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6年,黑泽明也拍了一部聚焦“特工之妻”的电影,《我对青春无悔》。
它以真实发生在战时日本高校的民主运动为原本,紧张人物关系也是一女两男三个同学,两男对一女均有情愫,女子与个中一男结为夫妻;时期背景也这天本发动侵略战役期间;男同学同样是分别选择了一正一邪两条道路,一个为反战为自由献身,另一个成了法西斯的帮凶,昔年好友终极由于态度不同视如寇雠。

两位黑泽以及他们不一样的间谍之妻 休闲娱乐

《我对青春无悔》

当然,《特工之妻》绝非《我对青春无悔》的复刻,最大的改变在于女主角脾气的转变,她们都由人气颇高的女演员出演,特工之妻聪子是苍井优,青春无悔的幸枝是原节子,均为一时之选。
教授千金幸枝带着爱人的骨灰回到他的家乡,与从未谋面的公婆过起了非常艰辛的农耕生活,同时承受着乡民们“卖国奴”“特工老婆”的谩骂和歧视。
七十多年前的这个特工之妻,实在是坚韧忠贞的武士妻子之变种,同时也遵照日本传统女性审美的套路:讲述者特殊同情女性的苦难、高度赞颂女性的捐躯,却并弗成动也并不施以援手。

我比较疑惑黑泽明这部电影诚意几何:毕竟,仅仅在一年半之前,他还拍了一部《最美》,这部影片描写的是战役期间,一群年轻女孩组成“女子挺身队”,她们苦干加巧干,为前哨生产军需物资——散发着浓厚军国主义气息的一部政治宣扬片。
在大号演奏的《忠实进行曲》中,这些女孩每天都像军人一样操演,“爱国激情亲切”相称昂扬,女主角扮演者矢口洋子日后还成了黑泽明太太。

《最美》

韶光间隔不到两年,小明同学就溘然从褒扬支前模范转为讴歌自由战士,转弯的速率实在太快幅度实在太大,是出于至心还是向新时期递交投名状?不好说。

或许,几年往后的《酩酊天使》和《野良犬》才是他对战役最真实的感想熏染吧,前者弥漫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委顿与绝望,“什么都变了,只有这一潭脏水没变”;《野良犬》的末端,寻枪的警察终于扑倒杀人犯,两只“狗”都累瘫了,远处一群小儿唱着童谣经由,“疯狗”溘然撕心裂肺地哭了,“良犬”错愕少焉之后也陷入惘然。
乱离人终做了太平犬,却也由于一念之别,一个从良一个作歹。
黑泽明借酩酊天使社区年夜夫之口,对那个因恐怖与奴性想重回黑老大身边的女人大声喝道:“日本人喜好献身,这是不对的!

亲自体会战后“复健”之难,在这些作品中,黑泽明投注了自己对战役的反思。
但究竟仍因此“施害者实在也是受害者”这样的视角出发的。
至于对战役中那些最直接最无辜的被侵略者怀有多大程度的后悔?难说,非常难说。
与他们的德国同行那种椎心砭骨的追问和近乎自残的反省,日本名导们在处理反战题材时,总是那么遮掩蔽掩,乃至偶尔会让惊惶失措的不雅观众遭遇二次侵害。

小津安二郎作为士兵参加过侵华战役(而且是施放化学武器的生化兵),但在他的自述、他接管的采访中,从未见他痛高兴快地表达过一句清晰的后悔(更遑论道歉)。
在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中有这样的情节,老友久别相逢,几杯老酒下肚后抚今追昔,竟然载歌载舞地唱起当年在帝国海军服役时的战歌!
那是一部所谓的名作,但我每看到这个段落都意难平,秋刀鱼细腻哀婉的滋味立即难以下咽,这几个老鬼子!

以是我从来不能全心全意地爱这位全球公认的伟大导演,艺术家不正是人类中对疼痛、对侵害、对不公最敏感的那一小撮吗?这不是对艺术的忠实,这是良知的欠缺。

黑泽清的《特工之妻》,是我看到的最直接直白最不暗昧含混的反战表达。
是的,不是反思败北而是反思战役,而且匆匆使人物行动的第一推动力是义愤,对“我的同胞在一个迢遥国家犯敕令人发指的罪过”之义愤……

2

“你这样做,日本会输的,你会成为国家的叛徒。

“我是一个天下主义者,我效忠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普适主义,我不能容忍不公道。

“你说的‘正义’会杀去世成千上万的同胞,我将被侮辱为特工的妻子。
我们的幸福呢?”

“如果幸福建立在不公道之上呢?我的同胞在一个迢遥国家犯敕令人发指的罪过,我看到了,如果我是被命运选中的,我必须要做点什么。

这是影片中夫妻二人的一场关键对话。

男主角福原优作是一位成功贩子,偶尔的机缘,他和侄子文雄得到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进行人体细菌试验的罪证,遂决计要将这一阴谋昭告天下。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要戳穿当局虚伪的宣扬,“在国际政治中弹劾他们”,同时要以此敦促悲观的美国人加入对日战役。

——尤其在这个环球化倒转、民粹蜂起确当下,在著名导演与著名演员共同主理的一部主流电影中,听到主人公理直气壮地宣示,他要做“天下公民”,这是多么弥足宝贵,那个霎时,高桥生平切实其实浑身都散发着古典美的光辉。

“战役要结束了,日本输了,好极了。

——当女主为她祖国的败北而发出这样的内心独白,你能不为她的勇气暗暗惊诧吗?

众人酣眠的时候,她第一个察觉到天地在震撼,大轰炸来了。
疯人院所有人一败涂地仓皇逃命,只有聪子从容不迫,她是一个早已经预知到大结局的不雅观众。
她赤脚走出建筑物,表面的天下已经犹如炼狱,火光四起哀嚎各处,她的背影孤独而凄清——这样的环境太像圣经中描述的场景:索多玛与蛾摩拉由于罪孽而被上帝降下天火,义人罗得一家得免,但他的妻子却由于不舍的一回顾,成了盐柱。

3

《特工之妻》在正邪斗争的主线之外,暗含着一个女性发展与性别角力的主题。
这使得它的色彩远比《我对青春无悔》驳杂,犹如两种音乐动机彼此对抗、追逐、缠绕的奏鸣曲。

《特工之妻》

毕竟,时期不同了,苍井优不是原节子,聪子不是幸枝。
如果说幸枝更多的是出于对英雄的仰望,则聪子虽然也是所谓“恋爱脑”,但她更愉快于能够与自己崇拜的丈夫并肩战斗,表现出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而不是止步于追随与受难。

聪子从傻白甜转变为丈夫的反战同盟,由于电影要故布疑阵而略显突兀,但更突兀的是她用举报亲人的办法舍车保帅,思路可谓清奇。
夫妇约定分路出击共赴美国,聪子却在货轮即将离港时被宪兵队搜出,而她携带的“罪证”事实上不过是夫妻叔侄们制作的爱情电影,她脱罪了,但举报她的,正是她的丈夫。

他是为了保护她故意为之?还是他从来就不相信她可以作为伟大奇迹的伙伴?或者压根便是一次同态报复——毕竟在没有知会他的情形下,她就向宪兵队“举报”了侄子文雄,文雄受到残酷折磨。

剧末,女主行进在荒凉的海边,哭得震天动地歇斯底里。
苍茫无际的海的那边是她死活不明的爱人,她为什么痛哭?是为他们毁家解危的奇迹终于达成又不得不生离去世别而哀鸣?是佯狂多年终于能够回归真实自我而嚎啕?是看到同胞与祖国深陷火海百感交集?是由于爱人背离的痛楚终于可以彻底开释?

片尾缓缓打出两行字幕“次年,福原优作被证明去世亡,去世亡证明有作伪的痕迹;几年后,聪子赴美”如斯。

作者再次布下暧昧不明的迷阵:优作坐的船真的被击沉了吗?他是诈去世吗?他和她团圆了吗?

统统都是歧路,通往迥异的命运。
作为不雅观众的我们乐意相信哪一种?或许只能取决于我们自己对爱有多么坚信——在它被那样磨练或者说被那样侵害之后。

聪子还是《特工之妻》影中片子中戏的女主,为这部默片配乐的歌曲歌词是这样的:“我的全体身体都沉浸在悲哀之中,这可能是短暂的爱,但它仍旧给我快乐,在这个悲惨的天下,我们乘着梦想的船,但很快就沉入日光的波涛之下,我忍不住流下连串的泪水。
如此短暂的爱,你和我只是短暂的一对,相信我们的心是沉着的,但在内心深处像火一样燃烧……”

这是不是埋伏的答案?不知道。

4

《特工之妻》还埋伏了迷影的彩蛋,黑泽清在影片中明确致敬了两位前辈:小夫妻一起看电影,在新闻宣扬影片之后,正式放映的是山中贞雄的《河内山宗俊》;另一处,优为难刁难不雅观影归来的聪子说:“沟口的电影一定是部精品吧?”

我查了一下韶光表,1940年沟口健二出品的电影是《浪花女》,该片描写了三位性情迥异的妻子,田中绢代扮演的女一号是一位主张特殊硬、对丈夫的奇迹深度参与因而产生各种抵牾的非范例日本妻子。
黑泽清是信手拈来纯挚致敬?还是因利乘便与自己这部“以妻之名”的作品暗通款曲?

《只为女人拍电影:沟口健二的天下》一书的作者、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曾经谈到过战役刚刚结束后,那些“合时而做”的日本电影,也提及了黑泽明的那一部。

对这些主题先行的电影,他的总体评价不高,可也坦言“但我在少年时期,对这类作品中的某些作品,例如《我对青春无悔》,就冲动得五体投地。
我那时确实想成为影片中所描写的那样的知识分子。
” (得得)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