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拉面安
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少帅(原名葛青彬)是上海海宝汽车连锁的创办人。
2001年,少帅成立第一家个体维修店铺;2006年5月11日,少帅正式注册上海海宝汽车做事有限公司。
上海海宝汽车连锁创办人葛青彬
当他在上海创立海宝汽车第一家门店的时候,可能没想到自己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后市场扎根稳固12年。“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拼,我有两个一贯随着我的伙伴,王丽和王昆杰,他们也是海宝汽车创始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海宝汽车发扬光大,开设更多的社区快教化护门店。”
在魔都奋斗的这12年,他带领着团队在寸土寸金的申城开出了9家自营快修快保连锁店,现在的海宝汽车团队已经发展到了百十余人。
2018年,上海海宝由浦东横跨黄浦江到浦西静安区,在业界和广大车友中树立了“海宝”良好的口碑和品牌。
走过弯路,终极还是回到快修快保这条初心之路
海宝汽车对付自身品牌的定位一贯是“以社区店做快修快保为主”。
从第一家店开始,海宝做的便是快修快保买卖,虽然中间由于市场变革,少帅也曾有过动摇。“2013年的时候,表面的美容店买卖做得挺好,我们就想着自己也试试,但是没做起来,后来彻底放弃,决定还是把韶光和精力放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本日的他光彩自己当时的果断:大环境的变革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开汽修店一定要记住,看清自己的上风,认清定位再发力,反而能在市场上霸占稳定的一席之地。“纵然当时快修快保买卖的上风可能不算特殊强,但在车龄逐步增加的本日,快修快保买卖无疑是门好买卖。”
做生意,初心比什么都主要。
做汽车行业这么多年,少帅对付项目也有自己的认知。
首先,项目的设置不能全部从盈利的角度出发,有助于企业联动发展的便是好项目。“比如我们现在的钣喷和洗美业务。它们都只是为社区店做事,对门店来说是增值业务,没有利润空间。其存在的最大代价是方便于客户,让社区店的客户依赖性更强。”
其次,理解客户的须要才能做到更好的做事是海宝汽车一贯以来秉持的不雅观念。 “无论开什么价位的车主,真正认同了你,那对付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成功。”
为了更好做事客户,海宝还特地成立了「客关部」,通过线上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及时供应做事。
成立海宝汽车商学院,形成5套特色“育人”方案
从业这些年,少帅执着的事情,除了“快修快保业务”之外,便是“育人”。
2015年,海宝正式成立“海宝商学院”。据理解,商学院的培训重点更倾向于管理类,更多资源是倾向于后备店长和储备干部的培养。
为了培养员工,少帅特地聘请了专业老师,每周一专场培训,每个店会抽出1-2个核心职员。这一举措他已经坚持了三年。“早期,部分门店会反响短缺核心职员对店里的生融会有影响,我说,只要能把周一学到的东西用到往后的事情中,把买卖做好,让客户有更多的认可,这样的培训是值得的。”少帅强调。
如今,在培养人才方面,海宝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海宝商学院的培训机制是梯队型的,有5套方案。包含做事培训、技能培训,客关培训、储备培训、店长培训,目标是培养出全能型管理人才。”
盈利问题,要从数据开始抓起,但末了落实还是靠人
盈利提升是开店必定纠结的问题,少帅也不例外,经由这些年的挣扎与摸索,他也拎出了一些自己抓的关键点:数据为王,做剖析,抓漏洞,想办法赢利。
所谓得想办法赢利,不是说找能赢利的项目,而是把手头上现有的、自己善于的项目做到赢利。
怎么做?看关键性数据,如会员数量、进厂台次变革、单月产能等。“这些数据都是帮助剖析,真正办理还是靠人。”
一方面靠店长,店长须要服膺四个字:“熟能生巧。”
有履历的创始人自己有一套开店思路:如何带团队,如何做事客户。但是 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会看数据,但不会合理利用数据。“像我现在便是30%都没利用好,但如果我能研究透70%,就能把门店的业务全部盘活起来。”
另一方面便是做事顾问。“谈业务,做做事,这便是SA的本职。”
少帅对做事顾问的哀求很高,做事意识强、沟通能力强,客户乐意跟你沟通互换,这个SA才是合格的,做事也就成功了一半。
在海宝,做事顾问并不纯挚的只是顾问。“我们多数的做事顾问实在都是修理工出身,以前便是技师级别,对车辆的知识非常理解。从技能转做事,首先他的技能能力得到了认可,这样的做事顾问更能征服车主。”
无论是大小门店,做事顾问数量多少,他们都须要与店长和车间之间合营,车间的进度通报性、项目的增值多少都与其干系。虽然如此,少帅对付做事顾问也有自己的一条红线:“海宝不能做成一家发卖味道很浓的连锁品牌,而是做成做事和诚信深得民气的连锁门店。”
发卖不是强项,但做事一定要做成强项。让客户以为消费值,“客户来店消费,为的是做事和质量,这才是良性根本,如果发卖色彩太浓,顾客的感想熏染就一定会有落差。”
浅析:上海的市场如此大,为什么外来连锁却很难存活?
采访中,除了对上海海宝汽车连锁发展状况的剖析,少帅(葛青彬)还与《汽车做事天下》分享了他对上海这个分外市场的意见:
正由于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充斥着各种文化元素,以是连锁反而难做。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确当地连锁,在上海很难存活下去。
前几年,上海入驻了很多其他的连锁,比如爱义行、新焦点等。这些在其他城市做得有条有理的连锁进入了上海,结果却都不尽人意,爱义行进入2年旁边韶光就离开了。
汽修行业不像快捷酒店。快捷酒店行业如汉庭、锦江之星等几大品牌做的都非常不错,连锁效应可谓迅速崛起,但我个人认为,汽修这行除了配件连锁随意马虎,维修想要做玉成国性的连锁真的比较难。
少帅对此的阐明是:消费者对车的不雅观念跟住酒店、用饭是不同的。
住快捷酒店,人们认同一个品牌,仅仅是认同它本身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是物品上的标准化,基本与人的感情没有太大牵扯,也很少涉及到后续的做事问题。
但汽修行业不同,所谓的标准化实在是技能的标准化,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人为做事。“你常住酒店,但很少会特地去记大堂经理的名字,而做事员更是基本不打仗,但是你去修车一定会特意想记住店长和师傅的名字。”
此外,汽修行业地域性极强。比如你的车常年在上海开,以是在上海做维修保养,你不会开车出差特意在外地维修保养,而是会想着出发之前在上海做完保养检修。
末了,他总结为什么外地品牌进了上海却难活下去。
第一,开店门槛高。比如本钱方面,在上海开店运营投入的资金远大于外省城市。
第二,运营难度高。上海这个城市看似原谅性强,但实在变数也很大。门店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哀求实在更高了。很多外来企业须要花很永劫光适应上海汽车后市场,适应完了市场还得适应消费者,而这个过程的周期有多长没人能知道,很多企业还没度过这个周期就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