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一篇博文已有一个多月了,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之后,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多门根本课同步进行。
操持在春节假期总结一下近半年来的课程情形。
鉴于本月的#SounDoer Theme#是“声音设计”,以是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部分教室条记,有关电影声音设计中的对白、音效和音乐的详细内容。
为了避免不同翻译方法的差异,专业术语紧张以英语原词来表示,内含部分个人想法,望示正。

在电影声音设计中,紧张有对白(Dialogue)、音效(Effects)和音乐(Music)三部分内容。
个中:

片子声音设计中对白音效和音乐的具体内容 休闲娱乐

对白(Dialogue)部分包括了,

Production Dialogue,同期声对白,紧张是来自拍摄现场的 Boom Pole、Lavalier 和 Plant Mic。
Boom Pole 即吊杆发话器,是片场最主要的拾音工具,也是最紧张的对白素材来源。
Lavalier 便是我们常说的“小蜜蜂”,这类领夹式发话器常日是全指向型的,由于是近间隔拾音,声音质感每每和 POV(Point of View,视角)不符,以是综合来说没有吊杆发话器效果好。
Plant Mic 是指那些藏在道具里或者支配在场景中的发话器,比如可以利用 Boundary Microphone(界面发话器,或者也叫 Pressure Zone Microphone)来录制会议场景等。

ADR,Automated Dialogue Replacement,即后期对白录制。
台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 MS(Mouth Seen),即配音时须要匹配画面中的嘴形;而另一种则是 MNS(Mouth Not Seen),比如只拍摄人物背影或者人物不在画面内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录音棚内进行对白录制的时候,会只管即便选择与拍摄时相同或者是类似的枪式发话器,以避免不同频响特性的发话器带来的影响。
以是,有时候用“太过精贵”的发话器,并不一定会有最好的效果。

Voiceover / Narrator,旁白、画外音,独立于画面之外的语音。

Walla / Crowd Vocals,背景人声,或者俗称为群杂。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 Walla 不属于音效中的 BG(Backgrounds,环境声)部分?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听辨出群杂的详细内容,但措辞种类还是能够区分的,以是常日将其作为对白的一部分来处理,这样的话,在制作 M&E Tracks(Music & Effects,用于国际发行的、只有音乐和音效的音轨素材,即常说的“国际声轨”)时就可以打消 Walla 的影响了。

无论是同期对白还是后期对白,都因此单声道来录制的。
绝大多数情形下,为了担保对白的清晰可闻以及符合视听习气(也或者是省时省力?),对白一样平常都只通过中置声道(Center)来回放,不做声像(Pan)调度。
而现在,随着声音后期制作技能和理念的变革,以及影院声音重放系统的升级,对白在整体的电影混音中也有了更多的变革。
比如个人印象最深的,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全景声(Dolby Atmos)电影《Gravity》,个中部分对白就在全体空间内做了非常夸年夜的声像变革。

音效(Effects)部分包括了,

Backgrounds 环境声,这里提一句,千万不要把 BGs 和 Room Tone(房间声)相稠浊,或者说,不要在已有 BGs 的情形下忽略 Room Tone 的主要性。
RT 是在拍摄现场用吊杆发话器拾取的单声道背景声(或者理解为是“底噪”),用于 Dialogue Editing(对白剪辑)时担保整体对白音轨的连续顺畅。
比如补充同期对白间的剪辑空隙,或者将后期配音匹配到与同期对白相同的底噪环境中。

Foley 拟音,紧张是跟人物动作干系的 Cloth(衣物摩擦)、Feet(脚步)和 Props(道具)。
拟音不仅仅是还原真实存在的声响,还能放大现实中不易察觉的声音,以增加电影声音的质感。

SFX 普通音效,笼统地来说,除了 Foley 之外的其他常见音效都可以称为是普通音效。
声音剪辑师可以从音效库中找到这些素材并根据画面进行拼贴处理。

SPFX 分外音效,一部影片中最富有想像力的声音创作部分。
举几个例子,比如变形金刚系列里的机器变形声、驯龙高手系列里的龙叫声,都是非常范例的分外音效。
其余,某些主要角色的分外语音效果 Creature Voice / Voice Effects,比如动画长片《Wall-E》里的机器人语音、猩球崛起系列中猩猩的叫声,在混音时会作为对白的一部分来进行处理。

PFX,Production SFX,同期声音效。
对付须要国际发行的影片来说,有对白的同期声音效素材是不可用的,由于 M&E 国际声轨中是没有对白部分的,以是这就须要通过拟音等其他办法来后期制作完成。

音乐(Music)部分包括了,

Original Score,电影原声/电影配乐,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Best Achievement in Music Written for Motion Pictures, Original Score)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电影原声是作曲家们的事,创作过程因此音乐工业流程进行的,只是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命题作文”而已。
在电影混音阶段,混音师处理的只是已经制作完成的音乐音轨。

Soundtrack,是指借用已有的音乐作品,须要遵照干系法律法规并支付版权用度。

Source,是指在影片中通过其他媒介播放出来的音乐,比如广播、电台等,须要对其进行效果处理(最范例的便是均衡和混响了)来匹配到影片场景中。

Performance,是指在拍摄现场录制的音乐演出。
特殊是对付音乐题材影片来说,须要高质量的现场同期音乐录制方案。

BGM / Instrumental,是指那些用来铺垫感情、推动气氛等的较为大略的背景音乐。
虽然同样也是原创,但比较于电影原声来说,这类背景音乐的创作较为大略,可能在电视剧、网剧中较为常见。

附图是我制作的一个较小规模的立体声电影混音 Pro Tools 模板,包含了上述提到的各部分内容,以及 Stem Tracks 和 Bounced Tracks。
个中,Stem Tracks 是分别用来汇总 DX、EFX、MX 三部分各自傲号的 Aux 轨道,然后在 Stem Tracks 上设置发送通道到各个 Bounced Tracks 音频轨道,以便直接在 DAW 中内录成音频文件。

近期学习体会:技能水平可以通过韶光和履历来积累,但是某些行业流程规范还是须要有业内人士来提点的。

希辰2015.1.9

SounDoer - Focus On Sound Design

Guest Post,转载烦请务必联系原作者

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
如作者有特殊标注,请按作者解释转载,如无解释,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赞许,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107cine.com/stream/59278/

关注微博 @SounDoer

关注微信:SounD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