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热”背后,景区如何走得更远
游客在湖北宣恩县狮子关景区水上栈道驾车嬉戏。新华社发
游客在贵州铜仁梵净山景区乘坐缆车不雅观光。新华社发
湖北武汉东湖磨山景区。新华社发
网图滤镜有多强?近日,一系列景点“照骗”干系话题登上热搜。网友实地探访所见与滤镜照片的强烈比拟,引发了全网热议。截至发稿时,干系话题阅读量已超4亿次,4.7万人参与谈论。
依赖滤镜照片出圈,为不少景点带来了大量关注。然而,这些网红景点、小众打卡地的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货不对板、短缺各项配套举动步伐、无法供应深度旅游体验……面对小众性、高质量、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打卡热”背后的景区,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滤镜景点”走红带来新问题
案例:今年夏天,河北唐山的董思思与朋友们自驾游,选择的目的地是在当地被称为“小马尔代夫”的月坨岛。“完备不是这样。”董思思对照社交媒体上的美图,感到“上当受骗”了,“本来以为是他乡风情的海景,结果不仅风景一样平常,还有很多蚊虫,卫生条件也比较差。”
最近,不少景点由于滤镜被嘲“出圈”。在小红书上搜索“三亚净水湾”,创造,有8400多篇条记内容,个中包括不久前登上热搜的“蓝屋子”。在不少博主上传的条记中夸奖这个景点“孤独而浪漫”“超级出片”。而不久前,有慕名前往的游客创造,网友美图中的“蓝屋子”实际上并不“长这样”。实拍图显示,这只是海边的一间废弃小屋,墙体颜色斑驳,白色的房门也已经缺失落,周围还长了不少杂草。
被网友起底的不止这一处网红景点。在山东青岛金沙滩海边,《楚门的天下》同款“海边白色天空阶梯”,只是架在沙滩上的半截白色楼梯;云南澄江的粉赤色沙滩,也不像网图展示的那么梦幻,网友实地探访后表示“沙是砖赤色的,粉赤色可能要修图”。浩瀚网红打卡地“照骗”事宜,引发了大量吐槽。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剖析指出,热搜上的“滤镜景点”大多数并非商业运营景区,而是一些小众、非商业的网红打卡点。前往这类景点打卡,是近年来年轻游客的旅行新潮流。“滤镜景点”引发网友反感,也提醒景区运营者,景区景点须要供应真正优质的做事和体验,依赖“照骗”成为网红,不是长久之计。
“在线旅游平台上的景区展示、游客点评相对客不雅观,与之比较,发布于社交媒体的照片更追求拍照效果,与实景差异可能较大。”在一家在线旅游平台事情的翁言认为,“旅游时拍美照,在社交媒体分享,大多是出于记录目的。如果因此博主的身份做推广,或者具有推举目的,发布者对景点的描述该当更为客不雅观,过度的滤镜和构图会给用户带来误导。”
“你被网红景点骗过吗?”面对这个问题,翁言表示,谨慎选择、做足“作业”,都是拥有美好旅游体验的必备条件。今年国庆假期,许多游客来到山东某“网红”景点,由于准备不敷,只好在景区卫生间取暖和过夜。“在做旅游选择时,被美图吸引后,游客仍旧须要考虑各方面成分,并做好旅游准备。”翁言建议。
“滤镜景点”乱象对平台监管提出了更高哀求。程超功表示,一方面,平台可以从运营管理角度对内容发布进行规范,尤其是对商业推广性子的内容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双向反馈机制,让消费者能够看到多方面的内容和反馈,从而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出行选择。
“小众打卡”折射旅游需求多元化
案例:日前,抖音发布的2021年《国庆旅游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的短视频热,带动不少冷门景点升温。今年国庆假期,小众景点打卡视频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近200%。个中,今年“走红”的贵州阿西里西和格凸河景区,分列国庆期间点赞最多的小众景点第二、三名,点赞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0倍。
不久前,受冷空气影响,河南洛阳气温低落,老君山景区一夜之间银装素裹。在北京事情的河南姑娘张金卉,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游客在景区拍摄的雪景。“这个景区就在我老家,但我从来没去过,没想到雪后这么美。”她见告,平时自己常常在视频里“刷”美景,已经“种草”了不少想去打卡的景区。
近年来,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动了小众打卡地迅速传播。青海茶卡盐湖、重庆洪崖洞、陕西西安永兴坊摔碗酒、新疆喀纳斯风景区……一批新景点开始在短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爆火,露营、野餐等新玩法也成为年轻人出游的新选择。
程超功剖析指出,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光影时期”,网红营销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目的地通过网红营销的模式推广。同时,社交分享已经成为人们旅游消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分享热的带动下,网红景点更“红”了。
“小众打卡”也反响出人们对海内游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程超功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短途、高频的周边游成为旅行者休闲旅游的紧张办法,旅行者更希望挖掘城市周边的新鲜玩法和小众景点,寻求不同的旅行体验。从旅游消费趋势来看,游客日趋热衷探求小众目的地,表示了旅游消费大众化时期的多元化趋势。当前,传统旅游景点紧张按照单一标准培植,难以知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面对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新需求,如何进一步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拓司司长单钢新表示,将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折衷发展,培植一批富有文化秘闻的天下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光鲜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以丰富优质的产品供给知足大众旅游时期的发展须要。
在江西宜春铜鼓县,为挖掘赤色文化、放大“龟龄铜鼓、康养胜地”旅游品牌效应,当地先后打造了汤里、天柱峰、七星岭等一批特色景区,以“看田舍境、采田舍菜、吃田舍饭、体验田舍生活”为特色的村落庄游成为当地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很多景区周边的村落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景区如何真正留住游客
案例:今年以来,河南推出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作品陆续“出圈”,以文化元素吸引了浩瀚游客。河南省文旅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河南全省接待乘客6675.0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二,旅游收入达322.32亿元。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姿态幽美的乐师们赴宴演出。今年年初,河南春晚上演的《唐宫夜宴》以此为背景,在舞蹈作品中利用5G、AR等技能,将虚拟场景置于现实舞台上。跟随着唐朝少女们的脚步,莲鹤方壶、贾湖骨笛、妇好鸮尊等文物以及恢宏的唐宫建筑,维妙维肖地呈现在不雅观众面前。对文化元素的鲜活呈现,使这部作品迅速“圈粉”无数,也带动了河南博物院走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文化“活”起来,带动旅游热起来。近年来,《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南京喜事》等情境融入式的演出项目,用沉浸式的讲述办法、多元化的舞台,呈现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故事,为当地带来旅游热潮。
业内专家表示,很多沉浸式文旅产品有不同的故事线,有不少不雅观众都曾多次游览,每次解锁不同的线索,这样的可持续性不雅观演为景区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消费和传播效应。
对文化的挖掘,也推动了更多小众景点“走出去”。位于广东东莞樟木头镇境内的不雅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群山环抱,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为打造文化名山,不雅观音山的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每年举办规模较大、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就有近50场,均匀一个月就有三四场,吸引了大量游客。”不雅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先容说。
程超功认为,景区吸引游客,首先要打造自身产品代价,将产品真实的做事和体验呈现给消费人群和潜在消费人群,进而提升景区有名度,得到市场的认可。其次,景区营销应积极向数据化、智能化转轨,通过新兴的科技力量和营销手段,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通过数据化深入解构用户群体及其消费需求,将知足这些消费需求的产品代价点精准通报给目标受众。此外,景区还可以将自身资源禀赋与文化元素相结合,推出符合游客消费需求的深度体验产品,从而打动更多年轻消费者。
网络成为景区“出圈”的新手段,边搜边游的模式为景区吸引了浩瀚游客。在抖音平台,“景区指南”和“旅游攻略”的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超8倍和4倍。
“短视频+直播”的传播办法,与文旅行业相行相伴,成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展示窗”。去年年底在抖音意外走红的丁真,让“理塘”的同期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倍;通过直播,马背上的女县长贺娇龙“带火”了新疆伊犁州昭苏县。
从分享美照,到实况直播,再到开拓新玩法,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景区,持续探索和挖掘着旅游资源推广的新路径。开着沙滩车环岛畅游,吃自助餐,到水上嬉戏各种项目……今年6月,在海南三亚蜈支洲岛风景区举办的快手“旅行奇遇记·趣玩嘉年华”活动,设置了展区互动、主播真人秀、主播水上寻衅、泳池派对、音乐节等一系列契合年轻游客需求的环节,吸引了数万游客来到蜈支洲岛。
此外,今年以来,“云旅游”热度不减。景区自发直播、大量游客在全国百余个景区现场直播分享旅行,为景区吸引了数以百万计“云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景区要以全域运营作为打破“围墙”的抓手。这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而是运营思维的转变。景区打破了“围墙”的限定,就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姚亚奇)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