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省常德市津市金鱼岭街道大旗村落,路两旁每家每户存放垃圾的三桶一筐整洁摆放,见不到昔日垃圾乱扔或就地点火的场面。“荒货可以兑日用品,乱丢垃圾,也便是乱丢钱呢!
”村落里80多岁的黄兆方一边笑着说,一边亮出一个绿色本本,“荒货变的钱,都在这里呢”。黄兆方手里拿的绿本本叫“绿色存折”,大旗村落村落容村落貌大变样的秘密,也在这绿色存折里。
黄兆方和村落民见告,在村落里开办“绿色银行”进行规范的垃圾分类处理之前,村落民们的垃圾处理办法多以点火和填埋为主。那时,村落道上、河塘里、院落中,都能见到被村落民随手扔掉的果皮、瓶罐等。2015年9月,绿色银行正式进入大旗村落,一场改变村落民垃圾处理不雅观念的清风吹进千家万户。
绿色银行,究竟是家什么银行?村落民将带到了村落部一家小房子前。只见房间里有货柜,货柜上码放着牙刷、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不便是一家小卖部吗?村落党支部布告张传炎看出了的迷惑,笑着说:“垃圾分一分,废品变黄金。这便是既环保又生财的银行呢。”他细心地先容,逐步解开了的迷惑。原来,一间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室便是“银行”的“金库”,“金库”里,按废旧纸品、衣鞋、金属、玻璃、塑料和有害垃圾分类,保洁员把从村落民家中收来或村落民自己送来的垃圾称重后放入个中。村落民们手持的存折,便记录着他们交来的垃圾物品及其折算金额。村落部以废易物兑换专柜便是银行的“柜台”。货架上生活用品物美价廉,还会根据农时和时令进行调度。用“存折”就可以在此“取出”等价的物品,还可以“贷款”易物,只要按时存上废品就行。
大旗村落兑换员李丙珍说,每月他们下户到村落民家里收,再用车运到垃圾站,村落民再拿绿色银行存折到店里兑换生活用品或是零钱。
黄兆方有两本存折。从2015年10月12日存52个编织袋开始,他家里共存40次,兑换了草帽、洗洁精等生活用品,还换到了10元零钱。他手里的“绿色存折”,也从最初的记账便条,变成了绿色封皮的存折。黄兆方高兴地算起了绿色银行账:一公斤废纸可以存0.4元,一公斤一次性杯子可以存0.8元,一公斤农药塑料瓶可以存0.8元,矿泉水饮料瓶一个可以存0.3元,啤酒瓶一个可以存0.1元……
绿色银行里的钱从哪里来?理解到,津市紧张采纳“财政投、村落庄补、庄家凑”的办法张罗资金,推动屯子回收垃圾处理。村落里还成立了屯子环境保护协会,采纳会员制度吸纳村落民入会,实施垃圾有偿处理,在外做生意的成功人士还捐钱支持村落里公益奇迹。
村落民们舍不得扔掉的垃圾,到了“银行金库”后,又将如何处理呢?村落民们将带到一户田舍后院,只见一小土坑里堆放着餐厨垃圾。这些垃圾通过浅埋沤肥变成了有机肥料。在乡有机垃圾处理站,还有机器利用菌类分解技能,让全体乡里的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对付不可回收、难以分解的垃圾,垃圾转运站将其压缩处理后,交由州里统一无害化处理。
津市在实行绿色银行的同时,每个季度还进行一次卫生检讨评比,督匆匆村落民重视垃圾分类和处理,提高环保意识。对付卫生前辈户,村落里还会给他一定物质褒奖,比如垃圾桶、空调被等。对付掉队户,村落里还将用广播提醒、教诲,督匆匆整改。村落民张传炎指着村落里村落民环境卫生考察结果公示栏说:“卫生好不好全村落看得到,做好还有奖,不愁‘绿色银行’没有‘存款’。”
“绿色银行”的组建,为“绿色存折”制度的长期可推广创造了可能,实现了3个方面的转变:由“政府经办”到“市场调节”的转变;由“临时突击”到“长效管理”的转变;由“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当地政府给算了一笔清洁账,以财政投入为主建起“绿色银行”,由各村落采纳市场化办法进行管理,增强了村落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每年可为津市财政节约环境卫生整治资金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