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生
分布在头部、手腕、胳膊
腹部和大腿上的五块伤疤
有的深凹,像江河里的激流漩涡
有的皱巴巴,像缝在皮肤纹理间的补丁
让我觑见了父亲与敌对峙厮杀的惨烈场景
让我觑见了父亲的年夜胆与决心
白发苍颜的父亲
如今在英雄城南昌养老
在阴雨天来临的时候
在寒冷袭来的时候
伤疤底下的骨头就会喊痛
父亲用毛巾热敷、用膏药贴、用红外线灯照射
无济于事,唯有用沙哑的声音
高唱一支支军歌
才会忘却伤疤,忘却痛
才会沉浸在穿透的旋律里
度过一个个难眠之夜
迎来一个又一个生命中的黎明
在和平的宁静里
在温暖的阳光下
父亲的头部溘然疼痛
这是脑外伤留下的后遗症
产生发火前没有任何征兆,也无法预防
父亲总是蜷缩着身体
双手抱住头
喃喃自语:战士负伤,不是负伤,是挂花
战士流血,不是流血,是带彩
疼痛,就会逐渐地消逝
进而升腾为一种光彩
骄傲与自满
像漩涡的伤疤,像补丁的伤疤
更像是一片神奇的地皮
成长着父亲决斗苦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成长着不畏霸道、宁死不屈的战士气节
成长着毫不服从、保持不懈的必胜信念
成长着祥瑞和平……
忆父亲看阅兵式
那天是国庆节
父亲激越地拄动手杖,早早地
坐在电视机前
一个伟岸的身躯,乘敞篷车
驶入天下聚拢的目光
那亲切的问候
如和煦东风,温暖军心,鼓舞士气
那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唤起了父亲军旅生涯的影象
曾疾步如飞,夜行百里
在黄土岭的战役中
在渡江南下的征途中
在朝鲜长津湖的硝烟中
以冲锋的姿势
去欢迎命运的寻衅
去欢迎黎明
如今,老态龙钟,蜗步难移
依赖拐杖,支撑岁月
支撑饮食起居
支撑着顽强与刚毅
嚓嚓嚓……嚓嚓嚓……
当英姿飒爽的士兵
以方阵的队形
通过校阅阅兵台的那一刻
父亲扶着椅子
颤悠悠地站立起来
庄严地朝着校阅阅兵台的方向敬军礼
父亲的心声是——
虽然身体伤残了,但依然
保持着高度的当心性和兴旺的战斗力
心脏的跳动,永久属于您
祖国,请您校阅阅兵
我永久是一个兵
拄拐棍的父亲
曾经身轻如燕,一夜百里
如今蓬头历齿,举步困难
嵌入体内的伤疤露出战役的狰狞
面对仇敌的专横獗,他把愤慨
压入枪膛。每一次射击、投弹、冲锋、格斗
都像猛虎一样,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然而,那天枪膛里的子弹
还未将心中的怒火倾泻一尽
一枚呼啸而来的炮弹
在身边开了花
他的热血、义务、年夜胆与倔强
映红了足下的地皮
此时此刻,他用拐棍
点击地面向前移动
时急时缓,时重时轻
仿佛在和底下长眠的战友、亲人
推心置腹交谈:不向困难低头
不向命运服输
他栖居于军旗升起的地方,感怀——
本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未来的日子任重道远
桑榆非晚,拐棍赞助他丈量岁月
迈出的每一步
都是生命中的黎明
作者简介
田智生
男,江西南昌人,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文散见《诗刊》《江西日报》《文学与人生》等报刊,入选《新世纪江西文学佳构选》《八一诗选》《南昌诗派十六家》等选本。曾经揭橥过大量诗作的《南昌日报》“百花洲”副刊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