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基督教训人的时候,“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役夫,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听众都屏息期待着耶稣的答覆。祭司和拉比们想藉着律法师所发的问题,来陷基督于困难之中。但救主没有进行辨论,却要发问的人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若何呢?”犹太人指摘耶稣轻看西奈山上所颁布的律法;而他则把得救的问题转到对上帝的诫命的遵守上去。
律法师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犹如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那律法师原来不满意法利赛人的态度和行为。他曾怀着追求明白经文真谛的心去研究圣经。他极关注这件事,以是诚恳地问:“我该作什么?”在他自己的回答里,他对付律法的哀求,没有一堆仪文和仪式的教条。他认为这都是没有代价的。他只提出统统律法和先知所凭藉的两条大纲。这个为基督所夸奖的回答,使救主在拉比们面前占了上风。他们不能凭耶稣赞许一个律法师所说的话,而定他的罪。
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他解释律法是一个神圣的整体,并教训我们不能守这一条而犯那一条;由于有一个原则将每一条都连贯在一起。人的结局,必根据他是否服从全部律法来决定。以爱上帝为至上,又要爱邻舍犹如自己,这便是必须实现在生活上的原则。
律法师觉得自己是个犯法的人。他因基督锐利的话语而自觉有罪。他自称明白律法的公义,但没有实施。他没有向他的同胞履行爱心,他必须悔改;但他非但没悔改,反倒想显著自己有理。非但没有承认真理,反倒想指出诫命是何等难以实施。这样,他希望一方面能避免良心的责备,一方面活着人面前为自己申辩。救主的话已证明律法师的问题是多余的,由于他自己已能回答。他便又提个问题,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这个问题在犹太人中常引起无休止的辩论。异邦人和撒玛利亚人,不能算为邻舍,这在他们是没问题的;由于这些是外村落夫,是仇敌。但在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和社会不同的阶层中,应若何划分边界呢?祭司、拉比、长老,该把谁当作邻舍呢?他们终生在仪式上兜圈子,实施自洁。他们又教训人说,和无知粗鲁的庶民打仗必熏染腌臜,往后要费很多麻烦才能撤除。他们能否把“不清洁的人”当作邻舍呢?
这次,耶稣还是不让人把他拖入辩论的旋涡。他不训斥那些窥伺他,要定他罪的人的偏执。他只用个大略的故事,使听众看到一幅流露着来自天上的慈爱的图景,从而冲动了众人的心,那律法师也不得不承认个中的真理。
驱散阴郁的方法,便是让光明透进来;打击谬误的诀窍,便是展现真理。惟有上帝之爱的启迪,才能暴露自私生理的丑态和恶行。
耶稣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匪贼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去世,就丢下他走了。有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瞥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瞥见他,也还是从那边过去了。”这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件真事。而且大家都知道,耶稣所讲的与事情的经由完备符合。故事中所讲的从那边过去的祭司和利未人,这时也恰好在基督的听众之中。
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必须经由犹太地的一段旷野。路经之处,是空旷、多石的深谷,常常有匪贼出没,剪径打劫过往行人。那人就在这里罹难,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抢劫一空,还被打个半去世,丢在路旁。那时,有个祭司从这条路上过来,只向受伤的人看一眼。随后又来一个利未人,他好奇地要知道出了什么事,就站住看一看遭难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当作什么,但这是劳心费事的职责。他真希望自己没走这条路,就不至于瞥见这个受伤的人。但他终于决定事不关己不操心,掉头而去。
这二人都担当圣职,并自认是熟习圣经的。他们是被特选在民中作上帝代表的,应该“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落迷的人”(来5:2),以便领他们明白上帝对人类的大爱。他们蒙召来作的工,便是耶稣说自己所要作的工。他说:“主的灵在我身上,由于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开释,瞎眼的得瞥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4:18)
天上的众青鸟使,看到地上上帝家里的人遭遇苦难,已经准备与人互助,来解除他们所受的压迫和痛楚。上帝曾按自己的旨意,使祭司和利未人经由那受伤者躺卧的地方,要叫他们看出那人须要怜恤和帮助。天庭都在把稳不雅观看,这两个人对同胞是否怀有恻隐之心。古时在旷野教导希伯来人的,原是救主耶稣。他从云柱和火柱中发出的教训,与现在人们从祭司和西席所领受的,大不相同。那时律法仁慈的条文,乃至把不能用言语表达需求和痛楚的低级动物,也包括在内。上帝曾晓谕摩西指示以色列人说:“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失落迷了路,总要牵回来交给他。若瞥见恨你人的驴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抬开重驮。”(出23:4,5)但是,耶稣讲述的这个被匪贼打伤的人,却是一个遭难的弟兄。祭司和利未人对付弟兄,岂不应比对负重的畜生,更有恻隐之心吗?上帝藉摩西传给他们的信息,解释他们的耶和华上帝是“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他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故此他嘱咐:“以是你们要怜爱寄居的。”“要爱他如己。”(申10:17-19;利19:34)
约伯曾说:“从来我没有容客旅在街上住宿,却开门欢迎行路的人。”罗得见了两个扮作凡人样子容貌的天使到了所多玛,便脸伏于地下拜,说:“我主啊,请你们抵家丁家里洗洗脚,住一夜。”(伯31:32;创19:2) 这些教训,祭司和利未人是熟习的,但他们没把它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既受过带有民族偏见的教诲,就养成自私狭隘和排外的生理。以是当他们瞥见那受伤者时,因不能确定他是自己的同族,就想他或许是个撒玛利亚人,因此就转身走开了。
基督所阐述的祭司和利未人的行为,在律法师看来,与他所学的律法规条并没什么相抵触的地方。但这时另有一幅景象摆在他面前:
有个撒玛利亚人途经那里,瞥见那受伤的人就动了慈心。他没有问那陌生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他很明白,如果当时二人的处境颠倒过来受伤的是他自己,而行路的是那个犹太人,那么,那犹太人必会吐唾沫在他脸上,然后会歧视地走开的。但他并不因此而犹豫,也不考虑自己留在那里会有被劫的危险。他只瞥见在他面前的,是个耐劳须要救助的人,此外他就无暇顾及了。他脱下自己的外衣,替他盖上;拿自己路上准备用的油和酒,来医治受伤的人使他复苏。他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一步一步地随着逐步行走,免得他因颠簸而增加痛楚。他把他带到旅舍里,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一夜。越日清晨,撒玛利亚人看那人有了转机,才放心赶自己的路。但在未走之前,他把那人托给店主照料,付了账,又拿一些钱存在店里,供他利用。可是连这样他还怕不严密,于是再给他作了准备,对店主说:“你且照料他,此外所用度的,我回来必还你。”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于是,耶稣定睛看律法师,彷佛识破了他的内心似的,说:“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匪贼手中的邻舍呢?”
这时,律法师还不愿从他口中说出撒玛利亚人这个名字;他只回答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还是行吧!
”
“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问题从此就彻底办理了。基督已经解释,我们的邻舍不但是与我们在同一个教会,有同一个崇奉的人。邻舍是不论种族、肤色或阶级的。凡须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凡被仇敌蹂躏打伤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每一个属于上帝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
耶稣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描述自己和自己的义务。人已经受了撒但的欺骗、侵害、抢劫、败坏,被丢在路旁,任其去世亡,但救主对我们可怜的景况动了慈心。他放弃他的光彩来拯救我们。他瞥见我们将要去世亡,就志愿为我们的生命卖力。他医治了我们的创伤,用他的义袍遮盖我们,为我们开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亲自付出代价为我们安排统统。他舍去生命救赎我们。他指着自己的榜样对他的徒弟说:“我这样嘱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我若何爱你们,你们也要若何相爱。”(约15:17;13:34)
律法师向耶稣所发的问题是“我该作什么?”耶稣承认爱上帝和爱人为公义的总纲,便说:“你这样做,就必得永生。”那撒玛利亚人服从了慈悲仁爱之心的使令,证明他是个遵行律法的人。基督嘱咐律法师说:“你去还是做吧!
”可见所求于上帝儿女的,是实施而不是空谈。“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2:6)
今日的天下和耶稣的时期一样,同样须要这个教训。自私和冷淡的形式主义,险些熄灭了爱的火焰,毁坏了那使人的品质放出芬芳的美德。许多承认主名的人忘却了基督徒的任务是代表基督。我们若不在家庭中、邻里间、教会里或无论什么地方,能在实际行动上舍己为人,那么无论我们口里若何表白,总不能算是基督徒。
基督很关心众人,他要我们在拯救人类的事上与他联合。他说:“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 罪为统统痛楚患难之源,以是我们的任务是怜爱并帮助犯罪的人。许多犯差错误的人,自觉羞愧、自知愚蠢,渴望听到几句勉励的话。他们的眼力盯着自己的过失落和缺点,被逼到险些绝望的地步。我们不可忽略这等人。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就不应当从他们阁下过去,不应当躲避那些最须要我们帮助的人。当我们瞥见别人因患难或恶行而耐劳时,万不可说,这事与我无关。
“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顺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6:1)要藉信心和祈祷,击退仇敌的势力;要说有信心和勇气的话,使受创伤的人听了如瘀伤敷上药膏一样平常。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人生的大斗争中已经灰心丧胆,只要有人向他们说一句仁爱勉励的话,就能坚固他们,使他们得胜。我们不可忽略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每个耐劳的人。
这统统都能玉成律法的原则。这原则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中,已经解释;这也是在耶稣的生活中所显示的。他的品质表明了律法的真义,并显著爱邻如己意味着什么。当上帝的儿女向统统人表露怜悯、仁爱和爱心时,他们便是为上天的法规的真义作见证。他们证明“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清醒民气。”(诗19:7)无论何人,若在表现这爱上失落败,便是毁坏了他自称爱崇的律法。由于我们向弟兄表现的精神,解释我们对待上帝的精神。那使我们爱邻舍的唯一原动力,是有上帝的爱在我们心中。“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便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瞥见的弟兄,怎能爱没有瞥见的上帝呢?”亲爱的,“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备了。”(约壹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