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年夜众号“逐日豆瓣”,回答“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感情太小众 的人,总是难以在普通的社友谊况中找到得当的频率,大概只是不感兴趣、

华盛顿砍倒樱桃树 1994

豆瓣日记 也许每个孤僻鬼都爱听陈珊妮的歌 休闲娱乐

“生活不止面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野外)。
” 这句豆瓣穷游文青标配新诗被矮大紧写上了热门——实际上,这首歌在给当代青年们虚设一个不存在的乌托邦,就彷佛面前的生活污糟一片,只有一些可怜的蝇蛆苟且之事,而远方,无论是哪一个到不了的远方,都春光残酷阳光明媚,没有顾虑没有猜忌,大胸美女和大屌帅逼光着身子在你面前晃来晃去——如果真的在脑内抱负过这种环境,我看还是先洗个热水澡往床上一躺,闭上眼睛做个梦吧!
实际上,没有哪一个远方是像诗里那么美好的——除非你很有钱,否则你在哪里都会活得很苟且。
“墨客们”总爱以傲骨与企图对抗残酷天下的斑驳面,不省思却哀怨,不举却自怜。
为什么不当一个猛士,直面一下惨淡的人生,打通一条血路,Find a jod,suck a dick,get a real life? 陈珊妮也在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华盛顿砍倒樱桃树》中,做过关于“找一个岛”的乌托邦式美梦,但她彷佛不认为,面前的生活只有苟且可言。
从《海边》开始,她就迅速甩出一大盆颜料,只管作品本来可以是一首欢畅的小调,但她非要给作品打上冷色调,这种冷是阴郁的,毫无希望的,就像丢弃在墙角的一把伞骨断裂的破雨伞,让生活蒙上薄薄的一层灰,直让人觉得自己在断舍离的虚无之中被空置。
接下来的作品,光是歌名就给听众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茫然、生病、一线天、不足放荡,这些糟糕的情形和挤压感令人喘不过气。
诚然,彼时的陈珊妮,大概不那么喜好自己的人生——她所描述的是生存空间的狭小、刻板印象与歧视、对付生活方案的全然无所知与经历的落寞和惶恐。
但她并没有一味地任由负面感情单方面铺展,她在每一首歌里都埋藏了迁移转变点——那是关于在灰色人生中寻求光芒与空间的想望。
她实在是很乐不雅观的,不然便是很善于冷兮兮的自我安慰:虽然生病了,但是我好歹和亲密的人待在一起啊,这样想起来生病就有点讨人喜好了呢!
虽然一下雨我就躲进电话亭里打电话约他们出来看电影,惨遭逐一谢绝,可是雨停了我的硬币还没用完呀,哇哇哇我真的有好多硬币呢!
我是该倾慕她呢,还是心疼一下? 在她的眼界里,现实生活中远远不止挫折中的自我安慰,还有真实的快感:和朋友互换童年回顾、借花献佛分享礼物、肚子饿的时候躺在床上傻兮兮地想男朋友…… 这些零星的小确幸构成生活中彩色的部分,他们不断伸展,让我们在令人窒息的压力缝隙中得以呼吸。
台湾的学者们最近很爱批评青年人太爱小确幸——拜托,经济状况这么糟糕,就业机会少得可怜,长辈们还一点都不宽容(听听罗大佑那些“想当初”的辞吐),如果不拥有小确幸,多少小年轻得跑去自尽你们知道吗? 陈珊妮眼睛所望的方向与公车同一路线,双脚踏实而焦虑地踩在地面上,她意到自己身为年轻人的焦虑不是有时且独立的,意识到自己的不安与表达欲与全体时期密切地缝合在一起,以是当她将毫无润色的嗓音直接丢到人们的耳朵里,举起石制的刀刃往这个混沌的现实天下劈下去,天下被她裂开了一条可改造的缝。
可能这里面有一些非常小清新的东西,便是生活中那些鸡零狗碎的俏皮与欢欣,但往更深处看,存在主义、女权思想的闪现也不容忽略,和花草比起来,哲学与摇滚才是这张专辑的内涵。
而我便是如此欣赏这个从来都不肯直截了当地轻浮一把的陈珊妮。

乘喷射机拜别 1995

听这张专辑前要摇一摇,由于果肉都沉淀在最底下。
这张唱片的前面十首歌所利用的修辞手段、表现手腕,乃至作品所呈现的色彩感,险些都是趋同的。
在一片乱有觉得的、刺眼重叠的昏黄色块冲击下,不断利用有序的排比与反复,将感情层递,忧郁之余又有些歇斯底里,而且充满了想象力。
这些有序、癫狂、非常奇妙的军姿式队形,全部都是为末了一首歌埋下的伏笔。
这首歌便是专辑的同名单曲《乘喷射机拜别》。
在听这首歌之前,回顾前面十首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想熏染到她所指之物:爱的负面形态。
无论是《找到爱情》里展现的对爱的渴望与模糊的不愿定性。
《找一双鞋》中对相爱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爱情品质的过高追求所形成的对自身哀求的吹毛求疵。
《爱人有问题》、《该当》、《恶习》、《你想干嘛就干嘛》……这些歌曲的内容都是对情人的控诉。
还有《血虚》与《呕吐》中对前任两极化的病态追忆,《黄色女孩》隐晦通报出的碎片化三角关系。
这些内容都是有迹可循,乃至完备是直接而生硬的,但在《乘喷射机拜别》中,统统主旨都化作模糊不定的尘烟。
我们所感想熏染到的内容是究竟是失落望,还是希望?听出的内容是爱情,还是政治? 这统统完备取决于听者自身了。
为了播放方便,盛行音乐的长度一样平常都比较短小,大多掌握在三分半钟旁边,也有很多更短的,譬如说这张专辑里的《窗户上的猫咪》很无聊,一首乖张泼辣的怪味小品,长度不过才58秒。
6分钟以上的歌都非常难见到。
但《乘喷射机拜别》呢,足足有八分钟,在这八分钟里,夏宇的鬼才得以任性挥洒泼溅——这两个女生都是又有想象力又有点造作的黄色女孩,他们彷佛是想到哪里走到哪里,小酒馆、游行的大街、西瓜地,唱歌、朗诵、仿照飞机翱翔,当陈珊妮一边不厌其烦地“喔哦唔~喔吼哦~”一边重复“有一天可能 非常可能”这一小段Hook时,我们已经完备来不及思考谁是鼓或者鼓槌了,光是感想熏染这股杂混、跳跃的升腾所带来的快感,就足以令饥渴的耳朵和身体得到知足。
只管这首歌是如此地有趣,但陈珊妮后来去很少再推出长度如此的作品了,我想不但是由于她从来不肯做雷同的音乐。
更大的可能性是由于时时时有现场的不雅观众抱怨“我膀胱快爆掉了”。

四季末的唱游 1996

我倒是有听过很多人说这张专辑是陈珊妮最“摇滚”的一张专辑,但即便是重听过十万遍,我也没有丝毫打算要认同这样的说法。
我认为这是陈珊妮第二摇滚的一张专辑。
当然如果有人要评论辩论到这张专辑里浓郁的青白色英伦磁场,以及那种在吉他声墙下摸逼狂嗨的自赏风格,是没有一张专辑做成这样的。
但摇滚当然不可能以编曲风格至上的角度去评论辩论——如果你说逃跑操持比谢金燕要摇滚,我会凌空劈叉把你一分为二。
以是我以为陈珊妮最摇滚的唱片仍旧是她的第一张唱片:《华盛顿砍倒樱桃树》。
当她从眇小的夹缝间钻出来,发出畸形巨婴般凶猛的吼声,徒手劈开严明天下的横截面。
那些瞬间她是足以开天辟地的。
无比摇滚确当然还有1997年,台湾妇女运动的主要先驱彭婉如遇害后,她在女巫店所举办的长达1个月的现场演出。
摇滚乐是与社会的呼吸产生着联结的,这个时期每一次跳动,或出血,都被摇滚音乐人们记录、表现和吊唁。
这些演出里的新作品被录制下来,收录到了1997年发行的live专辑《当坏人还没变坏的晚上,在女巫店》当中。
提及《四季末的唱游》,它的核心是什么? 与其说是摇滚,我所感想熏染到更多的,是“事与愿违和自弃的垃圾式感伤”。
在这张唱片里,卑微的内核尘嚣尘上,她将自己描述得绝不主要,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夹在男性的指尖,微不足道地放下身体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领导。
最细腻的一首歌是《咖啡因》,她透过笔墨将环境具象化,在意象转换间渗透了虚无的主题。
在其他的曲目里,我们感想熏染到稍纵即逝的暖意、毫无希望的渴求以及迫不及待的销毁。
这些如暗流般沉潜的负面心态镶嵌在她为女性自由发出的叫嚣中,倾洒在无情人间的垃圾堆里。
她彷佛找到一个非常适宜陪衬感情的方法,便是把一句话不厌其烦地重复起来,“我来自一个地球,渴望一种自由”“你像夏天只爱自己,我却等你一个四季”“可我有长长的头发诶”,这些句子每叠加一层,绝望的感情便弘大一圈。
然后她也开始玩一些新东西,比如《超速》里那些摆脱夏宇独立创作的不连贯碎片和隐蔽曲目,以及《四季》中开始转变的唱腔——由叫嚣转化为吟咏,这使得陈珊妮的作品分裂出了更多异化的可能性,也是她后来更加商业化的契机。
当然说了那么多,我还是不太喜好这张专辑,尤其是《卫生纸与我》以及《吸烟》这两首歌,当她试图以非常芭乐化的古老词汇形容自己独特细腻的感伤时,气质瞬间凋零,很令人遗憾。

我从来不是诙谐的女生 1999

推出《我从来不是诙谐的女生》之前,陈珊妮已经有两年没有出唱片了——友善的狗创作的好音乐跟市场的喜好完备背道而驰,接连亏损,要运营下去,已经十分困难——一年一专的陈珊妮,已经连续推出了四张唱片,虽然质量上乘,但完备无法为主流市场所收受接管,以是都是赔钱货。
但在1998年,友善的狗签来了一个新人——林晓培,陈珊妮为她写的《烦》,竟然瞎猫碰上去世耗子红起来了,登上了当年Hito年度百大单曲的第7名。
林晓培靠着这张出道专辑,还拿下了隔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新人,当时可谓出息开阔——后面她那些迂回曲折的落魄情节,我们暂时按下不婊了。
于是,陈珊妮在1999年3月25日,顺利发行了自己的第五张个人专辑《我从来不是诙谐的女生》。
这张专辑无论是和初出道时的暴力冒昧,抑或是后期的风雅富丽比较起来,都显得很尴尬。
它失落去了一些纯净的诗意,也短缺更细致的凿磨,陈珊妮或许正处在一个转变的磨合期。
在那些名字为两个字的歌曲(夏雪、过期、好话、远行)中,我们仍旧可以找寻到《四季末的唱游》的气质,大段的重复、排比,缓慢的提高步骤,摇滚乐与电子的窜动,还有悬浮在尘土之上的褪色痴情。
她对这个光怪陆离的天下大喊“不懂”,但并不打算为这些“不懂”做出什么改变。
《俏丽的女生》是一首特殊的女权作品,她不像近几年那些刚刚开悟的大女权家,先把自己锁在男性胯下,再大唱“我不是你的女孩”或者“你根本犯贱”。
她根本就不屑像以前那样在作品里安插讨厌的男性角色(例如《听美人鱼唱歌》中的王子)以供嘲讽或打倒,她完备不在乎男性,齐心专心歌颂女性,自娱自乐,美出了舒适度。
《监视》选取了一个更吊诡的角度——以被窥伺者的视角歌唱监视者。
当放大三倍的歇斯底里找到了得当的角度平稳降落,就不仅是一首流畅的、衔接自若的作品了,也为提升专辑的hook度做出了极大贡献,让走到中段昏昏欲睡的听众提起了精神。
当然陈珊妮该当不太希望听众们保持在过高的嗨点上,《好话》和《肥胖者的悲哀》都是摧毁感情的过山车之作。
特殊是后者,奶油味和散漫的吉他联合产生了破罐破摔的绝望感,下一首歌该当是《烧炭》而非表现平平的《远行》。
这张专辑在在商业与另类的尺度上的折衷表现并没有减缓友善的狗的倒闭,实际上,在商业气氛不那么重的作品已经无法得到消费者青睐的时期,友善的狗推出每一张唱片,都相称于大出血。
这里要特殊感激黄韵玲和红蚂蚁合唱团的两位团员:沈光远、罗紘武,感激你们在独立唱片如此不景气的时期,仍旧为陈珊妮推出了四张录音室专辑(我都有收)和一张现场录音专辑(我往后会收),感激你们让已经有点糟糕的台湾乐坛变得不一样。
那首常常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情歌的《来不及》,我想,陈珊妮不止把它献给了逝去的亲人,也献给了那个一去不回的台湾唱片黄金年代。

完美的呻吟 2000

友善的狗倒闭往后,陈珊妮顶着金牌制作人、另类大才女的光环来到了魔岩,在魔岩结束业务的前一年,2000年底,发行了自己第一张不那么单打独斗的唱片:《完美的呻吟》。
她把编曲的职责全权交付给来自喷鼻香港的Minimal,还拉来了最爱的吉他手秀秀,顺便献出演艺生涯第一支合唱曲《电车上的情侣(ft.黄耀明)》。
这次,她乃至选择翻唱他人的作品——2000年恰逢薛岳逝世十周年,陈珊妮挑出了这首在薛岳的作品中不那么打眼的《你在烦恼些什么呢?亲爱的》令其再焕新生,这首歌的作词人也是李格弟,便是那位写出了独一无二的《乘喷射机拜别》的夏宇。
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是,她终于做了一张“全情歌”专辑——从《华盛顿砍倒樱桃树》到《我从来不是诙谐的女生》,她研讨社会新鲜人在夹缝之中的成长姿势,创造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刻板印象的碰撞,往那些失落去灵魂的人身上泼油漆……她也写情歌,她第一张专辑里就有一首歌的干净利落地命名为《情歌》,可是爱情在她的视角里没有成为绝对主角。
但可能是由于《来不及》的声势高昂,也可能是新公司对付市场角度的谨严,以是,这张专辑采纳了“全部写情歌”这种非常稳妥的策略,反而开拓出了陈珊妮的更多面向。
《完美的呻吟》更像一张情色大碟,如果要穿凿附会,非说这是一本约会性爱日记也情有可原——去年写《后来 我们都哭了》的时候我就用了这样的写法,不过由于《后来》里面有一首歌叫《验伤》,便添上了一股暗黑邪魅的SM氛围,《完美的呻吟》却展现了更为纯净的性爱——在《你太好看》这样的花式鼓点赞颂声中,《电车上的情侣》听着蝉鸣声相拥回家;《完美》的游离电子展现出少女在恋爱过程中的别扭姿态,创造了挑弄性欲的造作喷鼻香氛;经历了《缓慢》的柔和前戏,在绵延不绝的高潮产生的《幻觉》中,她高兴地发出了《呻吟》;末了的感情又是那样的急转直下,隔年的《6月29号》这个纪念日,所有漫长前奏的《等待》都已经没故意义,我们只能为那个负心的人《红眼睛》;但末了这首《你在烦恼什么呢?亲爱的》在星光熠熠的合成器中带来了抚慰和希望,我们完备能听出,这个故事的主角摆脱了灰色。
我非常非常非常爱这张唱片,正是由于她除了更加风雅与富余的制作,加倍妖娆而花俏的嗓音之外,更有如此完全的故事线可供遐想——当然也不能打消我很喜好随意开脑洞这个缘故原由。
也由于都是情歌的缘故原由,这张专辑有很多歌曲适宜商演的时候唱:《呻吟》、《你太好看》、《红眼睛》、《完美》,搭上《后来》那张专辑里的《您愉快了吗》、《尼可拉斯》、《情歌》,险些已经组成了陈珊妮的音乐节走穴必备歌单。
可以说,《来不及》为陈珊妮与大众之间的的隔阂切开了裂痕,而《完美的呻吟》,在柏林墙上砸出了一个大坑。

后来 我们都哭了 2004

在音乐上,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刻薄的人。
我不会去推崇退步的、从庸的音乐,也不屑表扬眼高手低的作品——由于眼高手低等同于装逼失落败,这比庸俗更恐怖。
以是当那群快男快女在文案里流传宣传自己是“音乐萎靡时期的一缕亮光”,“留给时期瑰丽的思考”时,我会去倾听他们的音乐——但我从入耳到的,无一例外丰裕着比犁地老农人的草鞋还土的内涵,当快男超女系选手们逐一流传宣传自己做出了大打破时,我仿佛看到玄色直发长相平庸的顺子在《And I Know》里唱着“我承认自己有点野”,这比在家打飞机被我爸撞见还要尴尬。
由于天娱没有给我打钱,以是碰到这些专辑,我都不会留情面讲半点含混中庸的话——我只会直言这些歌手的作品“险些”都是垃圾。
当然安又琪、郁可唯、张靓颖、刘惜君等等等等歌手,早期都做出过不过的唱片,或效仿日本,或虚假音色,都有可听之处。
但是当安又琪签入乐华、郁可唯在传统个性、温水文艺与都邑情歌的定位之间失落去方向、张靓颖弱化R&B色彩转型做舞曲天后、刘惜君的音色卖无可卖……弊端便逐一显现出来。
我再说一遍,张靓颖最近和那些国际大牌互助的舞曲,还有刘惜君去年出的新专辑。
都是垃圾。
我说“再说一遍”,是由于我好久以前就说过了,而且一欠妥心,还收成了网友们点的几个“有用”,结果被一位恰好很爱张靓颖和刘惜君的小粉丝看到,他怒气冲天。
给两位秀女的新作品打了五星的他,迅速就私信发豆油骂我,当然还是那些一成不变的话啦,傻逼,臭婊子之类的——我已经百毒不侵了。
不过当看到他迅速给陈珊妮的《后来 我们都哭了》、《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犹如悲哀被下载了两次》都打了一星,并称呼陈珊妮为“过气台巴子”往后,我的瞳孔不受掌握地上浮了三公分——傻逼,陈珊妮什么时候红过? 陈珊妮的声名,由始至终没有在群众们的耳朵里如雷贯耳过,当奶粉们得知蔡依林曾被陈珊妮评委十大烂歌手之一,当三叶草获悉拜金小姐击败SHE得到了金曲奖最佳组合,陈珊妮这个名字是用来承受辱骂的。
她写过很多好歌,最红的《烦》成为HITO年榜前十,但她自己,彷佛还有一首《情歌》由于成为《失落恋33天》的插曲而略有人知。
《情歌》很火吗?算不上。
时至今日,我在微博搜索陈珊妮的名字,仍旧能滑到很多人在分享陈珊妮1994年那张专辑里的《情歌》,配上2004年版本的《情歌》歌词——陈珊妮对付更多的民众而言,只不过是表达自己“文艺小众”气质的最便捷通关秘钥,虽然专辑无法像陈绮贞和苏打绿那样卖破万张,但“暗黑女王”在Indie界也颇有来头,他们没听过何欣穗、黄韵玲、潘越云?没紧要,知道一首陈珊妮的情歌就够了。
分享94年的歌,并配上04年的歌词,无伤大雅,毕竟,根本没有人会点开去听他们分享的音乐。
这首过了良久才大火,并常常被人随意认领的《情歌》,收录在陈珊妮暌违四年的第六张个人录音室专辑中(97的live不算录音室专辑),它的内容与构造,和2000年发行的《完美的呻吟》太相似了,但当这种相似被一千多个日子打磨,就拥有了往深处穿凿的可能性。
与《完美》比较,《后来》在节奏上更快轻快、流利,咬字愈发妩媚,制作剥离了上个世纪的疲塌色彩,色调也往深处走,成为了诱人的玄色——她所展示的,不仅是不拖泥带水的放大情爱,还有微弱缥缈的Cult色彩,《尼可拉斯》的金属重器是崭新的,《验伤》的SM意味是越界的。
这些比情爱更进五公分的感情,展现了一个音乐人的新觉悟。
如果说《完美的呻吟》是一张情爱、性爱大碟,《后来 我们都哭了》则是一张充斥偶像崇拜主义的虐恋大碟。
而这个中并不短缺盛行的元素,《风景好》、《您愉快了吗?》、《醉人的诗意》、《尼可拉斯》,在加上上张专辑里我提到的几首歌,已经能够凑成一张完全的陈珊妮音乐节走穴歌单了。
真抱歉啊,公主,我的尖锐常常殃及池鱼,害你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攻击。
但我想,那些傻瓜不配听你的音乐。
而真正聪明的家伙,会懂你的好。

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 2008

那……我本日要评论辩论的这张专辑,名字叫做《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
我真的很怕谈到这张专辑,正如我不敢跟不太熟的人推举陈珊妮一样。
为了在大略生活节的舞台里挤到最前面的位置,我和宛河西一起唆弄前排的女生:“美女,你去听许巍吧,陈珊妮便是个绝经的八婆,没什么可听的。
” 但,我虽然很敢在调侃陈珊妮的时候用上一些过分的字眼,但却不知道如何去描述陈珊妮的好。
“汤川,你最喜好的女歌手是谁?” “陈珊妮,虽然唱得不怎么样,可是写的东西很好。
” 听起来彷佛没有什么吸引力。
我也曾经对别人说:“只要听过《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你就不会不喜好陈珊妮。
” 可是这句话彷佛没有什么用,他们爱听《你太好看》、《完美》、《红眼睛》……乃至是《低调人生》或者《犹如悲哀被下载了两次》,可是《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这张唱片,在他们的耳朵里并没有很讨喜。
我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很少有乐评人之外的种群会试图去探寻一张唱片展现的内涵和进步,他们更方向于让盛行音乐成为宣泄情绪的通道或者沉沦在适宜抖肩的节奏里。
而陈珊妮的专辑,基本浸染是催眠——但催眠也有白噪音啊。
那么,我究竟该当如何去先容这样一张不盛行的盛行乐呢? 我思考了非常久,韶光跨度不短于一年。
末了,无非便是坦诚地把听到专辑里的这些歌时,所承受的冲动、雀跃和欢欣,毫无保留地见告你罢了。
第一首歌是《离去曲》。
简约的钢琴让底色素净起来,乱窜的电流却让留白的部分拥有了色彩斑斓的可能性,副歌段选用的是什么音效?风铃的碰撞?玻璃棒?在我听来,那是整整一个夏天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蝉所开释的短暂欢愉,而弦乐也应时来串了个门——这统统都像夏天了,倾斜的阳光刺在脚背上,后颈津津地渗出汗来,散发出细腻微弱少女喷鼻香气。
我知道这是一首遗憾的歌,但陈珊妮云淡风轻的笔触令我以为轻快无比。
但专辑的同名曲《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就没有那么轻松了:警世之钟和招魂的铃铛循循打来,陈珊妮的重重诘问犹如赶尸队里的唤魂人,先推进,再领导,她的问题究竟会吃掉你,还是把你敲醒? 当同名歌甩出这样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之后,陈珊妮却没有连续进行更多哲学性的思辨,她迅速将专辑主旨重新落回那些谈情说爱的歌曲上,当然陈珊妮式的谈情说爱并非甜言蜜语,而是陈述爱情的多种可能,在罗恩妮的弦乐与DJ小四的电流中,她陈述了卑微的渴求、背叛、爱而不得的复苏以及笔墨隆重的失落去。
《如果有见地事是主要的》显然不是一张基调明快的专辑,但预购时附赠的《粉赤色Demo》就大不一样。
除了用弦乐和电子音效仍旧很出众、和专辑气韵相通的《寂寞的诗》提醒听众们不要忘却主题之外,《当倾斜的倾斜重复的重复》带听众复习了一遍90年代中后期与社会共同跳动的、尖锐的、摇滚属性的陈珊妮,《粉赤色》和《抒怀歌曲》这样短小大略的作品,则暗暗为三年后两张青春期大碟埋下伏笔。
当年听到的时候只以为这张Demo制作精良,赛过很多二流歌手制作的平庸内容,如今一回忆,却创造她早就如此轻而易举地为将来埋下伏笔。
我彷佛真的没有办法精准地表达这张专辑的内涵,虽然这张专辑我已经听了好几百遍了。
不过真恰好的唱片经得起更细致的考虑——我总会再重写陈珊妮的。

I Love You,John 2011

陈珊妮98年之后在音乐圈内势入破竹,不但两次凭借给别人写的曲子入围金曲奖最佳作曲人,更凭《后来 我们都哭了》和《如果有一件事是主要的》得到了金曲奖最佳年度专辑和金曲歌后。
这两张最成功的专辑,封面乌漆抹黑,弦乐与电子的交织也并不明快,自然而然地令群众们对她产生了第一刻板印象,于是,陈珊妮获赠了一个“暗黑女王”的头衔。
正当大家期待她带来更加深邃的醒世箴言时,她把墨镜一砸,跳出了老百姓们为她臆想出的Wonderland,又成为了我们影象中的拜金小姐。
这个时候,很多路人震荡啦!
诧异啦!
完备无法接管啦!
“我们的暗黑女王怎么变成这种小清新了?” 你妈才是暗黑女王,你们百口都是暗黑女王。
纵不雅观陈珊妮的音乐进程,1994年初出道,她是在城市夹缝间无所适从的都邑病患,从赤彤彤的专辑里晒出阳光的焦黑;1995年的《乘喷射机拜别》里,她是冲破囹圄肆意翱翔的脑洞少女,黄澄澄的油彩大脸上涂鸦着变态少女和范晓萱的芳名;1996年,她又在英伦摇滚中成为了自赏的垃圾桶,青白色,是青白色,青白色里渗出惨淡的灰,这他妈也并不是暗黑!
97年她是橘色的,在一片暮色里为这个混沌不复苏的时期高歌,提醒年轻人们别做太多梦,提醒年轻人们珍惜白天的光阴——由于那个动乱的时期,有很多生命在深夜里无端消逝,每一寸日间都不可用来眠梦。
99年,00年,牛皮纸一样的颜色与质感,卷曲、翻折的她,又是凌乱的,快乐与哀愁在她身上同时放开,她往两个极度的方面延伸,爱情和去世亡、端赏和废弃——玄色太肤浅了,玄色无法概括陈珊妮。
04年,08年,你以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给陈珊妮套一个像专辑封面一样黑漆漆的名头,但《风景好》、《醉人的诗意》、《苹果花》都不认同你的意见,《后来》附赠的玫瑰、《如果》封套上反射着光的假发,都驳斥着你的说法,陈珊妮也不屑你的说法,她有一张demo叫粉赤色,2008年她还在用不同于标签的颜色往自己身上涂抹:“我是粉赤色……我是粉赤色……” 可不正是嘛!
2011年,甩那些庸人的嘴巴,让我们来当粉赤色吧!
她采样拼贴出来的电子声效,挂上城市轻电音的头衔,散发出拜金小姐系Shibuya-kei一样的摩登都会娃娃机喷鼻香氛。
这张唱片是如此地老少咸宜、朗朗上口,上一秒英国伦敦的Adele女士听着进行曲样的《I love you , John》裸体坐在浴缸里大啃鸡腿,下一分钟台湾省台北市的短发台妹 Amber Kuo 耳朵里塞着《Bitte》的低音碎拍在地铁里连忙奔忙争当职场大丽花。
《I love you , John》 没有要给你施加压力的意图,由于陈珊妮出道多年以来给大家施加的压力已经太多了,她现在很成功,凭什么不做一次少女,没拿金曲奖又这样,这是2011年最棒的一张舞曲专辑,这乃至可能是陈珊妮卖得最好的一张专辑。
当然陈珊妮在这张专辑里的少女样,不过是可乐王式的佯装无脑,当很多人爽快抖腿享受专辑里的明朗HOOK时,是不是也听见了“美好人生副歌怎么唱,听起来才动人有思想”这样清凉的忧郁呢? 我想写信给陈珊妮,见告她:“你真的唱出了动人又有思想的粉赤色Hello kitty式美好人生,《我爱你约翰》是全天下最好听最好听的舞曲专辑。
” 不许回嘴我,我今儿个就乐意这么说。

低调人生 2013

没人想得到上一张专辑还青春红粉犹如凯蒂猫的陈珊妮,会瞬间变成坐在Muji里面无表情地翻着白眼,吐出一句“看什么看,你妈去世了”的性冷淡女王吧。
我想这正是陈珊妮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旧有可能性上不断推翻重组的她,建立了一个新的音乐人格——编曲配角化、人声也不抢戏、旋律的变革性和影象点都大幅削弱,文本内容成了唯一的紧张标准。
当我看着这本书——啊不,听着这张专辑时——时时时要在心中对这位用字流丽精准的修辞学专家加以敬意。
“忧郁是一下笔就倾斜的线”,这在我心中,是与张爱玲写裁缝“酸酸一笑”的形容一样高明的,不施重笔,却奥妙地描摹出忧郁不可预期、难以调控的纹路。
两人关系的画面质感则更像电影,人物、情节、感情、动作兼具,抒怀的内容也得以延展——不止是在这首歌里,在《低调人生》中,每一份感情都被她信手拈在掌心,撒进歌词里——他写的是忧郁的我、是造作的我、是颓靡的我、是不安的我,所有的感情都被她的修辞推出了声色,她是个完美的感情表达者。
显然,《低调人生》是一张在文学性、感情性与影像性上格外出众的专辑,它已经足够打动很多路人,但这不是一张能够让老粉丝一听就以为惊艳的专辑——由于我们见识过太多陈珊妮的卓越瞬间,《低调人生》可能是精良的,但她未必能进入陈珊妮个人专辑的第一梯队。
她仍旧在盛行的成分之外添加细微的声效轨道,不过这些细节的增益并无法使人从昏昏欲睡的场面中清醒过来——实际上,如果再多循环即便这张专辑,我可能要直接晕倒在电脑前面了。
可是,如果你是一位饱受失落眠之苦,或者急需快速戒欲的听众,我非常建议你听这张专辑,她比小娟还要性冷淡——毕竟小娟的作品里令人发笑和作呕的身分太多,听完也有可能愤怒得睡不着。

犹如悲哀被下载了两次 2015

“就为所欲为地写些当下在意的事儿吧。
” 陈珊妮的这句话,让她请来的这些牛鬼蛇神都宽下心来,填出许多令人想骂娘的词。
这些身份职业性情才华都迥然相异的初登场填词人们啊,他们所触碰,所器重的每一丝空气,都无法罗列于同一层平面表示,唯一使这些作品缠下不可离散之根的,只有陈珊妮的旋律了。
以是我说,还是把每一首歌都拆分开,独立评价比较好。
1.《漫天纷飞的银杏森林》——“亲爱的,对不起,我没变更好的自己”( 填词:骆以军) 竖琴加吉他,追逐遁走的旋律,搭建起蝉鸣聒噪的夜晚里,一片轻若鸿毛的心。
骆以军是个读书人嘛,以是他好不容易填个词,难免要掉掉书袋,多塞几本经典的名字进去作数——当然,他可不是随便填的,人家说了,有特意找过识音韵的朋友参详呢~ 这些任性组织的短语看起来零星,但如果以《漫天纷飞的隐形森林》作标题,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可以假设骆以军像卡尔维诺一样狡猾,设计了抽象的场景,须要我们自己来旋转视角组装拼贴。
可被过度解读的意象构成人生,它看上去不足美好,但留下了温顺的伏笔。
而且,如果把歌词里“亲爱的,对不起,我没变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当成公主对新专辑糟糕质量的歉词,再往下听一听,大概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Rating:4.8/5 2.《游戏》——“请你,陪我一起走下去,在游戏通关前,不要放弃”(填词:鲍鲸鲸) 这段歌词刚释出的时候,我一点好感也没有——由于我不晓得,糟糕之后还有更糟糕的作品。
身为一个靠豆瓣直播贴走红的姑娘,鲍鲸鲸确实没有什么文学秘闻:她一以四季为基底开枝散叶,就已经昭示了作品本身的局限性——倘若要连续紧锁住框架写命题作文,难免落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俗套陷阱,她终于没有跳出来。
而且“春夏秋冬 渲染画面”“蛛丝马迹 一念之间”这样平凡的词汇和短语,没有调动任何新鲜感——还好音韵是帖服的,以是合格。
再者说,公主都唱了:“请你,陪我一起走下去,在游戏通关前,不要放弃。
” 能不硬着头皮听完吗? Rating:4.0/5 3.《那日下午》——“该当会哭吧,你说该当会哭吧”(填词:蔡通亮) 还好盛行歌曲不会太长,还好这首歌的制作人还是陈珊妮(她这辈子做过的大多数音乐,还是遵照着盛行音乐规则的),而并非是蔡通亮。
不然,大概“该当会哭吧”这五个字,会反复循环大概十个小时之久。
可是你如果说,“这一定超烦。
” 我说不会,我爱去世了。
感情堆积起来,又以沉着的姿态散开了。
仙气凝聚起来,又以人类的语气落下了。
我们会不可避免提到“极简”,“爱”,“重复”,“眼泪”,或者那个贴了专辑题目的,“悲哀”。
这大概是创作者者希望我们感想熏染到的。
但笔墨里不描述的, 声音里没捕捉到的, 乐器里未震撼着的。
是不是也属于创作者的良苦存心呢。
我想如果是蔡通亮和陈珊妮的作品,就一定有。
Rating:4.75/5 4.《我不是在悲哀的惦记你》——“我想起你 但我想 我不会 全部说给你听”(填词:丁丁张) “很左小祖咒啊,这歌名。
”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感想熏染。
我去翻了一下丁丁张出过的那些书的名字:《天下与你无关》《人生须要揭破》《原来,你没那么爱我》。
白眼上翻长达50秒之久。
他跟鲍鲸鲸水平没什么差异,都堆叠了不少廉价的意象,但陈珊妮给了他很盛行的旋律,以是这竟然还算是一首不错的歌…… Rating:4.0/5 5.《Shut up》——“天地 不在乎 人类写的哲学崇奉 不辅导 厨房漏水”(填词:聂永真) 聂永真如果去给田馥甄写词,那才叫物尽其用呢。
一小节中用两个或以上的“的”、“了”,立马就会格调大失落(包括后面那首《致想要亲我的》)。
以是虽然聂大设计师搜肠刮肚找了一些稍冷意象出来造势,仍旧未能粉饰填词功力的不济。
而这次公主的编曲无济于事,为了将所有歌曲往同一个无曲线的平面上拉,她并没有把这首歌往更幽深的田地里造。
于是这一首歌,要我说,完成度不佳。
Rating:3.5/5 6.《周日晚间忧伤》——“噢 天哪 再见好光阴”(填词:“个人见地”陈祺勋) 有谁在期待个人见地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吗?反正我一开始就没有——由于他的毒舌还没有gogoboi有趣。
如果公主欣赏这样的诙谐,大可随意找一个综艺咖来填词就行了——由于这歌词路人到过了头,非常非常过分。
以作品整体状态来看,仍旧是简陋的一首歌。
Rating:3.0/5 7.《流沙天下》——“所谓温顺相待啊 只是勾留于爱恨啊 哀愁啊 一念一瞬”(填词人:韩松落) 鲍鲸鲸和丁丁张一样没什么文采,而韩松落和骆以军一样爱引经据典。
他实在早在给公主写歌之前就用过流沙天下这个意象,比如写王菲,再比如自己新书的宣扬语:在流沙天下里飞奔,在速朽天下里行走……而他当时提出这个观点时,引用的是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生活》中的内容:“在流动的当代社会,个人的造诣无法固化为永久的造诣,由于资产很快就变成债务,才能很快就变成无能”。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统统事物的历久性、持有型、坚韧性,都是无以复加的危险”,生活在这样的天下里,人们像是在流沙上行走,在薄冰上起舞,必须迅速生活,时候保持警觉,勘察天下的最新进展,不断“去除自身过期的属性”,以免“去世抱着不再被看好的东西,害怕错过了掉转方向的良机”。
于是他在这样稳固的地基上雕梁画栋,写出了整张专辑里最有重量的一首歌,而且他确实贴近了陈珊妮固有特质里,绵里藏针的颓靡感——以是公主在编曲上也下了狠手。
Rating:4.5/5 8.《星光下我记得》——“爱你这颗星 三生有幸 其他光明 都不再惊喜”(填词人:七堇年) 这首歌让我想到孙燕姿的《克卜勒》,那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浪漫之唯一性。
当然七堇年的歌词并不能说手段多高,事实上,主歌时一贯在较低的水准之中游移,但副歌一进,“爱你这颗星,三生有幸”竟然跟旋律产生了严丝合缝的紧密感。
算你还有点才华,七堇年。
Rating:4.0/5 9.《致想要亲我的》——“看起来你本来 是想要亲我的来不及加冕你 南瓜马车哪里去了”(填词人:鲸向海) 暴殄天物第一名,全专最骚包的旋律,给了最不会填词的人之一,光是频繁涌现的“的”“了”儿子已经让人扶额叹气,还好“青鸟振翅表示: 苹果坠落也暗示:看起来你本来,是想要亲我的”这样的歌词,产生了暧昧的耻辱感,否则,哪怕是为了编曲中的工业噪音鼓点,我也要破口大骂鲸向海130天。
Rating:3.9/5 10.《不是坏蛋》——“我是散养的 我是走地鸡”(填词人:欧阳应霁) 我要骂娘了,欧阳应霁真是个美食家。
Rating:0/5 Bonus:《犹如悲哀被下载了两次》——“这微整形的宇宙 俏丽过剩的哀愁 无人能背诵 白纸黑字的一页薄弱”(作曲:林宥嘉 填词:陈珊妮) 这首歌,只管编曲无甚新意,旋律也写得平平,乃至不少人大批歌词写得套路化。
但当我从入耳到绝不掩饰笼罩的嗟叹声时,我确信它是值得被爱的。
btw,很多人轻信了“悲哀”这个词被民谣歌手和九流文青们滥用到无格调,但你见过“悲哀”和“下载”的极度组合吗——这才是陈珊妮化腐烂为神奇的功力。
Rating:4.5/5 丨 E.N.D 丨 今年,陈珊妮已经46周岁了,而华语盛行乐坛有太多“正在”和“即将”,因她而发生。
音乐与她干系,天下与她干系,这个天下上拥有共同频率的我们,与她干系。
她的音乐有一天可能无法被你嚼出味道,她在你心目中的印象可能只是晶盏莹洁白色墙壁上的一颗苍蝇屎。
可是在我眼里,她永久活色生喷鼻香。
由于我感想熏染到了那个,正被她感想熏染着的,奇妙独特的天下。
她是我的灵感之光,永恒之火,细微感情的描摹者。
我的诗意的表象和筚路蓝缕的末知。
46岁的陈珊妮,我不信她会以一种“平庸”的状态活下去。

关注微信公众年夜众号“逐日豆瓣”,回答“每周荐书”,得到每周推举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