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播音员邓梅立女士,今年75岁,现居重庆)
1976年11月26日,四川省最大的“龙碗大堰”水利培植骨干工程在筠连县隆重开启,1979年4月5日建成通水运行。由于时隔几十年,很多人只知道有这样一个饮水工程,却没有瞥见过工程的面貌,那就让笔者带大家去看一看,理解一下详细情形吧。
(图为龙碗大堰进水闸)
(图为龙碗大堰拦河坝)
(这里是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龙碗大堰沟渠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俏丽)
(每经由一个弯道都要设置渡槽,确保山水不流入饮水渠)
龙碗大堰由于 近期没有通水,是由于几十年了,有些沟渠受到了垮塌或者滑坡等影响,管理所正在加紧施工完善精修工程培植,估量春节前全面通水运行,在此期间给广大群众带来的不便请大家包涵。
在巡司镇,笔者看到几块牌子,进入他们办公室看到,这里是筠连县龙碗大堰管理所办公室。据管理所一位卖力人见告笔者,目前龙碗大堰管理所已经更名为“筠连县王家沟水库管理所”办公室设在龙镇乡。
龙碗大堰工程资料
2016年6月,筠连县委党史研究室、筠连县档案局共同网络并编纂了一本题为《筑梦筠州》的书本,网络了龙碗大堰的所有资料。
(以上是龙碗大堰工程期间的事情剪影)
(当时的工程战歌)
筠连县龙碗大堰概况
龙碗大堰于1976年11月26日动工建筑,参加建没单位有原海瀛乡、腾达乡、莲花乡、廉溪乡、大地乡、古楼乡 巩固乡、安然武德乡、大乐多、巡司乡等十一个乡,总投工1685372个。1979年4月5日建成通水运行。 大堰建成主干渠43.25公里,设计引用流量2.5m/s,最大引用流量3.0m/s, 设计灌面2.5万亩,有效灌面1.20万亩,大堰建成投入运行当年灌面达到3900亩, 个中灌经济茶园500亩,目前实际控灌面积可达设计灌面2.5万亩,有效灌面1.26万亩,个中水田0.72万亩, 经济茶园0.54万亩。
目前灌区控灌涉及大乐乡(现武德乡、武德乡、巡司镇、筠连镇等四个州里。19个村落、82个社。总人口5.786万人,总耕地面积3.4万亩,灌区19个村落受益,灌面1.26万亩,个中水田0.72万亩,经济茶园0.54万亩。并办理灌区沿途2.7万人和1.8万头畜生饮用水。
编后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筠连公民战天斗地,勤恳年夜胆,用聪慧和汗水建筑了一条40多公里长的饮水渠——龙碗大堰。人称“筠连的红旗渠”,三十多年来,这条人造“天河”依然滋润津润着筠州大地。为了传承筠连公民的这一伟大历史古迹,我们一定要让筠州儿女看到,并理解龙碗大堰水利工程培植的历史背景,传承独立重生,艰巨奋斗,联络协作,无私无畏的精神,让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工程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