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高家是一个传奇之家。
高士一在“七七事变”后拉起一支抗日军队,后率该部编为第一二〇师唯一旅。紧随着高士一的步伐,他的侄子们相继投入革命。
1939年高士一随贺龙师长开拔沿岸后,留下来的人组成第一二〇师事情团,在高万亭领导下坚持白洋淀的抗日斗争。1941年,日军猖獗扫荡,事情团被打散,高万亭还乡暗藏。此时他的弟弟高万峰也因病在家安歇。
1942年,高万亭高万峰合营马建民淀东四十八村落,使这里成为暗藏的根据地。
43年的某一天,十分区政委旷伏兆找到高万亭,希望高家兄弟俩能利用自己的分外身份做做贸易,办理边区的物资困难。
1943年,是抗日战役的艰巨期间。由于日军的封锁,冀中十军分区经济极度困难,药品、试验、纸张等物资奇缺,就连布匹、粮食及指战员那点少得可怜的菜金也难以坚持。
这样的情形,高万亭当然再清楚不过,他立即接管了任务。
旷政委哀求,他们只能秘密地分区领导联系,不要和其他人或组织联系,以免暴露目标。
任务接下了,但事情有点犯难。
高家虽然买卖做得好,但高万亭兄弟却从未做过买卖,从来也对买卖没有兴趣。
怎么办?
他们不懂买卖,但有人懂啊。找会做生意的人不就好了?这还真有可能。由于他们是高家人,高家便是一块金字招牌。
他们找到王赫明、史玉桐两人。此二人在七七之前在鄚州开过一家永兴杂货铺,七七之后他们把买卖迁到新城,又开了一个孚成号杂货庄。他们路子宽,人脉广,在天津、保定都有熟人。且二人向来对高家敬仰。
高家兄弟说,想请两位帮衬帮衬,到天津买趟盐。
二人吃了一惊,连连摇头,说盐是个好买卖,涨头大,但这事不好办,要买盐,就得去塘沽盐滩,沿途卡子多,官面查得紧,特务眼又多,怕......
这样的话是猜想之中的。一番奉劝之下,两人答应了。他们到天津找到了买卖朋友李少石,李又托塘沽盐厂的一个亲戚帮忙,几经周折,终于买到了五船盐,
盐得手了,运输是个很大的麻烦。
如果是自家经商,不会顾忌那么多,但这是为八路军买的盐,就不容不点疏漏。
经由负责的研究,决定由孚成号出面,在新镇办好合法手续,这样就可以搪塞检讨了。但高家兄弟还是不放心,把盐装进木桶密封,挂在床底下,就不怕仇敌关卡检讨。
五只大木船,挂着木桶,就这样混过了一道道关卡,在一个深夜驶过新镇,顺利抵达白洋淀根据地。
用这样的方法,一共买了三次盐,总计不下万余包,十分区留下部分自用,大部分都增援到了路西山区根据地。
买盐大大缓解了根据地的盐荒,高万亭、高万峰二人也节制了不少在敌占区搞经济的履历和道路。
有一次路西想要一辆汽车。这可不是盐,可以藏着掖着带回来,汽车目标大运输困难。怎么办?
二高想出了一个好计谋。他们到胜芳找到齐宝源,齐曾在天津车行干过,路子熟。过了不久,齐在天津买到了车,在城内开了一段韶光,后来某一天开出城外,假装遇袭逃跑,把车送给了八路军。齐帮了这个忙,酬劳还是要给的。
做这种分外买卖,困难比比皆是。最大的困难是没钱。十分区很穷,只能供应为数不多的伪钞和日本“老头票”,钱的问题,基本上只能靠高家兄弟自己想办法办理,而偏偏所要购买的都是昂贵的物资。
有一次十分区要买一批药品,要得很急,但领导又说没钱。高家兄弟啥也没说,就走了。
高万峰回到家乡,想法凑了一船肥猪,运到天津大红桥屠宰场,用了个假名字卖了一笔钱,买药品的自己就办理了。但西药是牵制物资,特务盯得很紧。轻微不把稳就脱不了身。
高万峰不慌不忙,找了家旅社住下。然后找了个“跑合的”(专门说合买卖的人),给拉线弄药,答应事成后给他几袋面粉。当晚,药果真准期买到。但买的量大,果不其然被特务盯上了。
当天夜里,高万峰把药挪了三个地方,第二天一早即雇了辆推车送出郊野,一到杨柳青就换船运送,一番马一直蹄、眼花缭乱的动作,弄得敌特晕头转向,被成功甩脱,药顺利投递根据地。
天津安青帮头目袁文会在日本人面前很吃得开,二高就偷印了一些袁文会等人的名片。拿着这些名片,可说是畅通无阻。一次,史玉桐买了两大车白纸,碰上特务检讨。史把袁文会的名片一亮,立时就放行了。
后来二高又在牛驼开了一家杂货店和一个修理自行车的铺子,过了一段期间,在昝岗开了家烧锅,在表面的人开来,高家买卖是越做越红火,殊不知,这都是为根据地筹款和运送物质的专卖商店。
这样的买卖做得好,是由于本钱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