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错的光阴影象

197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负责做好屯子电影队发展事情的关照》,哀求公民公社都要组建电影放映队。
当时的支口公社也相应国家号召,组建了电影队。
1976年,复员军人朱有全,也加入了电影队,开始从事屯子露天电影放映事情。

宿迁一位老片子放映员的光影流年 汽车知识

“放映单位登记证、电影放映技能资格证、电影放映机,这些东西你肯定没见过。
”刚表明来意,朱有全就从抽屉里取出了一个红小本,还有当时得到的一些证书。
朱有全说:“这个《电影放映技能资格证》是我在部队就取得的。
”依然干净整洁的放映设备,对看着数字电影终年夜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个“古董”,可是对朱有全来说,它们都是宝贝。
虽然已经不放电影很多年了,但是他一贯珍藏着这些老物件,还时时拿出来看一看、擦一擦,有时候也会给社区的年轻人讲述当时的情景。

“那时候,我们公社用的是16毫米电影放映机,这种设备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前辈的了。
”说这话的时候,朱有全的眼神里闪着光,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无数个盛夏的夜晚,穿背心的年轻人,摇蒲扇的老人,扎麻花辫的姑娘和邻村落赶来卷着泥裤腿的老乡,他们相聚在晴朗的夜空下,注目着黑白跳跃的画面,或笑、或哭、或喜、或怒……岁月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上世纪70年代,屯子没有电,群众文化生活极为匮乏,能看上一场电影就像是遇上大喜事,跟过大年一样。
群众对待放映员,就像看到明星一样愉快。

朱有全至今还记得当年每次骑自行车驮着放映机经由村落里时,好多年轻人、小孩都跟在后面跑,问他去哪放电影?放什么电影?有人干脆随着他跑到放电影的地方。
“哪知随处所了,人家今年夜队人早就占好位置了,你要想看就只能远远地站在后面看;也有腿脚灵巧的人爬树上、草垛上看;还有人没有办法,就在幕布背面看,那画面是反过来的,就这样好多人也乐意看。
”朱有全笑着回顾道。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影片多为“八个样板戏”“老三战”。
后来,影片逐渐丰富了很多,有了像《野火东风斗古城》《天仙配》《红楼梦》《少林寺》《少林小子》《杨家将》《张铁匠罗曼史》等影片。

“苦并快乐”的放映岁月

为了看电影,当时各个大队都要提前跟电影队折衷,有时候还会发生一些争执。
朱有全记得,在放映戏剧片《卷席筒》时,两个大队都来谈,一人抱走了影片胶带,一人扛了放映机,都说一定要给他们放。
“没办法,我们只好跟他们协商,两家都放,便是一家早点一家晚点。
结果连续两天,我们都放映到了凌晨四点钟旁边,累得弗成啊。
不过群众满意,我们也就知足了!
”朱有全说。

时期的脚步一贯向前奔跑,放映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支口电影队是1974年景立的,利用的是8.75毫米的电影胶片机,750发电机;1978年淘汰改换了16毫米溴钨光源电影机;1990年又添置了光亮度更强的16毫米氙灯电影机,宽幕布、镜头等。
运输工具也从小平车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
从那往后,双机出动,跑片放映。

“1985年,经由竞争上岗,我承包了支口电影队的放映事情,和爱人一起放电影。
”朱有全说。
刚开始的几年,随着电影市场的一点点开放,故事片吸引了大量的不雅观众,一场电影常日都能吸引两三千名不雅观众,不论寒冷酷暑,只要放电影,场面就跟赶大集一样热闹。

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往后,屯子普遍都通电了,再后来,电视机、录像机、VCD、DVD相继遍及。
其余,卡拉OK、录像厅、溜冰场等娱乐场所逐渐兴起,看露天电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朱有全回顾,记得有一晚,景象很寒冷,他在一个村落里放电影,后来还下起了小雪,现场虽然只有两位不雅观众,但他们还是坚持把电影放完。
放完后,朱有全问那两个不雅观众:“大爷啊,你们真能坚持。
”结果看电影的大爷回答:“我们是在等电影结束后搬桌子的。
”一韶光,他以为尴尬,更觉无奈。

朱有全深知,这是越来越丰富的艺术生活、娱乐生活在跟他们争夺不雅观众。

2000年往后,上级开展了免费送电影下乡活动,履行“三个一”工程,即每村落每月放一部电影,“财政买单,送电影下乡”让露天电影又有了活气。

渗进集体影象的精神食粮

露天电影,是渗进一代人集体影象的精神食粮。
而对付朱有全来说,在风里雨里40多年的放映生涯中,他通过在放映机后面的视角见证了老百姓生活的巨变。

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电影是文化生活的唯一,只要能看电影,草鞋、毛窝、磨破了脚,路再远也要去。
那时,人们不爱打扮,衣着也不讲究,遮身即可。
有人乃至把尿素袋子拿来染染改做裤子,小孩穿大孩子的衣服更是正常,里长外短也没事,只要能保暖就行。

上世纪80年代往后,不雅观众的家里有粮,兜里有钱了,已经有人穿的确良、涤卡面料的衣服,羽绒服、呢子外套、佩戴呢子鸭舌帽等。
后来又有人穿上了喇叭裤,并且颜色越来越艳丽。
女孩子穿上了裙子,长筒袜,笑颜也更残酷。

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赶潮流,再后来就有了追星族,年轻人的打扮就更多种多样了。

电影场上的零食消费,以前有黄豆、瓜子、花生、水果糖就很不错了;到后来,影视室里有小卖部卖牛奶、方便面、面包、汽水、火腿肠;现在的影院直接有爆米花、可乐一类的零食,消费档次都不低。

“去年,女儿带我去了一次电影院。
说实话,那天的电影讲了啥,我不记得了,由于我一贯都在不雅观察电影院的环境和不雅观众的表情。
”朱有全说,现在电影院的环境太好了,灯光、空调、座椅,环境舒适,不雅观众的代入感强,大家随着电影主角大笑、堕泪。
看着这统统的变革,他这心里非常激动,特殊是看到看电影的人不仅仅熟年轻人,还有老年人、小孩,大家一起看电影,这让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全村落人一起看电影的场景,寻回了老电影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