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马飞,西安的文艺青年都知道。地铁上你常常能听见有人哼唱着“我能chua,我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那首一夜走红的成名曲《长安县》,更是谁都能哼上这么一句“长安县,乌木些年,长安县的天,是乌木的蓝~”。充满谐趣的陕普,方言唱作的如此怡然自得,令人动情。
马飞,陕西方言法宝级人物,代表作有《我能chua》、《长安县》、《樱花舞厅走三遍》、《两个科学家在吃面》等。
// 不会演戏的歌手不是好导演//
马飞自高中期间开始学习音乐,大学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上大学期间凭着兴趣开始玩音乐,并且凑了一群同样爱玩音乐的人组了个非专业的乐队。马飞说,上学时所谓的玩音乐“全凭兴趣,那时也受技能上的限定,再加上对自己哀求高,如果歌弗成或者没有排好,就不愿演,以是上学期间统共也没演过几次。”
在2008年事情空隙期间,马飞已经创作了7、8首歌曲,个中就包括《长安县》和《我能chua》,但真正走上音乐道路是在2009年。那一年,“十三月”策划了“民谣在路上”的巡演,约请马飞参与了西北地区十站的演出。从那时起,马飞才算是真正进入音乐的领域,并一发不可整顿。
马飞在电影《白鹿原》中客串出演麦克
大学毕业,马飞凭着兴趣去北京做了副导演,并且参加了《图雅的婚事》、《白鹿原》等多部电影的制作,这样的难得经历让马飞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11月,马飞主演的影片《三线好青年》入围华沙电影节并进行国际首映,之后又在意大利瑞吉欧亚洲电影节上得到了最佳电影奖。对付这部电影,马飞说,“我是被‘骗’去演戏的,本来只让我参与他们的音乐制作。”
// 吃,才是我最大的兴趣//
2009年的一天,在北京吃干馍就野山椒的“北漂导演”马飞溘然想起身乡的羊肉泡,愤然而起却茫然四顾,附近只有一家“不吃会想去世,吃了更想去世”的山寨“老孙家”,在西安朋友的几句鞭策下,马飞直奔机场打“飞的”回西安咥了碗泡馍,捧着大老碗拍着肚子,嘴里余喷鼻香未尽的马飞觉的回到西安真踏实,算了,那就不走了。
一碗肉烂汤浓的羊肉泡馍让马飞改变了职业方案,谈起吃他喜逐颜开,“我最大的兴趣除了吃还是吃!
不仅爱吃还爱做,本日中午刚包了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马飞与乐队,所有成员除了在音乐上的同好,更是兴趣相投的一群吃货,每次去外地演出,必须做的一项作业便是把当地的特色美食、小吃筛一遍,排个吃的操持,乃至常常被公司的人说乐队是“专门去吃,顺道演个出”。
//害怕崇高、害怕煽情
我只管即便不撒谎话//
无论是上大学时用25块钱的麦克风录歌,还是如今在专业的录音棚里创作,马飞始终坚持唱真实的歌。《种树》唱的是小时候每到植树节时“胆怯”的劳动经历,连那句“三月的某一天”也是他真的忘了植树节是三月几号;《樱花舞厅走三遍》是朋友在陕北碰着“小混混”在舞厅“走三次被打三次”的真实经历;《李导演》是马飞在北京的导演朋友的生活素描;《长安县》是上学时写生的地方……马飞说他的歌词中百分之九十是真实的,只有百分之十是虚构的、捏造的,而这个中就包括《我能chua》。
关于自己的创作,马飞说,“形式是枪,心才是子弹,决定你终极能不能击中别人。有的音乐编曲做的无比华美、声音修的完美无缺,那也是一点代价都没有;你要有至心,才能打动别人。”
提及老家的陕北民歌,马飞说它的功能是抗烦闷的,不然一个人整天对着一群羊那还不疯了。在家乡,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唱上几句,人们的喜、怒、哀、乐,都用民歌来表达。“陕北民歌是非常走心的,小时候在陕北,见过一个工人一手拿筷子串着三个馒头,一手端着盛满菜的洋瓷碗,在通往工棚的路上,哼唱着《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在他开口的那一瞬间,就像是一把土枪,让我一枪毙命。”
马飞总结他自己歌曲有两个特点,“一是真实,只管即便不撒谎话,二是反抒怀,我以为情绪就在你说的事儿里,不用提炼出来。我身边的“小人物”都有聪慧,都有了不起的地方,我乐意表现这些人的生活,平视统统。”
//带你去远方//
2016年11月13日,马飞发布了他的最新微电影《带你去远方》,“远方是一种超越常态的神往。从小生活在要地本地,远方对我来说意味着大海。现在,远方对我来说是一种不愿定的精神追求,它不详细,却模糊约约有一个方向指引着自己”。除了唱歌,马飞已把紧张精力都放在导演事情上。“导演或者说剧本创为难刁难我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事情,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有更多的动力。”
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小青年,一个目光总是投向远方却又时时回望的小青年,在马飞身上,你能看到梦想,捕捉到机锋,但更多时候,暴露的是他的纯洁。
往期精选
欢迎通过
新浪微博 |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腾讯企鹅媒体 | 号外号
订阅和关注“陕西1频道”
打造最接地气的1频道传播平台
微信 / SXBC-1
联系&投稿 / 1196588071@qq.com
1频道电视广告互助 / 029—85339368
新媒体商业互助 / 13909277479(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