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上岗”有“妙手”
医疗装备迎来更新改造
主刀年夜夫坐在掌握台旁,像驾驶汽车一样,双脚踩在踏板上,手指套上掌握杆。随着年夜夫手指轻微移动,风雅的机器手臂在患者体内灵巧翻转、穿针引线……这是一场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并非由机器人独立完成,而是由年夜夫操纵机器人进行手术。机器人手术具有临床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规复快等上风,日益受到年夜夫和患者青睐。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业内人士表示,手术机器人将迎来更大规模临床运用。
临床上风明显,运用日益广泛
今年1月,韩女士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常务副主任强光亮的门诊,刚一坐下,就发急地将一叠影像结果和报告单递给了年夜夫。今年60岁的韩女士患有肺部结节5年,2周前复查胸部CT时创造,右肺上叶一个15毫米的结节比较之前明显增大。
“如果做手术,能否尽可能微创?”韩女士问道。“可以考试测验打1个孔,用手术机器人拔除它,这是目前最微创、最精准的办法。”看完胸部CT后,强光亮说。经由不雅观察和进一步复查,韩女士住进了北医三院胸外科的病房。
2月1日,机器人手术正式进行。“与传统胸腔镜比较,手术机器人具有明显上风,它具有3D高清视野,机器手臂操作灵巧且可以过滤人手震颤和抖动,手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强光亮说。为降落患者手术创伤,强光亮团队决定履行纯单孔机器人手术,即只在患者身上开一个孔完成机器人手术。团队成员精准合营,办理了机器臂单孔操作下相互妨碍的问题,终极完成北京首例纯单孔机器人赞助肺叶切除术。经由3天旁边的术后康复,韩女士顺利拔管出院,身体规复良好。
手术机器人不仅受到患者欢迎,也赢得了年夜夫青睐。一台繁芜手术常常须要数小时乃至十数小时,对年夜夫的体力、耐力和精力都是一场磨练。而手术机器人操作便捷,且主刀年夜夫可以坐着完成手术,省时又省力。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年韶光里参与完成了2300多台手术。浙大儿院副院长高志刚是较早主见引进手术机器人的年夜夫之一。“当外科年夜夫这么多年了,做了机器人手术往后,才体验到原来做手术可以这么舒适。年夜夫坐在掌握台旁,就能完成手术操作,且视野清晰、操作稳定。”高志刚说,年夜夫们排着队要跟手术机器人“互助”,不少手术要排到后半夜进行。
浙大儿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陶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做普通腹腔镜手术,就犹如人手握着一双筷子,然后用筷子夹着一根针去做手术;而利用机器人进行手术,则犹如人手直接拿着针做手术,不用再借助筷子,这样可以得到更机动的操作体验。
“手术机器人在医院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浙大儿院党委布告舒强先容,当时有年夜夫认为旧有的手术形式已经十分成熟,而引进新技能不仅须要付出学习本钱,而且手术效果也有很大的不愿定性。但随着实践案例的积累,机器人手术的上风逐渐被年夜夫们认可,浙大儿院目前形成了由6个科室专家组成的手术机器人团队。
如今,越来越多医院的手术室中涌现了机器人的身影,它们施展“妙手”,成为年夜夫的好帮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3万余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3个月内完成机器人手术100例,许多患者“点名”哀求利用手术机器人。
在高难度手术中,机器人尤其可以大显技艺。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利用手术机器人,通过单次手术根治切除了一名病人体内的胃癌、肾癌双病灶。近日,北京友情医院利用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了多例繁芜肾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
2023天下机器人大会发布的《2023医疗机器人家当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约90亿元,估量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21亿元。
瞄准新兴赛道,国产品牌发力
长期以来,以达芬奇为代表的入口手术机器人霸占中国市场主导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开始崭露锋芒,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
“这里有四只手一起剥生鹌鹑蛋!
”2023年服贸会展览入口处,一台正在剥鹌鹑蛋的机器人被好奇的不雅观众团团围住。在不远处事情职员的遥控下,机器人将手臂通过直径几厘米的圆孔伸进容器,用比人的手指略长的蛇形机器手,剥离蛋壳。剥完后,蛋膜无缺无损。随后,事情职员又换上一个破损的鹌鹑蛋膜,机器手开始仿照手术缝合,逐步把蛋膜缝好,让蛋液不再流出。
这台名为“术锐”的腹腔镜单孔手术机器人冲破了国外技能垄断,使机器手可以在长2.5厘米的皮肤创口内进行各项腹腔手术操作,实现0.07—0.1毫米精度的操作。
手术机器人是机器人家当“皇冠上的明珠”。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类,以临床运用来划分,可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参与手术机器人平分歧类型。目前,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一种,其他类型的手术机器人运用潜力大,也是国产品牌研发和创新的主要细分领域。
华科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SR系列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目前的市场霸占率已高于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口手术机器人。华科精准产品总监王鹏先容,公司从2003年开始便一贯专注神经外科领域。第一款入口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入中国市场后,团队看到了其巨大的临床代价和市场前景。经由数年研发,华科精准推出了环球首款3D构造光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3D构造光可以通过光学手段获取被拍摄物体的三维构造。华科精准技能团队将3D构造光运用于手术机器人,通过调度优化算法,实现瞬间采集患者颅脑数据,可在数十秒内完成患者头部三维模型重修,极大提升手术精度。
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国产品牌也取得了新打破。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木谷医疗科技株式会社研发出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将硬件软件领悟,实现机器人“脑”“眼”“手”精准合营。机器人的“聪慧脑”可以对人工假体安顿的角度等精准设计,并通过三维图像可视化呈现,让年夜夫在术前就能仿照手术全流程的操作。同时,它还能将年夜夫的手术履历转化成标准算法,供自我演习学习。
国产手术机器人家当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推动。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家当发展方案》,提出“攻关智好手术机器人,加快打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掌握等关键技能”。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运用行动履行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利用机器人履行精准微创手术,培植机器人运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运用标准规范”。
近年来,一些地区瞄准手术机器人赛道布局家当。北京市制订的机器人家当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面向行业前沿和医疗运用需求,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赞助能力;发挥都城医工协同上风,优化医疗东西注册和卫健医保政策,加大临床运用推广力度”。上海市也制订了促进医疗机器人家当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是,打造不少于2个医疗机器人特色家当集聚区,造就10家旁边医疗机器人细分赛道龙头企业。
“当前,国产医疗机器人处在加速自主创新和临床运用推广的关键期。”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杨建龙表示,行业企业期待在医疗做事定价、医保支付等方面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手术“超过山海”,医疗资源下沉
当机器人手术与5G相结合后,远程手术成为现实,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日前,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主任孟元光进行了一场“超过山海”的手术:机器人赞助下超远程5G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主刀年夜夫孟元光身处北京,通过操作手术机器人的掌握台进行手术,而患者远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手术室里。显示屏清晰展示着患者腹腔内的手术情形,随着孟元光手指轻微运动,远隔近3000公里的机器手臂轻巧地活动,探求最佳手术位置,切除、止血……历时1个多小时,手术完成。
5G网络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为远程手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供应了保障。孟元光说,通过手术机器人履行远程手术,可以让老百姓免去求医的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异地的优质医疗资源。
“5G+手术机器人”的运用,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供应了更大市场空间。国产手术机器人虽然起步晚,但在研发之初就看重与5G、人工智能等新技能相结合,在远程手术方面表现出一定上风。
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华克勤教授团队,为一位远在2000公里之外、罹患子宫多发肌瘤的患者进行手术,这是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全体手术过程险些没有任何延迟。”华克勤说,5G+AI技能确保了远间隔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的实时性、精准性、高速性。
不久前,浙江省公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在位于杭州的手术室里,为4000里外的患者顺利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手术。“5G机器人远程手术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张大宏说,一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设备已经相对成熟;另一方面,5G传输系统已逐渐铺开,随着5G旗子暗记的逐渐遍及,这种远程手术模式将进入更多基层医院。(潘旭涛 杨林娜)
链接:
手术机器人知多少
手术机器人是集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器学、打算机科学、微电子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医疗东西,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巧的机器臂,以微创的手术形式,帮忙年夜夫履行繁芜的外科手术,完成术中定位、割断、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是外科学中继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后的第三次技能革命。
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视频成像系统、床旁机器臂系统和主刀年夜夫掌握台。
视频成像系统是机器人的图像处理设备,内窥镜是3D镜头,可以放大手术视野,同时搭载高清放大显示屏,使解剖构造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床旁机器臂系统位于患者阁下,通过机器臂插入病人体内完成各种手术动作。开展手术时,助手年夜夫在床旁机器臂系统阁下事情,改换东西及内窥镜,帮忙主刀年夜夫完成手术。
主刀年夜夫掌握台由主刀年夜夫操作。年夜夫坐在座位上,通过用双手操作两个主掌握器以及用脚踩脚踏板,掌握机器臂和内窥镜。同时,年夜夫在立体目镜中不雅观看手术视野,手术东西尖端与外科年夜夫的双手同步运动。
虽称为“机器人”,但手术机器人间隔真正独立进行手术的智能时期还有较长的发展路程,目前仍处于赞助年夜夫完成手术的半自动阶段。领悟智能技能的手术机器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近日,中国科学院喷鼻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央,发布面向医疗垂直领域的AI多模态大模型,为手术中实时影像智能识别等功能供应有效支持。在手术操作中,大模型通过此前大量专家操作的历史记录,可以提醒年夜夫哪个阶段该当如何操作。专家表示,让机器人自主进行一些非关键的操作,这种技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可以实现的。(杨林娜整理)
来源:公民日报外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