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大王)你在黄州岭出世,变出令旗三六支。化草成兵扎营寨,开兵劫营派令旗。
大王本在黄州岭,百万令旗百万兵。化草成兵征贼寇,能变真形岭上行。
化草成兵征贼寇,炉飞那来到这埠。人杰地灵人快乐,你是英灵那飞炉。
玉皇敕封国法令,气概斩妖精。旁边权衡诸行使,四海巡游你英灵。
十六句诗,一百多字。大略明了地先容了湛江人知道的关于法令大王的故事和传说。这里提到了法令大王的出生地点,紧张业绩,功绩,还有封函和飞炉的传说。信息量非常的大。姑娘歌颂神词中提到法令大王在黄州岭出生,搜索黄州岭,找到的都说是湖北省黄冈市的黄州区。在古代,称为黄州府,明朝时,黄州府领一州七县,即蕲州、黄冈、麻城、黄陂、蕲水、罗田、广济、黄梅,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诏令,割黄冈(中和乡)、麻城、黄陂3县地增置黄安县,以是黄州府领一州八县。比较雷州府领遂溪、海康、徐闻三县,黄州府大得太多了。
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落供奉的法令庙,上面写着涠洲府几个大字
至于岭,蛮抗哥在以前的文章也提到过,岭便是山岭。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古人看来,高高的山岭,云雾缥缈,神秘莫测,神仙都是居住在高山上的,高山的崇奉,在湛江地区十分常见,如灵山镇海大王、高山五显华光大帝、高山白马灵岗大帝、高山镇海大王、高山北府大王等等。法令大王出生黄州岭,该当也是属于古人对高山的崇奉。法令大王英灵显赫、神威如在,在充满神话色彩的高山上出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姑娘歌颂神词的说法,法令大王出生在黄州府的一座山岭里,神通广大,具有化草成兵的神威,手拿三十六面令旗,指挥部下神兵,打败贼寇,造福万民。后来飞炉显灵,民众开始建庙供奉,喷鼻香火流传至今。和其他的神话故事一样,具有浓厚的英雄色彩,也符合一样平常的造神规律。
在直播中,蛮抗哥听到所谓的神僮提到法令大王,姓梅,出生湖北黄州。颂神歌词里没提到法令大王的姓氏,神僮如何得知姓梅呢?难道真的是“法令大王”真机涌现?蛮抗哥抱着疑惑的态度在网上查阅了干系的资料,搜索关键字眼:梅姓、法令公。功夫不负有心人,蛮抗哥在一篇博文中找到了干系信息。原文如下:
元丰三年(1080),苏轼罹“乌台诗案”,贬授黄州团练副使。璘公念父仲礼公与东坡世交之谊,(仲礼公在京师考试时,经圣俞公引荐于东坡师长西席......多次前往黄州拜见,苏公敬梅家书厢门第......赠“西横世家”匾额一幅。......后世皆称璘公之裔孙族群为“西横梅氏”。
璘公有子昭与明,(明公失落传),昭公聪慧过人......成一方有名处士。闭门谢客, 齐心专心课子。
公德配秦氏, 生四子:
法传公,昭公宗子,支未与谱,失落传。
法真公,昭公次子,字开基,为广济之分支开山祖师......代有秀士。
法令公,昭公三子,字扶文,亦名花先,北宋武英二甲郎官,自广济西横迁蕲春之开山祖师。娶邓氏,复娶张氏。子二:太一、太八。公勤恳王事,病卒于长柳河大神祠上寿地,朝庭勅封云銮降笔大仙,至今神像肃静,无求不应,公妣合葬许冲西边山酉卯向有碑有图。公德昭后代,裔孙过万,世居蕲阳,迁徙宿松、黄梅、陕南、鄂西北者甚众。族中人才辈出,灿若繁星,皆赖公之恩荫矣。
道光丙午之前,公次子大八公支曾与汉英、真、胜四分联修宗谱。
法章公,昭公四子,授官黄梅掾......公妣合葬磨盘山牛眠坦,子午癸丁向。
昭公四子,均出自广济西横,世代以祖籍地西横为神往圣地,裔孙皆以自己为“西横梅氏”为荣,发奋进取,永振家声。
乍一看,还真有点意思。最少对得上湖北的,姓梅,叫做梅法令。彷佛法令大王的历史、来历都呼之欲出,都将大白于天下了。看来神僮也确确实实上网负责查过,负责做好作业了。就这种学习态度,确实该当给他点赞。但是蛮抗哥创造这个说法存在几个致命性的漏洞。
下口试着和大家一起谈论。首先是神函的不同,博文中的梅法令公是“朝庭勅封云銮降笔大仙”,而湛江地区的法令大王神函一样平常都是“玉皇封敕帝阙法令大王”,两者大相径庭,乃至可以说是差之千里。
其次,博文中的梅法令公是名字,还有哥哥叫法传、法真、法章。法令是他的名字。而湛江地区的法令大王,法令二字,不见得便是神灵的名字。湛江地区其他神灵也是如此,白马大王叫做白马?乌蛇大王叫做乌蛇?这是说不通的。恰巧是梅姓的这个先祖刚好叫做法令,就把他和湛江地区的法令大王搞混了。神僮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那么法令大王真正的历史由来是若何的呢?蛮抗哥翻阅湛江地区珍藏于民间的玄门法本展簿中的关于神函的部分,看到上面明确记载法令大王属于涠洲的神灵,且位列涠洲诸神之首,也便是羽士口中的这个府头的哥娘个。这是一个非常关键和主要的信息。法令大王是涠洲之神,自然和十万八千里外的湖北黄州没有任何关系,那为何颂神歌词里提到黄州呢?
蛮抗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和猜想。大家可以考试测验用雷州话来读黄州和涠洲,就可以创造个中的玄机了。原来,在雷州话的发音中,黄州和涠洲,发音是一样的。就彷佛海康人称呼城隍公为青围公一样,青围即是青黄,便是城隍的雷州音。只不过黄字在雷州音有两个发音,一为隍,二为围,才导致了末了成了青围公,实际上便是城隍公。基于这点,蛮抗哥认为黄州实际上该当是涠洲,由于读音一样,书写的人没有把稳到这点就把涠州写成黄州了,也有可能涠字的繁体字较为繁芜,而黄字较为大略,书写的人为了方便书写,把涠写成黄,也是有可能的。那么,颂神歌词里的该当是法令大王在涠州岭出世,而非黄州。这样的话,才和法本里记载的相呼应,也倒符合涠洲之神的身份。
查阅涠洲寺院干系的史料,找不到和法令公干系的寺院传说,蛮抗哥决定从法令二字的解读作为打破口,看看能不能找到干系史料。百度百科中关于法令的定义为立法机关制订的法律与行政机关制订的命令之总称,大略来说便是和政府有关的命令和法律。再结合民间面相中的“法令纹”的说法,脸上有明显的法令纹,常常让自己看起来较为严明、老态,以是才称之为法令纹。可想而知,法令是令人感到严明,正式的。那么,在涠洲有没有和政府法令干系的呢?
答案是有的。查阅史料,嘉庆十五年(1810)两广总督张百龄(嘉庆十四年至十六年在任,1809-1811)选命提督童镇陛、总兵黄飞鹏率舟师百余艘出海剿捕乌石大、乌石二等“海寇”,平定海寇,海氛遂靖。张百龄饬令涠洲居民徙入内地,大多迁往北海、合浦、遂溪等地。岛上居室田亩尽毁,实施海岛封禁政策。封禁碑文曰:
两广督部堂百(龄)示:照得涠洲、斜阳两岛孤悬大海,最易藏奸。本庙堂奏明永久封禁,不准来此居住。倘敢故违,定罪。
嘉庆十五年七月
据《合浦县志·海防》(民国本)“涠洲”条款记载:
“嘉庆十一二年间,洋匪与岸匪相通,据为贼巢。两广总督百龄巡边至雷,饬洲内居民入雷居住,田亩尽毁,十五年招抚海寇,洋面始静,因勒碑封禁,以垂永久。”
《廉州府志》(道光本)记载:
“嘉庆十五年招抚海寇,洋面始静,因勒碑封禁,以垂永久。”
张百龄于嘉庆十五年招抚盘旋在大海多年的气吞山河的大海盗张保仔、陈赞人等,粤海沉着,海氛遂靖,立下不世之功。依据以上资料,蛮抗哥认为雷州半岛西海岸沿海地区供奉的诸多法令庙,该当是和两广总督张百龄颁布封禁法令、政策,迁移涠洲民众有关。从遂溪乐民敦文村落、盐仓村落、海坎村落、调神村落、遂溪江洪镇中关村落、林显村落、海康乌石镇乌石港、海康纪家镇、松竹镇菜园村落等等,都是供奉法令大王,都是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沿海地区。该当都是涠洲岛移民要地本地时为了纪念涠洲封禁建立的。
法令大王虽是涠洲之神,却在雷州半岛西海岸沿海地区广受供奉,其起因一览无余。蛮抗哥有个大胆的预测。当时的两广总督张百龄便是民间供奉的法令大王。情由如下:
1、据“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去世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的原则,张百龄任两广总督时,大战海盗,降服海寇,使海氛靖,迁涠洲民众入要地本地,封禁海岛,使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如此大的功德,确实有被供奉为神的资格。
2、张百龄颁布禁令,封禁海岛,勒石为碑,以垂永久;和法令大王神函的称呼吻合。法令大王的称呼及法令庙集中于雷州半岛西海岸沿海地区,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张百龄颁布禁令,封禁涠洲岛的业绩。
3、法令大王为涠洲之神,与张百龄在涠洲勒石封禁的业绩吻合。且在民间珍藏的玄门法本中,法令大王为涠洲诸神之首,倒也符合张百龄两广总督的身份,由地方最高行政主座变成涠洲诸神之首,这是合理的。
4、张百龄大战海盗,降服海寇,使海氛靖的业绩,与姑娘歌颂神歌词的战斗记载吻合。“你在涠州岭出世,变出令旗三六支。化草成兵扎营寨,开兵劫营派令旗。 大王本在涠州岭,百万令旗百万兵。化草成兵征贼寇,能变真形岭上行。”这里的出世,该当是指其建功立业,并不是出生的意思。或者是为了达到神话他的效果,增加其个人英雄色彩,而编出其在涠洲岭出生的故事。从中也可以看出法令大王的故事以涠洲为源头,将法令大王和涠洲紧密相连。“变出令旗三六支。化草成兵扎营寨,开兵劫营派令旗......百万令旗百万兵”,这不便是两广总督率领百万大军肃清海盗,建功立业的真实写照吗?变出令旗、化草成兵都是属于神话他的用兵如神。至于后面的玉皇封敕、飞炉传说之类的,完备便是神话了。这里省略不提。
5、百龄和法令,百龄(ba ling)法令(fa ling)的粤语读音及其相似。据蛮抗哥理解,口语(粤语)涠洲岛上紧张盛行的措辞,民众直接用张百龄的名字作为神函,称为百龄大王,随着韶光的消散,口音的变革,由“百龄大王”演化为“法令大王”也在情理之中。
终上所述,蛮抗哥认为,雷州半岛西海岸沿海地区供奉的法令大王,其原型便是清朝的两广总督张百龄。张百龄扫荡海盗,降服张保仔等,使大海回归和安全静,封禁涠洲岛,迁涠洲岛民入要地本地,使民众安居乐业,不受海盗骚扰之苦。他的功劳,永不可忘。蛮抗哥看着如今仍在庙堂之上享受人间烟火的法令大王神像,当年大战海盗的战斗场景历历在目。
巍巍乎,张百龄。巍巍乎,法令大王。
雷州蛮抗哥,致力于传播最精良的湛江传统民俗文化。蛮抗哥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