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非常重视水利培植,他曾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他在百忙中也挤出韶光察看了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城郊。
建于秦昭王后期,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古堰不断得到改造和扩建,灌区逐步建成了一个引蓄结合,排灌渠道纵横,大小塘库棋布,渡槽凌空飞架,隧洞穿山引流的自流灌溉体系。
都江堰展示了时期的风貌。

名人与成都江流千载忆伟人1958年春毛主席不雅察都江堰 汽车知识

古堰获新生

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率领劳动人民凿离堆建成古堰后,川西平原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古堰逐年迈化,未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改造。
光绪五年,《都江堰稳固安澜,各州县涸复田亩片》一文记载:“都江堰多年不修,江身淤塞过分,水不顺流,故有被淹之处,即有缺水之处。
”鸦片战役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四川,四川军阀割地称雄,频年混战不已,都江堰的整治更这天就衰败,灌溉面积由300多万亩逐渐减少到200多万亩。
特殊是1949年底,国民党反动政府垂死挣扎,忙于阻挡解放军入川,都江堰岁修过时无人干涉干与。
川西平原面临着水旱磨难的严重威胁。

贺龙司令员率军南下川途中,得知古堰岁修过时,在戎马倥偬的情形下,几次再三开会研究岁修之事。
他强调进城后最主要的事情之一便是抢修都江堰,把岁修耽误的韶光抢回来,这是毛主席党中心对公民的关怀。
1950年1月1日成都军管会成立后,赓即敕令抢修都江堰。
1月3日,军管会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形下,决定紧缩统统开支,先垫付3亿公民币(旧币,折合现在公民币3万元)作为抢修都江堰岁修工程用度。
在战火纷飞的艰巨条件下,指战员们一手持枪一手拿镐,一壁剿匪一壁修堰。
军民协力,同心奋战,按时完成了岁修任务。
当年清明节前,都江堰举行了盛大的开水仪式。
江水欢畅地涌进内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向各支渠奔驰而去。
都江古堰得到了新生。

叙旧忆伟人

图据网络

1958年的春天,是个不同平凡的春天。

元旦刚过,白皑皑的瑞雪还没有化尽,灌县县委就先后接到四川省委和温江地委果关照:伟大领袖毛主席要到灌县察看都江堰。
时任县委布告的陈彬和常委们被这振奋民气的喜讯激动得跳起来,都说这是灌县公民的幸福。
为了毛泽东主席的绝对安全,县委开始了紧张的接待准备事情。

3月8日,中共中心事情会议在成都召开。
会议期间,毛主席找人借来了《华阳国志》、《四川省志》、《灌县志》、《都江堰水利述要》等书负责阅读,还在书上批画了各种符号。
为了让大家理解一点“天府之国”的历史,他还将《华阳国志》等书择要,要会议印发供与会同道阅读。

3月21日,是灌县公民难忘的日子。
这天春光融融。
一大早,温江地委第一布告宋文彬、专员曹少克和灌县县委第一布告陈彬、县长王宝玉,以及都江堰管理处处长张建忠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离堆公园,迎候毛主席的到来。
昔日像流水一样的韶光,本日仿佛凝固了。
一颗颗激动的心在久久地等待着。

上午10时旁边,几辆小轿车从成都金牛坝招待所驶出,沿成灌公路飞速地向西行驶。
车窗外,一望无边的川西平原处处是跃进的序曲,全体屯子更是活气勃勃。
毛主席看着从车窗外掠过的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和金黄色的油菜花,眼神里流露出喜悦的目光。

约一个小时往后,轿车驶进了灌县离堆公园。
毛主席乘坐的是一辆玄色轿车,地、县委等领导同道激动而激情亲切地欢迎了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穿一套灰色中山服,严明中带着慈祥。
毛主席和大家逐一握手,然后,坐进汽车,在大家的陪同下,向都江堰驶去。
几分钟后,车到玉垒山山腰。
玉垒山不高,叠翠如屏。
山中,二王庙翘角飞檐,藏幽含绿。
山下滚滚岷江奔驰向前。
溯流而上,那便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了。

毛主席下车朝公路阁下走去。
这里,可以尽览都江堰的雄姿。

毛主席环顾一下四周后,赞颂地对大家说:“灌县是个利益所嘛,山青水秀哟!
”说完,举起望远镜朝西北眺望,久久地一动也没动。
模糊约约的大雪山勾起了毛主席的回顾。
大家默默地站在毛主席身旁,一声不响,唯胆怯扰了这伟大的历史回顾。

1935年,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咽草根吃树皮,战胜重重困难,降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
那是一段多么壮伟的历史呵!

岁月流逝,巍巍大雪山又仿佛聆听到了那叱咤风云的吟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公民终于胜利了,雪山含笑,毛主席露出了自满的笑颜。

毛主席把视线转向都江堰,一边不雅观看一边讯问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水鱼嘴、人字堤、内江、外江和利用木杩槎截流等详细情形。
听了大家的先容和申报请示后,毛主席关心地问道:

“每年纪修给不给民工的钱?”说完,把一双洞察民情的眼睛转向李井泉。

“给的。
”李井泉回答说。

毛主席想,这就好,共产党是要给工钱的,做了工不给钱还叫什么共产党?然后,连续问道:

“修一次要多少工。

“大概要100万民工。

毛主席若有所思,这么巨大的工程,每年挖泥掏沙,全靠人挖运,劳动强度太大,用土办法怎么行,要搞机器化,减少人力,降落劳动强度。
他对都江堰管理处处长张建忠说:“今后要想办法,用当代化的工程把泥沙掌握起来。
\"大众

看完都江堰渠首工程后,毛主席没有去看二王庙,乘车回到离堆公园。
公园西头是伏龙不雅观,晋时为“范贤馆”,北宋初年,因传说李冰在此降龙治水,改为“伏龙不雅观”。
毛主席登上几十级石梯,步入伏龙不雅观大门,沿回廊而进。
行珍宝瓶口,愣住了脚步。

宝瓶口是凿开玉垒山伸出的延伸部分形成的口子,宽20米,是都江堰紧张水利工程之一,内江的咽喉。
它掌握着内江的流量,是内江的天然闸门。
内江经由这里流向川西平原,滋润津润着玄色的地皮和生灵。
四川之以是成为“天府之国”,全靠了这股银水的灌溉。
这里,水流湍急,涛声震耳,站在岸边,令人悚然。
毛主席手扶木栏杆着迷地俯视着。
只见江水奔驰,浪花飞溅,像一条巨大的龙直扑离堆。
之后,发出几声呼啸,折转头,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咆哮东去。

看着逝去的漩涡,毛主席抬开始,问道:

“这里有多深?”

“有8公尺深。

“有没有人下去游过?”

“没有。

听了张建忠的回答,毛主席豁达地笑了,他说:“我想下去。

这真叫大家难堪了。
当然,比起畅游长江,小小宝瓶口在毛主席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但因事前没有准备,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大家只好钳口不语。
毛主席看着大家难堪的样子,转过话题,用手指看脚下的离堆问道:

“这岩石会不会被水冲毁?”

“不会的,这是粒岩,很坚硬。

“100万年往后会不会?”

虽然大家知道毛主席考虑问题从来是高瞻远瞩,但确实没有料到他会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过去大家确实没有想到过,也确实是个关系到川西平原的安全、关系到子孙万代幸福的问题。
后来,党和政府把这个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组织灌区民工在这里施工,用钢筋混凝土把它加固了。

在伏龙不雅观,毛主席还不雅观看了沙盘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和都江堰灌溉区域图。
毛主席弯着腰,看得很仔细,边看边听讲授,时时还用手指着一个个水利工程讯问。
当张建忠先容到飞沙堰溢洪排沙时,毛主席说:“这里修个闸不更好吗?”大家很附和毛主席的构想,异口同声地说:“主席考虑得很好。
”说完,张建忠又指着内江向毛主席先容说:“每年纪修,就在这里挖泥掏沙。
”“那100万年往后,成都平原的泥沙就没处堆了。
”毛主席说得很风趣,说得大家都笑了。
毛主席也豁达地笑了起来。
笑语声中,毛主席在大家的陪同下步出伏龙不雅观大门。

中午稍过,毛主席在井福街一家饭铺用餐(今已建成幸福餐厅)。
入座后,毛主席取出一包喷鼻香烟,给陪同的同道一人散了一支,气氛轻松自然。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后,稍稍停顿一下,问道:“你们四川啥子叫龙门阵?”程斗南引经据典地回答,虽然有些拘谨,毛主席听后却很满意,点了点头,和大家拉起了家常。

同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起用餐,对县委领导来说还是第一次,总以为有些紧张和不自然。
毛主席却很随和,看看大家,诙谐地笑着说:“本日谁宴客?”李井泉说:“我宴客。
”宋文彬接着说:“我宴客。
”毛主席哈哈地笑着说;“还是我宴客吧。

遵照毛主席的见地,这顿午餐非常大略,主菜是豆花和回锅肉。

饭后,毛主席接见做事员和厨师张金良,和他们逐一握手,表示谢意,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辛劳了。

毛主席到灌县的不胫而走,全体县城沸腾起来,人们像潮水一样平常,从四面八方涌向井福街,把井福街堵得水泄不通。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千万颗心激动地喊着,千万双眼睛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毛主席走到窗前,微笑着向群众频频招手存问。
人们更加激动,伸长着脖子,争相望着毛主席,发自肺腑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

下午,毛主席离开灌县回成都。
车刚驶出县城,毛主席瞥见公路旁的麦田里有几个社员在劳动,就叫车停下,走过公路边的小石桥,朝麦田走去。

这是灌县新城乡莲花社(今都江堰市幸福镇)。
社员冉贵全第一个瞥见毛主席,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毛主席跨进麦田,绿葱葱的麦苗簇拥着毛主席。
毛主席用手拨开麦苗,瞥见麦田里还有杂草,就和蔼地对冉贵全说:“要把草除干净。
”冉贵全不好意思地点着头。
毛主席又问:“这么好的庄稼,一亩能收多少斤?”由于紧张,冉贵全一时回答不上来,毛主席伸出四个指头,说:“400斤吧?”“差不多,每亩四百二三十斤。
”这时,社员们都围拢来,凝望善毛主席。
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和大家摆谈起来。
社员们虽然有点听不懂,但感到格外亲切。
毛主席问:

“割了麦子种什么?”

“种水稻。
”社员回答说。

“水稻一亩能打多少斤?”

“600多斤。

毛主席听了很高兴,对大家说:“400多加600多便是1000多,那可了不起哟!
”领袖的赞赏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给了大家无限的鼓舞。
接着,毛主席又高兴地问大家:

“粮食多了,你们打算怎么办?”

“卖给国家。

“卖给国家,你们附和吗?”

“当然附和!
”社员们异口同声地说。

毛主席指着冉贵全,风趣地说:“我看你就有些不大附和吧。

冉贵全笑了,社员们也都笑了。

晚风轻拂,田埂上的蚕豆花儿散发出阵阵馨喷鼻香。
毛主席踏着田坎小路,快步地向一块嫩绿绿的的苕菜田走去。
苕菜田里有几个女社员在摘苕菜。
毛主席边走边问:“你们在摘什么哟?”“摘苕菜。
”几个女社员一边回答,一边奔向毛主席。
毛主席说:“我帮你们摘好不好?”说着,就跨下田,弯腰和社员们一起摘苕菜。
社员们一个个都彷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要向毛主席说。
毛主席一边摘苕菜,一边讯问起了社员的生活情形。

天快黑了,社员们簇拥着毛主席朝公路走去。
几个小学生无拘无束地紧随着毛主席身边,毛主席看着这些天真烂漫的祖国的未来,微笑着从小溪边摘下一朵冲破碗花花交给一位小学生,笑着说:“要冲破碗哟。
”小学生被逗乐了。

毛主席和社员们握手告别。
社员们流着热泪,情不自禁地喊着:“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坐进汽车,一只手从窗口伸出,频频地挥舞着。
汽车远去了,社员们望着远去的汽车久久地站着,爱戴伟大领袖的肺腑之声久久地在天空回荡。

当天晚上,莲花社召开社员群众大会,社员们同等哀求将“莲花社”更名为“幸福社”,要永久不忘毛主席带来的幸福。
如今,幸福社已发展成了幸福镇,州里企业总产值已超过3亿元,群众生活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心愿化宏图

图据网络

3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的心愿变成了现实。

站在分水鱼嘴的嘴尖上,一座八孔大型节制闸矗立在面前,这便是建筑在外江口的外江节制闸。
它调节着外江、内江和沙黑总河的排洪和用水。
只需轻轻地按一下电钮,宽12米、高4米、重几十吨的铁向门便启闭自若,要灌能灌,要排能排。
当代化替代了古老的木杩槎。
现在的都江堰,真是“水旱从人”。
近年来兴建了大小水库300余座,配套工程的中小型电站近千座,兴建的公民渠、三合渠、东风渠等渠道纵横交织。
灌溉区域北达绵阳、射洪,南抵仁寿、青神,东至简阳、资阳,灌溉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由解放前的14个县市扩大到40个县市,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3倍。
灌溉面积由解放前的280多万亩扩大到945万多亩,是新中国成立前的3倍多。
1992年6月,又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都江堰第二期扩改建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飞沙堰液压启闭节制闸工程”,担保了成都邑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内江进水量的调节跨入了当代化的管理。
毛主席当年察看都江堰站立的玉垒山腰,已不再是荒草和荆棘,一座古色古喷鼻香的不雅观景楼在万绿丛中昂首蓝天。
游人熙熙攘攘,登楼了望,凭栏追昔,江流如潮,思念如潮。

来源:成都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