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3日(朱星晓 安徽台孙玲娟、宿州台郭允涛)据中心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择要》宣布,据农业屯子部农情调度,截至2日17时,全国已收成冬小麦面积达1.4亿亩,收成进度过四成。
麦收在隆隆的机器声里高速推进,个中有农机手的昼夜奋战,也离不开农机维修员的费力汗水。
本日的《麦收时节》一起来认识《麦田里的“急救员”》。

下午五点半,日头刚有点松劲,微风搅起的麦浪很快又被收割机压了下去。
这里是安徽宿州,皖北大地正是风起云涌的麦收时节。

麦收时节丨麦田里的急救员 汽车知识

从麦田里钻出来的农机维修员张垒,满头秸秆灰尘、一身油污,两个多小时的维修刚刚结束。
正整顿着工具箱,他又接到公司电话: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一台收割机的皮带涌现故障,已经无法事情。
开上面包车,张垒连续向60公里外的麦田出发。

张垒:现在一夜都不大停,晚上半夜才能回来,一早上一打电话又出去了。

开了40公里柏油路,再走10公里砂石路和10公里土路,导航显示间隔故障收割机还有一公里,前方已全是麦田。
这种情形张垒习以为常,他背上工具箱和配件,徒步提高。

走到田边,收割机机主翟春光小跑着迎了上来。

翟春光:皮带断了。

张垒:皮带断了,这个大略,半个小时准保给你修睦……

36岁的张垒已有15年农机维修履历,一套动作麻利娴熟,一看韶光,刚过去20分钟。

收割机重新驰骋在广阔的麦田,翟春光也长舒了一口气。
天已经黑了,张垒回到公司将近九点,同事给他留的晚饭已经凉透。
张垒还没来得及歇口气,新的维修任务又来了。

抬上逆变器,带上工具箱,张垒的面包车开进夜色里。
一到现场,他抱着工具,钻到收割台下方,确认故障后换下压缩机,从收割机高下来时,张垒全身的油污、满头满脸的汗。

张垒:来,打火,试一下子……

熟习的收割机声响起,农机手孔令伟脸上的焦虑一下子消散。
他从江苏徐州来跨区作业,“客场”作战,最怕延误第二天的活。

孔令伟:来日诰日清晨七点就能下地了,这不延误事儿,干活也不受罪了,非常凉爽!

下一单维修在60公里外的宿州灵璧县。
报修的农机手纪亮说,收割台的弹簧断了好几根。
张垒很快看出弹簧的问题不在弹簧,而是少了一个垫片。

纪亮:本来我以为这个弹簧是很小的事情,买了几个都没弄好,我一打电话这师傅就换好了,现在用的也才好,然后又调了撞筛……

已经由了零点。
张垒仔细查看了手机上的未接来电和未读信息,确认没有紧急维修的任务后,放心向家驶去。

张垒:来日诰日早上还要早起到其余一个地方。
那个车是湖北跨区过来的抢收麦子,尽快早点给人家修睦,给人家早点事情。

车窗外的麦田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地里的收割机和车上的张垒,抢的是一样的农时。
芒种附近,麦上场、夺粮忙。
安徽4300多万亩麦田里,上演着一样的辛劳、焦灼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