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毛主席的词到底伟大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毛主席和陆游写的《咏梅》词,谁的境界更高。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开放于漫天飞雪中,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寒冷、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留下了无数咏梅的诗词。

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境界之高远非历代文人能比 休闲娱乐

南宋大墨客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便是个中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这首词中,陆游以寒梅自喻,塑造了一个凄苦、哀伤、备受打击,但又始终坚持内心空想的形象,很能引起那些怀才不遇的人的共鸣。

从艺术手腕上来说,这首词是非常成功的,前面几句一贯在一直地渲染寒梅的寂寞、孤独、受伤害,又是“断桥”,又是“薄暮”,饱受着“风和雨”,自己无意“争春”,却被“群芳妒”,末了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要多悲惨有多悲惨。

但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就在于末了一句,纵然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堪、屈辱,仍旧能保持“喷鼻香如故”,表示了作者始终坚持心中空想的高境界,让人在阴郁中看到了末了的一束光,冲破天涯,会心一笑。

不过,这只是艺术手腕上的高明,实际上这首词仍旧摆脱不了传统文人的自怨自艾,过于强调自己的悲苦,整体格调太悲观,缺少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就把稳到了,于是借用陆游的这首词,写了一首境界更高的《卜算子·咏梅》,我们来欣赏一下: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词前面,毛主席还特地写了一句按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意思很明显,便是针对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重新写了一首词,“反其义而用之”。

毛主席的这首词,一反传统文人写梅花的套路,彻底抛弃了寒梅孤独、寂寞的基调,而是写得非常积极,充满了乐不雅观主义精神。

先来看上阕,毛主席也提到了寒梅严厉的生存环境,又是“风雨”,又是“飞雪”,还有“峭壁百丈冰”,但是,依然有寒梅傲然开放,“犹有花枝俏”。

请把稳这一句“犹有花枝俏”,毛主席没有用其他更有力量、更有气概的词,而是用了一个“俏”字,实在更能表示出寒梅面对漫天风雪的乐不雅观态度,既有“标致”之意,又有“俏皮”之意,完备没有把那些恶劣的环境放在眼里。

再来看下阕,毛主席更是一反传统咏梅的套路,写出了寒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精神,还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功成身退。

历代文人“咏梅”,基本上都摆脱不了“孤芳自赏”、“凄清悲苦”的基调,但是,毛主席却跳出了这个窠臼,把梅花塑造成了一位“先行者”,在艰巨的环境中为大家“报春”,而且等到各种花都纷纭开放后,它又不争不抢,功成身退,只在丛中笑。

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咏梅”的境界,远非历代文人能比!

其余,毛主席写这首词,实在还有着国际背景,并非只为“咏梅”。

这首词的写作韶光,是在1961年12月,就在两个月前,苏联召开了“二十二大”,带着一帮小兄弟们,一起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抵制、抹黑,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可谓八面受敌。

正是在这个国际背景下,毛主席写出了这首《卜算子·咏梅》,表现出了中国在这场国际风波中的乐不雅观态度。

理解了这个背景后再来看这首词,上阕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实在正是写的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恶劣之极。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依然像凌霜傲雪的寒梅一样,“犹有花枝俏”,笑对这漫天飞雪。

下阕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说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空想,并乐意帮助共产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一起对抗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但同时,中国又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五项原则”,与所有国家平等相待,绝不会做“霸主”。

这便是毛主席写这首词的国际背景,借梅花的“先行精神”和“奉献精神”,向全天下表达中国人的态度。

不得不说,这样的境界,比纯挚的“咏梅”又高了一层,只能让历代文人望洋兴叹了!

(参考资料:《毛泽东诗词鉴赏》《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