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侯凤霞在凌晨5点多出门了。
坐标蓝田白鹿原某村落庄,间隔西安主城区开车至多一个半小时的间隔,给了侯凤霞逐日进城且成为一名屯子日结工的机会。“西安越来大了。”侯凤霞嘴里的西安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西安城”,那些拥有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密密麻麻被各样公交线路勾连起来的地方。
只管自己所属的行政区蓝田属于西安辖管范围,村落里也总有人议论“西安五环都要修到汤峪了,前卫一片都划归曲江了。”但侯凤霞知道,自己和真正成为一名西安“城里人”身份之间的壁垒,“那是我身子入土也看不到的往后。”
图源网络
然而,这种空间的延续和心里的认同有时候也并不是相辅相成的。
侯凤霞不是没机会拥有“城里人”身份,辛劳多年,靠着和自家男人流落在外打工,终于赶在西安房价上涨之前为儿子付了首付,转眼10年过去,儿子也娶妻生子定居西安,成为名副实在的“城一代”,但侯凤霞在城里帮忙照顾孙孙上完幼儿园后,却还是速率打包行李回了屯子老家,“住不惯,难熬痛苦很,一格一格的像个牢笼,隔壁两邻都不知道叫啥,人跟人一点都么感情,我坐阳台上把对面几栋楼,楼有多少层数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创造,城里人也不是好当的。”
这种对付自身身份的认知和“割裂”在回村落后荡然无存。“咱确实享不了城里人那福。”
1
回村落后,侯凤霞的一天是从凌晨4点开始的,那时候鸡还没有叫,狗也还睡着,村落庄大部分人家仍处于静寂状态。灯绳得拉三下灯泡才会亮,灶头连着土炕,侯凤霞翻身下炕,跻拉着布鞋从瓮里用大瓷缸舀上满满一缸水,多一半倒进盆里洗脸,少半底则留着涮口。洗罢脸,侯凤霞会去往橱柜打开面袋子开始和面,面得舀两碗,一半用来扯面,干拌的那种,一半用来烙饼,烙个去世面馍。
当然,有时也不烙,晚上回家起面发面,蒸上一锅热馍,趁热夹上油泼辣子撒点盐吃上两个,其它则晾凉放进竹篓吊上房梁透风处,用不了一天,就成了脆喷鼻香脆喷鼻香的干馍。“这三样顶饱,其它都弗成,别的啥上个厕所肚子就空了,根本撑不下来。”
这样的生活是从2020年正月开始的,能做日结工,侯凤霞很愉快。
“觉得生活又有了奔头,干一天是一天,实实在在的,咱么混日子”。那些早起的一天成为某种固定的仪式,穿衣洗脸,揉面扯面烙饼,打包干粮,然后奔赴村落口。不须要闹铃仅凭生物钟就可以自然的准备统统。
《2020年农人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人总数2.85亿旁边,个中50岁以上的农人工占比26.4%,这意味着,每4个农人工里,至少有一个超过了50岁,不过,如果把样本聚焦到侯凤霞所在的屯子日结工小群体里,“包说26%,100%都是50岁往上的。”
5点多,整顿妥当的侯凤霞会定时涌如今村落口大队部广场,伴着将灭未灭的玉轮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他们年事多是50岁之后,60岁往上也有,有男有女,但女性居多,有人面露怠倦,有人激情亲切飞腾。大部分人都提着兜兜装着矿泉水瓶,但瓶里却是自己烧的凉白开,锅盔加辣子一样平常也是兜里的常驻高朋,不过乐意自带炊事补给的也多是同侯凤霞一样的屯子女性,男性不愿意,他们不好意思,“花10块在表面吃碗面不算过分,女的太小气了,这点都要省。”
等待村落口接送的面包车时,侯凤霞总是充满期待,“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咸阳机场跟前,能瞥见一架架飞机从头顶飘过,轰隆隆的,美的很,假如我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去这么远的地方。”
找好事情的日结工在面包车上等待前往事情地点 | 图源:新京报
及夙兴床是侯凤霞的习气,她怕被车子落下,工头招够了人会一点不犹豫就把车开走,不加人,“拍车门都不给开,那这一天就没有钱了。”
每个清晨,来村落口招工的人会把他们一车一车拉走,运送到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外各个须要干活的地方,工地有大有小,干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多是路面养护,景不雅观带栽花又或是哪个楼盘赶着交付,带些屯子工人提前去打扫,种点花草支配支配。
干活时长多是9-10小时,一天的事情结束后,他们会随着早起的军队再坐上小面包或中巴车,晚上一车一车再被送至村落口大队部,下车的时候,27岁的王剑会把每人的工钱交至大伙的手里,男的90,女的80,人为虽说不固定,但也不会超120,“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多了便是活赶的急,包工头要抽人头费的,80、90是普遍价位。”像产生发火业本哪样,村落里人多不吸收微信转账,只要现金。
回家后,侯凤霞会小心翼翼把有点泛皱的钱抻平压在炕上的草席下,然后等着西安城里的小孙孙回村落后,再兴冲冲拿出来给他去买好吃的,纵然是镇上那种挑不出来什么高端零食的“好再来”超市,侯凤霞的小孙孙也会在短短半小时花费掉奶奶3天往上的工钱。当然,这是后话。
回到诸如侯凤霞一样的这个“集体”里,那些每天在在村落口凑集又随着大巴或面包车前往不同地方的人,是近几年周至、蓝田、长安涌现的新型务工群体。
其间交易的规则是,只打零工,干一天的活儿,拿一天的钱。中介包工头管交通,早上送走晚上回来,下车就给结钱,至于饭这个东西,大多时候是不管的,全靠自费,碰着好心的工地,给自己工人发盒饭的时候也会等量齐观的给他们发上一份,“有菜有肉,还挺舍不得吃的。”
2
王剑是2021年4月份成为一个“包工中介”的,最早只是随着同族的表叔做,“就专门给人当司机,早上5点半到村落口,晚上7点回来。”
像王剑这样27岁就回村落包工的年轻人在村落庄并不多见,大多数有能力成为包工头的,也都是王剑口里表叔那样的人“36、7旁边,有点人脉也会来事。”20出头的小伙子大多是受不了这样的苦的,只管也是某个小社会群体里团队首领一样的存在,但“工人做啥你也要做啥,碰着不闇练的还得教,别人6点起,你就得更早,身体上的苦实在倒还好,毕竟田舍出身的小孩啥也都经由,但有些是精神交往上的。”
留在村落里的“年轻人”是会被看不起的“存在”,被默认为没念上学,去表面也挣不来钱,只能灰头土脑的溜回老家“苟活”,“去镇上街道看,除了零零散散上学的年轻高中娃,像我这么大的险些就寻不见,大家就算在外头混得差,也没人想过要回老家,周遭叔了婶了的哪个见了不议论一下,还都是当面问,一点都不留面。”
《春天里》剧照
王剑挣扎了一下还是选择留在村落里“务工”了,看起来蔫蔫的他实在骨子里有自己的主张,早些年也不是没去表面打过工,进沙发厂修理厂车间厂,“就跟个螺丝钉一样,钱挣破头也就5000封顶了,而且还没自由,手机都不让玩,但回来做这个不一样,一个月不下雨我每天跑的话,除掉油钱,能挣7、8000,最主要的是自由得很。”
王剑算了笔账,凭着之前汽车修理厂打工的履历他在二手市场上买了辆面包车,花了9000块,自己动手拾掇修理后,连司机带工人车上能拉至少7个人,当然,王剑本身便是司机且还能领份干活的工费,加之组织其余的6名村落庄打工人抽到的提成(一个人头收30-40不等的差额)一天至少300块的收入就进了帐。
“这活能做,咱也没其它手艺,村落里这些剩余劳动力一天也闲不下来,能挣上钱都愉快着呢,便是人有点不好管。”村落庄是熟人社会,关系的往来四通八达,不出三个人之间便是沾亲带故,面对各个年事都是自己两翻的长辈,“说都不好说,村落里人淳厚倒是淳厚,但便是倔的要命,活不好好干也完备没办法,你说他他比你还急。”
半辈子都“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是没法受到来自于小辈们的“规训”的,尤其是小辈还是自己看着终年夜的半大小子。哪怕是为了挣钱,“但脸面才是第一位,这钱假如挣得不愉快那也就不挣了。”
图源:中新网
村落里已经留不住人了,村落庄空心化早已成为旧调重弹乃至提出来都以为没有新意的话题,50岁的年事,有本事的村落庄人是会进城给孩子带孙孙的“身体正行”的时候,当然,这统统建立的条件是“有本事”,通过自身努力或儿女努力在城市里奋斗到了能够留存的空间。
至于那些被别人称呼为“没本事”的,只能土里刨吃食的人,“不敢想城里有房,娃们自己奋斗去吧,我能把自己经管住都不随意马虎了,咱也不去给娃们添麻烦。”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辛劳了一辈子田舍人还是会想着自己再出一点力,怕被笑话也怕被瞧不起,“说不倾慕是假的,眼瞅着周边邻里都进城入住了,只有自己还在村落里晃荡,怎么想都不得劲。”61岁的郑建民如今也还在随着军队跑。
村落夫“嘴硬”这话一点也不假,嘴上说的一回事,实际上的行动会是其余一回事,“屯子人跟城里人还是没法比,也不可能有退休的观点,总想找点活计干,哪怕钱少点呢,但你是一个有用的人啊。”
在城里成为一名农人工,还是回村落上成为一名屯子日结工,对付这些村落庄人来说多了一种选择,比起常年流落在外租住城中村落,生活空间逼仄又困窘的现实,能够每晚回家睡到自己的床上,顺便照料照料门口的一亩三分地,虽然收入跟正式“签约”于工地上的人差别有点大,但“挣钱诚名贵,自由价更高啊,现在还能去哪找这种随便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好事。”
3
下雨天的日子,侯凤霞和郑建民会给自己放假,当然,放假的缘故原由也是由于活计少了,村落口的面包车都会少几辆,露天作业的事情一到下雨险些就只能结束,每每这时,王剑也会长舒一口气:“天晴的话,就算再累也想多跑跑,舍不得停,但下雨就不一样了,上天让你歇着么。”
王剑养成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景象预报刷好几遍的习气,遇上确认的大雨天,王剑会提前关掉闹钟,给母亲打好呼唤,不要叫他起床,然后被子一裹睡个昏天黑地。虽然早上5点起床的日子已经快一年,但作为年轻人的他显然还没有养成如侯凤霞一样的作息习气,那些好不容易可以安歇的韶光王剑都给了床铺。“没弄这之前,我也爱打游戏,弄了之后,生活都规律了,也
常常和长辈们打交道后,王剑也有了一些生存技巧和聪慧,比如他知道面对大妈姨妈们嘴甜一点可以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碰着难缠的大叔发根烟大概比呵斥更管用,对付操作智好手机仅限刷抖音快手的叔婶来说,打电话关照干活比发中用100倍,换新人的时候要勤不雅观察,干活好的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电话,要随时刷刷务工群里的信息,跟更多有资源接活的大老板搞好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么。”
比起曾经表叔开大巴,一车便是至少30人起步的规模,王剑的小面包显然有点寒酸气,但本钱低压力小,更灵巧。“最近油价涨成这样,他那大车开出去一个月油钱都比我多上千。”
图源网络
但“剥皮”般的收益也是层层递减的,上游段能一手拿到工程的人肯定比下贱的人要挣得多太多,王剑也深知这样的道理,“有的招工你知道人报备的价格是200-250,但到我们手上实在至多也就150了,至于工人,能拿100就算不错了。”
活计最多的时候还得数全运会预备期间,彼时王剑每天开着面包在港务区转悠,有的工程一做便是三个月起步,整修搬运栽花移苗,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好是好,但结钱慢,这边工程不完,老板不给结账,我拿不到也就没法给工人结钱,一两次可以拖一下,韶光长了就弗成,能做日结的大都是更看重握在自己手里的,没人喜好不愿定性。”
王剑也碰着过赖账的,好在自己手头人少,贴补周转一下还可以搪塞,如果人多,那肯定是弗成的。群里的鱼龙殽杂,如何辨别出真假并及时相应,成了王剑另一个主要的事情内容。
“做一年多失落手过两次,工程款拖三个月没要回来,也去过政府门口堵,但对方也说不清楚,哎,就只能自认晦气,去年年底到今年,活就少了,哀求还高了,大环境不好,能有的干就不错了,收入少了些,也是硬熬。”
王剑口中的哀求高,是指对付农人工们年事和体力的哀求提升了。此前全国多个城市发文,对建筑行业用工年事进行管理,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王剑也碰着了这样的情形,一些管理严格的单位会在工人进入工地条件前登记个人信息,那些超龄的人群一下就暴露无遗了。但村落里肯下苦乐意出门做零工的,显然大部分是如侯凤霞和郑建民一样的“超龄农人工”。
起先,王剑只会根据打眼一看的外面来筛选能否进入自己面包车的“务工职员”,虽然也八九不离十,但“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不少,有时也看不太出谁究竟超龄,管得不严的也就睁只眼闭着眼了,但如果涉及到明文规定,提前录入信息就乱来不成了。”
王剑有些担心,如果未来真的统一按如此的规定实行下去,对付他而言,招工肯定是一大问题,村落上符合这个标准还肯按此人为来事情的人太少太少,而对付侯凤霞和郑建民来说,她们出门再想挣钱的选择也自然被压缩掉了。
《春天里》剧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农人工29251万人,月均收入4432元。而农人工总量还在增加,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农人工中男性占64.1%,女性占35.9%,女性农人工增速快,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均匀的收入自然只是均匀,能被统计的也大都是工地里那些好歹有个纸质约定的,对付像侯凤霞这类,收入月均2400的人“该当不会被计入个中。”
但出门务工的女性越来越多这个事实,王剑也感想熏染到了,一车6人里,至少4名女性。“跟村落里居住人口有关,男的都在表面打工,女的则留家里照顾老人小孩,碰着这样灵巧的‘就业’办法,自然有总比没有好。”王剑也喜好带大婶姨妈们去干活,“她们会更仔细,栽花养护的时候手也巧,而且热热闹闹的,觉得对每天都充满希望。”
侯凤霞已经爱上了这样的生活,丈夫因病走的早,留下她一个人,只管城里儿子想把她接去一起生活,但侯凤霞不愿意,“他们一上班就剩我一个人干瞪眼,城里那火柴盒哪有屯子自由,现在我还有收入,还能去看飞机,这日子不比啥美。”
王剑也习气了如今的日子,多劳多得的自由现实感让他以为自己也没有比别人差多少,“靠本事用饭,挺有奔头的,未来看机会能不能多整几辆车,把我以前那些发小都叫回来。”
至于郑建民,“干一天是一天,反正人让上车咱就上,人不让上咱就歇,我以为能混。”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 | 汤加 | 贞不雅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