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巴拉“兵王”王胜全在休整点给新一代甘巴拉人讲述边防变迁。
【引子】
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前身为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团,2014年在体例系统编制调度中升格。团队1967年在空军拉萨雷达独立营的根本上组建。所属雷达阵地分布在均匀海拔4988米的冰峰雪岭,个中甘巴拉雷达站海拔5374米,是天下最高人控雷达站。阵地空气含氧量不敷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气温-35℃,正常行走相称于内地负重40公斤。一代代官兵践行“山高标准更高,缺氧不缺斗志”的誓言,长年担负进出藏飞机、部队驻训飞机的空中鉴戒勾引任务,出色完成新型战机高原试飞、全军高海拔地区陆空联合练习等重大保障任务,被誉为护卫“空中国门”的忠实卫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原成空党委为减少极度环境对官兵身心康健的影响,费尽心机为所有雷达站在海拔较低的县市相继建筑了休整点,实施“阵地不变,职员轮换”的值勤模式。从此,“一站两点”,即“一个雷达站,一部分官兵上阵地战备值班,一部分在休整点演习颐养”,成为雪域雷达兵延续至今的分外戍边办法。
【手记】
高原高,阵地险,回到“家”中央里暖
胡晓宇
“现在,休整点里树叶掉完了,草皮黄了,家属院后面的大棚已经冻土,但靠近羊圈那边的大棚里还有萝卜、辣椒、芹菜和青笋……”初冬,收到甘巴拉雷达站一级军士长、雷达技师王胜全的微信,倏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前不久的采访……
甘巴拉“兵王”王胜全带领官兵在大棚里收成蔬菜。
那是雪域最美的时节,绿树、青草、繁花,在湛洁碧空映衬下亮丽如画。“咱们从家属房开始看!
”王胜全笑眯眯地带着参不雅观休整点。两天前,他刚上5374米的阵地参加移装任务。此时,精神抖擞、眼眸晶亮。
举动步伐完好的甘巴拉休整点占地42亩,座落在海拔3600余米的县城,与“伸手把云抓”的阵地有着寰宇之其余生命体验。
“幸福苑”“安心苑”“馨语苑”。望着3栋二层家属楼单元门上的题字,楼前赏心悦目的碧绿葡萄藤,心里暖暖的。
休整点是官兵们高原上的“家”。
听说油机班长史青青的妻儿从江苏淮安来探亲,前往“馨语苑”探望。走进房间、寝室、厨房和卫生间皆有,电器家具俱全,老兵奇丽的妻子和一双乖巧的儿女正偎在客厅沙发上看动画片,见儿女圆眼睛紧盯iPad屏幕,在甘巴拉战斗16年的史老兵满脸疼爱……
一边是“四季穿棉袄”的阵地,一边是温馨幸福的小家,这是多美妙的团圆啊!
“我们的‘百草园’必须看!
”王胜全带走进家属院与新一代阳光棚营房之间的蔬菜大棚,斑斓的彩色顷刻让人忘怀了身在高原。蒜苗、辣椒等十来种蔬菜士兵般伫立,红玛瑙般晶莹的圣女果连接成串,摘一颗品尝,汁甜瓤沙……
休整点是官兵们高原上的“家”。
“辣椒和圣女果苗是我探家时背上来的。刚上来那天高原反应严重,又怕苗放一夜蔫了,边吸氧边指挥兵们种……”王胜全对当时的情景影象犹新。
途经塑胶篮球场,伫立营房前,坚守甘巴拉24年的“兵王”,指着青的树、红的果、绿茸茸的草皮满含深情:红叶李和榆树是朱永剑副团长转业前种的,柳树是老站长肖运虎临走前拉来的,桃树林和草皮是老站长孔维同、文影和老教导员姚有东、李再华带官兵种的。桃树刚种时只有筷子粗,现在果子结得吃不完……
知道,王老兵念叨的这些人,都是从甘巴拉走出去的团职干部。有的已离开部队,有的依然在高原坚守。
举动步伐齐备、布局合理的休整点,如雪域高原的座座“幸福驿站”。
“亲历过阵地极度艰巨的人,才懂山下有个家多么温暖!
”甘巴拉第16任站长、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旅长刘世国,自1986年军校毕业分到甘巴拉,在雪域坚守至今,见证了边关变迁、休整点变革。
他见告,当年到甘巴拉报到时,休整点在距拉萨60余公里一个部队仓库院内,只有两排土坯房。不久迁居到拉萨的新休整点,是精减整编部队腾空的土砖墙房,连队在那里组织官兵规复身体、开荒种地。
“改革开放后,上级展开一项项工程,改进官兵戍边条件。”这名“老西藏”如数家珍,“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绿色工程’,办理住房、取暖和、沐浴等生活之难的‘温暖工程’,将氧气接到床头的“制氧工程”,丰富业余生活的‘文化工程’,强化改进战备生活条件的‘雪域兵心’工程……”
甘巴拉休整点无纸化、数据化的演习室内,官兵既可以进行联网组训又可以分专业演习。
“改革开放的福利阳光般洒满高原军营。”溜达营院,内心激动与欢欣交织。演习室内,键盘声声,官兵利用仿照演习展开针对性演习;阳光棚下,上级新发的图书柜运到,官兵欢欢畅喜摆放图书……关爱从未间断,变革从未间歇。
“2011年1月11日11时11分,我们搬到这个新休整点。”现雷达某旅政治事情部主任姚有东,清晰记得自己当年任甘巴拉教导员时选定的韶光,“意喻始终保持永争第一的精神头。”
“营房举动步伐齐备、布局合理,但营院环境离甘巴拉标准相差很远。”主官们带领官兵平开垦菜地,垫土种树……
王胜全发到微信朋友圈两张同样位置拍摄的相片,分别摄于2011年4月和2018年8月,相隔7年,那只伫立着硬件举动步伐的家,已成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瓜果飘喷鼻香的“花园式营院”……
某雷达站休整点官兵仿照实战进行联网组训。
这是部队各级领导悉心培植的家!
这是一代代甘巴拉人倾注心血的家啊!
12年前,采访时任驻藏空军某指挥所政委于曙光时,这位“老西藏”对休整点的生动定位令人影象犹新:“规复身体的‘休养地’,生活保障的‘好后方’,强化演习的‘加油站”,拓展视野的‘好教室’,妻儿团圆的‘好场所’。”
“高原高、阵地险,回到家中央里暖!
”44岁的“兵王”王胜全瞩目营院,瞩目名誉室新添的奖状奖杯,眸中有泪光闪烁,“条件变迁,忠实不变,信念永恒。”
【亲历】
◆从“终年伴雪山”到“阵地不变,职员轮换”
◆从“歇脚小屋”到“种菜后方”
◆从“雪域调理院”到“多功能基地”
休整点,雪域雷达兵的“幸福驿站”
——深入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4900米以上雷达站感想熏染改革开放以来戍边生活变迁
胡晓宇 石俊 郭超英
高原苦,高原险,坚守雪山卫空天。休整点由“歇脚小屋”延伸到“后方保障基地”,映照着以兵为本的“雪域之爱”。
甘巴拉,海拔5374米;色季拉,海拔5134米;达玛拉,海拔5030米……“拉”,藏语意为“山”。这是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所属雷达站驻扎山峰和海拔高度。
某雷达站休整点官兵进行机上演习。
科学家证明,地球上高于海拔4500米的地区,属于人类无法生存的生命禁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茬雷达兵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在这里托举雷达天线旋转,守卫祖国神圣领空,先后有17名官兵为国捐躯。
“‘终年伴雪山’,曾是高原雷达兵的戍边常态。”采访时,这支部队数任主官感慨万千,自1985年后休整点相继建成,官兵才有了走下“雪山孤岛”调班调度的机会。
休整点有多主要?不就比阵地海拔低一两千米吗?
实现远程异地掌握的甘巴拉休整点操纵员在山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浙江杭州兵,某雷达站四级军士长沈平平,坚守两个海拔4900米的雷达站14年,他细细感想熏染过身体“抗议”:在阵地上,夜深人静时,能听到心脏高负荷下“砰砰”的跳动声。上山一段韶光,指甲凹陷,涌现横纹竖纹,下山调度后逐步规复光滑。
甘巴拉站上士张建,4年前在阵地突发高原肺水肿,紧急送下山抢救,与去世神擦肩而过。在休整点调度3年后,他摸索出身体调度规律,去年9月再次登上阵地值班……
查阅资料创造,从海拔5000米低落到海拔3700米,氧气含量仅提升了2.1个百分点。然而,正是这2.1个百分点,挽救了无数官兵生命,守住了他们的康健底线。
休整点是官兵学习充电的“加油站”。
“以人为本,各级党委始终顾虑着边防将士!
”旅长刘世国见证了休整点发展,从木板夹羊毛做保暖墙的木板房,到土坯房、砖房,再到集事情休闲为一体的新一代阳光房,“最初休整和种菜的功能,伴着改革开放不断升级,暖兵心、励斗志。”老边防感慨。
今年8月16日,上士,操纵员刘钊成从海拔5134米的阵地返回休整点。呼吸着氧气和花喷鼻香,他把户外跑步器等十余种健身器材玩了个遍,顿感神清气爽……
阵地上高寒缺氧,不适宜剧烈运动。这些天,他参加了连队组织的篮球赛,每天中午喜好到大棚里“蒸桑拿”,边给果蔬浇水边享受汗毛孔打开的畅快,“满血复活!
”
休整点是官兵学习充电的“加油站”。
每周涌现的一个场面他更喜好,看着茄子、黄瓜等一样样果蔬和纯牛奶、鸡蛋等丰富的生活物资,被车运上阵地。
边疆一线某雷达阵地与休整点落差1900余米。登上海拔4900米的阵地时,裹着棉大衣还透心凉。随阵地总值班、辅导员晏源清攀向最高点,头痛、胸闷、恶心向猖獗袭来。乘车60余公里从阵地抵达休整点,不一会儿,所有不适奇迹般消退。这妖怪般折磨人的高原反应啊!
这个站1987年培植的老休整点,与去年4月刚进驻的新休整点,都座落在县城。随站长邵亚松前往感想熏染,比拟间为巨变叫好。
官兵互换学习专业难题。
“我经历了甘巴拉和这个站新老休整点的迁居。”坚守甘巴拉10年的上士、 战勤分队长戴云松,去年3月作为业务尖子充足过来,对这里管窥蠡测:老休整点自来水重金属超标,喝了闹肚子,新休整点修了水塔,经检测水质超过矿泉水;老休整点举动步伐老旧、园地狭窄,打篮球稍一使劲球就投出场了,新休整点宽敞当代,140多件新营具“安营扎寨”……“家属房以前只有4套,现在有20套!
”戴老兵乐得露出了虎牙。
因环境和条件限定,高原官兵大都与妻子分居两地。休整点刚建起时,各雷达站开辟出三五间家属来队房,大家轮流团圆。边防雷达站营房专项综合管理展开时,原成空党委为拨出“鸳鸯房”培植专款,设计图纸时融入适宜家庭生活的温馨细节。后来,一些休整点又逐渐扩建为“鸳鸯楼”。
官兵边整理图书边迫在眉睫地学习。
“家具电器炊具完好,连宽带都接好了,想得真严密!
”随戴云松步入2单元304房,他不满两岁的儿子羿泽正趴在客厅茶几上画画,妻子马茜在厨房边烧菜边愉快惊叹。
栽种蔬果,喂养畜禽,为阵地运送生活物资,搭建保障“生命线”;颐养锻练身体,与妻儿悠然溜达,组成军营风景线……的心醉在一个个休整点。离开时得知,空军总医院派专家赴各休整点为官兵监测就寝质量。
“改革开放为边陲带来日月牙异的发展,为边关哨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官兵心中明晰,可有一事没人料到:青藏铁路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也改变了藏北某雷达站的调班办法。
铸魂育人是值班休整期间的永恒主题。
休整点建成后,各站官兵都是坐汽车调班。岁月移转,路越修越好,车也从“大解放”卡车改换数代,换成勇士运兵车、皮卡车和旅行面包车“组合”,但恶劣景象和路况始终让调班危险四伏。
2009年隆冬,某雷达站站长崔占军押运调班物资上阵地。380余公里长路冰雪覆盖,车行至一个陡坡急弯处,溘然失落去掌握,180度大“挪移”!
幸亏司机把稳方向盘就势调度才没有翻车。
“乘火车调班,几个小时稳稳当当就到了。”大学生士兵龚星旭诗意地描述,列车上全程供氧、安稳舒适,“巨龙”在“天路”上飞驰,茫茫雪山从窗外划过,有一种人在旅途的享受……
“富氧”的休整点阳光棚内官兵尽情娱乐。
高原红,高原情,变革更知任务重。休整点从“文化广场”延伸到“精神家园”,凝聚起官兵至上的“雪域之魂”
“宝马、英特尔、波音等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解释中国经济前景向好……”新闻联播刚结束,走进甘巴拉休整点电视房,上等兵、操纵员黄曦伟点评的一条国家对外开放加速的新闻,引发官兵热议……
“如今,光纤网络通阵地,不出营房知天下事,但在阵地影象力锐减,学习充电便在休整点进行。这该当是极度环境下的分外探索吧?”站长刘伟笑着先容:“除大课教诲,每周开办两次夜校,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新闻点评和战士讲堂。”
“富氧”的休整点阳光棚内官兵健身激情亲切飞腾。
随刘伟步入通亮的学习室,投影仪、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举动步伐一应俱全。随着军营信息化,不少大课都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全旅统一组织,由各级领导和专家辅导授课……
“休整不是休闲,调度更要充电。”在一个个休整点感悟着官兵行动,有的设置“每月一课”,组织官兵阅读高科技、信息化等知识;有的站哀求干部“每月一文”,环绕热点课题深钻细研……每个人都箭在弦上。
比较前些年阅览室灯火通明、官兵迫在眉睫看书读报的情景,觉得学习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在某休整点政工网网吧,官兵忙着下载学习资料和视频。在另一休整点,上等兵、油机员余攀端坐在阳光棚,专注地从手机上摘抄《腾讯管理模式》,“退伍前抓紧韶光储备知识,准备回家乡创业。”他犹豫满志。
强身健体,为上阵地值班做准备。
碰着中士、油机员武文时,他正心神专注研讨拍照技能。今年8月,上级机关为各雷达站配发了一万多元的拍照设备,他没事便细细摆弄,脸上泛着自傲的光泽,“能练一门技能,还能为战友留下军旅纪念。”
“在戍边岁月里,阵地是官兵用青春生命坚守的战位,休整点是他们铸魂追梦的精神家园。”雷达某旅政委李林目光炽热,近3年来,全旅29名战士考上军校,14名官兵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大专以上文凭。
“娱乐办法的变革,和改革发展同样迅速。”旅技能保障队工程师庄臻,曾在4个雷达站坚守过。2003年军校毕业分到海拔5030米某雷达站时,休整点的电视接管天线是一个直径两米的“锅盖”,下雪天,得每隔半个小时去扫掉天线上的雪,屏幕上的“雪花”才能减少。如今,手机4G旗子暗记开通,视频信息能实时不雅观看。
官兵在塑胶篮球场上激烈拼搏。
同样2003年进藏的雷达技师、四级军士长李海洋,记得当机遇关下连慰问一场电影,大家能评论辩论一年。后来,上级下发了卫星吸收器,总算能延迟搜索电影不雅观看。如今,各站拥都配备了高清投影仪等放映设备,还能随时通过网络点播电影。不久前,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全国各大影院火热上映,他所在雷达站没多久就搜索资源组织官兵不雅观看。
“西藏和天下无间隔,边关和内地无间隔。”踏访一个个休整点,变革令激动,70英寸大屏彩电“盘踞”连队,健身室、网络室、卡拉OK室课余韶光人气“爆棚”……
“哒哒哒……”在某新建休整点四层综合楼,听到清脆的仿照枪声,寻声走进微机室,只见数十台电脑整洁排列,10多名战士正用政工网联成局域网,展开对战游戏的竞赛。年轻前卫的官兵们兴致盎然,“是精神放松,也是生理调试。”
“富氧”的休整点阳光棚内官兵休闲娱乐。
高原美,高原蓝,只因通亮的“千里眼”。休整点从“演习场”延伸到“实沙场”,铸就了实战为先的“雪域之勇”
清晨,当青藏高原凛冽的风拉开沉睡的夜幕。雪线之上一座座雷达阵地上,“千里眼”早已刺破晨雾,当心巡视祖国广袤空疆。山下一座座休整点,也展开火热的砺兵图……
这是在相距500余公里的两个休整点看到的镜头:
一日上午,某雷达站上士、操纵录取班长董国良,带领操纵专业官兵,利用仿照演习系统展开繁芜空情保障演习。指挥专业的官兵,则利用仿真演习系统,进行武器全功能利用演习……墙上标语如战斗号角:“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牢记义务,心系打赢。”
新建的家属来队房是探亲来队官兵的“安乐窝”。
“方位XXX,间隔XXX,高度XXX,X批X架次……”两天后的下午,某边疆雷达站,5台电脑通过站系统联通局域网,授予实战背景的空情保障演习训练打响!
操纵员、报务员、指令标记员一字排开,创造、录取、辨别、上传空情……“一套班子”战斗演习训练在浓郁战味中进行。“依赖网络和演习软件,变各专业各自演习为联合演习,疑难问题当场办理。”站长邵亚松先容。
雪域天蓝,离不开“空军蓝”。在氧气都吃不饱的阵地上,官兵寻衅生命极限护卫领空,没有条件展开集中演习,休整点便担负起““强训基地”的义务。
旅技能保障队工程师庄臻体会深刻。2004年5月,他在海拔5134米某雷达站当技师。为精通兵器,在阵地值班时加班加点研学,可是脑筋反应慢,知识点记不住。调班下山后,一个月内,便把电路、旗子暗记流程摸得一目了然,还总结出故障打消方法和流程,以备再上阵地紧急应对。
甘巴拉油机员、四级军士长史青青一家四口在临时“鸳鸯楼”前的休闲区玩耍。
深圳某大学从军的直招士官、某站操纵员劳家俊摸索出履历。阵地24小市价班,在雷达方舱一守便是一天,他便把保障难题带回休整点研讨,上阵地再利用到空情处置中……
“坚持战斗力为本的求实作风,在阵地上全力以赴担负战备值班,在休整点展开理论学习、机上仿照演习和合成演习训练,填补阵地上的演习空缺,全面磨炼官兵的战斗技能。”副旅长文影坚守3个海拔4900米以上的雷达站15年,对高原雷达兵演习模式的摸索再熟习不过了。
过去,操纵员演习时每人拿一个标注着方位间隔的低廉甜头纸板口报。2000年往后上级为各站配备安装了机上仿照演习系统,不同专业官兵利用有限的几台电脑轮流上机,设置繁芜空情进行针对性演习。十几年间,系统根据实战须要数次升级版本,各站配备的电脑翻了数十倍,最多的站有57台。
太阳能举动步伐为官兵沐浴、取暖和供应了便利。
“装备更新换代,预警探测能力、空情保障质量跃升。休整点的演习条件和办法也‘水涨船高’。”文影见证着超过式变革。
今年4月一个微风吹拂的晚上,某休整点教室内座无虚席,一场雷达伪装防护知识讲座正在进行。空军预警学院教授负责传授,官兵有的专注听讲,有的快速记录,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浮现着对实战知识的渴望。
数百公里外,某站雷达技师何义平的《雷达技战术性能和操作利用方法》也开讲了!
如何挖掘武器全功能?他结合自己的学习探索,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传授给官兵……
空军总医院就寝中央技师到休整点为官兵进行就寝质量监测。
“休整点更是历练场。”在某休整点电子显示牌上看到,理论学习、机上演习、新条令考试、《新大纲》练习……操持科目一览无余,战斗气息迎面而来。
甘巴拉雷达站自2012年实现远程异地掌握的值勤模式,实现少人值守。休整点作为主控端,兼具值班和演习双重功能。
在主控端指挥室看到,排长霍俊龙正带领两名官兵核实上报空情。踏入雷达方舱,操纵员杨虎鹏与3名操纵员紧盯显示屏,严密监控密密麻麻的翱翔目标……演习室里,仿照演习激战正酣。
官兵掩护供氧设备,氧气接到了官兵床头。
“阵地值班人数减少,休整点任务更重了。”霍俊龙随部队走下高原参加过空军“红剑”练习,对战斗力提升有更紧迫的感悟。
伴着改革开放和祖国发展,远程异地掌握雷达越来越多,有更多阵地值班人数减少,更多休整点取代阵地值班,一代代高原雷达兵的强军梦还会远吗?
“电眼锁长空,雪域铸军魂。”透过一座座休整点的变革,在这支近年来3次荣获军事演习一级单位的部队看到,新一代高原雷达兵已打响向强军新高峰冲锋的新战役……
新型的阳光晾衣场里,官兵们再也不怕高原的雷雨和风沙。
饮水机是官兵宿舍中的标配。上等兵陈攀正在接纯净水。
兵们自己在休整点栽种的红叶李结得像葡萄串。
官兵们在休整点采摘自己栽种的水果。。
某雷达站官兵在休整点出早操。
解放军报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央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