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浦邮政局成立,属镇江邮区统领。
在这之前邮务由海州直隶州的铺递传送。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1930年,新浦邮政局定为二等局,属苏皖邮区统领。

1932年,新浦邮政局开通了航空业务,年底新浦至青口、板浦、大伊山、新安镇的电话线铺设完毕,长途电话开通。
1937年新浦电报局成立,新浦局电讯业务,划归河南邮区,由江苏邮区暂管。

[新浦老街]公大年夜市廛与新海连特区邮电局之旧事 汽车知识

1922年河北人在老街培植百货商店,取名“公大商店”,而非公大商行。
1933年公大商店开业,李品仙任经理,经营日用百货及布匹。
公大商店楼房以构造风雅,地板讲求,在老街独树一帜。
时新浦民主路上有四大百货商店,即公大、华中裕、义信、德厚成,称为老街的“洋广杂货”。

华中裕在原新浦区政府斜对面,后为文化馆;义信商店与德厚存店铺即现大华商店,其时东面德厚存,西门即为义信商店。
这四家店铺均为河北人所开,又称“冀州帮”,是新浦除鲁商外的商业主力军。

1948年11月8日解放军进入新浦,不久山东省邮政接管了新浦邮政、电讯。
时新浦邮政局在新市路西首,新浦电信局在民主路馨祥酱园对面。

国民党44军撤退后,公用履行遭到抢劫,新浦邮政局只剩下几个邮戳、邮盘和部分邮袋。
新浦电报局也只有一台500门电话总机,还有几部敲的“电键”。
南方的业务职员基本上都走了,所幸当地职员留了下来。

山东局派李华堂等人接管了新海连地区的邮、电部门,召回工人及技师,动手规复邮电通讯。
起初,孙炎任新浦邮政局长、彭远为新浦电信局长。
新浦邮政局有业务职员20多名,卖力收发、拣递信件、包裹业务等。
新浦电信局有职工40多人,卖力话务、报务、机务、内线、外线及业务,又先后派人去济南学习电报业务。

由于战役还未结束,新浦至青岛轮船邮路不通,航空及铁路邮路中断,临时开辟委办汽车邮路,新浦至徐州或由徐州中转邮件,均委托商业营运汽车代运。
陇海铁路东段修复通车后,临时委办汽车邮路方停滞。
解放前夕,市话容量为400门,用户312户。

1949年市区架设党政军电话,规复新浦民用电话。
个中机关部队开通40门,工商业规复134门,共开通规复电话174户。
长途电话只通往徐州,外地电报均由徐州转发。
不久,成立新海连特区邮电局,由李华堂任局长,下辖新浦、海州、连云港三处邮电机构。

1949年,新海连地区有新浦邮政局、连云邮政局、新浦电信局、连云电信局、海州邮政局,还有大浦、南城、墟沟三个邮政代办所。
建国初期条件简陋,交通方面,只有一辆经由改装的日伪期间遗留下来的旧自行车,用于送电报。

去火车站接送信件全指望那唯一的小平板车。
那时的投递员靠两条腿,不论下雨刮风,大雪漫天,都要把信件送到用户手中。
送往海州的要步辇儿12里用肩挑去,寄到板浦、新县的信件只能隔一天再挑过去。

分拣信件的格子架当初只有一种,印刷品和平信都混放到一起,职工们自己动手打分信架子,打造出有80个格子的平信格子架、有24个格子的印刷品质子架、有100个格子的登记信格子架,每格都分别写上地名,一览无余,方便分拣,极大地提高了事情效率。

收寄包裹和汇兑业务得到开展,报刊发行量也都大为增加,对增援前哨,规复和发展经济,方便公民生活起到了主要浸染。

市区电话线路从海州洪门到连云,近百里的老线路,地形繁芜,维修困难。
遇有故障,线路工人系上保险带,背着电线、铁丝,腰间挎着工具,全靠步辇儿越沟穿堰,过荒草地,抢修线路。
不分白天黑夜,酷暑寒冬,哪里有故障,就赶往哪里检修。
如有邮件被盗或丢失,业务员背上包,步辇儿前往调查处理。

长途电话增加了一台100门总机,可直接省内南京、徐州电话,也可转挂北京、上海等地电话。
发电报,原来是手敲的“电键”,后来改成“摩尔斯”的纵振式人工电键,极大地提高了发报效率。

又从连云调来载波设备,增加了通讯线路。
电报直通南京、徐州、赣榆、连云等地,新浦至海州、猴咀、新县、灌云、新沂、白塔埠、牛山、阿湖、陈家港等地有了电传电路。

1951年4月尾,邮政与电信业务合并,成立了新浦邮电局和连云邮电局。
此时的新浦邮电局即迁址到民主路现公大商店业务办公。
1953年初,新浦邮电局成为新海连市邮电通讯的领导机构,下辖连云邮电局。

1955年,新浦邮电局更名为新海连市邮电局,设置陈家港邮政业务处、猴咀邮政业务处和板艞、徐圩邮政代办所。

20世纪70年代后,邮电局搬出民主路。
公大商店交给市图书馆。
公大商店对面原陇西旅店改建的新浦饭店,目前正在升级装修,打造成餐饮与住宿一体的民国酒店。
各厅及雅座用民国时老字号命名,采取民国中西合璧风格装饰,悬挂历史老照片,展示老新浦历史文化,将于公大商店一起,成为民主路上游客新的打卡地。

市桥人家原创马鉴尧,欢迎分享,回绝转载。

参阅资料:

《新浦区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

《新浦大街经济史略》张传藻,连云港市文史资料第七辑。

《建国初期我市的邮电奇迹》蔡 强 成志荣 汪能山,连云港市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片5、6马鉴尧摄,余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