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古镇至今仍完全保留了护城河,无缺保留了明代的部分古城墙以及清末民初江南传统街市风貌,是浦东乃至上海现存城池格局最完全、传统肌理保存无缺、传统风貌街巷最长、历史遗存浩瀚、遗存文化多元、保护利用代价极高的古城建置聚落,出身了宋庆龄、黄炎培等一大批有深远影响的名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积淀,素有“浦东历史文化之根”美誉,具有主要的保护利用代价。

游古镇·打卡点

浦东之根川沙古镇游玩指南来啦 汽车知识

内史第(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原来叫“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
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是一座范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海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
黄炎培1878年出身于第三进宅院,现为市级文保单位黄炎培故居;宋庆龄等兄妹五人、民主战士黄竞武、水利专家黄万里、著名音乐家黄自等黄氏子弟出身于此。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浩瀚文物佳构,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
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

开放韶光:09:00-11:30,13:00-16:30(11:00后停滞入场,16:00后停滞入场)(周一闭馆),目前因馆内检修,闭馆暂定至今年12月31日

门票:免费

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央

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央紧张先容了宋庆龄的平生,让宋庆龄创办的奇迹及其优质资源与社会更广泛地连接起来,为广大妇女儿童共享。
展示中央分展览与体验两个区域。
展览区紧张表示宋庆龄关心妇女儿童奇迹的情怀及其贡献。
体验区为参不雅观者开辟一个寓教于乐的不雅观展体验活动场所,理解军民在抗日战役、解放战役及新中国的培植中做出的主要贡献。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北市街35号

开放韶光:09:00-11:30,13:00-16:00(周一闭馆)(暂未开放)

门票:免费

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央

川沙是沪剧东乡调发源地,展馆内从各角度全面展示沪剧在川沙、在上海的发展及历史。
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央正门,是高达5米的仿古门楼建筑,紧接着便是宽4.5米,高3米“照壁”。
绕过照壁,便是演出的园地,约有120平方米。
演出的戏曲舞台有60平方米,是一座仿古的建筑,极具江南民宅风格,屋脊高8米,坐在台下任何角落,舞台演出一览无余。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北市街37号

门票:免费

川沙营造馆(丁家花园)

川沙营造馆由展厅和公共空间两部分组成,通过“一把泥刀走天下-川沙营造业溯源”“‘浦东鲁班’一代宗师-近代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筑造远东第一大都邑-上海名建筑与营造企业家”等三个部分,以视频、实物、史料等较全面地展示了川沙营造业的形成、发展历史、在上海市建筑界的地位及各个期间的代表人物。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北市街19号

门票:免费

川沙古城墙公园

在川沙古镇新川路上,有座古朴典雅的川沙古城墙公园,公园临护城河边巍然耸立一段60米旁边长的明代古城墙,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好的较完全的古城墙之一。
川沙古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抵御倭寇入侵,由川沙太学士乔镗等发起建造。
明代所建筑为川沙堡城,城墙周长约2000米、高9米、墙基阔10米,筑12座炮台,砌372垛堞。
四门均修城楼,外修4座吊桥,并开挖了一条36米宽、5米深的护城河,清代重修。
现尚存东城墙60余米。
公园内有岳碑亭、魁星阁等景点。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171号旁

门票:免费

川沙公园、鹤鸣楼

川沙公园是一座江南古典式园林,占地5.3公顷,三大楼、八大景区、三十多个景点,培植有当代化游乐场举动步伐,鹤鸣楼为川沙公园首景,楼有五塔七层,高54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城南路411号

门票:免费

上川铁路川沙站旧址

上川铁路是上海第一条商办轻轨铁路。
1921年,黄炎培、张志鹤、顾兰洲等集资筹建上川交通公司,铺设庆宁寺到川沙的轻轨铁路。
1926年6月建成“飞虹复道”,是为当时川沙小火车通畅而建造的旱桥。
1925年上川铁路连接庆宁寺到川沙,1975年拆除,后按原址复制了“川沙火车站旧址”,位于川沙义士陵园门口,站台为青砖铺设,围有木栅栏,并保存着20世纪30年代蒸汽机车头。
2013年6月,川沙新镇公民政府将“川沙火车站”和“飞虹复道”合二为一,成为川沙一景。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中原东路2696号

开放韶光:整年

门票:免费

游古镇·品美食

老味茶屋(川沙老街店)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南市街102号

特色:老味喷鼻香糯塌饼、特色糯米饭塌饼

老街菜饭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中市街63号

特色:菜饭、扎肉、咸蛋黄狮子头

上海老式葱油饼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北市街112号

特色:葱油饼

新川饮食店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川黄路16号

业务韶光:全天

特色:月饼

和满堂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71号7幢;南市街128号

特色:肉皮汤、圆子

阿良食品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川黄路138号

特色:阿良瓜子

游古镇·知非遗

川沙民间故事

川沙民间故事历史悠久,秘闻深厚,群众根本踏实,是浦东故事的摇篮发源地。
川沙民间故事是浦东川沙地区的文化艺术品牌。
川沙民间故事包括措辞艺术与演出艺术两部分,以浦东方言为根本,口耳相传,讲得出、听得进、记得牢、传得开,说身边事、讲乡土情,川沙民间故事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

2015年,“川沙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沪剧

沪剧起源于田间的山歌俚曲,后受到苏州、无锡一带花鼓戏的影响,但与安徽花鼓戏彷佛无关系——变成了载歌载舞的花鼓戏,因发轫于浦东乡间,故又称东乡调。
川沙是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川沙百姓酷爱沪剧,具有深厚的不雅观众根本,沪剧已成为川沙公民文艺生活中十分主要的一部分。

2017年,“沪剧”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江南丝竹

川沙地区的江南丝竹起初是几人凑在一起弄弄白相,后大多用于婚娶喜庆场面,演奏时乐器上还配有五颜六色的珠彩装饰。
随着时期的变迁,川沙涌现了“小开清音”与“门图清音”之分。
“小开清音”紧张在集镇上巨室子弟,经济较宽裕的非农业者间盛行;“门图清音”即大部分来自农人,在屯子极为盛行。

2009年,“江南丝竹”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请大家参加文旅活动时把稳个人防护,做到“三件套”“五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