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类游戏,叫旅游仿照器。

哪类游戏你玩过之后,可以拿来装B?

我要给国内游戏圈洗个地丨葡萄语录 休闲娱乐

葡萄吐槽

如果玩游戏相称于旅游,那育碧可能是最强旅行社。

玩《刺客信条》的去欧洲旅游都是:“我爬过这个楼”。

2、“你爷爷喜好权健火疗,你奶奶穿足力健,你爸爸炒A股,你妈妈买p2p理财,你听逻辑思维,你老婆看迷蒙。
你们便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留几手)

在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之后,葡萄君在网上看到一波“倒罗”风潮。

范例的如《罗振宇的骗局》,有人说罗振宇“翻车”了,传播最广的是这样一个段子——

“中年人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与老年人买权健的营养保健品,实质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该不雅观点论述的情由是:“罗辑思维”实在便是把普通的道理用令人惊艳的新名词包装一遍,贩售给那些充满焦虑的“中产阶级”,给他们一种高等感。

说白了,便是“割韭菜”。

且不说罗振宇讲得如何,这种把“知识付费”和“权健”挂钩的辞吐本身便是一种民智的进步。

这意味着,经由“区块链”的洗礼,公民群众对“割韭菜”愈发谨慎了。

葡萄吐槽

知识付费有两种,一种让你学到知识,一种是让你有学到知识的错觉。

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常日须要自己花韶光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做复现和验证,比如“学厨艺上新东方”、“学挖掘机到蓝翔”。
后者则没有“练习”的阶段,号称只须要听就能学会。

举例来说的话,前者就像你的高中课程,有随堂考,有月考,有期中期末考,后者便是学校邀来的名人讲座,讲完拿了钱就走人。

大略来说,你学得越不费劲,那东西就越不可能是知识。

葡萄君在大学时期,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们特殊热衷于听名人的讲座,包括曾轶可之类的超女,常常满怀激情亲切地从东五环跑到西四环,来回五六个小时也在所不惜。

那时我想,如果将来有人专门做一个app,里面收纳了许多名人分享的履历和见识,运营得好或容许以赚大钱。

现在来看,可以的。

(图片 from @道門網-正统玄门网站 )

3、“我要给海内游戏圈洗个地。

这是个老话题了,但是随着人的发展,对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最近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很火,“为什么海内游戏公司的吃相越来越丢脸了?”

排名靠前的答案说,由于现在的游戏公司老板只看钱,不懂游戏,也不在乎游戏,他们只是在做变现业务而已。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心怀梦想进入游戏行业,结果却处处碰钉子,一身抱负无法实现,有上面这种思维也不奇怪。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葡萄吐槽

如果你对其他行业也有理解的话……你会创造大家都差不多。

比如国产电影。

喷国产电影差已经快成影评圈政治精确了。
最近毕赣的新片遭到线上线下如潮的恶评,评论多认为电影过于“文艺”,而自媒体前期的宣扬却给了人一种“纯爱片”的预期。
简言之,产品和用户脱节了。

也即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一款产品长成什么样,某种程度上是由它的受众决定的。

葡萄君在2018年年底做了一款策划,第一次打仗到了所谓的“90后下沉用户”,被他们的知识水准惊呆了。

他们不认识岳云鹏孙越。

没看过《名侦查柯南》。

没听说过“金坷垃”。

不知道飞机杯是干什么用的。

…………

这导致末了做出来的策划,low穿了我的底线,至今不想再看一眼。

我想,游戏行业也不外如此吧。

这就无怪乎“@专业戳胎熊状师”说,要为海内游戏圈洗个地。

葡萄君虽然不完备认同他的不雅观点,但能理解。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