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跟经销商打仗比较多的人,这几年4S店的苦逼状况杰哥深有体会。一边是环球最大的汽车销量市场,一边是经销商的高库存和亏本大甩卖,他们还要被厂商各种考察各种惩罚,还要承受限牌、限排放标准等各种政策性压力,其经营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年初的经销商“造反”,让厂商做出了一些让步,给了一些补贴,让苦逼汽车经销商们扳回一局,扬眉吐气了一回。然而厂家的奖赏还没捂热,又被央视点名,经销商们险些成了没人撑腰的问题少年,谁看不顺眼就来打两巴掌。
按说在政府、厂商的多重监管下,汽车经销商本该是合法经营、诚信买卖的典范,然而为何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呢?杰哥认为,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商业构造,经销商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便是成本运作,这种办法被经销商集团采取 ,但要将报表做得好看终极也须要利润支撑,售前没钱赚,售后就要给力;对付中小经销商来说,唯一的出路便是靠冒死的挖掘售后利润,这种模式本身就逼着他们去想一些办法钻空子。
虽然这次4S店又被点名,但从随后网络上的辞吐来看,并没有形成对他们铺天盖地的讨伐。其缘故原由大概是众人以为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商业诚信谈论了这么多年还没丝毫改进,大家已经没有兴趣在谈论下去了。
但杰哥以为另一个缘故原由是,"大众年夜众期待的是比4S店“小病大修”更大的黑幕,比如医疗。跟他们比较,4S店或许只是小巫。若追根求底,医院的经营模式还是4S店售后经营的鼻祖,“小病大修”这个词语本身就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杰哥曾看到一家男科医院号称自己是“男人的4S店”,打出的广告语是“男人是台车,该修就得修”。
“以药养医”的模式存在多年,跟“以配件养店”的模式一模一样,造成了两者的共性惊人的相似。二者同属做事类行业,一个是医人,一个是医车;年夜夫是靠开药拿提成,4S店维修工是靠卖配件拿提成;作为消费者,无论对车还是对自己的身体上涌现的毛病,认知都极其有限,只能听命于年夜夫和修理工。而论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医院显然更加主要,如果说医院是上梁,4S店便是下梁,如果医疗行业的问题不办理,4S店们会理直气壮的连续模拟下去。
板子打在经销商屁股上,也冤也不冤。问题真正的办理,是整体做事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从而带动风气的转变,不是靠某个行业的单独曝光就能办理的。一个行业的行为,一定会被另一个行业所模拟。坏的会,好的也会!
买车用车不想被忽悠,就请关注12缸微信订阅号:kf12gang←长按可复制。浩瀚民间高手每天免费为您回答选车用车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