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约请电话的那一刻,陈松伶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75年。
当时,赵雅芝主演的女性题材电视剧《乘风破浪》正在喷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热播。
那一年,赵雅芝21岁,《乘风破浪》是她演艺奇迹的开端;那一年,陈松伶不到5岁,她坐在电视机前,倾慕地看着姐姐们乘风破浪。
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也未曾冲淡这一幕的影象。

“我那时候很小,但根本就在这儿奠定了。
”陈松伶笃定地说。
她虽然如今已经不太确信剧情细节,却还能随口哼唱起主题曲:“时时望前莫退却撤退,大家莫愁无伴侣,迢迢路长万里也未觉疲累……”10年后(1985年),还是中学生的陈松伶参加了TVB举办的“叶倩文唱歌大赛”成为冠军,由此开启了她乘风破浪的演艺生涯。

陈松伶乘风破浪超越山丘只愿优雅健康地老去 休闲娱乐

新京报 郑新洽 摄

而这首歌,也仿佛她的人生写照。

关键词:半工半读

片场见面郑伊健总会问:作业做完了没

“14岁就半工半读,很多人围着我转、照顾我。
那时候让我去银行,我都不会。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里,陈松伶谈到了她刚入行时的环境,坦承自己在生活上小白的一壁,但也勾勒出了一位刚入行就成为宠儿的演艺明星的日常。
那时的陈松伶,确实有乘风破浪的底气和锐气。

才16岁,她就在电影处女作《鬼马校园》中(1987年)担纲女一;紧接着出演了电影《刑警本色》(1988年),该片的演员番位是——周星驰、甄子丹、陈松伶、吴镇宇、刘江;18岁她与黎明互助电视剧《天涯歌女》(1989年),饰演一代歌后“金嗓子”周璇。
此后的多少年里,陈松伶出演了《月儿弯弯照九州》《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笑看风云》《天地男儿》等经典剧集,成为TVB当家花旦。
她差错过的男演员,从郑伊健、郭富城、张智霖到古天乐、张家辉、罗嘉良、林保怡、郑少秋……

与黎明互助《天涯歌女》。

不过,陈松伶和他们的交集仅限于拍戏。
在她北上内地发展后,联系就更少了。
回忆当月朔路拍戏的青春岁月,陈松伶记得那时大家都是新人,年纪差不多,演戏时常相互帮忙。
大家体谅她半工半读,搭戏的演员会帮她盯拍摄进程,不拍她的戏时就催她去灯光房赶紧写作业。
和她搭戏颇多的郑伊健,片场见面打呼唤的日常便是——“你刚放学啊,作业做完了没有?”

陈松伶曾与郑伊健、古天乐多次互助。
(上图《笑看风云》下图《天地男儿》)

演艺奇迹前景大好,但陈松伶认为读书更主要。
如果演戏和考试发生冲突,她一定果断选择后者,为此推掉不少片约。
在当时的大环境里,这种坚持是个异数。
“大家都以为我很傻,由于人到80岁还可以念书,可演艺行业的机会不是每次都有的。
老板、经纪人,整天由于这个事情和我发言。
”众口一词的奉劝也没令陈松伶妥协,她想到了偶像许冠杰、林子祥,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
“他们的作品和呈现出来的气质又是我那么喜好的,我就以为是不是读书的关系?”

半工半读的陈松伶终极如愿考入喷鼻香港中文大学。
转头看当初的选择和坚持,她没有后悔——读书对付演艺没有直接的帮助,却为她供应了另一个层面的支撑。
“念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基石,让我知道明辨是非,也让我在演戏时有了更多的参考。
”演戏技巧方面,陈松伶坦言她本应去艺术学院学习,却走了相反的路子,在演出中学习。
就像她的第一部电影《鬼马校园》,全靠本能反应和现场摸索,通过不断挨骂和演出上亏损的地方,学到新东西。

关键词:音乐剧

音乐剧演员,一个让她引以为傲的职业

“我是一名歌手、演员、音乐剧演员,出道已经有35年。

陈松伶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期开场就演绎了《饿狼传说》,经典旋律带来的“回顾杀”让不雅观众秒回《雪狼湖》音乐剧现场。
最近几年,她一贯专注于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巡演。
节目里做自我介绍,她把“音乐剧演员”单独拎出来,与歌手、演员并列。
“这(音乐剧演员)是我引以为傲的职业。
”陈松伶见告新京报,可见音乐剧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2005年,陈松伶与张学友互助《雪狼湖》。
图/视觉中国

出道35年的陈松伶,既品尝过少年景名的繁华鼓噪,也蹚过人生的至暗时候,如今正在经历重新开始的柳暗花明。
而每一个阶段,音乐剧都是她人生的见证。
2005年,她与前经纪人分道扬镳遭遇重创,想要离开喷鼻香港熟习的环境,于是接管经纪人陈淑芬约请参与《雪狼湖》的巡演。
这是她第二次演《雪狼湖》,上一次演《雪狼湖》(1997年)时,她的演艺奇迹正如日中天。
彼时,陈松伶刚刚由于前一年《天地男儿》《新上海滩》两部剧的热播,让她红遍华语圈。

两次演《雪狼湖》的心境完备不同,她认为第二次状态更好。
由于1997年第一次面对这么大型的音乐剧,她一贯担心达不到哀求,担心不雅观众的反应,无形中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如果回到那个年纪再来一次,我不会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到2005年再演《雪狼湖》,生活上遭遇的变革分散了把稳力也分散了担忧,上了舞台没有想那么多,呈现出来的效果反而更好。
“我那时就想,事情上不要钻牛角尖,可能效果会不一样。

谈到2005年离开喷鼻香港北上发展,她说,当时只想离开,并没有明确的方向。
“那个熟习的地方让我以为压力很大,便是想离开,不论去哪里都好,可能是新加坡,也可能是旧金山,我有家人在那边……但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跑这么远。
后来由于在上海事情时认识了我师长西席(张铎),他给了我一种很安全的觉得。
那时开始,奠定了我们感情的方向,也武断了我北上定居和事情的想法。

陈松伶主演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

到了近两年出演《妈妈咪呀》音乐剧,她更放松了。
虽然排练十分辛劳,还由于普通话不足标准留堂加练台词,但她与丈夫张铎感情甜蜜,事情上得到另一半的支持,心情也更快乐。
“体力上寻衅自己,声乐上更进一步,一定要达到百老汇音乐剧的标准。
我没有以为这是压力,反而是更自若了。
彷佛我的羽毛更丰盈一点,能够掌控得更好一点。

关键词:母与女

电话里从不絮叨,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做菜

“妈妈,最近发觉您的手不断在抖,真的很害怕您有一天会忘却我。

如今49岁的陈松伶恬淡原谅,在节目里像一个温和的大姐姐,跟谁都相处愉悦。
很难想象,年轻时候的她棱角分明,离家出走过,也终与家人言归于好。
节目里她写给妈妈的话发自肺腑,敏感的海陆听了当场落泪。

陈松伶眼中的妈妈,是范例的狮子座,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活力十足。
“她还有那股劲儿,干事就要做第一,还有很多事情的事情没有完成。
她是年轻人的心境,但体能已不是那个状态了。
”陈松伶创造,妈妈在70岁往后,就会不自觉地手抖。
“老人家到了一定年纪,每一年都会有很大的变革,流逝掉很多青春和体力,会在细节上显现出来,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这让她加倍珍惜和妈妈相处的韶光。

年事和阅历带来了改变,也映射到了母女关系上。
陈松伶形容这是一个进步的原谅的过程:“如果它是一个不好的现状,一定要去改变它。
如果是一个好的现状,要去坚持得更好。
我不能哀求别人,但会哀求我自己。
”现在的陈松伶,每年会安排家人一起出游,会常常打电话跟妈妈谈天。
不过,她们很少有“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这样的絮叨和叮嘱,由于足够理解,知道对方定会好好照顾自己。

现在母女之间常常性的话题,是陈松伶请教某道印尼菜怎么做好吃,由于她乐于下厨,而妈妈烧印尼菜本就很拿手,有时也会请教事情上的一些事情该当若何处理。
陈松伶评价妈妈是事情上很有能力的女性,跟时势不脱节。
“我以为她是一个很好的上司、很好的老板,永久会给到很好的建议,然后你自己去消化,看适不适宜自己。

——超越人生的那座山丘——

人生的困境有时就像一座望不到顶的大山。
但不管多艰险,超越之后,便是宽广。
正如《山丘》里写的,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嘻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现在的陈松伶,不再是那个待在家里也要拉紧窗帘的明星。
她可以随意在北京街头闲逛,听的哥侃大山,帮婆婆拍抛纱巾的打卡照。
陈松伶说,她以前在喷鼻香港的生活状态很憋屈,来北京之后反而活得更清闲,她喜好这里的朴实。

生活,从憋屈到清闲

——最爱坐出租车听的哥侃大山

刚来北京时,陈松伶保持着晚上开窗睡觉的习气。
有天醒来一下床,创造脚底沙沙的,每走一步都有脚印。
“原来是沙尘暴!
我像个孤陋寡闻的人,不知道要关着窗户睡觉。
”陈松伶笑着回忆。
“它就像一位18岁的少女,每年都有不同的变革。
”她用一种偏文艺的腔调形容这座城市,话语里透着喜好。

眼中所见常和心境有关。
陈松伶以前在喷鼻香港,没有事情安排时很少出门,在家也整天拉紧窗帘,担心狗仔队用长镜头偷拍。
“喷鼻香港的艺人可能就会有这种压抑感或者说恐怖感,加上人口多、密度高,没什么隐私。
确实我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憋屈。
”到了北京,她以为生活得很清闲,随便去哪儿都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也没有太多的人认识她,可以大大方方逛地摊找大爷大妈谈天。

新京报 郑新洽 摄

在北京,陈松伶喜好和出租车司机谈天,也喜好到菜市场买菜。
“(坐出租车)我只要开一个头,之后便是他们说了,我彷佛听相声一样。
常常会聊买房啊,或者经由的这个地方以前是什么样的呀,然后聊哪里的菜好,他们会见告我小关市场那边好,三里屯这边的会比较贵……我能得到很多信息。
”张铎常常问喜好听的哥侃大山的陈松伶:“本日又坐了几趟出租车啊?聊得愉快吗?”

陈松伶平时保持规律的健身——做tabata(一种高强度间歇演习),一周三到四次的快走。
她听过一句话,人老了腿很主要,以是在腿部磨炼高下了苦功。
“我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防老、为了康健。
我以为如果不想看到往后自己变成什么样,就要从本日开始防止。
”女艺人大多对年事有些介怀,陈松伶倒看得开。
“由于真的没得瞒,也不须要遮盖,买机票肯定要看身份证的。
生老病去世是正常的征象,最紧张的是能优雅康健地老去。

感情,有“埋怨”但更多是共鸣

——红烧鱼做成鱼汤,还是还是好吃

陈松伶2006年和张铎因出演电视剧《血未冷》相识相恋。
2011年结婚至今,他俩的相处逐步透出了相濡以沫的味道。
陈松伶的普通话难免带点港腔,她曾在微博上发过一段音频,把“染发剂”念成“研发机”,张铎字正腔圆地校正:“染发剂,剂,四声。
”陈松伶笑着阐明,随时纠正她的发音是张铎“知错能改”的开始。
以前他听懂了话意就不再纠正发音,直至陈松伶事情时面对普通话台词才知道自己发音是错的。
“那时候我是有点埋怨的。
他上戏毕业,本身还是老师,明知道我说的是错的,也不纠正我,怎么可以不教自己的身边人?”从那往后,张铎就上心了,“染发剂”这样的纠错成了两人意见意义的日常。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在陈松伶眼中,张铎是比较“黏人”的另一半。
“我喜好一个人走来走去,但他喜好两个人共同行动。
乃至他喜好的运动,也一定拉我参加。
”陈松伶指的是高尔夫球,但她每每谢绝张铎的约请,“真的不喜好,而且太晒了”。
但这不影响张铎陪她一起健身,一起逛菜市场。
陈松伶微博上常晒自己做的美食——喷鼻香茅牛腱、泰式虾饼、鲜虾马蹄馄饨、笋干可乐鸡翅。
被问起张铎的厨艺,陈松伶忍不住乐了。
两人谈恋爱时,张铎颇以厨艺为傲,做过红烧鱼。
“他一贯打电话问妈妈怎么做,放多少水。
结果做出来的不是红烧鱼,是整锅的鱼汤。
爱情的甜蜜让我相信这个‘红烧鱼’很好吃。

陈松伶与张铎父母也相处融洽,她以为公婆是说东北话的愉快活宝,尤其喜好他们带来的生活气息:他们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出门买菜,用新鲜食材把冰箱塞得满满的。
“他们还教我,买鱼要把稳,不要让小贩偷偷放很多水进去。
买菜一定要上公正秤,我以前都不知道公正秤是个啥。
”提及公婆,她语调里不自觉带了点东北味儿。
每年安排一家人一起旅行,陈松伶会不嫌麻烦地帮婆婆整顿出一包的丝巾。
“她到了一个地方以为喜好,就抽出一条丝巾来拍照。
抛丝巾的动作是一样的,但不同颜色的丝巾,感情是不一样的,特殊有趣。

事情,有受限也有愿景

——“中年演员”被淘汰,不公正也不康健

如今,定居北京的陈松伶,感情生活美满,事情也更从容。
近几年她接的事情不算多,更能够专注地沉浸在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巡演上。
她特殊享受舞台上的演出,喜好这种能够与不雅观众直接互换的觉得。
“演一部戏,要等上映或者播出后才能知道不雅观众喜好不喜好,都猴年马月了。
舞台上演出,立马就可以知道不雅观众的反应,知道自己的演出有没有问题,对自己的寻衅和衡量都是比较直不雅观的。
如果说演唱会是歌手的终极目标,我以为音乐剧便是演员加歌手的一个终极目标。

每次参加音乐剧演出,陈松伶都会随身带着影迷的信。

很多内地女艺人都感慨过“中年危急”。
她们一旦步入中年,就会面临事情机会减少、得当的角色减少的情状。
哪怕她们此时演技正在顶峰,阅历也积累到适宜塑造更丰富的人物,影视剧的投资方依然会找比不上她们的演技,但更有流量的年轻演员。
陈松伶对此也颇有同感。
“有流量、白瘦美和年轻感已经是一种趋势了。
这会让实力很强的中年艺人,很少能演到适宜她们的题材和角色。
这有些不公正。
而且这样的淘汰,我以为也不太康健。

去年上映的电影《爱尔兰人》让她看到,影视科技的进步未来大概能化解演员们的“中年危急”。
片中,70多岁的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通过科技“返老还童”,演出自己20多岁时的状态。
“是演员本人真正去演的,而不是用CG或者Animation做出来的,以是灵魂就还在里面。
”但回归到当下,陈松伶承认由于年事的缘故,自己在影视剧方面的发展会有点限定,未来希望在音乐剧方面有更多的作品。
“我认识很多很棒的音乐人和音乐剧演员,会一起创作音乐剧,由于真的是我喜好的。

新京报 杨莲洁

拍照 郑新洽

编辑 吴冬妮 校正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