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存心看了不少专业文章,又是A大调,又是b小调的,怎么越看越乱?而且网上都是彼此抄袭,就那么几段,看起来也是似懂非懂,听一些专业老师讲课,也便是见告你各种规定,只好去世记硬背各种调的指法,让人想起来就崩溃,以是私下时时有人问,明明一个调就能拉曲了,为什么还要那么多调?
看电视上的歌唱比赛,音乐这五个特点,音准,节奏,技巧,乐感,都能理解,就那个调性Tonal,好多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还别说入门的琴友,纵然专业学生,也要用大量练习曲,花费多年韶光才能把那些乱七八糟各种大小调的指法练熟。
实在如果把个中的道理想透,可能一个下午就顿悟了:原来乐理如此大略,看到一个调号,自己就能找到相应的指法,从此一起坦途!
找到那条路就能迅速走向光明
以是这里就考试测验用最大略直白的通俚语言,闲聊一下:什么是音乐的调性?什么是移调转调,音名和唱名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固定唱名和首调唱名?以及五线谱和简谱的相互转换,如何快速演习各种指法等等根本乐理知识。
笔墨比较多,涉及的干系话题也不少,建议先收藏起来,有空的时候逐步看。
下面进入正题,开始闲聊乐理,这里不谈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规定,关键是从源头上把音乐以及乐理的来龙去脉想清楚,剩下的详细细节,自己在网上就能看懂。
首先要想明白一点,音乐和乐理是什么关系?先有音乐还是先有乐理?如果只是唱歌,或者演奏一些盛行歌曲,要不要去学这些繁杂的乐理?
什么是音乐?从字面上来看,那便是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快乐的声音。
显然,人们最初对音乐感兴趣,一定是创造了美妙的声音,也便是最初的旋律,那时候虎啸狼嚎、电闪雷鸣不叫音乐,百灵鸟的婉转歌唱才是音乐,当然,随着音乐内涵的不断扩展,大自然统统声音都可以纳入音乐的范畴,虎啸猿啼,虫鸣马嘶……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情体验,也就都成了音乐元素。
人类自身更可以随着感情变革哼出不同的旋律,但所有这些都是随机创作,以是碰着好的旋律,无法重现,纵然大略的旋律,不同人传唱之后也会荒腔走板。
于是最初对音乐感兴趣的那些音乐家们,认为要想研究和记录这些美妙的旋律,就必须像给韶光划分时辰,给路途规定里程一样,也给声音的高低和是非做一些量化的规定才行,这便是最初的音乐数字化,也便是音律,比如音高有多少?持续多永劫光?这就有了最初的音阶和节奏。
所以是先有音乐,才有了后来的乐理,纵然不懂乐理,想唱歌也没什么问题,那是我们的本能。
但是要把歌唱准,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找准那个调,俗话说的不着调,没谱,不靠谱等等,实在都来源于音乐,这也解释,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以是找准音乐的调,搞清楚什么是音乐的调性,对付音乐爱好者,那是必须的。
现在就分为不同的几个方面,考试测验逐一用普通的措辞来阐明这些问题。
什么是固定音名和固定唱名?
如果还是在原始社会,人们一高兴哼出一段旋律,你会创造不同的人哼出的旋律不同,纵然同样的旋律,每个人哼出来的音高也各自不同,而且有的豁达开怀,有的忧郁伤感,音乐家们就把不同音高规范起来,形成一定的音律,音律也有很多种,此处忽略不提,只说目前通用的12均匀律,用12个音阶相等的半音,来表达不同的音高,这音高可不是随便定的,当初人们费尽了心机,找准了那种振动频率,可以只用这12个半音,循环往来来往,就能大致模拟从低音到高音的连续声音,给我们听觉范围内的声音,基本定了个坐标,每个声音都用一个音符代替,这便是声音的名字。
目前,人们听起来感到比较舒畅的声音,表示在钢琴的88个键盘上,每个键盘都有一个固定名称,叫做固定音名。
下图,键盘左侧,便是每个键盘的固定音名,键盘右侧,是每个声音的振动频率,这个频率曾经很混乱,各国有各国的规定,各国历史上也有不同,直到终极形成国际标准,便是标准音A=440HZ,最右侧数字,是历史上某些乐团曾经习气利用的频率。
左侧是固定音名,右侧数字是振动频率
个中的中心C组,便是C4到B4那一组,也叫中音组,个中的A4叫做标准音,目前规定为440赫兹。
为什么用A做标准音?
在管弦乐团中,管乐声音是不变的,比如长笛圆号单簧管双簧管等等,都有自己的固定音高,而弦乐由于琴弦松紧程度不同,音高也不同,就须要统一定弦,小提琴四根弦是GDAE,中提大提是CGDA,低音提琴是EADG,吉他是 E A D G B E,中国的民族乐器,比如二胡的空弦是D A,琵琶的空弦是ADEA……
由于A弦是浩瀚弦乐共有的弦,排练或演出前,只要给个A音,大家就能统一定弦,使所有弦乐的音高保持同等,以是就选A作为标准音了。
什么是唱名?
为了能把这些固定音名唱出来,人们又规定了每个音名对应的发声,这便是唱名,把CDEFGAB用 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来表示,也便是我们现在熟习的简谱1234567,为了方便,下面就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唱名。
把稳,这就有差别了,用七个发音表示12个半音,数量明显不足,显然,历史上有更早的音律,那时候还没有12均匀律,比如中国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律,到明朝我们有了领先天下的12均匀律,但传统习气上还是采取五声音律,那时候已经有了唱名,其他国家也差不多,以是唱名就优先照顾了传统的音符,其它半音用传统唱名的升降来表示,钢琴上的所有白键都有自己的固定唱名,黑键唱名就用临近白键加升降号来表示。
比如白键C4阁下的黑键,固定音名可以写成#C4,也可以写成bD4,唱名,也便是唱出的声音,可以说是比1高半音,或者比2降半音,实在都是那个音。
键盘上的中心C,也便是C4,便是中音1,以此为界,五线谱也分为高音谱表,中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由于用五条线实在放不下那么多音符,高下加线都只能造成更多混乱。
五线谱的上加线和下加线
下图,五线谱的高音和低音谱表以及固定唱名:
五线谱的固定唱名
当然还可以推算出更低和更高的音,只是不常用,比如管风琴更高和更低的音,人们可能听不到,但能感想熏染到。
什么是音乐的调性?在没有后来这些乐理的时候,一段原始旋律,一定会有一个根本音,也便是主音,对付每个人不同的嗓音来说,这个根本音当然不同,比如老爷爷嗓音比较低,主音当然也会很低,而小姑娘嗓音就比较高,在主音根本上,跟其它音符形成高低不同的音阶组合,便是旋律了,显然,老爷爷唱出同样的旋律会在低声部,而小姑娘唱出的旋律则会在年夜声部。
除了音高不同,音阶之间的排列关系也有不同,有些旋律听起来爽朗,有些就伤感,比如开怀大笑和哽哽咽咽,音阶之间的排列就有明显差异。
以是音乐家们就把这些不同的音阶排列,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种,听起来有明显的明暗不同,这便是调式,分别用于表达不同的感情特点。
大调音阶的排列特点:比如C大调,1234567,音阶之间相互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这便是我们听得最多而且早已习气的自然调式,唱错一个音就能觉得出来。
小调音阶排列办法,比如a小调,6712345,音阶之间的关系是:全半全全半全全,下面这样写,会更直不雅观一些:
1 全 2 全 3 半 4 全 5 全 6 全 7 半 1
6 全 7 半 1 全 2 全 3 半 4 全 5 全 6
把稳C大调和a小调,在五线谱的调号上都没有升降符号,调号是相同的,类似情形,其它大小调都有,可以共用同样的调号,这样的大小调关系,就叫关系大小调,比如a小调便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也叫平行大小调,平行调。
如果是c小调,那便是以C为主音,按照小调的音阶排列规定:全 半 全 全 半 全 全
c小调音阶便是:
1 2 b3 4 5 b6 b7 1
C D 降E F G 降A 降B C
有了主音和对应的调式,就可以完全表达一段旋律,这便是音乐的调性。
以是调性包括两个元素,一个是主音的音高,一个是在主音根本上的音阶相互排列办法,也便是调式。
比如以C为主音,按大调音阶排列的旋律,就叫C大调,按小调音阶排列,就叫c小调,同样,以A为主音,按照大调音阶排列,便是A大调,按小调音节排列,便是a小调,以此类推,十二均匀律的每个半音,都能构成自己的调性旋律,12个主音,加上各自的大小调,就有了24个不同的调性。
以是当我们说一段旋律的调性时,说的便是主音加调式,比如C大调,a小调等等。
什么是调号?在自然大调C大调上,固定音名和唱名是同等的,不用其余加上升号或降号。
如果转成D调,那么D便是主音,当然可以按C调那么唱,便是固定唱名,D唱作2,但是其它的音符会有升降半音阶的变革,比如D大调:
2 全 3 全 #4 半 5 全 6 全 7 全 #1 半
看起来就太花哨了,而且那么多不同的调性,加上各种转调,每个音符都逐一标定升降号,不仅导致影象困难,曲谱上也会看起来眼花缭乱。
于是音乐家们想到一个办法,把不同的主腔调性的升降号统一标注在乐谱的最前面,这便是调号,比如G大调,每逢F就升高半个音阶,那就在五线谱开头的F线上标注一个#号即可,往后的每个F都不用再标注升号了,这便是G大调的调号,同样,D大调在C和F线上各标注一个#号,便是D大调的调号,谱子里对应的C和F都是升半音,就不必逐一标注了,谱面上看起来就简洁很多,其它以此类推。
如下图,前面说过C大调和a小调,调号上都没有升降符号,可以称作关系大小调,其它关系大小调都一样,也叫平行调,可以共用同一个调号,大小调之间相差小三度,比如C大调往下,依次是C、B、A,那么a小调便是C大调的平行调。
同样的调号,如何差异大小调?一样平常作品会有标注,其余,也能听出来它的音阶排列关系,如上所说,大小调各有不同,对付新手来说,如果没有觉得,那就按谱子来,暂时不管什么大调小调。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调性?前面说了,是先有音乐才有这些规定,而这些规定,自然要适宜不同人的嗓音条件,在乐队里还须要合营其它不同乐器的特点,比如在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等等都利用G大调的时候,单簧管可能要利用A大调,圆号要利用C大调……整体旋律听起来才和谐。
什么是首调唱名?按固定音名唱出来的唱名,叫固定唱名,与调号无关。比如,不管调号是C大调D大调还是G大调,高音谱表下加一线都唱作1,其它音阶,按照不同的主音和调号,依次唱出升降就行。
比如G大调,除了4升高半音外,其它与C大调唱名相同。
如果按照不同调性,把每个调的主音作为出发点音,直接唱作1,比如G大调,就可以把固定音名的主音G,也便是固定唱名5,唱成1,其它音符按照音阶排列类推,A唱成2,B唱成3……
这便是首调唱名法,在五线谱上,G调高音谱表的第二线,就不再唱作5,而是唱作1,其它各调以此类推:D调是下加一间唱作1,E调是第一线唱作1……
下图,赤色唱名是C大调的固定唱名,玄色标注的便是G大调首调唱名:
固定唱名与G大调首调唱名的比拟
按照这个事理,也可以自己标注出其它各种调号下的首调唱名,显然,不同的调号,同一个固定音名的首调唱名不同。
把这些用数字表示的首调唱名写出来,标上对应的调号,便是简谱的音符。
在简谱中,用首调唱名可以让曲谱的唱名保持不变,不同调性,只要记个变调符号就行,比如1 = G,1 = F,便是我们俗话常说的G调,F调等等,更便于影象。
把稳,由于不同调号的首调唱名各不相同,以是同一个旋律,也可以写出多个不同调号的不同简谱,但都是同样固定音名的曲子。
由于首调唱名法,直接把主音做了1,形成了自然调式,就不必写那么多因调式不同导致的升降符号了,以是简谱看起来更干净。
最方便的还是在演出中,首调唱名法不用重新记谱,谱面上只写旋律的首调唱名,须要什么调,直接移调就好。
什么是移调?一样平常作曲之前,会根据想要表达的感情来决定适宜哪种调式,比如用大调还是小调更得当?再考虑到不同演唱者和乐器的特点,决定主音的音高,以便确定这段旋律所处的最佳音域范围。
以是很多原唱歌曲的调性都是为特定演唱者或者特定乐器量身定做的,但是换个演唱者或者乐器,嗓音或调性条件就不同了,再按照原来的调性去演唱和演奏,可能高音就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这时候就要考虑把主音降落或升高一些,而旋律保持不变,这便是移调。
比如,同样的简谱,小提琴和二胡,可能就不一样,以是很多时候会创造,一首盛行歌曲,会有各种改编的乐谱,都是为了适宜自己的乐器或者某个歌手的嗓音条件。
同样道理,一些大型交响或者协奏曲,也要兼顾各种不同乐器的特点,某些乐器就要移调。
把稳,移调不是在同一个调性里面的高音或低音,比如C大调,为了保持C大调的旋律特点,要想用更低的声音去唱,那就必须降落8度,从高音1变到中音1才行,而移调可以只往低落低一度,或者升高一度,比如把C大调改成降B大调或D大调,就能保持旋律不变,以便适宜任何人的嗓音或照顾其它乐器的调性,显然,移调的高低变革适应范围更广。
有些吹管乐器,只能吹自身特有的调性,中国传统的笛箫类,无法演奏所有的半音节,虽然可以通过不同指法移调,但并不准确,常见的C大调口琴只能吹固定C大调,为了照顾这些乐器本身的调性特色,其它乐器就只有按照它们固有的调性去演奏,才能折衷合营。
移调除了音高不同以外,还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特点,比如,同样的旋律,老爷爷低音嗓子唱起来就以为稳定,小姑娘高音唱起来就以为活泼。
纵然同一个歌唱者,不同的调性也能表达不同的感情,比如感情沉着的时候,可以唱低调,当感情飞腾的时候,就可以唱高调。
什么是转调?迁移转变衷变调是一个意思,便是在同一段旋律里面,改变调性,进行移调。
比如C大调转D大调,或者C大调转降B大调,可以让旋律有感情上的变革,有些歌曲会连续转调变调,让感情一步步走上高潮。
迁移转变衷移调的差异:转调是在同一个旋律里面的移调。
比如红高粱的片尾曲,可以认为是同样的旋律,从A大调转B大调,再转E大调,连续转了三个调,把感情一步步推上高潮。
从A调转到B调再转到E调
同样的曲子,还可以这样写:
从A调转到B调,只要两个调,谱子又有不同
虽然谱面上只转了两个调,但是末了一段旋律,2656……如果写成E大调,是不是就又变成了6323……?这个谱子大概是为了照顾那些不会移调的新手,只管即便用更少的调性指法来演奏。
以是对固定唱名来说,用不同的首调,不同的调号,唱名就不一样,谱子也不一样,实在五线谱也同样如此,同样的旋律,用不同的调号去写,音符的升降也各自不同,比如C大调的4,在G大调的五线谱里面,由于已经升了半音,为了发出与C大调一样的4,G调上的F线音符,就必须加上降号b,才能保持旋律不变!
(把稳,上面这段关于五线谱的描述很随意马虎引起歧义,这里备注一下:在五线谱特定调号情形下,按谱演奏没有任何问题,这里说的是,G大调和C大调,在形式上的差异只是一个4的升降,在调号为G大调的情形下,要想演奏出与C大调一样的4,那就必须在这个音符前面单独加一个降号b,而不是在调号的#那里加b。其余,如果习气了固定唱名,会忽略主音的不同,只关注某些音符的升降,实在主音改变才是移调的实质,这一点简谱表示得更明确。)
以是同样一首歌,能从网上找到各种调号的不同曲谱,个中有些仅仅是调号不同,固定音名是不变的,更多的则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了移调,固定音名也有变革。
此时,五线谱移调就不如简谱来得大略,对付给定的旋律,在特定调号下,简谱移调只要改个调号即可,而五线谱的音符也都要随之改变才行。
比如C调想移调为D调,简谱只要把1=C改成1=D就行,谱子不用任何修正,旋律就可以保持不改变,而五线谱要从C移调到D,如果只是把调号改成D调,其它音符不变,那旋律就变了,由于D调的C和F都升高了半音。所以为了坚持原有的旋律,五线谱的每次移调,其它音符也必须随之改变,实在有些麻烦,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学会首调比较方便,看着五线谱的C调,用首调唱名唱出D调,即可用D调指法演奏出D调旋律,免得还要重新写谱。
不过对付资深玩家,熟习了各个调号的升降关系,不用重新写谱,直接在心里就知道什么调升降哪些音符,按固定唱名也完备没有问题,比如看着C调的谱子,就能唱出或者弹出G调的旋律,只是碰着F的时候升半音就行了。
至于详细演奏用什么调,首选当然是按谱子的调号来,可是新手还不会那么多调的指法,而且只是自娱自乐,那也可以自由发挥,喜好什么调就用什么调,乃至可以用一个调性来演奏所有的音乐,比如只用C大调指法,也能演奏很多其它调性的乐曲,就像吹口琴,不管曲谱是什么调性,都能用C调口琴演奏。
但是如果要跟别人互助,就要有不同的调性来相互折衷,根据彼此的乐器特点或者嗓音条件,大家协商用什么调性来统一演奏或者演唱,才会和谐,那就还是要熟习几个常用调的指法。
若何快速节制不同调性的指法?实际练琴的时候,同样的旋律,不同的调性,24个大小调指法各不相同,这就须要大量的练习曲,要耗费很多韶光,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至少要熟习常见的几个调,才能上场伴奏或合奏。
比如一个G调的歌曲,演唱者嗓音上不去,哀求降到F调,那你这边就必须移调,不能按照原谱的G调指法演奏,否则演出就无法进行。
业余练琴可没有那么多韶光,那些厚厚的教程,24个大小调,繁杂浩瀚的练习曲,全部下来,专业学习也要几年才能闇练节制,以是自己玩就大略点,把一段熟习的旋律,从C到B,用不同的主音去演奏一遍,能更快熟习各调性的指法。
举例:《妈妈的吻》,开头一句歌词和简谱是:
在那迢遥的小山村落
1 12 3 3 2 11 6 5
小呀小山村落
1 2 3 2 1 2
先不管它是什么调性,只看旋律,由于无论什么调性,旋律是不变的,那就用首调唱名法,开头是1,结尾是2,在演奏到2的时候,把2唱作1,提高一个音连续演奏,这便是向上转了一个更高的调性,比如开始用的是C大调,演奏到结尾,把2当做1,那就成了D大调,以此类推,结尾时逢2作1,连续演奏下去,就能把每个主音按大调走上一遍,直到B大调,包括几个大调的高音部分,常见的几个大调指法就都熟习了,更细致的练习,可以按半音阶往上走,把12个大调都走一遍。
还可以用任意一个手指在琴弦上任意位置做主音1,比如先用食指做1,拉出这段旋律,再用中指做1,依次换指,每个手指都做一次1,拉出这段旋律,钢琴上把任意一个琴键做1,弹出这段旋律……熟习各个调性的指法。
如何推算不同调性的指法?实际演奏中,除了专业大型交响乐和协奏曲等演出,一样平常的歌曲伴奏和演奏,如果须要常常移调,那么唱首调还是比较方便的,比如五线谱上,看到B线有b号,或者简谱上看到调号1=F,就把琴弦或者键盘上的所有固定音名F唱作1,就能推算出其它音符对应的唱名。
比如F调,把F唱作1,G便是2,小提琴的空弦是C调的GDAE,唱作5263,当G做2的时候,按照5度定弦,用首调唱名法,空弦就变成了2637,这便是F调,二胡便是中间两根弦,C调空弦是26,F调空弦是63,以此类推,G调的空弦,小提琴是1526,二胡是52,用什么调,就把那个调的主音唱作1,瞬间就能推算出空弦和其它音符的位置,不用去世记硬背,更不用到处去问别人了。
虽然不同调性的固定唱名跟首调唱名不一样,但是演奏出来固定音名是同等的,比如G大调的固定音名G,在五线谱的固定唱名是5,但可以把5唱作1,就成了首调唱名法,演奏的时候,无论是首调唱名1还是固定唱名5,按出来的那个音,实在都是那个固定音名G。
如果习惯用首调去唱五线谱,比如F调把F唱作1,G调把G唱作1……这样就能跟简谱的首调唱名保持同等,这也是五线谱和简谱的相互转换方法。
再复习一下前面的首调唱名和固定唱名的比拟,把玄色G调的唱名和赤色C调的唱名用简谱分别写出来,并分别标注1=G和1=C,便是两个不同调号、不同唱名的简谱,实在是同一首歌:
把唱名写出来便是简谱
就像前面红高粱的九儿简谱,两个简谱的调号不同,后面的写法就不一样,但实际上,音高是同等的,以是不必纠结固定唱名还是首调唱名,它们的固定音名都一样。
首调唱名的好处,便是一段旋律可以随意移调,只要标上不同的调号就行,由于首调唱名法记录的只是旋律本身,而且形成了自然调,没有那么多的升降符号,详细用什么调可以随时根据须要决定。
以是自己演奏或者唱歌的时候,完备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或者乐器特点,选择自己喜好的调性,不必拘泥于原谱是什么调,也可以只学会一个调,就能拉很多其它调性的歌曲。
在专业乐团演奏大型作品的时候,由于要兼顾各种乐器的特点,那还是用五线谱和固定唱名法比较好,拿到总谱,可以很直不雅观地看到自己的分谱与其它乐器的相互关系,更便于整体把握,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乐队,也都开始采取简谱和首调唱名法。
作为业余爱好者,能抽点韶光演奏几首盛行歌曲就很高兴了,对那些大型交响乐和协奏曲或许根本不感兴趣,也没那个韶光和耐心,那就学一个调性就行,乃至有人买琴,就只为了一首歌,比如有人买二胡,就只为拉二泉映月,买个吉他,就只为弹献给爱丽丝……有人买了 钢琴,很多年就只弹一小段练习曲,实在根本不在意弹什么,只要有个悦耳的琴声,就很快乐,如果只是随便玩玩,乃至连乐理也不必费心,直接按照入门教程曲谱上标注的指法练习就行。
很多人拉琴音准弗成,揉弦弗成,但有了琴声,生活就有了乐趣,毕竟还有比音乐更多的事情要做。
关于音乐的节奏和速率
关于音乐的节拍和节奏,这个很好理解,网上有太多教程,就不多说了,这里提一下如何把握演奏速率。
乐谱上的节拍只是相对市价,比如四四拍,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但是一拍到底有多长?这要看谱上的规定,曲谱的标题下面,一样平常会标定每分钟的节拍数,这便是演奏的速率。
比如下面这段练习曲,演奏速率便是一分钟60拍,前面红高粱的九儿,也是这个速率,恰好是一秒钟一拍,很好把握:
演奏速率60
又比如下面左手指月的简谱,调号下面,标注的是每分钟73拍,把稳,五线谱也是这样标注速率的。
也有的会标注慢板,行板,快板等等,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速率,如果没有标注速率,或者是乐队合奏,那就看指挥,速率快慢,由指挥决定。
如果自娱自乐,那就随意了,可以按谱面规定,也可以随着合奏录音,更可以自由发挥。
乐理和音乐的关系实在开头已经说过,这里重新强调一下,便是由于很多人对乐理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一步,听别人演奏轻微有点偏差就无法容忍,严厉斥责,当然,如果是学生,那是一定要严格哀求的,但是如果始终恪守规则,那也成不了大家。
好的老师会对学生严格哀求,但是等学生毕业往后,肯定会见告学生,你们现在可以自由发挥,争取演奏出自己的风格!
以是乐理是进入音乐的必经之路,但音乐又是优先于乐理的,有些时候可以不受乐理的束缚。
就像自己闲步时随意唱歌一样,很多人完备不识谱,不懂乐理,还是能唱出很好听的歌,更有很多世代传唱的精良民歌,传唱者可能根本不懂乐谱和乐理,由于在所有这些数字和规范之外,还有一个主要成分叫乐感,那才是音乐的灵魂,我们乃至可以随机唱出或者演奏出一段旋律,虽然没谱,但也可能是最动听的音乐。
同样的谱子,每个指挥或者演奏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风格,这才有了不同的个性,否则直接电脑作曲并演奏好了,而电脑音乐虽然做了各种考试测验,但那种机器呆板,始终无法代替真人演奏,也听过很多考级很高的朋友拉琴,音准节奏都没问题,险些找不有缺点,但便是以为差了点什么。
话题再回到开头,乐理不过是对音乐和声音的数字化规范,很多幽美的原生态唱法,用我们这些音符去记录的时候,难免都有一些失落真,一些自然界的声音,比如悦耳的流水声,鸟鸣声,虫鸣马嘶……还根本没法记谱,全靠演奏者根据各自乐器的特点去仿照,纵然把声音分得更加细致,比如搞出24均匀率,乃至48均匀率,也远远不足,以是在当前乐理范畴内,曲谱所能表达的音乐还是很有限的,我们完备可以在这些曲谱的根本上增加各种变革,比如各种变奏,各种加花和装饰音,自配和弦等等,或许会让旋律变得更生动有趣!
实际上,很多著名的歌唱家和演奏家,按照电脑的严格评分标准,在音准,节奏和调性上,分数并不高,便是由于他们有了更多的变革,没有墨守成规,听起来才更有灵气!
同样的曲子,每个歌手,每个演奏家,每个乐队,版本都不一样,能演出自己的华彩,那才是乐趣!
后记:
本文希望用最普通的措辞,让新手快速理解一些乐理上的难点,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再去进行专业演习,就大略多了,能节省大量韶光。
内容有点多,写得也匆忙,个中难免各种疏漏和不专业,欢迎各位大师留言辅导。
作者简介:
有幸参与多窗口写作软件快手师爷的代码设计,由此打仗了浩瀚有名作家和传媒作者,才创造个中藏龙卧虎,精英荟萃,音乐,骑行,自驾,户外……说不完的人间趣事,关注我,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