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这批新能源汽车只开了五六年,怎么会“没劲儿”?梁永阐明,网约车利用强度大,电池容量衰减快。
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保持环球第一。同时,我国已成为动力电池家当领跑者,市场规模连续8年环球领先,建成了家当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家当体系。弘大基数下,废旧动力电池该如何处理?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哀求履行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在湖北武汉、荆门,追踪一批动力电池,调查其循环利用的过程。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回收——
新家当催生新增长点
回收渠道加速布局
理解到梁永所在车队的情形,汽车公司售后做事职员联系上格林美株式会社的动力电池回收员。
第二天,回收员上门,用绝缘膜把拆下的动力电池层层包裹起来,做好标记,装车运往格林美武汉园区。
随货车来到园区,只见搬运叉车稳稳行驶,将电池送入车间,在自动扮装备中完成电池容量快速检测。“容量较高的,会留在武汉再利用;衰减严重的,将被送往荆门园区处理。”格林美绿色家当(武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外传玉先容。
格林美公司回收处理的动力电池,约占全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的1/10。这家企业曾以回收报废汽车作为主营业务之一,在全国有多个做事网点,与不少车企建立了稳定互助渠道,进入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可谓顺势而为。近两年,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陆续到达回收年限,该企业率先“吃”到红利。
进入新领域,形成增长点,并非易事。“回收渠道稳定与否,影响回收企业的本钱,决定企业后续再利用环节的业务规模,这是第三方回收处理机构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家当创新同盟回收利用分会理事长张宇平先容。
实际上,可供回收的不仅包括退役动力电池,还有电池生产过程中未被加工成电芯的废物。调研创造,目前,废物回收市场规模同样不小。
在间隔格林美荆门园区不远的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电池厂,一批批全新的锂电池产品正有序下线。
惠州亿纬锂能株式会社,锂电池制造头部企业之一。亿纬动力电池厂正是由该企业投资培植,如今已发展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近百家企业集聚形成动力电池家当链高下游。
格林美荆门园区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中央卖力人黄冬波说,公司与亿纬锂能签订计策互助协议,定向回收亿纬动力的废物,将其处理成原材料后再返还给电池厂。这种回收模式被称作“废物换质料”。
目前,格林美与国内外750多家整车厂和电池厂等家当链企业建立了定向回收互助关系,布局了包括武汉园区、荆门园区在内的5个大型废旧动力电池处理中央和100多个回收做事网点。
格林美的网点,构成一张巨大网络的一部分——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我国已建成动力电池回收做事网点1万多个。去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22.5万吨。
利用——
梯次利用、再生利用
“两条腿”走路
回收只是第一步。退役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之路才刚刚开始。
在格林美武汉园区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工厂,检测容量较高的电池被送上事情台。机器手臂摆荡摆动,将电池包拆解为模组、电芯,再由自动搬运小车运送至加工生产线。事情职员说,这批电芯将被重新组合,制作成家用储能柜。
“什么是梯次利用?”讯问。工厂的事情职员阐明,犹如生活当中常见的场景——电动玩具上用不了的电池,放在遥控器里连续用——部分退役动力电池虽不能知足汽车动力的哀求,但经由拆解、重组后,可运用于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储能柜和太阳能路灯等。
而电量严重衰减的电池,也将连续发挥代价。格林美荆门园区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工厂里,这些电池经由放电、破碎、分选、浸出、溶剂萃取等步骤,提取出金属锂,制备成生产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白色的碳酸锂粉末。
再生利用,便是通过提取电池废物或退役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在商业模式上,再生利用更为成熟。以金属锂为例,提取回收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吨废旧动力电池的再生代价可直接提高数千元。
从延长退役动力电池利用寿命的角度看,梯次利用发挥的代价更高。在格林美武汉园区停车场附近,看到几个工商业一体式储能柜。“一组储能柜约由几十个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包组成,一样平常可连续利用8至10年。”外传玉说。
梯次利用的商业化并不随意马虎。业内人士见告,受不同驾驶习气和充电办法的影响,动力电池退役后,电池包内每个电芯的剩余容量不一致,加之梯次利用运用处景较为分散,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开拓设计、利用和掩护本钱。
此外,无损自动化拆解电池是一大难题。目前市场上有5000多种动力电池包,形状有方形、圆柱形、软包等,内部构造和生产标准也各不相同,为柔性风雅拆解带来寻衅。
这个难题对电池生产商而言,相对更好办理。“我们最理解自家电池,拆解起来得心应手。”亿纬锂能项目经理杨启钊说,亿纬锂能正在荆门培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工厂,估量2027年建成投产,将实现关键工序流程智能化。
研发——
补短板解难点
产学研互助潜力足
环绕梯次和再生两种循环利用路线,全行业正加速技能攻关。
走进位于武汉的东风鸿泰循环经济家当园生产车间,搭载梯次利用电池的电动叉车来回穿梭。“我们研发的这款梯次利用电池比传统铅酸电池重量轻、动力强、续航长,一次充电可利用8小时。”事情职员说。
根据我国的生产者任务延伸制度,车企答允担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任务。除与第三方回收处理机构互助外,一些车企开始布局自有电池回收家当。
“我们研发了电池溯源管理系统,每块电芯来自东风生产的哪台车、装入哪块梯次利用电池,都能查到。”东风汽车旗下子公司东风鸿泰干系卖力人先容,与第三方回收处理机构比较,车企对电池状态等信息的节制更精准,“随着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来源增加后,梯次利用产品的开拓和利用本钱有望大幅降落。”
理解到,再生利用目前仍是多数企业的业务重点。然而,再生利用回收金属时,能耗较高,还易产生废气和危险废弃物。
环保成为回收企业布局生产线的紧张考虑成分。例如,荆门是湖北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格林美荆门园区就位于当地的循环家当园。
在技能工艺方面,如何降落污染风险?在武汉瑞科美新能源有限任务公司生产线上,看到,附着在电芯极片上的磷酸铁锂粉末被机器震荡剥离下来。“我们研发出动力电池全流程物理法回收技能,不该用水、酸碱溶液或其他溶剂,险些不产生废液和废气。”公司董事长曹元成先容。
在提升资源整体回收率方面,再生利用还有进步空间。“市情上电池正极材料,比如镍、钴金属的回收率可以超过95%,但以石墨为代表的部分负极材料,还没有充分实现高代价再利用。”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经理欧阳红勇说,为此,公司成立新材料研究所,与地方高校联合进行科研攻关。
几个月前,校企共建的退役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立。“实验室将与企业开展产学研互助,以动力电池的回收以及梯次、再生技能的高值化运用为主题进行打破性研究。”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张一敏说。
趋势——
扶持勾引力度加大
提升行业规范化程度
在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搜索创造,近1年内注册成立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干系企业达4.1万余家,个中小微企业霸占相称比例。
不过,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信息,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仅5批100多家。
张宇平先容,一些资质不全的小作坊企业擅自回收拆解旧电池,并进行粗加工牟利,这些“三无”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面临中间环节多、溯源管理难等问题。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搜聚见地稿)》公布,明确了各种经营主体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过程中答允担的任务。地方政府则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包”,鼓励合规企业更新技能、壮大产能。
“要让符合规范的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攻关和购置环保设备,而不是和小作坊打价格战。”荆门市经信局副局长彭勇说。
企业在荆门当地新增干系高新技能发明专利并落地履行的,给予一次性褒奖50万元;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动力电池,给予补贴50元;新建规模较大的项目自开工之日起2年内建成投产的,按照生产性设备购置发票金额的8%予以补助……去年11月,荆门发布支持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地方方法,从试点示范创建、技能创新、项目培植、金融财税等多方面扶持家当发展。
政策勾引正在起效。在美华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工厂,两条管道空中飞架,与隔壁的格林美荆门园区实现直接连通。项目卖力人先容,工厂操持年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7万吨,提取出电池原材料,再运送回格林美园区,用来制造电池级高纯晶体材料,实现电池回收和生产流程的全闭环。
“我们将引进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构建‘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质料再生—电池再造—新能源汽车再装置’的动力电池全周期家当链,推动锂电池家当成为荆门首个2000亿元级家当。”彭勇说,干系企业全部达产后,荆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能将达23.8万吨/年。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数量更为弘大的动力电池,将走上循环利用之旅。
子夜走笔
“多手联弹”奏落发当强音
吕莉
废旧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是环保之需,也是新能源汽车家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一环。当前,高下游企业“多手联弹”——第三方回收处理机构和电池厂商布局,下贱的车企、上游的电池材料公司加入——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全周期家当链上,新的乐章奏响。
瞄准将锂电池家当发展为2000亿元级家当的目标,湖北荆门努力“弹”出响亮的声音。回收企业依托业务上风,与车企、电池厂商互助,搭建起规模弘大的做事网点;链主企业带动,近百家企业集聚形成家当链高下游……市场驱动,企业努力延伸触角,抱团发展。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花大力气引进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拿出真金白银和政策方法扶持家当发展。有提前布局的眼力,更有持续深耕的努力,持着相互造诣的理念——这些履历,构成地方家当发展壮大的“基调”。
和谐的乐曲容不得“杂音”。无序发展的小作坊,为消费者埋下安全隐患,也影响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家当的整体发展。我们看到,干系部门从技能创新、金融财税等方面频频出招,鼓励正规企业更新技能、扩大产能;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限定小作坊的野蛮成长,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征象发生。形成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对动力电池开展溯源管理等——这些举措,正是去除家当发展“杂音”之举。
“多手联弹”,奏落发当强音,方能让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切实惠企利民,促进家当高质量发展。
作者:强郁文
来源: 公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