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长沙会战,冈村落宁次的重点在于两翼,这一次阿南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中心打破”的战术,百分之九十的兵力集结在新墙河正面宽20公里的区域内,做策应的仅仅有平野仪一那个支队,他们由洞庭湖进入湘江,去打江口的营田、青山要塞。

扼守在那里的是卖力湘江两岸守备的傅仲芳第99军,在青山阵地,中国军队与来攻日军发生激战。

抗日战役的细节86 再战长沙 汽车知识

日军大兵压境后,薛岳做的第一件事是叫参谋长吴逸志带着司令主座部去后方的耒阳。
武汉会战后,由于长沙时候面临日军攻击,以是省政府早就迁到耒阳了。
第一次长沙会战前,薛岳也叫吴逸志带着主座部撤到耒阳,薛只叫卖力详细事变的作战参谋留在长沙。

吴逸志说啥也不走。

吴逸志说:“为什么一打仗就把我轰到后方去?我可是战区参谋长啊,我这是有多碍事?一次可以,要次次这样,别人怎么看我?”

薛岳笑,说:“老吴,叫你去后方,没别的意思。
既然这次你不想去,那么好,就留在我身边!

薛岳的司令主座部设在唐生智旧居,赵子立的参谋处则在文艺中学。
在赵子立看来,吴逸志假如去了后方,从作战角度来说,倒还真不是坏事,由于作战参谋可直接跟薛岳沟通战事,若吴逸志在的话,就多了一个呈签环节。

日军发起攻势后,薛岳打电话叫赵子立起草已由他和吴逸志拟定的应对支配:新墙河北岸部队火速回渡南岸;同时,陈沛第37军主力和萧之楚第26军在汨罗江以南盘踞阵地,防线从第9战区和第6战区的分界点临资口(在湘阴县,湘江与资水汇合处,临资口以西为第6战区)一贯到东面的平江附近;此外,电报重庆军委会请援。

按薛岳设想,战区王若卿的炮兵部队亦集结在平江西北、汨罗江南岸的重镇浯口。

抗战中,炮兵一贯是国军的软肋。
先别说性能,只说数量,切实其实太少了。
虽在1941年日苏签订中立条约前,莫斯科末了盾助了200门野炮,但分到七个独立炮兵团后,也没有多少。
第9战区的直属炮兵部队统一由王若卿少将指挥,数量亦有限。

赵子立回顾,看到薛岳和吴逸志的应对支配后,他吓了一跳,由于这种一字长蛇阵是两年多以前南昌会战中罗卓英防守修水的翻版。
当时,修水之战已成为经典的失落败战例,被蒋介石发放到各战区加以反省。
赵子立是在电话里接到薛岳命令的,放下电话,叫作战科起草命令的同时,他赶往主座部,想阻挡这件事。

吴逸志见到赵子立,愉快地说:“这次我们要在汨罗江南岸与鬼子决斗!

赵子立随即见到薛岳,说:“在汨罗江南岸进行决斗,将不利于我军。

薛岳皱了下眉头。

赵子立说:“若以第26军和第37军为主力在汨罗江南岸进行持久性防御和决斗,那么一旦两军被鬼子打破,再想退却撤退决斗也迟了,全线亦有崩溃的可能。
目前就这两个军的力量来说,没把握阻挡住日本人。
与其这样,不如等声援部队赶到再做反攻。
等待期间,汨罗江南北各部逐次抵抗,右翼至少向东延伸到浏阳一线,避免被仇敌捕捉右侧背,反击时亦能攻其左侧背。
抵抗到浏阳河南岸后,可进入防御阶段。
衡山方面的第10军可巩固长沙城防;至于炮兵,亦应集结在长沙附近。
在逐次抵抗中争取外线,援军全部到达后再进行反攻。

高下级关系中,昔时夜人物提拔一个小人物之前,对小人物的个性和锋芒每每是会保护的;但是,当小人物真的当选拔后,如果仍一直地保持自己的个性与锋芒,那么大人物就未必能收受接管了。

现在,薛岳和赵子立的关系就已逐渐转到这个层面上了。

听完赵子立的建议,薛岳摆了摆手,说:“逐次抵抗,说得随意马虎,若不进行坚守,兵败如山倒,又如何节制部队?与崩溃何异?争取外线,大家会讲,但怎么争取,需看实际情形。

总的来说,赵子立的战术还是更适宜这次会战的。
不过,也不可能否认,个中一些东西是事后判断。
比如在赵的回顾中,他认为,这二次长沙会战应从罗卓英第19集团军和王陵基第30集团军那边抽调更多的部队过来。
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薛岳无法确定日军是否会和第一次长沙会战那样在江西方面进行大策应(日本人称第一次长沙会战为湘赣会战),以是没敢从赣西北抽调更多的人马声援湖南。

沙场上的贵州子弟兵

回到新墙河。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两边的士兵已隔河对峙整整两年。

新墙河南岸的阵地不算简陋,除支配有绵延的倒钩铁丝网外,还有前沿地雷阵地。
后面是主阵地,主阵地又分两块,一是河岸阵地,二是后面的高地阵地。
河岸阵地和高地阵地间是空荡的村落落,士兵利用房屋做掩体,又形成一道靠近河岸的夹心阵地。
在没有村落落的地段,用纵横的交通壕进行延伸连接。
为对日军进行侧击,侧方位也进行了火力配置。
这样算起来,全体南岸阵地纵深达到六公里。

但是,由于在新墙河南岸守备的欧震第4军中已有不少部队被派到北岸参战,日军渡河后,该军各部和配属给他们的董煜第60师紧急回防,匆忙回撤阵地,导致局势非常混乱。
日军徒步过河(1941年的新墙河最宽处70米旁边,均匀深度不到1米),趁乱突击,造成中国守军被动的局势。

只说第4军所辖第102师。

从出身看,这个师是黔军系统,师长柏辉章也并非黄埔毕业,但由于战力不俗,被薛岳调到第4军。
第4军以“抗战建国”为代号,军部和直属部队的代号是“抗”,第59师代号为“战”,第90师代号为“建”,第102师代号为“国”。

“国”字师守备在新墙河中段关键位置。
柏辉章的手里,除三个建制团外(第304、305、306团),还有一个野战补充团。
现在的情形是,渡到北岸作战的部队正在回撤中,正面已开始强攻的日军又太多。
在这个区域,日军集结了第6师团,以及第3师团和第4师团各一部。

主攻柏辉章第102师正面的第6师团,其师团长神田正种的战术虽非一流,但部下老兵都已在华作战多年,履历极为丰富,从大云山撤退后,就等着这一仗了,因此注定了第102师要面临的血腥和残酷。

这是该师史上的一次决斗苦战。

第102师的核心阵地新墙镇遭第6师团猛攻。
这是第102师第304团的阵地。
鬼子的一顿炮火过来,全体小镇瓦砾成山。
但是,该团机枪掩体做得比较好,在镇子两侧的峡壁间组成交叉火力,封去世射界内的新墙河面,使日军几次强渡都不得手。

日军重新墙镇以东探求新的渡河点,强渡过来一个小队,随即被第304团逆袭歼灭。

在另一侧,第6师团的工兵冒着弹雨修架浮桥,亦被第102师炮火击断。
该师团再次调转方向,从第306团扼守的阵地探求打破口。
熊本师团也确实能做得出,在炮火的掩护下,骑兵开始踏水强渡,竟然一举突击上岸。

激战一个小时,团长陈希周向柏辉章埋怨:“师长!
鬼子后续部队上岸了,火力太猛,骑兵穿插冲击,我快顶不住了!

在师部,柏辉章一贯守着电话机,说:“你部需去世扼仇敌,莫有半步退却撤退。
敌进,打完末了一颗子弹,然后格斗;你退,我留三颗子弹,倭寇、你、我平分!

话虽如此,半小时后,柏辉章仍派出仅能调动的师部直属工兵营去驰援该团。
由于第6师团火力太猛,派过去的工兵营很快就只剩下包括营长杨炯在内的三十一人了。

日军一部向第102师师部包抄,柏辉章率卫士排转移,途中遇杨炯残部,随后跑到一山头上,见有一队日骑飞驰而来,柏辉章立即叫大家开火。

杨炯错愕地问:“师长!
如此一来,不是引鬼子过来吗?”

柏辉章说:“如不开枪,他们倒真要过来了。

杨炯说:“何解?”

柏辉章说:“鬼子见我们少数人仍敢开枪,定会以为山上有伏兵,徘徊一下子就会走了。

果真,日骑被打后再也没回来,但很快有战机飞临轰炸,不过此时柏辉章已带人安全转移了。

第102师另一个团第305团的阵地亦遭日军猛攻,陷入全连捐躯的田地,营以下部队长险些全部战去世。

柏辉章向欧震请援兵,欧震说:“现我军各部均遭日军猛攻,军部直接掌握的部队只有一小部分了,难以抽出兵力。
薛主座刚刚来电,说当前沙场成败,责在我第4军,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柏辉章放下电话,无可奈何。
他拔枪在手,叫副师长去304团阵地督战,自己在卫兵保护下,到305团阵地督战。

就在柏辉章身先士卒到一线督战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102师身后溘然涌现日军伞兵!

日军动用伞兵,在湖南沙场上还是第一次。

一下子,第102师陷于两面夹击中,终极被击破。
两天后,柏辉章清点人数时,只剩下600多人(战前全师5000多人),战去世和失落踪的士兵超过全师的90%,险些创造了作战部队损伤率的新高。
战斗中,工兵营营长杨炯与师部失落去联系,带着几十人转进到日军后方,在那里打游击、破袭交通线,竟取得不小战果。

由于第102师战斗减员严重,残部奉命向株洲方向集结,抵达该地区田心镇时,师长柏辉章对面前的六百多人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次战斗到现在,全师仅存官兵六百余人,捐躯损折九成人数。
在历次战役中,先期出省的贵州士兵已伤亡殆尽,军官生存的寥寥无几。
历次新兵补充不久,未及演习完,就匆匆赴战。
在仇敌的强大炮火下,军官身先士卒,士兵负伤不下沙场,全都抱着誓去世卫国的决心浴血奋战。
殉战的官兵弟兄是军人的模范,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现在在场的都是久经疆场、富有战斗能力的将士,我们要时时刻刻准备再赴沙场,为国献身,努力杀敌,攫取抗战的末了胜利!

聆听的残兵泪倾如雨,为那已经奋勇战去世的黔军子弟哀悼。

闻得第102师的业绩后,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战区司令主座薛岳、参谋总长何应钦前后发来慰勉电。
贵州人出身的何应钦看到家乡部队去世战如此,自然感触更深。
而且,何一度做过贵州讲武堂的校长,柏辉章正是那里毕业的学生。

激战

新墙河一线,第4军其他部队的阵地同样被日军打破。

开打后,在平江集团军司令部的杨森派在鄂南通城一线守备的杨汉域第20军尾随和侧击南下日军。

长沙方向,面对日军凌厉的攻势,薛岳调度了一下支配:

李默庵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在敌后毁坏公路、桥梁,游击日军辎重部队;欧震第4军不必南撤或尾随骚扰日军,而是向东部山区转进,跟孙渡第58军以及杨汉域第20军联系,侧击从东面南下的日军第40师团;傅仲芳第99军一部连续扼守湘江沿线;陈沛第37军(欠第60师)仍守备汨罗江南岸的正面,第99军两个师归其指挥;原来操持放在正面第二线的萧之楚第26军顶到前面,由长沙东南的浏阳到金井(长沙市长沙县境内),由金井而瓮江(金井以北,平江西南);李玉堂第10军由衡山开往株洲以北、浏阳河南岸待机,随时准备北上。

几增救兵是韩全朴第72军,由江西而来,声援第27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平江;王耀武第74军,亦从江西而来,向长沙附近靠拢;夏楚中第79军,由西面的第6战区过来,巩固长沙城防;另有一个军,从南方余汉谋第7战区前来声援。

按原操持,薛岳在汨罗江南岸跟日军决斗。

赵子立以为决斗韶光还是过早,这样的话只能是逐次投入援军,谁来了就先把谁顶上去,并非最佳选择。

薛岳回了一句:“等人马都到齐了再决斗?你想要的这个机遇,当面的日本人不会给你。

超越新墙河后,日军主力向汨罗江疾进,此时阿南惟几也已经来到岳阳的战斗司令所。

对日本人来说,阿南的个头不小,但口才不佳,以是喜好沉默。
很多人以为这不是个聪明人,由于他当年考陆军大学考了四次才考上。
实在,指挥作战方面,在随机应变上,他还可以属于中等偏上,超过其前任圆部和一郎。

阿南跟板垣征四郎关系非常差。

板垣做陆军大臣时,支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入主陆军参谋本部,取代年迈的闲院宫载仁。
可秩父宫只是个大佐而已,资历非常浅,虽然是皇族,但要出任参谋总长,就有点开玩笑了。
时为陆军省人事局局长的阿南反对此事,跟板垣吵了一架,随后被板垣丁宁到山西前哨做师团长了。

后来,畑俊六取代板垣出任陆军大臣,又把阿南调回东京,叫他做自己的帮手,也便是陆军省次官。
畑俊六之后,东条英机出任陆军大臣。
东条是板垣的密友,跟阿南也是相互看不上。
此时恰逢日军在上高大败,于是东条叫阿南出任第11军司令官,再次将其调出陆军中心。

不过,对阿南来说,来第11军任职未必不是件好事。
这支部队太主要了。
后来,阿南出任日本败北前末了一任陆军大臣。
当时,他被准备组阁的铃木贯太郎点名,原话是:“阿南是做过第11军司令官的。

作为箭头的第6师团步兵用了不到两天韶光就已涌如今汨罗江北岸,速率险些与撤下来的中国军队持平。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攻到这个区域用了足足一周。

由于速率飞快,以至于跑在最前面的第45联队(联队长平冈力,南京战时是杀人魔)渡过汨罗江后陷入茫然,不得不请示下一步打哪儿。

比较之下,第3师团慢了半拍,由于一起上受到了陈沛第37军董煜第60师的袭扰。

大云山开打后,第60师主力奉命驰援新墙河北岸;日军南下前,部队撤回南岸,随即被第3师团打破。

不过,在师长董煜的率领下,这个师没散,一贯在身后尾随攻击第3师团。
比如,第3师团愣住时,第60师也愣住;第3师团行军时,第60师也行军。
一眼望上去,彷佛一个部队似的。
快咬上第3师团时,第60师就开打,第3师团被打急了,掉过分反击一下,第60师则朝两边山林暗藏。
第3师团任务在身,又没韶光纠缠,但刚重新上路时,第60师又开始尾随了,搞得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忧郁极了。

在一个叫马嘶塅的地方,丰岛终于忍不住了,溘然率部掉头全力猛攻第60师。
这一下,董煜就有点惨了,部队没能扛住,一下子被打散。

第3师团在9月19日下午抵达汨罗江时,脖子有种落枕的觉得。
不过,日军在江边一处中国军队的兵站基地意外得到1500袋大米,轻微缓解了一下内心的不平衡。

至于第4师团,问题大了点。

冲破当面中国军队后,第4师团向汨罗江追击时,已是9月21日了,比友军晚了几天。

在行军上以慢且乱著称的大阪人,这一次又落在了后面,于是他们就有点沉不住气了。
最开始,他们分两路提高,每路一个联队,剩下那个联队,在后面做预备队。
走着走着,前面那两联队开始相互抢路。
这还不算,后面的预备队也开始和前面的战斗部队抢路。
按日军战史记载,第4师团的行军场面“十分混乱”。

第11军直辖的坦克联队和野战重炮联队原来配属给了第4师团,这该当是阿南惟几的关照。
可是由于这个师团追击场面太混乱,导致坦克联队和野战重炮联队也慢如蜗牛,两部队长一气之下率部门开第4师团,又回到军的直辖下。
这叫第4师团的师团长北野宪造很没面子,但又没情由产生发火。

为避免前后部队相互抢路,北野灵机一动,叫前面那两联队向两翼扩展,后面的预备队从中路跟进,也便是说将两路队形改为三路队形。
走了一下子,北野又心血来潮,敕令变换军队:右路联队转移到左路,左路联队转移到中路,中路预备队转移到右路。
很多部队长对这种变阵大为抱怨,由于除了造成更大混乱外实在看不出所在意义。

这是北野自己的问题,还是说,无论谁来了第4师团都会变得有点神经?

变阵后,北野叫大家连续向汨罗江“推进”。
问题是,这种变阵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的变,而是一万多人集体变换行军路线,有多乱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第13师团早渊支队,本来也配属给了第4师团,但由于第4师团行军混乱,早渊四郎跟军参谋长木下勇联系,哀求分开第4师团而单独行动,不过末了没得到批准。

阿南惟几用的是“中心打破”的战术,也便是说侧翼策应的兵力有限,乘船进入湘江的平野支队只算半拉翅膀儿,在会战前期基本上没发挥什么浸染,只是在撤退时帮着从水路转运伤病部队。
至于先前在大云山遭受重创的第40师团和第33师团荒木支队,脱身后刚刚领了向平江攻击的任务,同时压制第4军残部于一侧山区。

在新墙河以南、汨罗江以北击破当面中国军队后,日军的作战目标是围歼汨罗江南岸陈沛第37军主力。

9月20日薄暮,陈沛的侦察兵创造:渡过汨罗江的日军溘然变阵,没向正南的第37军阵地发起进攻,而是从西向东横向转进了十多公里。

陈沛感到很奇怪。

原来,第11军的通信队,在关键时候破译了第9战区的无线电(随后一系列调兵电报被日军破译),得知萧之楚第26军由南而北、自东向西地涌如今日军左翼。

阿南虽不爱说话,但作战还是非常果断的,得到这个情报后,立即改变支配:从第4师团拿出一部分兵力守备原第3师团正面,从第3师团分兵一部去鉴戒第6师团正面,末了把全体第6师团腾出来,迅速去包围萧之楚第26军。

第11军高等参谋岛村落矩康专门来电讯问神田正种,问他在进入汨罗江南岸后,由既定的“中心打破”战术改为横向运动包围新涌现的萧之楚第26军有没有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发问?

由于第6师团刚刚渡过汨罗江,如果迅速横切的话,在汨罗江和中国军队之间,第6师团的空间是非常狭窄的。
这常日是战术中不许可涌现的情形,而跟第6师团能不能打没半点关系。

神田自大道:“不会碰着任何困难。

由于薛岳坚持在汨罗江南岸与日军决斗,以是一贯敦促萧之楚的部队加快行军速率。

萧非常怕薛,不敢有误。
没想到,侧击日军的密电被日本人破译。
在神田指挥第6师团迅速进入其侧背附近的攻击地带时,刚刚抵达瓮江的萧之楚还蒙在鼓里。

就在第6师团从一翼反包围第26军主力于瓮江时,阿南惟几打算派第40师团攻取瓮江以东的平江。
命令下达后,岛村落以为欠妥,该师团在大云山伤亡惨重,9月22日拿下平江的时限有可能被推迟。
为此,他力主换人,由第6师团分出一部去实行这个任务。

就在9月21日这一天,溘然发生日食。

日军为此感到惊骇,炮兵在测距时亦涌现问题。

问题不仅仅于此。
日军作战时,远间隔传达命令用三种办法:一是有线电话,二是无线电,三是空投通信筒。
接到攻取平江的命令后,第6师团长神田很不宁愿地拿出有马纯彦第23联队,叫他们转弯攻向平江。
由于这样一来,对瓮江萧之楚第26军的包围就会减弱,但第40师团却没接到命令。
由于日军无线电报涌现了故障,而飞机又将通信筒投错地点,导致第40师团仍按部就班地向平江提高。

此时,萧之楚的第26军又是什么情形呢?

被日军包围后,萧之楚一身冷汗,匆忙给薛岳打电话。

薛岳听后也吓了一跳,随即大怒。
赵子立就在薛阁下,听到薛大骂:“为什么叫仇敌包围过来?为什么不打?丢了汨罗江阵地,就杀你!

在一年前的宜昌战中,第26军再次作战不力,已经受到友军讥笑。
这一次,如果第26军再打不好,萧之楚就真没法混了。
萧放下电话,也豁出去了,立即组成突击队,去咬包抄日军的尾巴,战斗极为激烈。

日军第3师团、第4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则连续向南攻击,栗山巷一度成为激战的焦点。

栗山巷也在平江境内,它挨着长乐街,后者紧邻汨罗江渡口。

第37军守备在这里。
详细扼守栗山巷的是军所辖第140师(跟第102师、第103师一样,也是黔军底色,但经改造,基本已中心军化)的一个团,团长程奎朗。
不错,正是南京城沦陷日冲出地狱的浩瀚军官中的一个。

本来,奉师长李棠(黄埔军校1期,安徽桐城人)之命,他率部去长乐街阻敌。
快到长乐街时,又接李师长电报,令其部转赴栗山巷守备。

栗山巷东西两山松林密布,程奎朗的阵地十分暗藏。

程团霸占有利地形后,导致第3师团主力第68联队和第6联队各一部久攻不下。
为此,师团长丰岛房太郎飞马督战。

当年,第3师团第68联队在鹰森孝率领下参加了南京围攻战。
攻栗山巷的第6联队的大队长折小野末太郎,在破城后也参与了大屠杀。
有人会问:第3师团参加南京战和大屠杀的不但有第68联队吗?折小野是第6联队的啊。

他现在确实是第3师团第6联队的,但打南京时却待在第6师团第23联队做中队长。
1937年底,因所属部大队长战去世,折小野代理大队长一职。
现在三年多过去,他依旧是个大队长。

这是真正的冤家路窄。

打到末了,程奎朗率领士兵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折小野末太郎虽是见过很多场面的部队长,但面对这支黔军的凶猛攻击,一韶光惊悸失措,师团长丰岛不得不把预备队派上去。

丰岛调第3师团重兵包围栗山巷一带的阵地。
附近各个山头上的第140师士兵与日军激战七日,末了实在坚持不住了,师长李棠发出求援电报。
第37军军长陈沛的军部在金井附近,他拿出一个团增援栗山巷。

与此同时,由于金井、瓮江一线的第26军和第37军处处危情,薛岳又派李玉堂第10军北上驰援。

第10军

第10军属于战区机动部队,有很长一段韶光没打仗了。
按蒋介石的意思,要拿它守长沙。
现在,薛岳以为金井一线兵力薄弱,便急命第10军由衡山北上。
由于路遇大雨,第10军被浇了一起,当连跑带颠儿地赶到金井时,已经显得非常狼狈了。

先说这个军的预备第10师。

开战前他们正在株洲的渌口镇整训,官兵准备接管上级校阅。
就在这时,突接军长李玉堂命令:停滞校阅,部队立即向湘北移动。
这是那个时期军人的常态,与仇敌真枪实弹的厮杀,随时都会到来。

得令后,师长方预言家(黄埔军校3期,安徽萧县人)率部动身。
到达金井附近后,方率部进入阵地,第二天薄暮时分,架设完通信网,本想转天御敌,没想到当夜即遭日军打击。

这时候,日军盘踞了距金井只有三十公里的浯口。

浯口本来有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的部队,但却没发挥任何浸染,日军刚打过来,他带着炮就转移了。
此时,金井、瓮江、浯口一线,中国军队已经被冲得杂乱无章。
从浯口到金井,处处山地,中间只有一条波折小路,危险难行。
打金井,另有从瓮江直接南下的大道可行。
瓮江一地,按李玉堂所知,有第26军的部队(实际上已陷入日军包围)。
为保险起见,他敕令严防瓮江到金井的大道。

出人意料的是,日军第6师团骑兵部队偏偏从那条危险的小路潜行而来!
当天深夜日骑就杀到方预言家部队的营地,一个偷袭,正甜睡的预10师士兵被打了个晕头转向,去世伤三百多人,很多是被日骑的马刀直接砍杀的。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鬼子的骑兵战术利用得富有成效,屡次打击中国军队。
第10军预10师、第190师以及第37军第140师都吃了这方面的苦头。
个中,第140师一部在瓮江公路边宿营时,同样遭日骑黑夜偷袭,丢失也很惨重。

第二天黎明,在预10师处于混乱时,第10军另一支部队第190师在师长朱岳(黄埔军校4期,广东台隐士)带领下,正向瓮江以南转进,途中接李玉堂电报,称预10师被日军快速穿插部队夜袭,叫他们立即就近盘踞阵地。
刚盘踞阵地,李玉堂再次来电,叫朱岳向西转进,拦截由浯口到金井的日军后续部队。
朱岳刚把部队向西转进,李玉堂的电报又来了,叫第190师立时增援在栗山巷作战的第37军第140师,并受该军军长陈沛节制,说这是薛岳的指示。

朱岳率部行进没一下子,就遭日军第3师团骑兵部队迅雷般突袭。
眨眼的工夫,师长重伤,副师长阵亡,师部被冲散,所辖各团间谁也联系不上谁了。

最忧郁的还是军长李玉堂,他本来是三个师的军长,在薛岳的一次次调动中,手里的紧张部队都交给陈沛指挥了。
到末了,他能直接调动的,除军直属部队外,就剩下一个团了。

再说方预言家预10师。

被袭后的转天早上,还没等士兵喘口气,日军后续部队就涌现了,双方开始了对金井的反复争夺。

战斗十分激烈。

师政治部科长杨正华此时正在二线指挥所留守,接到一线师长电话,说伤兵太多,担架不足用的,叫他联系附近村落民准备担架。
杨正华叫身边的两电话兵守着电话,自己跑到附近的村落庄。
在村落口,他听一个老头说,保长们正在前面的乡公所开会,找了半天没找到。
此时有日机在头顶上盘旋。
他进退维谷,想到回去后没法向师长交待,一个人陷入“展望徘徊”的田地,直到暮色将至。

正在杨正华徘徊时,大批部队从一线撤下来,上去一问,才知道:阵地被日军冲毁,二线指挥所又遭打击。

杨正华立时想到那两电话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都捐躯了。

侥幸脱险的杨正华随着部队往长沙撤,末了辗转到衡阳。
在衡阳,方预言家说:“我还以为你被俘了呢。

杨正华说:“怎么撤退这样快?”

方预言家说:“仇敌这次尽用骑兵,专打我们的指挥机构。
我们刚离开第一个指挥所,日军就抢先把我们第二个指挥所打烂了,毁坏了通信。
他们有空军上风,侦察情报准确及时,行动迅速,使我们失落去联结,指挥意图无法下达,部队群龙无首,遇有情形无心应战,一味退却撤退,战斗力完备损失,甚至我们这次如此惨败。

这是方预言家成名前非常窝囊的一仗。

再说瓮江方面,日军第6师团已围攻萧之楚第26军两天,后者伤亡惨重。
不过这一回萧之楚来劲了,率部去世战不退,又跟鬼子僵持了一天。

这时候,第6师团长神田接到第40师团发来的电报,说他们已盘踞平江,现师团一部正向平江以南进发。
于是,神田敕令,叫第23联队愣住脚步,转而向金井进攻。
此时,联队长有马纯彦带着部队离平江只有两公里了。
既然人家第40师团已盘踞平江,还去那儿干什么?

可原形是,电报里的平江,是一个叫梓江的地方。
就这样,第40师团摆了道乌龙。

不过,对日军来说,有点“塞翁失落马”的意思:由于第23联队转向突攻金井,导致第10军军部和附近的第37军军部被袭,李玉堂和陈沛两个军长差点丧命。

好在第10军军长李玉堂履历丰富,在被围后谢绝了参谋长往南突围的建议,而是敕令向西北探求活气。
按李的阐明:日军包围我们,重兵定放在我们的后方,而西北面即鬼子的后方,必不会有大量兵力。

李根据这个思路突围,果真轻易分开沙场。

李玉堂带部队过来,不是叫他如何顺利脱险的,而是叫他驰援陈沛第37军和萧之楚第26军。
结果,“援”变“驰”了,部队和军部都被打散了。
当然,李玉堂也有话要说:“为什么把我的部队都交给陈沛指挥?”

李玉堂脱险了,攻取金井的日军也割断了萧之楚第26军后路。
该军末了丢失严重,跟这不无关系。

攻占金井的有马联队顺势打击了附近的第37军军部,军长陈沛侥幸突围而出,但已成为孤家寡人了。
就这个时候,幸好董煜带着第60师残部跟他会合,手里这才有了点人马。

就这样,继欧震第4军、孙渡第58军被击破后,萧之楚第26军、陈沛第37军、李玉堂第10军等三个整军完备被阿南惟几指挥的日军打垮,基本上损失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