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语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谷园解读:
大概消散的不是韶光,韶光只是宇宙的一个维度,过去的一万年与未来的一万年,其实在宇宙里是“同时”存在着的。这种说法在科学界早不是什么前沿的思想。基于这种认识,科学家认为,实现时空“穿越”是完备可能的,不论是秦朝武士穿越到本日,还是今人穿越到2046年。
那么,消散的是什么呢?是生命和伴随生命的统统。我们必须直面:生命便是一个不断走向去世亡的过程,谁都难免一去世。怎么办呢?毫无疑问,得抓紧做点什么,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得实现人生的代价。到头来,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仇恨,也不因无所作为而耻辱。
不过,也不必太过迫切,事情还是要一点一点做。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些事情必须现在做,往后再想做时就做不明晰,还有哪些事虽然将来可以做,但体验会差很多。比如,女人的生养,40岁往后就比较难了。年轻时不想生,到想生时却生不明晰。再比如,有人问:什么最不能等待?答:孝敬父母。很多人都经历过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楚。同样是坐过山车或者其它什么事情,童年的体验、青年的体验、老年的体验是不同的。
我们应该关注这条沿着韶光消散的方向而形成的生命轴线。参照这条轴线,核阅自己和家人、奇迹,决定现在做什么,往后做什么,这样的生命才会少一些遗憾,才会更加圆满。
目前有酒目前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站在生命的轴线,看这些话,实在是有道理的。
校正书稿时恰好听到李宇春的新歌,歌词可辅此篇:再不猖獗我们就老了,没有回顾怎么祭奠呢,还有什么永垂不朽呢,错过的你都不会再有……
(本文选自谷园国学励志系列第一部《人生四书》,想买想读可关注谷园微旗子暗记:大众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