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因油而建,缘油而兴,中原油田的影响力渗入到城市的血脉中,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原油田创造井——濮参1井也成了数十万中原油田民气中的“图腾”。在大河报和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发起的“新中国影象·兰台寻宝”活动中,中原油田档案馆保存的濮参1井专题档案被保举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本日,我们一起走进中原油田档案馆,揭秘一口井与一座城的故事。
一口井光彩一座城,中原油田创造井纪念碑成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油田档案馆,坐落于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上,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机关直属的正处级奇迹单位。走进档案库房,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音像档案按种别摆放清晰,在这里,中原油田每一口井都有专属的身份信息。提及中原油田创造井——濮参1井,中原油田档案馆地质资料管理科科长顾清华满脸自满,翻开档案盒,44年前的测井图、地质不雅观察记录、施工总结等保存无缺,这些通俗俗通看似不起眼的卷宗却见证了中国石油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创造,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濮参1井的创造过程。
1975年,中原油田创造井——濮参1井喷出工业油气流,中原油田被唤醒。(中原油田档案馆供图)
如今,濮参1井所在地树立起大理石纪念碑,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顾清华见告大河报,中原油田人对濮参1井有着深厚的感情。
中原油田创造井位于濮阳县户部寨小濮州村落西400米,间隔濮阳市区约1个小时的车程,为了纪念这口功绩井,1985年庆祝中原油田建成十周年之际,中原石油勘探局在井旁树立了一座大理石纪念碑,纪念碑碑高3.92米,碑身分三级,呈油田钻塔型,中书“中原油田创造井”七个大字,由书法家仝相和书写,碑文记录濮参1井首次喷油盛况和工农群众欢呼的情景。
如今,中原油田创造井纪念碑已被濮阳市政府核定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原油田创造井展厅,展示着油田开拓初期的原油样品,原油取样桶,以及石油工人利用的水壶、茶缸,穿过的棉衣等等。
1985年2月,采油技能职员在研究水力活塞泵。(中原油田档案馆供图)
展厅讲解员亢章娜见告,开拓初期,条件艰巨,工人们都因此小米、玉米和红薯干为主食,油田先辈们住帐篷,吃窝头,经由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让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跻身全国大型油气田行列。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爱国教诲基地,一件件物品、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资料,让参不雅观者瞬间穿越回油田创业初期情景,零间隔感想熏染到中原油田40多年的光辉历史。
顾清华见告大河报,濮参1井专题档案作为中原油田档案馆的馆宝,其最大的意义便是时候提醒着、教诲着本日算轻一辈的石油人,不要忘却来时的路,不能忘却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历史,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担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义务。
1996年,油田人战洪涝磨难,保原油正常生产。 (中原油田档案馆供图)
五湖四海的石油人汇聚豫东北,濮阳因油而建
中原石油的创业路十分弯曲艰辛,中原油田档案馆长邵志山先容,建国初期,百业待举的新中国急需石油能源。1955年,国家地质、石油部门先后对中原地区开展了石油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事情。1974年底至1975年3月,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对东濮凹陷进行整体解剖,在濮阳地区文留布局东高点上,确定了濮参1井井位。7月25日,钻井队钻至井深2607.06米时,井口开始溢出棕黄色原油,紧接大量原油从井口喷发而出,沉睡于东濮凹陷亿万年的油龙被唤醒,中原油田曙光初现。
“1975年9月7日这个日子,所有中原油田人都影象深刻。” 邵志山见告大河报,这天下午4点多,当钻至井深2594米时,钻井队报告创造了油斑砂岩,紧接着泥浆槽面涌现气泡油花,再钻至2607.6米深时,井口溢出棕黄色原油,接着发生井喷,泥浆、流沙和大量原油喷射出来,喷高达20米。中原油田档案馆保存的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当时井喷的盛况。
1975年10月8日,东明凹陷和濮阳布局带正式定名为东濮凹陷,并决定由胜利油田、南阳油田、物探局第二指挥部联合进行石油勘探会战。
1976年7月,东濮凹陷最早投入开拓的油田——文留油田投产祝捷大会。(中原油田档案馆供图)
从那时起,一批批精良的石油儿女肩负义务,从胜利、南阳、大庆、江汉、长庆、玉门等油田,汇聚东濮,逐鹿中原,展开了一场气势磅礡的石油勘探开拓大会战。
正是当年的石油会战,才拉开了濮阳市的培植序幕。
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原石油人在这里扎根,用勤恳的双手一边为国家奉献能源,一边培植自己的生活家园。一条条道路破土动工,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医院、学校、社区、生活文化举动步伐逐步配套完善。一座年轻的石油城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散发出勃勃活气。
三年勘探会战中,人拉肩扛转运运物资到井场。(中原油田档案馆供图)
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油田积极帮扶地方抗灾解困,支持学校、道路、桥梁、电力等根本举动步伐的改造和培植,造福一方百姓,繁荣一方经济,营造了工农共建、油地互助的生动局势。
80年代初,中原油田油气产量一起飙升,中原油田跻身全国大型油气田行列。1988年,中原油田原油产量更是达到了722万吨的高峰,油气当量超过了800万吨大关,当年位居全国第四。中原油田也发展成为我国东部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4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1.44亿吨、天然气929.44亿立方米,上缴税费968亿元,为国家经济培植和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油二代”“油三代”激情亲切守护,中原油田档案载誉无数
中原油田档案馆地质资料管理科科长顾清华手拿一瓶80年代初开采的石油
本着“做事油田发展,做事职工家属”的宗旨,中原油田档案事情机构于1982年开始创建,1984年更名为档案科。1991年景立中原油田档案馆,从属勘探局办公室。1994年6月,根据油田系统编制改革的须要,油田实施了档案专业化管理改革,将各二级单位的档案部门划归局档案馆统一管理,形成了目前的“专业化管理、区域化做事”的档案管理系统编制。
如今,中原油田档案管理中央(档案馆)为中原油田分公司机关直属,是具有管理职能的处级专业化做事单位,紧张卖力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地质资料管理和史志编纂事情,同时期管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和中原油建、中原培植、中原设计公司等单位的档案事情,有在岗员工156人。
多年来,油田档案管理事情以管理创新为动力,载誉无数。
1995年起中原油田档案馆连续四届被国家档案局、中心档案馆付与“全国档案事情精良集体”名誉称号,频年荣获“中国石化档案事情前辈集体”“河南省档案事情前辈集体”“中石化企业志鉴事情前辈单位”“中原油田前辈党组织”等称号。
在此背后,是无数中原油田档案人的默默守护。
顾清华是个名副实在的“油二代”,土生土长的石油娃,“从父辈参加东濮石油会战以来,我们家已经在油田生活了整整44年。”顾清华见告大河报。
实在,像顾清华这样的石油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父子、有的是母女、有的是夫妻,乃至有祖孙三代接力守着中原油田的影象。他们充分发扬石油工人的“铁人”意志,以极大的激情亲切投入到档案奇迹中去,“中原油田作为一块金字招牌稳稳地耸立于中原人的心中,我们以她为荣,以她为傲。作为‘油二代’的我们更因此此作为身份名片,骄傲地向别人先容‘我来自中原油田’。而这统统,都始于中原油田创造井,归功于参加会战的父辈石油人。我们将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为油田的生产培植贡献力量,再将接力棒稳稳地交给子弟。这是延续,更是传承!”顾清华说。
来源:大河客户端
特朗普证明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
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抖音(7878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