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山脚下的“山楂之乡”,有一家食品企业,把小小的赤色山楂果做成了巨大的绿色家当。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经拥有8家子公司、14家分厂,拥有2000余家经销商,山楂栽种基地3万余亩,年综合生产能力20万吨,紧张经营山楂休闲食品、罐头食品、康健饮品等10余个系列400余种产品,覆盖全国10万余家商超卖场以及天猫、淘宝、京东、苏宁等30余家主流电商平台,产品出口亚、欧、美、非等18个国家和地区。这便是河北怡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坎坷发展
1968年,怡达集团的掌舵人李志民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金扇子村落。因家庭缘故原由未能完成学业,他18岁便开始了学徒生涯,20岁时自己创办了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厂。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李志民看到一台生产山楂食品用的小型蒸汽旧锅炉正在出售,心中一动,我能不能也办个果丹皮厂呢?
李志民居住的地方是“山楂之乡”。附近的承德市兴隆县北区险些家家都在生产果丹皮。李志民说干就干,很快买回了那台小锅炉。没有厂房自己盖、没有车间自己修、没有人手就找来了哥哥和弟弟,父子几个人一起,投资3500元热热闹闹建起了小型果脯厂,取名雾灵山果脯厂。
两年后,果脯厂竟有了几万元利润,李志民信心大增,准备大干一番,没想到却发生了意外。一个经销商与工厂签了一笔订单,首次订货代价5万元,货到之后厂里却迟迟没有收到货款。李志民按照联系地址赶过去时,经销商早已人去楼空。
辛辛劳苦几年的劳动成果转眼间成了泡影,李志民也迎来创业路上第一次严厉的磨练,是坚持还是放弃?不少亲戚朋友都劝他,别再苦苦撑着了,关门吧。李志民心中却只有一个想法:“吃一堑长一智,绝不轻言放弃!
”他筹集了为数不多的资金后,工厂又连续接订单、连续生产、连续发卖……
3年后,李志民偿还了所有债务。1995年,他收购了金水饮料有限公司。2000年,他又先后收购了5家企业,并涉足罐头、饮料行业,企业发卖额稳定在7000多万元。
李志民乘胜而进,构建起以山楂系列休闲食品、罐装食品及康健饮品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河北怡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兴市奇招
韶光追溯到2007年。这一年,怡达创造买卖越来越难做,很多网点的年发卖额从200多万元下滑到50万元,而且有40多个长期互助的经销商在4个月要地本地续停滞了进货,分布在全国10个地区的大区经理有7个辞职了。
山东省济宁市山楂食品经销商张延池说:“卖怡达集团的山楂片,如果一斤挣1元钱,卖别的牌子一斤就能挣2元到3元旁边,以是30%的经销商都不进怡达集团的货了。”
原来从2008年起,山楂制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就极为严重,仅白糖的价格就由原来的3000元1吨上涨到8000多元1吨。怡达集团在不到一年的韶光里,亏损了1000多万元。
情急之下,很多人都来给李志民出主张。有人说,“白糖这么贵,咱们也别用纯白糖的了,加一点添加剂,把本钱降下来就有竞争力了”。李志民却说,“降落产品质量的话题,本日不谈论,往后不谈论,永久不谈论”。
不降落本钱,财务月月告急,经销商纷纭撤出。面对此情此景,李志民却反向而行,不仅花1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能将鲜果在25分钟内速冻保鲜的冷冻设备,而且高调宣告要利用最优质的白砂糖。
提高了质量,改换了包装。接下来,李志民做了一件更为冒险的事——涨价。李志民首先将发卖渠道定位在大型阛阓和超市,又将产品的消费人群精准定位为时尚女性和都邑人群。除了常规货架发卖外,李志民还总结出在大型超市发卖的三大法宝——试吃、卖散货、设专柜。一套组合拳下来,2009年,怡达集团的发卖额平稳上升到1.5亿元。
2012年10月初,由于生产过剩,山楂涌现了15年以来的最高产量。此前,山楂收购价格高峰时,曾涌现过2元一斤的情形。而这一年,山楂价格一起走低,末了跌到2角钱一斤。
由于价格太低,一些栽种户承受不了丢失,砍掉了栽种20多年的山楂树。河北唐山遵化市山楂栽种户王永印就砍了将近50棵树。王永印说:“一棵树能产300多斤果,砍了很心疼,但是没办法,价格太低,不如早点换树。”
栽种户大规模的“砍树风”让李志民非常焦虑:树砍了,集团发展的根基在哪?没有好山楂,产品质量又从何谈起?
怡达集团卖力采购的员工创造集团的指令出乎猜想:2012年10月末起,公司的山楂收购价为每斤4角钱。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怡达集团一直地让员工提价,而且指定每隔10天必涨一次价。
李志民在不到两个月的韶光里,将市场上的山楂价格逐渐稳定在7角钱一斤。栽种户争先恐后地把山楂往怡达集团送,再也不张罗砍树的事儿了。
这次事宜,怡达共收购1万多吨山楂,多花了500万元“冤枉钱”,然而,承德地区的20万亩山楂林却得以保全。
创新工艺
在山楂栽种领域,药用代价最高的是铁山楂,但铁山楂太丢脸、太酸涩。如何通过风雅加工,让铁山楂的不雅观感和口感都能适应多数人的需求呢?
怡达人进行了10多年的创新。他们一方面秉承传统山楂加工工艺和技能,另一方面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山楂深加工工艺的技能研发及科技创新。怡达集团与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等达成了长期技能研发互助,并针对企业自身及承德地区特色农产品科技研发、考验检测需求,先后建成了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联合研发实验室、河北省企业技能中央,使企业具有海内前辈的研发考验能力,可为承德周边企业供应高效便捷的产品研发、考验、检测等免费做事,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每年推出数十种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能,不断引领山楂食品行业发展。
比如进行山楂果肉提取,传统方法是加水蒸煮,但这种工艺会使山楂有效身分流失落较大,且产品随意马虎变质。怡达集团开拓出了利用白糖为溶剂进行包裹性熬制的方法,使山楂的有效身分得到最大限度保存,又使产品光荣、口感等指标得到有效提升。
1997年,怡达集团主持制订了承德市第一个规范性山楂产品标准《山楂系列产品》(Q/CWG01—1997);2006年,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蜜饯通则》(GB/T10782—2006),并制订了海内第一部山楂产品绿色食品企业标准《Q/HY—LS01—2006》;2009年,怡达集团的山楂产品企业标准成为河北省地方标准;2011年,怡达还参与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蜜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宋美倩 通讯员 咸力东 李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