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著名的路和关于路的故事,比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如明代大移民、山西大迁徙、湖广填四川,等等。在这些关于路的故事里,无不充满苦难和辉煌,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而七十年前的红军长征路,是又一条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并永远记住的路。
还在少年时,就曾有过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去那条路上看一看。今年六月,我应邀参加“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活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这次活动实际上只是穿越四川西部,也是当年红军最艰难的一段长征。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川西又是四川地势最险峻复杂的部分,高山、峡谷、急流、险滩,随处可见。我们行走的路线,正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在这段二千多里的路途上,有高达四千多米的巴郎山、六千多米的四姑娘山等四座雪山,有一条又一条深不见底的大峡谷,有红军曾艰难跋涉过的若尔盖大草原、大沼泽。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乘车穿越,只在雪山顶上和草原腹地行走一段,自然已无法真正体验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但就是这样,也感到殊为不易。在四千多米的笔架山、巴郎山上行走,你能明显感到空气稀薄得喘不过气。山顶上没有乔木,也没有灌木,只看到一些从雪层里顽强钻出的小花小草,其中最多的就是野罂粟,黄色艳丽的小花朵一簇簇绽放在晶莹的雪面上,让人感到的是邪气和股栗。翻越六千二百多米的四姑娘山,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仅空气更加稀薄,而且寒风呼呼作响,刮得人站立不稳,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山崖。我们大都穿着棉衣,还是感到透骨的寒冷。山顶不仅有厚厚的积雪,还有厚厚的冰川。据陪同人员介绍,这些冰川属于第四纪,已有二百多万年的历史。因为年代过于古远,冰川表层已呈锈黄色,就像古玉上的一层包浆。站在古冰川前,我们除了面色青紫大口喘气,只有地老天荒般地沉默和敬畏。你还能说什么?在感叹大自然神奇造化、人的生命短暂渺小的同时,不由遥想当年,红军可是一步步从山底爬上来的啊!在爬山的途中,有多少饥寒交迫的战士倒下再没有站起来,或失足坠入深渊尸骨无存,已经无人知晓。当晚我们下到半山腰,住进海拔三千多米的宿营地,依然冷得打颤,只得披上棉被取暖。而此时,山外的世界正是六月盛夏。
经过几天的行进,传说中恐怖的若尔盖大草原大沼泽到了,这里依然人烟稀少,连牛羊也看不到。放眼望去,在湛蓝的天空下,大草原绿如碧海,静如荒漠。事过境迁,一条平坦的公路蜿蜒远去,如今穿越大草原已不是难事。但当年的红军,却在这里死亡无数。除了几场生死大仗,非战斗死亡率也相当惊人,或者饿死,或者病亡,或者被沼泽吞没,或者被地方反动武装偷袭失去生命。当地藏民说,至今在大草原仍不时发现枯骨,每一具枯骨都是一个孤魂野鬼,那些死去的红军战士往往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一路上,我们听到许多关于一、四方面军的真实故事,看到许多红军留下的遗迹,一次又一次被感动被震撼。回来后很多日子,还会从梦中惊悸而醒。我们每天都在走路,世上的路有无数条,但去那条浸满血迹至今依然荒凉的路上走一走,会让我们增加生命的厚度,起码会减少一些浮躁和浅薄。
篇二:拓展生命的厚度
有哲人云:人这一辈子,就如同薄薄的一张纸,随手轻轻一揉,就碎掉了。
也有人唱反调:人生似一张千层饼,一层一层嚼下去,每一层的滋味都不同。
这里探讨的其实便是人生的厚与薄的问题。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显得不那么苍白无趣,如何使自己短暂的一生轰轰烈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生命的厚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些人的生命长度差不多,但活法却不同。
有人选择浑浑噩噩,在纸醉金迷中浪费大好时光。而当他们日薄西山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薄若一张纸。这样的人生毫无价值,也无半点厚度。
可更多的人选择在奋斗中度过每一天,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用行动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使家人活得更幸福……他们不断地挖掘着生命这座富矿,让人生变得厚重。
这样的人生才值得推崇,这样的贤者才值得敬仰。
人生的厚度如何拓展?愚以为,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要为实现这个志向而去做全面的准备:读书、学习增长见识,提升本领,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次,我们要朝着这个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不止的奋斗会让我们勇攀高峰!知识的增益会让我们的人生厚重而有滋味!奉献社会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仁爱的光辉……
人生的厚度其实是由我们个体的人为这个社会所做的奉献来衡量的。奉献愈多,贡献愈大,则其生命才会更伟大,其人生意义才会更崇高。
篇三:生命的厚度
庄子的淡定和超脱源于厚实的生命和独立的思想。厚实的生命长成需要肥沃的土壤和包容的空气。然而,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艰难,我们都有必要像梁漱溟那样拥有思想和生命的厚度,才能够从容豁达地投身于政治或事业而忘却自己遭受的苦难。只有从丰厚的思想和生命中汲取能量,才能乐观豁达而又充满希望地以人性之光透射历史和政治的幽暗之处。
可惜现代人忙于对物质名利的追逐,而容易缺乏精神层面的思考。在世俗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往往只是功名利禄。殊不知,对名利的追逐是脆弱和不堪一击的。《族长的秋天》中,独裁者垂垂老矣,回顾他两百余年的超长生命,得出一个结论:人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苟活。人们为了生活,必须完成一些要求,具备许多品质,忙忙碌碌,委曲求全,终其一生,大部分时候都在为了生而活,似乎是苟活了。
然而,先哲早已说过,“无为”即“有为”,有时我们应当放下一切,只求精神上的“自适”。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米兰·昆德拉则说:“生活在别处。”我们需要生命的厚度,需要适时地,将自己放肆于精神的原野,汲取力量,使自身变得更美好。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一境界的极好阐释,粗茶淡饭,躬耕田间。世俗之人可能无法理解,却不知这种放下一切的心境下,人是多么的畅达愉快。我们必须时不时地探寻一下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心灵从泥沼中拔出。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写道:“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诚如她所言,尝尽人生百般滋味的生命必是饱满而灵动的。可生来便能超脱尘世的只是少数幸运儿,许多人只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正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生的挣扎只为了温饱,尝尽了豆腐青菜,而阳春白雪于他只是镜花水月,可他的生命仍可谓饱满,哪怕他面对的只是漫漫黄土,他的生命亦可谓厚重,是因为他能把平凡的小事做伟大,生命就自然被赋予了不平凡的厚度。润物细无声,这样的生命,给世界悄悄带来了光亮。
即便生活再平凡,出身再卑微,人也不能苟活于世间,我们要学会追求生命的厚度。也许你只是一颗小草,但只要能尽情摇曳,便无愧于自己在天地间的存在,在一棵小草的天地中实现自我的价值。阳春白雪或青菜豆腐,幸福或磨难,——多换些角度,把它们当作人生这餐桌上的不同菜肴,好歹要品味欣赏,无所不可,无所不乐。大千世界,有太多苦难与不堪,也有太多美好与惊叹。我们的生命倘若不能为凡尘留下痕迹,至少我们曾有过经历和努力,这纷繁的世界曾为我们的生命留下烙印。或许在某一个瞬间,你也会喊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那应当是在时钟垂落之时,我们已经历过人生百态,仍不失风度与信念,欣赏最后一刻的美好。
以上就是生命的厚度高中作文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想阅读更多高三作文的相关资讯,搜索“美德网熊掌号”关注并回复“高三作文”,免费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