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今年的汽车后市场依然充满不愿定性,然而,随着海内燃油车均匀车龄靠近7年,轮胎底盘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为数不多的确定性方向之一。
行业数据也有佐证。
根据F6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2023年,轮胎和减震器的累计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20%,同比2021年也分别实现6%和9%的增长;比拟之下,刹车片、火花塞、齿轮油等保养品类,都未规复到2021年的水平。
目前,头部连锁已经纷纭入局底盘业务,比如新康众的金铁橡,途虎的大力神,驰加的定盘星,老牌连锁小拇指也在大力布局;其余,早期一贯坚持快速换油的兔师傅,在2023年上线了轮胎业务。
其余,行业中也有一批底盘特色单店,以及以此为根本的个人IP,已经拿到告终果。
不过,在确定性之外,针对轮胎底盘,特殊是底盘业务,机会点到底在哪里?难点和风险各有哪些?单店和连锁谁更有上风?中小门店如何参与?
这些问题,或许值得更多关注和谈论。
一、轮胎底盘业务的机会在哪里?
行业常常把轮胎底盘两个业务放在一起谈论,一位头部连锁卖力人表示,这一征象紧张存在两个缘故原由。
一是轮胎的更换周期和底盘的维修周期,重合度非常高。
二是轮胎拆卸之后的点检动作,是进入底盘项目的入口,换句话说,轮胎可以作为底盘的入口项目。
因此,在韶光性和关联度上,轮胎和底盘的协同性非常高。
相对而言,轮胎业务的机会点更加确定,紧张便是补胎和换胎。
以兔师傅为例,创始人宋烈进透露,他们在去年5月预备轮胎项目,7月第一个店面改造完成,8月正式上线,除了职员培训和供应链培植,只要在工位上增加两个设备:扒胎机和举升机。
在宋烈进看来,轮胎业务的标准化难度乃至低于保养业务,一方面,补胎紧张便是两种工艺,贴片和蘑菇钉,技能难度并不大;另一方面,换胎也可以制订标准化流程,兔师傅哀求员工半小时换两套轮胎,相称于一次快速换油的韶光。
事实上,大部分门店都具备补胎能力,比如同处郑州的小李补胎,便是以补胎出圈并发展了将近100家门店。对付门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业务量、客单价和利润率。
至于换胎业务,由于轮胎是高度标准化的品类,经历了过去几年途虎的价格冲击后,全体行业的价格体系已经实现了一轮洗牌,变得比较透明,不少车主乃至直接在线上购买轮胎到店安装。
以是,对付门店而言,特殊是做不到规模效应的个体单店,纯挚的轮胎业务难以带来本色性提升,由轮胎业务切入到底盘业务,才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从汽车构造上来看,底盘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四部分组成,同时涉及到动力、安全、操控、舒适等多方面的属性,由此也就延伸出了不同的业务机会。
其余,底盘上的浩瀚配件,相较于滤清器和刹车片等易损件,磨损速率较慢,同时技能性更高,因此须要韶光来等待业务集中爆发。
以减震器为例,汽车做事天下曾经采访过倍适登大中华区售后市场总经理杨捷,他表示:“减震器同时具有易损件和技能件的特性,它也有寿命,哪怕没有撞坏也会损耗。我们建议,行驶2万公里检测,8万公里改换,10万公里以上必须改换,当下的均匀车龄,恰好到了大规模改换期。”
基于上述各类特性,现在行业所说的底盘业务,紧张包括动平衡、方向机、减震器、胶套支臂、四轮定位、底盘调教等,更进一步,还可以延伸到近几年比较火的轻改、改装和全车整备等。
在均匀车龄靠近7年的加持下,像是动平衡、方向机、四轮定位等业务,同时涉及到安全、操控、舒适等属性,而减震器升级等轻改业务,则是涉及到动力、操控等属性。
可以看到,安全性是刚需,操控性和舒适性是非刚需,这就造成,底盘业务同时具有刚需和非刚需的特性,而车主的认知比较模糊,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得当的话术向车主进行不雅观念通报。
由于技能、营销门槛较高,以底盘为特点的门店,很随意马虎做出差异性和高产值,比如专注四轮定位、底盘调校等的领结站,3个工位、3个员工,月产值超过100万;而花了上百万投入到设备的Lbc,只有120平,月产值也靠近50万。
以是,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轮胎底盘业务是现阶段汽车后市场的确定性方向,这是无疑的。
二、轮胎底盘业务的难点和风险有哪些?
方向是确定性,出息是光明的,但过程注定波折。
在看到轮胎底盘业务呈现出的机会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机会背后的难点和风险。
首先是轮胎业务。
上文已经提及,途虎经由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将轮胎价格击穿,在此期间,天猫养车、京东养车、汽配平台、电商平台等也加入了价格。
以是,纯挚的换胎业务,再想寄希望通过轮胎差价赚取高昂的利润,已经很难实现了。
除了换胎,补胎业务也显得比较鸡肋,普通门店的价格很难收上去,一样平常收取20-30元。像兔师傅这样的连锁,则是根据轮胎尺寸制订了30/50/80的价格体系,介于单店和4S店之间。
常日,门店会将补胎和其他业务打包成一个套餐,整体对外营销推出,比如上海联擎的268元补胎套餐,包含胎压检测、轮胎拆卸、补胎、动平衡等一系列流程。
以是,汽服连锁可以通过集采上风、规模效应、推出自有品牌等办法,在换胎和补胎业务上实现可不雅观的盈利,但个体单店就比较困难。
在价格体系之外,个体单店还要考虑供应链的问题。
轮胎的体积较大,周转韶光长,单店一样平常不会做库存储备,在有业务需求的时候,一样平常是向汽配商进行实时采购,这时就要考虑到供应链的时效性。
基于上述的现实性问题,很多门店实在不方向于开展轮胎业务。
在去年年底汽车做事天下超级大会上,驰加总经理徐焱炜就透露:“二十年前,加入驰加的门店90%都是轮胎店,一个月能卖300-500条轮胎;如今,很多驰加店不愿意卖轮胎,便是由于利润率不高。”
但是,驰加现在重新鼓励门店开展轮胎业务,缘故原由也很大略:“当你做轮胎检测的时候,把汽车抬起来,就能创造底盘业务机会。”
小拇指兰建军也表示:“底盘件的入口是轮胎,能够把轮胎拆下来,才有可能去对大量的底盘件进行有效点检,我们70%的底盘件问题是点检出来的。”
从轮胎业务转化到底盘业务的理论很清楚,但底盘业务本身也存在不少风险。
首先是前期的设备投入高。
举升机、扒胎机、平衡机、定位仪等设备,即便是最低配置,也须要20-30万,并且,这些设备比较占空间,而且须要长期不断掩护。
其余,如果业务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定位于豪华车车主,并且把价格体系打上去,设备投入更是无底洞,比如领结站设备投入200多万;Lbc成立初期,购买意大利入口的定位仪+举升机就花了20多万,前前后后总投入270多万。
如果后期业务开展不顺利,那么早期的设备投入的沉没本钱就太高了,可能涌现“投入上百万,月营收不到3000元”的悲剧,一样平常的社区单店很难承担这种丢失。
其次是对技能哀求高。
底盘业务并非保养式的刚需业务,其来源每每是,车主在开车时以为操控不舒畅,或者底盘涌现异响,须要找门店办理问题。
这种所谓的不舒畅或者异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并且不同车型问题不一,除了要用设备进行诊断,对员工的技能和履历提出了很高的哀求,特殊是须要大量履历积累。
目前行业中底盘业务做得好的,每每是研讨技能多年的行业IP,比如领结站的林少杰、拉法名车的超哥等。
三是须要具备较强的营销能力。
兰建军提出一个不雅观点,70%的底盘业务不是当时转化的,而是须要一段韶光的跟踪,这也是非刚需业务的特点。
根据不雅观察,目前底盘业务做得好的门店,要么是深耕韶光长,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基盘客户,要么是积极走到抖音等线上平台,利用公域流量杠杆,形成个人IP。
即便是林少杰这种做了20多年底盘业务的专业人,也强调营销的主要性,并且在朋友圈等私域空间打造个人IP,“营销做得好不仅是选择客户,而是勾引客户、吸引客户。”
目前的新趋势是,很多门店购买摇摇机,通过仿照路况的办法,向车主展示汽车存在的底盘考题,实质上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末了是供应链的哀求。
底盘件是非标品,数量浩瀚,不同底盘件之间的数据匹配比较繁芜,如果配件不得当,肯定不如原厂件的适配性那么强。
目前底盘件的供应链体系还比较依赖传统汽配城,相对而言,单店的配件采购难度不是那么大,而连锁要想进入底盘业务并大规模扩展,其供应链的寻衅反而更大。
总得来说,投入高、技能强、起量慢,是底盘业务的几个核心痛点,但也正由于具备较强的业务壁垒,才能让门店真正做出差异性。
三、40万修理厂如何入场?
随着新康众、途虎、驰加、小拇指等头部连锁纷纭布局底盘业务,以及部分培训企业高调入场,底盘赛道又迎来了新的变量。
宏不雅观层面,目前布局底盘业务紧张是几个方向。
一是走高端化路线,比如领结站设计的价格体系,动平衡一个车轮300、四轮定位1000起,一方面做好门店定位,另一方面也筛选了客户。
Lbc也在一开始定位很准:“开店之前就要想好要挣哪部分人的钱,不是所有人的钱都能挣,以是,赚20%的人的钱就好了。”目前,Lbc的四轮定位和底盘调校等业务定价都比4S店高。
当然,这种路线对付设备投入、职员管理、技能培训、抖音营销等方面的哀求非常高,普通单店很难模拟。
二是走项目化的路线,也便是在原有的门店根本上,进行一定的工位改造和设备投入,让门店具备承接底盘业务的能力。
基于这种路线,行业中也呈现了一批底盘培训机构和培训IP,比如传伕底盘工位、万达四轮定位;其余,原来一批做得好的个人IP,也开始供应培训做事。
对付个体单店而言,项目植入的办法彷佛更为现实。
在汽车做事天下超级大会上,传夫底盘徐应男认为,底盘业务做得好的门店,至少须要具备一定能力。
“要么是门店有很强的发卖团队,要么技能力量很强,要么运营管理能力强。在此根本上,做好安全检讨、专业试车,创造车主创造不了的问题,就比较随意马虎转化到底盘业务。”
以是,在评估好门店的根本能力,做美意识和理念上的准备,再一步步导入新的能力,个体单店还是有机会参与到底盘业务当中。
三是连锁化的路线,诸如新康众、途虎、驰加、小拇指,都推出了底盘业务。
当然,打法也有差异性,新康众和途虎是设计了新的门店模型,通过门店的办法扩展,而驰加、小拇指等是设计了底盘项目,通过项目植入的办法布局。
在这个层面,个体单店还可以通过站队连锁的办法,间接参与底盘业务,只不过除了底盘业务,还要整体加入到连锁体系当中。
更进一步,站在连锁的角度,布局底盘业务也有不小的寻衅,过去几年养车连锁爆发,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业务,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一方面是保养之外的业务难以标准化,不随意马虎复制,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的搭建问题,比易损件难不止一个维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是头部连锁已经扎堆进入底盘业务,但是对付40万修理厂来说,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在于,面对机会的时候,如何选择,以及如何行动。
一位行业人士的不雅观点很适宜作为总结:“要想赢利就多费点劲,省点劲就少赚点钱,这是一个正比问题。天底下不存在不费劲又赚大钱的事,即便有,那也是二十年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