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频更其阵, 抽其劲旅, 待其自败,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并战计偷梁换柱 汽车知识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
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
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
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
既,已经;济,成功。
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
”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此计利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己方抽其友方劲旅,犹如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掌握他了。

【解读】 这则按语,紧张是从军事支配的角度讲的。
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
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支配。
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心,是阵的支枕。
梁和柱的位置都是支配主力部队的地方。
因此,不雅观察敌阵,就能创造敌军的主力的位置。
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改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掌握,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
这是吞并这一股仇敌再去攻击另一股仇敌的紧张计策。

以上的这段按语,反响了封建社会里,军阀盘据,所谓“友军”,不过只是暂时的联合而已,以是“吞并盟友”是常事。

不过,从军事打算上去理解本计,重点也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共阵”上。
也便是多次佯攻,匆匆使仇敌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
这种调动仇敌的打算,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利用】

偷梁换柱,指用失落包的办法,暗中调换事物的实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
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掌握。
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吞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
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掌握别人的权谋,以是也每每用于政治打算和外交打算。

【现译】比喻暗中玩弄手腕,以假代真。

【故事一】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
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贯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
一个是宗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

扶苏恭顺好仁,为人端正,在全国有很高的荣誉。
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磨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
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溘然一病不起。
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
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
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机遇。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
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以是秘不发丧。
赵高特此去找李斯,见告他,皇上赏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
现在,立谁为太子,

我和你就可以决定。
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短长,说,如果扶苏做了天子,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至心动,二人同谋,制造假诏书,赐去世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根本,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胎。

【故事二】

吕后杀韩信,历史众说纷纭。
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
这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解释“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每每发挥政治权谋浸染。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
这时,互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
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昼夜考虑的大事。
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
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
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

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离,使天下三分。
韩信谢绝了蒯彻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
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了局,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
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屈安,刘邦不会一贯信赖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
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发难。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主为代王。
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
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打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
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
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去世,皇上得胜,即将凯旋。
韩信听到这个,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惶恐。
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去世,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
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

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
半夜时分,韩信被杀。
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
盖世英名的韩信至去世也不知道,陈烯已去世的,完备是谎话。
陈烯叛乱,是在韩信去世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