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岛是天下最范例、中国最大的陆连岛,位于该岛中心的芝罘大疃村落有深厚的文化秘闻,民间文艺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自古至今耐久不衰。
清末该村落即成立了“芝罘岛耍会”,演出的节目以“大四景”“小四景”等歌舞剧为主。

大四景、小四景都属于民舞。
芝罘岛民舞产生的年代比较早,古代先民们敬拜天地鬼神、庆贺节日和丰收的舞蹈,经后人不断提炼、丰富,逐渐形成一些颇具特色的舞蹈演出形式。

烟台故事芝罘岛的大年夜四景和小四景 休闲娱乐

大四景又称“四大景”。
据《芝罘区志》先容,大四景属宫廷舞蹈,据传是秦始皇巡登芝罘时留传下来的。
但原芝罘区文化馆馆长谢国强师长西席根据大四景的衣饰及舞蹈动作,认为它应来自于清朝宫廷舞蹈,舞女们的头饰是范例的满族风格。
前几年我在编修《芝罘大疃村落志》时,曾对大四景进行过研究,赞许谢馆长的意见,认为它们不可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大四景演出时,四位身穿古代华美衣裙的姑娘,长裙广袖,头戴宫女模样形状的帽子,手持六角花篮,低眉垂首,伴以轻盈的舞步和舒缓的曲调,在舞台上变换不同的姿势和队形进行演出,且边舞边唱,可谓轻歌曼舞,伸展自若,舞蹈动作和走路姿势,颇似现在电视剧中清廷宫女列队走路。
四位姑娘手中的花篮各不相同,以不同的花卉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之景,春为迎春花,夏为月季花,秋为菊花,冬为梅花。
舞蹈队形有扭麻花、一线上、二龙吐须、四门斗等。

大四景的唱词非常幽美,颇具昆曲韵味,唱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致及才子佳人们的悲欢离合:

春:春色姣丽融和,暖气暄,景物飘飘,梅堪怜。
花开三月天,姣妖嫩蕊鲜。
草抽芽,桃似火,柳如烟,仕女王孙戏耍秋千。
暗伤缠,春归两泪涟,愁锁两眉间,蝴蝶儿对对穿花把两翅扇。
清明赏景园,和风吹牡丹。
玉楼人酒醉,倒在杏花天,倒在杏花天。

夏:端阳节,斗龙舟,水面划,锣鼓小扣响乒乓。
多采玉簪花,佳人偏爱它。
采莲船,尽都是些富豪家。
艾叶苓符鬓边插,罩青纱。
新鲜饮玉茶,沉李供伏瓜。
凉亭上,对对佳人把彩扇拿。
三伏似火发,薰风透体刮。
赏明园,开遍了海棠花,开遍了海棠花。

秋:七月七,织女星共牛郎,一年一度巧成双。
天河阻隔郎,廻纹织金榜。
赏中秋,歌欢舞儿喜气狂,风吹铁马响叮当。
雁成行,离人思故乡,对景好悲惨。
梧桐儿叶落,飘飘起飞扬。
金风透体凉,佳人恨夜长。
赏菊酒,家家庆贺重阳,家家庆贺重阳。

冬:十月节,朔风威,景物悲,绣女停针不雅观雪梅。
腊风阵阵吹,鹅毛片片飞。
暖阁内,围红炉儿拥喷鼻香闺。
独宿佳人泪暗垂,守寒帏,衾枕共相随,佳人倚翠帷。
赏雪人,个个欢娱饮玉杯。
飘飘片片飞,美男几时归。
孟浩然,踏雪去寻梅,踏雪去寻梅。

小四景又称“四小景”或“四配景”,也分春、夏、秋、冬四部分,舞步及唱词与大四景都差不多。
除篮中以花草代表四季外,演出重生动,宫廷味少,衣饰也是民间模样形状,舞时无低首动作。
小四景的唱词如下:

春:庆新年,赏花灯,醉放樽,元宵闹罢又仲春。
梅花放,水滨草芽嫩绿新。
怯轻寒,绣花袄儿未离身。
可爱清明景象温,美良辰,朱桥响两轮,啼鸟唤行人。
宴赏明园,秋千院落戏红裙。
黄犬吠,柴门酒家有客寻,牧童儿遥指在杏花村落,牧童儿遥指在杏花村落。

夏:不雅观春归,踏残红,作泥沙,芭蕉分院上窗纱。
蔷薇喷鼻香可夸,牡丹色更佳。
列笙歌,摆酒果儿抚玩它,青草池塘处处蛙。
俏姣娃,端阳欢畅煞。
榴花鬓边插。
公子王孙把船划,萧鼓斗豪华。
三伏热更加,止渴饮冰茶。
水阁中,倚栏杆儿看荷花,倚栏杆儿看荷花。

秋:喜新秋,乞巧节,最堪怜,牛郎织女得成欢。
指日游中原,令民气内酸。
放河灯,救孤魂儿烧法船,衰柳残荷八月天。
夕阳残,明月满栏杆,仲秋分外圆。
贵戚王侯,凤管鸾笙摆华筵。
别院砧声寒,东篱金菊鲜。
庆重阳,饮美酒儿醉西山,饮美酒儿醉西山。

冬:十月节,水成冰,百草干,风布彤云阵阵寒。
帘外雪翻翻,床前暖帐悬。
红炉中添炭儿,醉管弦。
冬至阳生春又还,圣主欢。
云雾吉祥占,万国来朝天。
汉宫佳人刺绣,五纹弱线添。
桃符挂户边,炮竹响堂前。
庆佳节,辞旧岁,贺新年,贺新年。

新中国成立前,芝罘岛耍会常常演出大四景、小四景。
1956年3月,省文化部门在济南举办“山东省农人音乐舞蹈汇演”,芝罘大疃村落的大四景和磕鞭作为当时烟台市的代表节目参加演出,烟台市郊区文化站站长叶崧光等人来村落辅导,阳主庙羽士朱祥坤帮助排练。
参加大四景演出的四位姑娘是陈世珍、陈月兰、张连舫、张景惠,末了该节目被评为演出三等奖和改编奖,主理单位发给奖状,演员每人得到一个茶杯和一枚纪念章。

大四景、小四景属于比较高雅的歌舞形式,歌词悠长,唱腔婉转,舞步繁芜,难学难唱,新手记住歌词、学会舞步并能演唱,决非易事,再加上它才子佳人式的情调和轻歌曼舞式的舞蹈很不符合上世纪50年代的政治形势,以是从济南回来在村落里又演了几场后,就再也没有排演过。
1959年烟台市政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组织游行演出,大疃村落的大四景与磕鞭、耍大头、跑旱船等节目都参加了,但这时的演出实在是活报剧,只是借助大四景的华美衣饰。

大四景、小四景歌词幽美华美,曲调优雅,舞步曼妙,不论是年代的久远,还是词、曲、舞蹈的水平,都远胜于芝罘岛磕鞭,它是阳春白雪,而磕鞭只能算是下里巴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时,演出过大、小四景的演员都健在,如果这时上级文化部门在挖掘、整理磕鞭的同时,挖掘、整理大、小四景,还勉强来得及。
遗憾的是,当时文化部门根本不知道芝罘岛还有大、小四景这一精良的传统节目。
2006年芝罘区文化馆为磕鞭报告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才听说大、小四景,可这时演出过大、小四景的演员大多不在了。
文化馆事情职员在村落民带领下,来到曾演过大、小四景的安欣舫家。
安老太太这时半身不遂,词曲记不住几句,舞蹈动作只会拿着“花篮”走几步。
持续几天毫无收成,文化馆只好放弃了。
我在编修《芝罘大疃村落志》时,曾设法找到当年芝罘岛耍会留下的大、小四景唱词,花力气整理了出来。
又想与人互助,记下曲调,但已没有人能完全地唱下来,只有个别人会哼几句,至于舞步更是没有人会,只得遗憾地承认:大、小四景无法原汁原味地规复了。

任务编辑: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