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同一民族的语言沟通可能容易,但是,如果一个壮族小伙,一个蒙古族大汉,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在一起用民族语言交谈,结果会怎么样呢?
普通话不仅是民族语言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各地域间语言联系的纽带。如果用地方方言交谈,时常也会闹笑话。
小时候,我和小朋友在楼下玩皮球。到了吃饭时间,奶奶跑到楼底下找我吃饭时对我说:赶紧的,饭一下子冰了。快把那毛蛋抱上楼。听了奶奶这话,我心里直纳闷:咦!毛蛋是什么意思,怎么好像从来没见过?再一看,周围的一些奶奶全都乐开了花。其中一位奶奶对我奶奶说:你看你,给娃说咱农村话。还毛蛋呢,就是皮球啊!我也会心地笑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回姥姥家。刚一进家门,姥姥就把我叫过去,对我说:童童长大了,来帮我把那盆水倒到门口那渠渠里头去。我被这句话说蒙了,渠渠是什么意思?我不知所措,只好端着盆子朝后院走。刚准备把水倒到地上时,姥姥一下子叫住了我。奶奶急忙把我拉到院子口对我边指边说:那儿,那儿,把水倒到渠渠里头去。我虽然离那个渠渠很近,但不知奶奶说的意思,我依然很迷惑。这时,爸爸知道了这事,立刻笑得前俯后仰,不可开交。对我断断续续地说道:哈哈,你姥姥说的渠渠就是咱们在西安说的水沟嘛。听了这话,我才顺利的把盆子中的洗菜水倒入水沟中。
爸爸对我说,他和妈妈订婚时给姥爷买了一套西装。给姥姥打电话询问一下西装合适不合适,只听姥姥在电话那头说:欠和得很,爸爸一下子不知所措欠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爸爸提着水果准备去姥姥家看个究竟,刚进门看见姥爷穿着那套西装照镜子,脸上洋溢的时是满意的表情。经过和姥姥沟通原来欠和是扶风的地方方言,意思就是合适得很。
学说普通话沟通容易,学起来也不难。
以前爸爸总会把一些词、句说一半成陕西方言,一半说成普通话,我多次给他纠正。有一次,爸爸正在和我复习词语的时候把光脚说成精脚,这可被妈妈抓了个把柄,对爸爸说你整天说我普通话不标准,你也不行嘛,从那天起,爸爸决定每天读一篇课文,晚上回来多给我交流。现在爸爸已经说成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