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落第一布告宋瑞和她的文化扶贫试验
宋瑞 新华社发(郝源摄)
2013年,河南息县弯柳树村落办了个“德孝讲堂”,一群村落民常常聚在里面听课。
50岁出头的汪学华却对此不以为然。
他算是村落里的能人,每年靠种粮就有10多万元收入。他挣了钱喜好饮酒打牌,输了就打老婆,以为“男人这样活法才是洒脱”。
他瞧不上村落里种地打工的“苦哈哈”,自然也瞧不上领着村落民学习德孝文化的驻村落第一布告宋瑞。
“传统文化能顶啥,能吃?还是能喝?”一次酒醉,汪学华晃荡到德孝讲堂,狠拍桌子,想揶揄上课的村落民。乡亲们把一身酒气的他摁在座位上说:“你饮酒生事,还打老婆。这课你最该当听!
”
汪学华就这样晕晕乎乎听了一堂课。酒醒后不甘心,他又去了德孝讲堂。汪学华一边蹭着空调,一边想看看宋瑞到底给大家灌什么“迷魂汤”。
听了几次课,他听出点名堂了——传统文化是啥?原来是教人若何孝顺父母、若何才能邻里和谐、若何才能家庭幸福的。逐渐地,汪学华成了德孝讲堂的虔诚听众。
他老婆埋怨说,你整天不干正事,听个什么课。汪学华反问:“听课往后,你再挨过一次揍没?”他老婆一想,确实没有,于是也随着一起去听。
就这样,汪学华变了,“麻将队长”许兰珍变了,自寻短见的赵中珍也变了……弯柳树村落逐渐抖擞新生——从7年前一个孝悌不彰、麻将成瘾、饮酒斗殴成风的村落庄,变成了全国第17个“中华孝心示范村落”。
改变这个村落庄的是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弯柳树的第一布告、国家二级生理咨询师宋瑞。7年间,她三次驻村落,给村落民坚持不懈地讲礼义廉耻,讲传统文化。在河南息县这个普通平原屯子,走出一条以文化复兴引领村落庄脱贫振兴的“另类道路”。
“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位于淮河岸边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历史上一贯是“鱼米之乡”。但前些年,当地又流传着另一句话,“一入息县坡,道路像鸡窝”。这又是息县一度穷苦的真实写照。
2012年深秋,宋瑞沿着一条间隔县城8公里的“鸡窝路”,颠簸进村落。48岁的宋瑞,一头齐耳短发,脸上始终挂着笑,说话不疾不徐。“看似柔弱、温雅的女同道,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这是时任息县县委常委、宣扬部长余金霞对她的印象。她知道弯柳树的“厉害”,有些替宋瑞担心。
弯柳树村落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有14个自然村落、2150口人、3600亩良田。全村落460户中有146户是穷苦户,穷苦发生率超过30%。
环境确实出乎宋瑞的想象。
宋瑞一驻村落,就将弯柳树穷苦户逐一访遍。她创造,很多穷苦户家中一贫如洗,有的乃至连像样的床、像样的碗都没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就住在村落头低矮湿润的“趴趴屋”里。“想到他们的苦,就睡不着。”晚上,住在穷苦户家中的宋瑞一夜难眠,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弯柳树的问题,不仅是“贫”,“病”得也不轻。
“脏、乱、差”是村落庄给外人的第一印象。房前屋后、河渠坑塘,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乱舞的蚊蝇;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挂在树枝上、电线杆上;村落民家中,杂物胡乱堆放、难以下脚。
深入理解,宋瑞创造:子女不孝、麻将成瘾、饮酒斗殴成风,是村落庄的“三大毒”。
村落头“趴趴屋”、茅草屋、西瓜棚,里面住的都是儿女成了家被赶出来的老人,乃至发生过老人自尽的极度事宜。
外地经商的人都绕着村落庄走,曾经有施工队在村落里干活,结果晚上用来耙地的铁耙齿被人偷偷拔去卖了。从此,外人戏称这个村落是“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更让宋瑞无奈的是,村落两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她第一次到村落部,破褴褛烂的屋子,杂草灌木长了一人多高。两个村落干部一个只顾自己养猪,一个常住城里,很少露面。“这种情形下,群众有事儿找谁?穷苦户有困难找谁?”
上任三把火,把把“冒青烟”
宋瑞铆足劲要干些实事,彻底改变村落里面貌。然而没承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却都冒了青烟……
脱贫靠家当。2013年初,宋瑞跑前跑后,终于争取到一笔40万元的科技扶贫资金,支持弯柳树穷苦户发展栽种业和养殖业,烧起了第一把火。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钱却一分也没有发出去。村落民说啥的都有:“钱均匀分了不就妥了,还要种啥养啥?”“听说要按指模、签条约,钱领了还不能用来打麻将?!
”“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没人领末了还得分给大家!
”……
两个月过去了,宋瑞到处找人做事情也没人领。终极,这笔钱又被上级部门拨到别的穷苦村落,煮熟的鸭子真飞了。村落民议论纷纭,宋瑞落了一身埋怨。“给钱都不要,这贫咋扶呀?”宋瑞干焦急,可也没办法。
岁末年初,宋瑞所在的河南调查总队领导率队到村落里慰问穷苦户,可没想到刚慰问到第三家,一行人就被群众给围住了。“为啥给他们家发东西?我们家也困难,也须要慰问……”围堵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发泄不满。后来理解到,起哄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穷苦户,个中有人住的还是楼房。后来,县调查队给每家发放200元,这些人才散去。
慰问穷苦户的第二把火不但没烧起来,村落民还给她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尴尬。
宋瑞并不气馁,开始烧第三把火。要想富,先修路。当时的弯柳树村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戏称“水”“泥”路。宋瑞打定主意,要给村落民修一条真正的水泥路。
2013年夏天,宋瑞争取到一笔66万元的修路款。村落民听说要修路挺高兴,对她也高看一眼。宋瑞找来村落干部,安排好修路的事,就去忙别的扶贫事情。可没想到,卖力修路的村落支书私心太重,原来修的是行政村落主干道,结果却被他修本钱身所在自然村落的“环村落路”。
群众炸了锅,直接上访到县里。向来温和的宋瑞这次恼了,但发完火创造,就算把村落支书撤了职,也没人乐意干。
三把火都冒了青烟,宋瑞碰得“灰头土脸”。她再一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宋瑞想明白了:“比物质贫穷更恐怖的是精神穷苦。民气不变,思想不变,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上的贫。”
“一句话听明白了,从此改变”
弯柳树虽然“病”得不轻,可急不来。宋瑞是国家二级生理咨询师,还曾接管过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深谙中国传统道德魅力。改变民气,就从教养入手。她决定在村落里开办一个“德孝讲堂”,讲授传统道德文化,一点一滴化育民气。
2013年11月,讲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没园地,就在村落小学的废弃教室里摆上小板凳。没人来,她自掏腰包1000元,买了挂面、洗衣粉、脸盆等赠品吸引村落民。末了,第一堂课居然来了三四十人,有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还有留守在家的小媳妇。
“只管大都是冲着小礼品来的,但只要来了,我就有信心把他们留在教室。”宋瑞说。
第一课讲授“行孝”。宋瑞讲“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讲“乌鸦反哺”的典故,也讲山东枣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课讲得深入浅出,故事有条有理,村落民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人冲动地流下眼泪。
每周一堂课,一课一主题,讲“积善”、讲“积德”、讲“谦让”……不仅自己讲,也请人讲,约请山东聊城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全国三八红旗手薛荣等,讲如何通过奋斗收成幸福人生;约请中心党校教授、国学研究者,讲阳明心学、讲老子思想、讲礼义廉耻。
给村落民讲这些有用吗?对这个问题,宋瑞笑道:“人都有良知良能,以是王阳明提倡‘致良知’。村落民本心都是淳厚的,讲堂的浸染便是唤醒他们的良知良能。”
“有时候他们一句话听明白了,就从此改变。”宋瑞说。
听课的村落民越来越多,村落庄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2014年开始,37户曾被弃养在“趴趴屋”的老人陆续被子女接回了家,村落里给孝善家庭、“好媳妇”戴上红花,照片上了光荣墙。村落里的“麻将队长”许兰珍戒了牌瘾,亲自为90多岁的母亲端水洗脚,母亲冲动得眼泪汪汪。汪学华还被保举成村落义工团团长,组织大家给村落里老年人包饺子、办孝亲宴。
2014年8月,弯柳树村落被付与“中华孝心示范村落”,成为全国第17个示范村落。同时,村落里还先后得到“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示范新村落”等多项名誉。
在息县爱心企业捐资帮助下,宋瑞带领乡亲们在村落头填平一个大垃圾坑,2014年建起一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大略单纯板房作为德孝讲堂。如今讲堂已升级为一座派头的两层小楼,听众更是来自全国各地。
“来咱村落稽核学习的大巴车一个接一个,过去哪见过这阵仗,村落民以为扬眉吐气。”汪学华说。村落里小媳妇、学生娃,见了外地人都会拱个手、鞠个躬;外来的施工队感慨,工地钢筋、木料在露天堆了一个多月,竟一个螺丝钉也没丢……
“这个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被耙平了!
”余金霞感慨道。
“既是女儿,又是同道”
2015年夏,宋瑞驻村落第一布告任期到了。
“这时候离开,有遗憾吗?”隔着办公桌,息县县委布告金平开门见山抛来一个问题。
“有……”这个问题直戳心窝子。良久,宋瑞说:“村落里风气变好了,可能让老百姓脱贫的家当还没有发展起来。”
金平连续“攻心”:“目前,全国第一布告20万人,但像你这样在脱贫一线用传统文化扶心扶志扶贫的,据我理解不多。把这个路子蹚明白,对其他穷苦村落也是巨大贡献啊。”
“你知道不?群众敲锣打鼓送来锦旗,弯柳树乡亲要求把你留下来。县委、县政府,还有我个人,都希望你能留下来。”金平挽留道。
宋瑞的鼻子有些发酸。她说:“党须要我留下,乡亲想要我留下,我就留下!
”
但宋瑞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不知该如何向女儿开这个口。女儿李匋然预产期再有两个月就到了,宋瑞和她有个约定,任期一结束就回家团圆,照顾女儿,照看宝宝。
逢着一个休假机会,宋瑞带上女儿、半子一起去了一个地方——王阳明“龙场悟道”处。在贵州龙场,仰望沧桑的洞顶,抚摸透风的墙壁,想到王阳明于艰险之地,“呼号匍匐,裸跣颠顿,扳峭壁壁而下拯之”的小儿百姓之心,宋瑞心潮澎湃。她看似不经意地对女儿说:“王阳明先生长西席在这样的困境中,悟大道、护百姓,被人铭记。现在我在弯柳树,这么好的条件,村落民心也齐了,不能彻底脱贫,真是说不过去。”说完宋瑞又特意问女儿:“妈妈说的有没有道理?”李匋然看着母亲,笑而不语。
当天晚上,宋瑞收到女儿的一条微信:“妈妈,这次你带我们来贵州是不是让我们受教诲呢?想留在弯柳树连续干,直到村落庄脱贫是不是?担心我和家人不支持,以是用王阳明先生长西席启迪我们对不对?妈妈,我可是在大学时就入了党,既是女儿,又是同道。我们全力支持妈妈,只盼您要保重身体,等到凯旋那天,我带着宝宝一起去村落里接您!
”
既是女儿,又是同道。宋瑞读到这里,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宋瑞回村落后便齐心专心扑在家当上。四面八方来弯柳树村落校习的人多了,村落里组织50余户村落民筹资成立弯柳树村落孝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展以德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不雅观光旅游家当,打造了一批“孝爱民宿”。
村落民赵中珍因丈夫瘫痪、家庭反面、负债累累连串打击,一度想要轻生。在讲堂的熏陶下,她心里逐渐透亮,还加入村落义工团。如今又开起了“孝爱民宿”,一年收入一两万元。她拉着宋瑞的手说:“现在活100岁我也嫌短!
”
王春玲是第一个到弯柳树投资的人。一次有时机会,听了宋瑞的课,被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点醒。她对宋瑞说,我在县城做的是农贸买卖,自己却想买点不打农药的东西吃,从此往后我要做“良心家当”做“良心食品”。她到弯柳树村落,承包360亩耕地,坚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只用环保酵素。
在累计投入500万元后,土壤里的蚯蚓回来了,地力规复了,酵素水稻也从亩产100多斤增长到1000斤,一周发卖近百万元。
逐渐地,门窗加工厂、电商物流园、有机蔬菜基地……各种家当雨后春笋般在弯柳树涌现。如今,发展模式输出也成为村落里的家当,南阳等地专门向弯柳树购买做事,帮助打造德孝文化村落。
2015年底,弯柳树在息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眼含泪水,只因爱得深奥深厚
2017年初秋,宋瑞驻村落第二任期到了。
“如果现在离开,有遗憾吗?”金平布告还是两年前笑眯眯的眼神。“有!
”宋瑞不待金布告多说,“弯柳树村落民气变了,家当有了,但村落里组织还没建起来。这是驻村落第一布告主要职责呀。”金平笑了,他知道,想要的结果已经有了。
宋瑞回到村落里,乡亲们做好的热饭热菜端到了桌子上,和她拉家常,一贯到深夜。
宋瑞更劳碌了,她要把群众对党组织的信心找回来。按照党员名单,她一个一个谈心。在村落里的就到家里聊;在表面的就打电话,讲村落里的发展,讲下一步打算,讲党员该当承担的任务。
村落里清运垃圾,7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陈文明,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水沟里捞垃圾,更多的党员、村落民也加了进来。在外已小有造诣的党员李晶、许建毅然辞职还乡,带领乡亲搞起了绿色生态农业……弯柳树在县乡两级支持下盖起新村落部,院子里种上了芳草花木,来办事的群众接连不断,村落民又有了“主心骨”。
2016年以来,弯柳树村落共有2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人居环境整治、精准甄别低保户、危房拆迁等,一件件原来让村落干部望而生畏的难事,现在都井井有条。
宋瑞始终认为,弯柳树村落从7年前的凋敝破败,到如今朝气发达,是靠一群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干出来的。“我只是弯柳树上的小柳梢,柳树的根是党员、是群众。”
这小柳梢和弯柳树再也割舍不了。
宋瑞乘车还乡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阡陌大地,看着躬身劳作的农人,看着乡间温顺的黎明。她背过身去,热泪盈眶……(王丁、甘泉、韩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