费理应最能表示技能代价,却在背道而驰。

但是,目前行业现状是工时费很难被车主认可,门店在日常经营中,工时费也存在既无统一标准,也没有设置成独立收费项目的征象。
多数门店将工时打包在做事套餐内,如199元保养套餐含机油+工时。

如今,随着电商在汽车后市场的渗透,车主自带配件上门征象普遍。
在电商平台购买机油、火花塞、轮胎等配件的车主,在线下安装时,门店普遍收取的工时费只有50元旁边;这样的价格在车主心智中形成代价锚点后,汽修技能彷佛与廉价打上了等号。

而让修理厂尴尬的不仅仅是维修技能不被车主认可,还有供应线下安装做事时,稍有不慎,还要承担因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

从最近几起车主与修理厂的轇轕案件中能够创造一个共同点,车主都在利用线上视频维权,乃至为修理厂扣上不好的帽子。
即便修理厂在事宜中无辜躺枪,引发的舆论也难以短韶光肃清。

一位行业老兵表示,“现在成为一家修理厂老板的门槛越来越高了,老板不只要会修车、会管理,还得会营销、会拍视频,尤其是要应对各种舆情。

当心车后信赖危急

汽后发展30余年,汽修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车主和修理厂之间的信赖危急并未得到有效改动。

如今,信赖危急正在被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放大。
车主一旦创造自身利益受损,更方向于去抖快平台宣泄不满,即便很小的问题经由平台发酵,都会变成大问题。

当下,修理厂也在纷纭涌入抖快平台,与车主实现更高效沟串通时,更该当当心车主与修理厂之间的信赖危急。

AC汽车专栏作者黄灿曾在文章中提到,如果门店确实被客户故意碰瓷曲解时,一定要进行有力的反击,千万不能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认为修理厂要充分利用短视频媒体,将自己的技能代价、知识代价、感情代价和经济代价这四种核心代价,进行全方位的宣扬前置,把店开在客户眼皮子底下。

“门店现在学习如何运营短视频已经不是为了抢别人客户了,而是防止自己的客户被别人影响,是防御而不是进攻。

不难想象,当全体行业被车主贴上“技能不值钱、产品低价”标签时,至少会带来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年轻人对汽修行业愈加排斥,会造成汽修行业人才青黄不接;

另一方面,维修技能不值钱的刻板印象,让修理厂在价格内卷中难以脱身。

上万家修理厂“打抱不平”是一个积极的旗子暗记,至少在改变车主对汽修行业认知偏差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小步。

毕竟,只有当全体行业变成一个赢利且值钱的行业时,所有的利益干系方才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