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Sir喘口气。
憋足1小时40分钟。
全程手心冒汗。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
来。
吃够大餐和月饼,是时候动起来了——
《极限逃生》
엑시트
Sir这两天连续在朋友圈看到这部电影的身影。
Sir笑了。
由于,果真酒喷鼻香不怕巷子深——
韩国暑假档第一爽片。
从7月尾开始足足上映了一个月,势如破竹地拿下926万人次票房,直逼《寄生虫》,位列今年韩国电影第三。
一部极致的爆米花电影。
别鄙视爆米花。
爽,是爆米花第一要义。
打斗。
飞车。
殊效。
设定大略粗暴,节奏飙到上头。
《极限逃生》同样遵照这样的定式。
故事极其大略,废柴永南(曹政奭 饰)赋闲在家已久。
唯一的技能,攀岩。
在母亲七十大寿的宴会上,他重遇了大学期间心仪的学妹仪珠(林允儿 饰)。
殊不知还没抒发完前情,全体城市就被来源不明的有毒气体入侵。
有毒气体一旦吸入,瞬间致命。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灾害,怎么逃出生天?
别多想。
就一个字——
跑。
主角全程就像变着办法玩《神庙亡命》《地铁跑酷》《镜之边缘》一样。
墙壁,晒台,栏杆,蜘蛛侠上身;
大厦,街道,小巷,闪电侠的速率。
不是一味地跑。
还要通关——
你永久不会知道,下一秒有什么致命危险等着他们。
咔擦,救命绳断了;
滴滴,手机没电了;
叮咚,防毒面具要失落效了;
轰隆,借力的雕像零件就这么掉下去了……
前一秒让你成功飞跃,下一秒又身陷险境。
跑酷+攀岩,小众题材。
却完备遵照韩式爆款公式制作。
韩式煽情?
它有。
家人间的担心和信赖,年夜难不死的喜悦和激动。
黑政府桥段?
怎么会少呢。
接济困难,我们不一定找得到人,你们自求多福。
△ 字幕来自@小玩剧 ,下同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
切,不都因此前玩剩的嘛。
确实。
在Sir看来,《极限逃生》明显是一部以超高速剧情驱动的爆米花电影。
除了两主角,其他角色只为剧情做事,乃至部分桥段,你还会以为逻辑不靠谱。
但它的票房大卖却并非有时。
集齐类型片的标准元素后,开始下一步。
——对套路的精准裁剪。
大略说。
便是做必要的减法和加法。
减,减矫情。
爆米花最烦人的桥段。
就像罗志祥在《娱乐百分百》里的经典吐槽。
出车祸。
有救护车不叫,非要先抱着人……
“啊~!
”大哭一场。
哭屁啊?!
《极限逃生》是一部全程掐着秒表推进的电影。
有一分钟能逃生,绝不摧残浪费蹂躏;
有一秒钟能奔跑,绝不纠结。
要上顶楼等直升机接济,门锁了怎么办?
不是哭天抢地等去世,而是二话不说先砸窗,然后动身想办法爬到晒台开门救人。
刚度过一个致命难关,相拥痛哭,爱情回来了?
等等,先别哭,那边还有生的希望!
什么儿女情长,什么道德代价。
救命要紧啊。
对不必要抒怀的克制,让《极限逃生》跳脱出冗长的情绪抒发,紧张程度成倍飙升。
加,加密度。
减少不必要的矫情桥段,取而代之的是信息量极高的干货。
比如,逃生之余——
迅速不雅观察地形,判断身边可用的物件。
一包不起眼的生日烛炬,一块看似没用的人形立牌,都成为活命的工具。
末了。
是韩国电影一向的强项——
小人物的刻画。
无论是年初影史第二的《极限职业》还是《极限逃生》,能引起共鸣的都是憋屈小人物因极度环境触发潜能,成功自救的过程。
灾害片,人物描写最随意马虎夸年夜成英雄主义。
但在《极限逃生》里,虽然两主角一起往高处走,但角色的塑造却一贯贴着地。
男主,范例的小人物崛起。
一开始,他无所事事每天啃老,沉迷攀岩演习。
途经的小孩说他是只会练单双杠的傻子,连小外甥见到他都以为丢脸要装不认识。
上一秒去世要面子地把姐姐给的钱扔掉,把姐姐赶走了却悄悄捡回来收好。
就在毒气开始扩散的时候,男主提醒大家到晒台避难。
结果……
没有人理他。
讽刺的是,昔时夜家手机传来了官方短信让大家到高处避难时,他们才动起来。
又怂又挫又没地位。
但怎么写他的反差和发展?
一个细节的比拟。
哑铃。
为了能够爬到对面楼,他得把哑铃扔过去承重。
只见他拿起了一个最重的装模做样要扔过去,却在要脱手的瞬间放下了。
“换一个,换一个。”
哈哈哈。
帅不过一秒。
但这不正是我们的常态——
一个人的能力不会因灾害而提升,一个英雄不会在危急面前平地而起。
女主成功过去往后,他在风雨飘摇的绳子上缓慢地爬着。
但是……
毒气由于抽风机往上吸,溘然加速袭来!
塌台。
他的脸,逐渐消逝在烟雾里。
是,就这样挂了吗?
危急之际,只见一个哑铃扔了过来。
他从绳索上爬过来了!
那眼神,不再是开头那个局促又自卑的躲避。
你读到的,是凶恶。
对,要活下去的狠。
再看那个哑铃。
不正是刚刚没有扔过来那个吗?!
对。
危急能引发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潜力。
废柴,终于不挫了。
当你看着他经历了触目惊心,救出家人去世里逃生,曾经的小外甥从不愿搭理,到现在第一个大喊着欢迎他。
这才是一次小人物完全的弧光。
有局促,有失落败,之后才有激动民气的逆袭。
女主则正相反。
多久没见过那么智商上线的女性主角了。
攀岩妙手,不哭不闹不瞎搞。
明明要开始逃生,她却喊住了正忙着整顿工具的男主。
就在Sir以为她可能像那些灾害片的女主开始“作去世”的时候。
镜头一转,已经做好三件事——
高跟鞋换成运动鞋;抱来防护服让男主穿上,乃至,想到用人形立牌吸引直升机。
体力、脑力,通通上线。
Sir最动容的瞬间,也关于女主。
逃生的末了时候,死活决议。
前来营救的直升机限重,必须有一人留下。
女主挺身而出。
别误会。
Sir冲动的不是她圣母光环般的自我捐躯。
而是下一个镜头——
转身,她哭了。
内心想的是:
妈的,我实在也想上去的啊!
什么是爆米花的极致?
在Sir看来,爆米花是一壁最普世的镜子。
纵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急,电影逼出的却是最平凡的窘迫,和最日常的闪光。
为了达到这样的平民化,剧组事前就研究过所有攀爬路线,动作,在专业攀岩选手的建议下,根据演员们能够真实做到的程度来设计。
绝大部分动作戏,没有替人。
就算是偶像女团出身的女主林允儿,也一样挂在了险些五层高的楼上完成动作戏份。
即便是Sir前面提到的哑铃,实在也是经由实际试验后才用到电影中的细节。
由于主创如是说——
像好莱坞电影那样把场面搞大,在天上飞来飞去,虽然在视觉效果上会很帅,但是永南并不是什么专业选手,如果一跳跳出10m以上的话,不雅观众可能会以为奇怪。(笑)于是就在普通人能跳出的5m之上再加了1m旁边。
说到底。
爆米花的爽,不但在于——
哇,好强啊,好酷啊。
爆米花的爽,更在于——
哇。
我也想有一天,变强,变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