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曹滢

曾有一张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舆图漫画令人影象深刻:图中上方的河流呼叫:“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下方的河流回应:“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17年后重走长江上游那些山山水水变了 汽车知识

这本教材利用时,正是长江水最“黄”的时候。
上世纪末,新华社播发的《长江上游仍在砍树》一文表露金沙江、大渡河两岸森林所剩无几,长江流域森林遭到严重毁坏,水土流失落严重,滑坡塌方不断,砍下的大圆木顺江飘下,廉价卖到下贱地区。
在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下,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

2001年秋日,作为新华社西部大开拓调研小分队成员之一,对长江上游云贵川渝四省进行生态调研。
从云南丽江的金沙江畔,到四川雅安的二郎山森林,再到凉山州大渡河,那时候,江边常常能看到大片荒山、荒地,泥石流冲刷的痕迹像补丁一样挂在山体上。
翻阅当年的采访条记,调研主题始终离不开水土流失落、森林砍伐、植被规复。

带着对母亲河的深深关怀,7月下旬以来,跟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宣布”主题采访活动再次来到上游几省,实地勘察探访。
而这一次重走长江上游,触目所及皆是绿色。

7月21日,游客在滇池东岸捞鱼河湿地公园留影。
云南省昆明市捞鱼河湿地公园位于滇池东岸。
近年来,通过当地政府的改造和管理,捞鱼河湿地公园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进。
新华社 金立旺 摄

在云南丽江玉龙县,自1998年天保工程履行以来,栽种了350万亩沿江柳树,形成“杨柳两行绿,水天一色清”的绿色长廊,有效管理了江边砂石滩,挡住肆掠拍岸的江水。
20年来,丽江实现木材生产为主了向生态培植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0.3%提高到目前的70%。

在云南昭通绥江县,江边的大山多是超过30度的陡坡,过去一块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能一贯跌入长江里。
依托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这个山区半山区占绝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县全面履行山坡披绿、库岸植绿、易迁复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

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竹与桫椤交织,一派绿意(7月24日摄)。
赤水河为长江支流,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
近年来,云贵川三省跨省互助保护流域生态成效显著,全体赤水河流域绿意盎然。
新华社 金立旺摄

在贵州遵义赤水市,孕育了浩瀚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的赤水河依旧清冽,两岸竹林苍翠,茶园覆盖了荒山。
通过小流域管理、退耕还林(竹)、生态移民迁居、经林果栽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绿化了石头山,保持了水土,履行造林绿化7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

在重庆云阳县,山色层峦叠嶂,175米水位线以上沿江区域培植了100米宽度的景不雅观林带,海拔300-600米区域培植生态经济林带,海拔600米以上地皮瘠薄区培植生态防护林带,两岸森林再无“断档”,无“天窗”,覆盖率达到73%。

在上游生态薄弱地区履行的绿化和管理工程,使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大增,山体滑坡、泥石流锐减。
目前正值汛期,虽然江水看起来还是黄的,但从监测数据上看,长江水泥沙含量已经发生显著变革。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7年,长江上游各水文站监测到的年均输沙量比1990年前的均值减少了50%以上。
截至2017年底,长江流域累积管理水土流失落面积43万平方公里。
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与20世纪90年代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落遥感调查比较,流域水土流失落面积减少了14.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7%。

长江水利委员会方案局副局长罗小勇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培植取得显著成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培植项目,对改进水土流失落起到治本的浸染。

站在三峡大坝坝顶,三峡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见告,大坝泥沙通过量设计标准是每年5亿吨,2003年蓄水时实际监测是2亿吨,后来多年均匀保持在1.4亿吨旁边,近几年已经降至4000万吨。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拓计策的履行,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长江干流区域水质未涌现明显恶化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臧小平先容,监测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趋好,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由2010年67.4%提高到2017年的83.9%;长江干流符合或优于Ⅲ比例则已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