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歌同行》、《波西米亚狂想曲》到《火箭人》,再到奥斯卡封后的《朱迪》。
歌以咏志,借题发挥。
主角险些都是殿堂级人物。
但敢代表一个国家之名的。
Sir看就只有她了。
《美利坚女士》
Taylor Swift: Miss Americana
泰勒·斯威夫特。
社交平台调侃称她“霉霉”。
Sir不算熟习,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唐人街探案2》的插曲《Welcome to New York》。
魔性洗脑。
记录片系奈飞出品,豆瓣高达8.7。
Sir好奇去看,在粉丝滤镜下还是经典话题:
好女孩&坏女孩。
好女孩
现在知道了。
环球一代人的青春逃不开她的声音。
不管被荷尔蒙煽惑投入恋爱的《Love Story》;
还是决心在情敌角斗中力拔头筹的《Look What You Make Me Do》;
……
每一张专辑,一定有那么一两首歌曾故意无意萦绕在你的耳边。
就像脱口秀节目《诺顿秀》中所说:
她的专辑上榜和盛行的程度,堪比披头士曾经创下的记录。
所有这统统,最初是彼苍给予“好女孩”最好的礼物。
记录片里,29岁的泰勒打开她13岁时的日记。
把自己都吓一跳。
小小年纪,全体崇奉体系便是做一个“好女孩”。
作甚“好”。
外型气质的甜美亲民,持续产出,堪称劳模的才能。
年仅16岁,已经写出了150多首歌。
最主要的是,她险些选择了全美音乐最“乖巧”的类型:
村落庄音乐。
做个类比,就彷佛民谣在本国的基本“人设”,不愤怒不暴躁,适可而止的小哀伤,代表着诗与远方。
泰勒一炮而红,成为青少年偶像和史上最年轻的村落庄音乐冠军。
奖杯纷至沓来。
随之到来的,不用猜,熟习“名人传记片“的都知道:
出道即顶峰,总会有一股力量拽着自己坠落。
越慌乱,越对抗,反而被名利拖曳下滑。
于是,“好女孩”会仔细翻看每一张媒体拍摄的照片和评论。
只要看到一点小肚腩或是负面评价,便是她节食的开始。
她希望身材与唱功都无懈可击,却由于长期节食,连开演唱会都差点晕厥。
她希望自己依旧像16岁那年一样甜美,与人为善,爱人也被人爱。
大家都会像粉丝一样,最爱自己在音乐里分享发展故事。
像闺蜜无所不谈。
一张张专辑,就像众所周知,全民打开的“少女苦处”。
跟谁拍拖了,又跟谁分离了,初吻如何、她恨不恨前任。
……
她被打上花心、矫情、虚荣乃至放荡的标签。
走红毯也会被主持人揶揄。
谁让你公开评论辩论感情经历?
他人即地狱。
在泰勒视角的故事里,公主命中注定的“反派巫师”出场了。
2009年,众目睽睽的颁奖舞台上,嘻哈天王坎爷夺去她手中揭橥感言的发话器,指出该当得奖的另有其人。
当晚一身闪耀的银裙,更加放大了她的尴尬和无措。
当时总统奥巴马都“吃瓜”,公开批评坎爷行为欠妥。
但两人还是暂时和解。
2016年,坎爷写了一首歌《Famous》。
结果,事儿闹大了。
个中一句歌词直接问候泰勒,并且把对方半裸蜡像放进MV。
泰勒勃然大怒。
但坎爷和金·卡戴珊却指出泰勒事先知情,并放出了部分录音证据,但泰勒始终否认事前听过完全歌词,事情至今没有定论。
……
旷日持久,牵扯的人越来越多。
总之,泰勒终于堕入“地狱”:全网黑,被认为是一个满脑筋诡计、谎话的坏妮子。
Sir简述了“瓜”的长成。
但更想提醒诸位能够琢磨“瓜”的余味,思考一下:
“好女孩”的标准是谁定的?
泰勒?恐怕不是,便是这须要话题刺激销量、赢得眼球的名利场。
金发、乖巧、激情亲切,沉溺恋爱……
“商业”就像用心叵测的老夫子,讲述有关好女孩的童话的同时:
背在身后的双手,又准备好了砸烂童话的锤子。
破损的花瓶,比花瓶,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卖”。
末了无法停止,也没紧要,反正总有新的‘好女孩“。
除了泰勒,奥斯卡影后的角色朱迪是,古早天后小甜甜也是,玛丽莲·梦露更是。
坏女孩
既然记录片的主角是泰勒。
她当然会留一手,必将绝地反击的。
整整一年,拿出风格大变的专辑《Reputation》。
连Sir都要推举主打歌的MV。
像是泰勒主演的“洛奇胆怯秀”,极富Cult气质。
一人分饰数角。
丧尸、特工、混混,当初在舞台上被夺走发话器的自己,还有自己出道时的甜心形象等等。
她要讲:
这些都是你们眼中的我。
掩饰笼罩不了的愤怒和不屑。
于是重整旗鼓,再次赢得掌声?
不。
曾对她青睐有加的格莱美,这次一个奖都没有给她。
是不是有人被激怒了?
镜头前,她从经纪人的来电中得知此事,比较起之前的焦躁,失落落得很明显。
但那又如何?
她已不再想做那个活在掌声中的“好女孩“了。
她的目标,是下一张更好的专辑。
并且,她更“贪心”了,要在音乐之外的领域发声。
“搪突”更多人,让更多人不爽。
她用一美元起诉猥亵自己的电台DJ。
加入me too运动,登上《时期》封面,成为年度人物。
她公开表明政治态度,只要谁保护女性权利,支持性别平权,泰勒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支持谁。
很公正啊。
但政治议题的波谲云诡,无异于“玩火”。
就算公司和家人都反对,也曾经有村落庄音乐女团的奇迹一朝被毁。
泰勒也不想退缩。
要站起来,声称“必须站在历史精确的一边”。
在国会的中期选举中,她公开反对家乡田纳西州某位看不惯的议员,并且鼓励大家投票倒戈。
有效果吗?
有。
自她发推特24小时内,就新增了5万多人注册投票。
但终极,该议员还是赢得了席位。
不可避免,她迎来媒体的嘲讽。
但那又如何?
她的目标,是下一次选举。
看到这里。
恐怕会有不雅观众以为:好爽。
Sir不可否认,明星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去为更进步、更文明的声音“扩容”,是好事。
但如果这种发声,悄悄成为发展新人设的种子。
又是须要保持理性的间隔去不雅观察。
比如泰勒的“坏女孩”形象。
这会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炒作?还是发自内心的涅槃?
很遗憾,记录片并没有给够细节。
女孩
豆瓣分高,Sir也要说真话。
从作品角度看,记录片传达信息的维度是非常单调的。
险些都站在泰勒本人的态度上去拼贴新闻,梳理脉络,连家人、朋友、经纪人的声音都非常少。
再加上个中提到关于女艺人35岁的奇迹结束惯性。
很难让人不遐想到,这部作品更像是破圈,巩固新人设的“公关行为”。
泰勒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得到了一部完全“做事”自己的个人记录片。
证明了流量倒逼作品的力量。
别忘了,作品留着一个”猜想“:
泰勒的下一次选举。
在美利坚的社会文化里,这是明星突围的经典路径。
如果说,这部记录片最打动人的,实在是标签意味不强烈的段落。
回到音乐,是这样的场景:
霉霉穿着大略舒适的T恤,要么在家弹着琴哼唱,要么在录音室和同事一起事情。
卡顿时沉思,顺畅时欢欣。
每一件爆款作品还原到头来,从词曲、创意到MV的构想,每一步都有她的影子。
眼眸里都是光。
也便是在这个时候,泰勒无所谓“好”与“坏”。
仅仅是一个爱唱歌的女孩。
好的剧情片或许须要叠加、映射等手腕,而好的记录片,实际上要做到的便是,萃取和还原。
女孩,是女孩最实质的“身份”。
所有的俏丽、可爱、任性,乃至臭脾气、坏感情。
如果不被标签所固化,就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看到末了,Sir始终没有被解答:
现在的泰勒,还能找回女孩时唱歌的快乐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