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在艾丁湖湿地飞行。
刘健摄

高芳

新疆是个利益所纪行在艾丁湖碰着湖 汽车知识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艾丁湖除了是地理教材中“低于海平面154.31米的天下第二陆上低地”的知识点,便是一望无际的浩瀚盐滩,是一个险些没有水的“湖”。
极度的荒凉和孤寂,使得它只是一个有名遐迩的地理名词,却很少进入大众的视野。
直到不久前有了一次艾丁湖之旅,才完备颠覆了我长久以来对它的刻板想象。

去吐鲁番旅游,秋日应属黄金时令。
那里的秋季仿佛被时钟拨慢了半拍,像有了些微凉意的夏天,对刚刚熬过一整季高温酷暑的当地人来说,是一年中最惬意的光阴。
这个时候去艾丁湖,也是最适宜的。
由于很少有人有勇气在盛夏时去艾丁湖。

虽然艾丁湖是中国最低处,但向它而去的路途中却没有越走越低的觉得,哪怕在周围景物的参照下也毫无知觉。
从景区大门到湖心的间隔称得上迢遥,徒步是令人绝望的,以是只能自驾或搭乘景区的区间车。
但一起上由稀疏到繁茂,甚至越来越铺天盖地的金色芦苇会让你的眼睛愉快得闲不下来,那些梵高画作中通亮饱满的金黄色、黄绿色、赭黄色都在大地上尽情铺展着、弥漫着。
你以为已经在手机上留下了最美的瞬间,不一会前方又涌现了更好的。

景区在芦苇成长最繁茂的区域修了木栈道,通向湖心的“中海内陆海拔最低点丈量纪念碑”。
木栈道两旁的芦苇比人还高,一簇簇粉艳的红柳点缀其间,不远处是千亩梭梭林,梭梭林下套种的大芸(肉苁蓉),是当地农人的致富宝贝。

让人意外的是,走到木栈道的尽头,就真见到了一片水天一色的湖面,虽然称不上烟波浩渺,但在周边芦苇的掩映之下,加上一两只白鹭的翩飞,完备便是一个符合你期待的湖的样子,配得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幽美的诗句。
当地朋友见告我们,现在每年春季时,湿地里水量充足,有时乃至能和栈道的高度齐平,那时又是另一番美景,让人很是神往。

有资料显示,1909年、1949年、1973年,艾丁湖湖水面积分别为230平方公里、152平方公里、29平方公里。
上世纪80年代,艾丁湖涌现干涸,成为一个时令湖。
之后的几十年里,艾丁湖经历了三次干涸与“复活”,生态环境十分薄弱。
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2013年起吐鲁番市履行了艾丁湖生态保护管理工程。
经由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后的艾丁湖流域湿地和湖水面积逐渐规复,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全面向好,引来了游客,也引来了天鹅、野鸭、大雁等野生动物在此安居。
艾丁湖又一次“复活”了。

湖中空阔地上,一个硕大的地球标志便是“中海内陆海拔最低点丈量纪念碑”,许多人在此合影留念。
有人提示:从这个最低点起,每走一步都是向上,可是人生福地啊。
看着游人们三三两两从木栈道溜达而来,或是在水汽空蒙的湖边小憩,或是纵目远眺高处的雪山,一派安详闲适。
我不禁惶惑:真的是来这里探求荒凉的吗?

本文来自【天山网】,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