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站房“干打垒”,迎来天南海北“三线”培植者
1966年6月16日,22岁的戴明盛和他的同事们坐着专列,从重庆火车站出发来到贵州。
6月17日,颠簸了近一天的戴明盛抵达了他的目的地——六枝火车站,成了一名扳道工,也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成了六盘水第一代铁路职工。
“下车的第一秒,就想转身回去,由于当时的六枝火车站十室九空,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住的地方是车站候车室,睡大通铺,条件非常艰巨。”戴明盛见告,同年7月1日,六盘水火车站前身——六盘水西站建成通车,并纳入成都铁路统一运营网。
“那个时候,一天只有一趟列车,从昆明开往贵阳,到水城西站大概是晚上八九点钟,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贵阳。”由于事情的缘故,戴明盛须要常常来回于水城西站、六枝站之间。
“那个时候,水城西站是一边修、一边利用,全站到发和编组只有11股道,只有一个站台,站舍还是用石头、石灰切成的‘干打垒’站舍,面积有个七八百平方米。”
悠长的铁轨,轰鸣的车轮,逐步驶过的绿皮火车,安静、简陋的小站,是1966年的戴明盛最熟习的画面。
让戴明盛同样熟习的,还有那来自天南海北的口音。“由于六盘水是依托‘三线’培植兴起的城市,那时候,‘三线’培植者和他们的亲人,算得上是车站的常客。每逢过年的时候,就有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坐火车探亲。过了大年十五,又背着大包小包、牵着孩子坐火车回去。”
“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而水城西站,见证了“三线”背后的聚散离合,也见证了“三线”人如何在这里拉开城市培植大幕。
二代站房高下层,二层小楼见证商品物资南来北往
滚滚车轮,载着韶光走向了1989年。
这一年,众人熟知的六盘水站二代站房建成。
候车厅面积1148平方米,分高下两层,能容纳1000余人同时候车,驶经这里的客运列车也达30余趟,为二等站台。
小戴也早已成为履历丰富的戴明盛。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将身边的人和事拍下来,保存至今。
1975年戴明盛调入水城西站,1989年六盘水站建成,这期间,戴明盛印象最深的,是他担当制动员的时候。“一天跳上跳下,放工回家累得动都不想动。那时很多地方还没通电,须要点石油灯,看到的地方也很有限。”他说,也是从那时开始,六盘水的列车次数从一天一次逐渐开始增加。
戴明盛回顾,那时候摸黑调车作业,每晚要完成约200钩的作业量,作业职员的事情安全,全靠防护职员在机车大灯处指挥,做勾引旗子暗记手势。“以是,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
随着韶光推移,水城西站逐渐成为联通镇雄、昭通,衔接兴义、毕节等地区的、贵昆线上较大的物资集散地,车站的客运量和货运吞吐量也不断攀升。
“原来的‘干打垒’站舍,候车室和售票都在一个地方,夏天闷热还漏雨,晚上睡觉,常被雨淋醒。”1989年6月13日,六盘水第二代站房建成投入利用的那天,戴明盛堕泪了。他创造,六盘水站的“搭客”也多了不少。肉食、猪油、喷鼻香烟等物资,一车车的从广西、云南等地运来,煤炭一车车的从这里运出去。
1989年,早已过了戴明盛口中“连根针都要靠专列从外地运来,更别说粮食了”的年代,粮食丰收填饱了大家的肚子,但六盘水90%旁边的商品仍须要从外地调进。但也正是这一年,六盘水新建和改造骨干矿井20对,成了当仁不让的“西南煤海”。
三代站房信息化,火车站成为西南铁路新枢纽
火车站是铁路的窗口,它的变迁也是铁路的发展侧记,戴明盛是六盘水火车站的退休职工,1966年入站事情的他,用镜头和岁月记录下了六盘水火车站三代站房的变迁进程。
在轰鸣的汽笛声中,韶光来到了2004年。与铁路打了40年交道的戴明盛在这一年退休了。
临退休前,他还记挂着车站人工开包随机安检的事。“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又得不到乘客的理解。”让戴明盛欣慰的是,他退休后不久,车站就新增了微机售票、电子售票机等,缩短了事情韶光,精简了事情程序。
而乘客们天南海北口音的交谈声中,不难创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来六盘水旅游、避暑、滑雪的。
2012年,六盘水站晋升为一等站,原铁道部决定新建株洲至六盘水、六盘水至柏果、内江至昆明三条线路,六盘水站一跃成为西南铁路新的主要枢纽站。
2015年12月1日,六盘水火车站第三代站房投入利用。如今,信息化车站成为西南铁路新枢纽。
而此时的戴明盛,已经成为普通搭客戴老。他从小就在车站玩耍的儿子戴礼玲,终年夜后也投身铁路奇迹,现任六盘水站站长。
“2012年始发和驶经六盘水站的列车已经达到了32对64趟,日发送乘客12000余人,最高打破2.9万人。”戴礼玲说:“现在高铁通车了,水城到贵阳1个小时就到了,以前咋个都不敢想。”
如今,六盘水站与时俱进设立嘉宾候车室,为购买软席车票的乘客和领导供应了更严密的做事;尤其是客流高峰期,客运员们还要组织高下车的乘客有序地分流。其余,站车微机等高科技含量设备在运输生产中发挥了主要的浸染;微机售票,电子售票机等大大提高了事情效率,缩短了事情韶光,精简了事情程序;各种票据、资料得到了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
“由于传承,也由于情怀,和火车站结缘。”戴礼玲说,从父亲的身上,他感想熏染到“三线”培植的精神,感想熏染他们的情怀。六盘水将进入高铁时期,增加全市的活气活力,给旅游等家当带来新的契机出发点。“作为一名铁路人,将提高做事质量,全力打造高铁做事品牌,全方位提高做事水平,做出铁路人应有的贡献。”
从“干打垒”站房到如今第三代宽敞通亮的站房,像戴明盛父子一样的铁路人见证了铁路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的发展进程,那是一趟“飞驰的列车”,必将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做事,让乘客的出行变得更美好。
总值班:蒙光昌
值班主任:赵明
任务编辑:张派睿 高永彦
乌蒙新报全媒体 祖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