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描述的是1200多年前唐玄宗的伤感。
唐玄宗因安史之乱亡命蜀中,社稷崩塌、宠妃殒命让他悲痛绝望,才有了这般愁云惨雾的心境。

然而,田边写下此句,却是在日军攻城略地之时。
当时,宿县被侵华日军攻陷不到一周。

一本侵华日军日志在兽性与人道间挣扎 汽车知识

如琥珀中包裹的昆虫,田边的心境记录在这本留存80多年的日志里,保存在已发黄变脆的纸张中。

这本厚厚的《阵中日志》是朋侪孟宏在东京一个“在乡军人会”组织的拍卖上得来。
同批拍卖的还有佩刀、钢盔、军装等,它们随着拍卖槌的落下流散四处。
日志封面上用羊毫工致地写着“支那事变从军 阵中日志 人见部队第一机关枪中队田边中尉”的繁体汉字,第一页有“第一机关枪中队第一小队”等汉字。

《阵中日志》封面。
本报桂涛摄

据战史专家余戈判断,“人见”该当是人见与一,日本败北时为关东军135师团长。
日本问题专家、军史专家萨苏说,人见与一是中国军队的“老对手”了,“和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都交过手”。
也有专家认为,日志主人是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19联队人见秀三大佐属下。

《阵中日志》这天军记载作战方案、作战经由、部队体例、作息、给养补充、武器弹药等与军事有关内容的记录。
常州大学日语系主任殷娟查询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防卫省及亚洲历史资料中央等处保存的《阵中日志》。
她认定“人见部队”的阵中日志还是首次涌现。

这本日志从昭和十三年(1938年)4月17日写到7月30日,为钢笔手写原件。
内容包括田边所在部队在宿县(今宿州)、蚌埠等地的作战情形和他个人的所见所感等,还有用彩色铅笔、钢笔等绘制的几十幅作战草图。
提到的战斗名、地名有徐州会战、宿县之战、张八岭、阜阳、津浦线、昆山、无锡、宜兴等上百个。

日志中详细记载了日军攻击宿县的过程,乃至详细到每半小时战情的变革。
抗战中,宿县作为津浦铁路上的重镇和徐州南大门,遭到了日军的重兵攻击。

安徽是抗日战役计策防御阶段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三场战役外围战和偷袭战的主要沙场。

“过去我们见得较多的是海内记录的沙场史料,侵华日军前哨作战部队下级军官沙场日志见得少。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陆发春教授说。

在田边的日志和详细绘制的作战草图中,日军工事细节、部队行进路线,乃至队中士兵负伤与阵亡的经由、地点等都详加注明,从日军视角还原当年的战斗,同时也揭示侵华日军的战役罪过。

《阵中日志》中的作战草图。
本报桂涛摄

而更想从冰冷的战情记录中捕捉一个日本军官的真实情绪。

1938年5月19日,宿县沦陷。
日军军机的狂轰滥炸和攻城后的屠杀让此地成为人间炼狱。
资料记载,那几天,“数十里外都能看到县城上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田边在日军攻陷宿县当天的日志中写道:“进入城内后……各处房屋已经尽为灰烬,各处行走的狗和猪都没有活力。
偶尔可见孱弱的驼背老人在走动。
路边躺着战去世的中国兵,各处血迹。

面对此情此景,田边写道:“看着这些……‘我们’也不由得产生了悲悯、可怜的心情。

曾在日本筑波大学任教的孟熙见告新华逐日电讯,二战期间日本把被认为是“无用”的文科生送上前哨当兵,许多人会触景生情,在日记、日志、书信中用颇有文学色彩的笔触抒发各自的感怀。

不过,感叹唏嘘均人性之常,但不等同人性。
残酷无情、杀人无算,侵华日军所犯的滔天罪过不可宽恕。

《阵中日志》的内容。
本报桂涛摄

田边在日志中流露出的情绪,让想起几个负罪的日本二战老兵,他们在行将就木之时还常常梦见自己当年在中国的搏命之地。

采访过的作家方军曾与几个日本老兵相处,并将他们的故事记录在他那本《我认识的鬼子兵》里。
他们有的可恨,有的可怜,每个人都让他难忘。
日志中的田边和个中的两个有些相似。

一个是将自己的左臂永久留在山西的日本老兵铃木。
1937年,铃木随侵华日军进攻山西,屠杀村落民时遭到反抗,一个青年照着他的膀子一柴刀砍下去。
混乱中,铃木听到一个中国老头声嘶力竭地喊着:“拼了吧!
拼了吧!

50多年后,独臂铃木已是行将就木。
他静静坐在东京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名为“山西风光”的大油画,画面是秋阳下开镰收割的场景。
铃木曾用仅有的一只手抓着方军,让他陪自己去山西那个村落庄看看。
“我要为去世者的灵魂祈祷,让心灵得到安宁。

另一个是年过九旬、卧病在床的盐谷保芳。
他曾在山东泰安作战,参与活埋了六个八路军战士,至今身上还有五个“三八枪”子弹的枪眼疤痕。
盐谷保芳曾为了躲避军役,在大学时用菜刀照着自己左手食指上狠狠砍了一刀,但后来还是被征召从军,由于征兵者见告他:“当兵打枪,用的是右手指。

盐谷保芳在侵华战役中侥幸生还回到日本后,曾几十次返回中国赔礼,捐钱捐物,用尽了生平的积蓄。

这些鬼子兵在中国打仗、第一次杀人,也在那里受伤、差点丧命。

方军说,在他打仗过的鬼子兵里,不少人都曾像田边这样在兽性与人性间挣扎。
许多日本老兵有两个共同点:都爱打听中国老兵的近况,都极力反对再战。

仔细查找田边的干系资料,却一无所获。
史估中关于“人见部队”的内容也只有只言片语。

这个埋没在历史中的鬼子兵,由于一本辗转来到中国的日志,被置于历史的解剖台上。

来源: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