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教坊曲名,后被用作词调。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询《巫山一段云》词注:“《临江仙》则言仙事。
”五代词人以此调为题,多由仙事转为艳情。
李煜此调名《谢新恩》,韩淲此调名《画屏春》,李清照此调名《庭院深深》,贺铸此调名《雁后归》《想娉婷》《采莲回》《鸳鸯梦》,徐似道、康与之此调别号《瑞鹤仙令》。
此调体式较多,唐人常喜用者为A式,双调,五十八字,高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宋人常喜用者为E、L、M三式,双调,五十六至六十字,高下片均各五句三平韵。
另有长调,后叙。

词谱:十五体

教你学填词210临江仙1/4 休闲娱乐

A 五十八字(唐人常用)

(仄)仄(平)平平仄仄 [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注:高下片第四句均以仄平平仄为正例。

词例: 冯延巳(唐): 临江仙

秣陵江上多离去,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向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欧阳修(宋):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B 五十八字

A式上片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

牛希济(唐): 临江仙

峭碧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喷鼻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
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毛文锡(五代): 临江仙

暮蝉声尽落斜阳。
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萍远散浓喷鼻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悲惨,云散碧天长。

C 五十九字

A式上片第四句(仄)平(平)仄改为(平)平平仄仄。

词例: 王不雅观(宋):临江仙

别浦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
绣屏珠箔绮喷鼻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桃花应似我柔肠,不禁微雨,堕泪湿红妆。

胡铨(宋):临江仙

我与梅花真莫逆,别来长恐因循。
几年不见岭头春。
栩然蝴蝶梦,魂梦竟非真。

浪蕊浮花空满眼,愁眉不展长颦。
此君还似不羁人。
月边风畔,千里淡相亲。

D 五十九字

A式下片第四句改为(平)平平仄仄。

词例: 许庭(宋):临江仙

不见隋河堤上柳,绿阴流水依依。
龙舟东下疾於飞。
千条万叶,浓翠染旌旗。

记得当年春去也,锦帆不见西归。
故抛轻絮点人衣。
如将亡国恨,说与路人知。

后注1: 词谱中(平)或(仄)指括弧内字可用平声字亦可用仄声字,但以所标字为正例。

后注2: 词谱中双竖号之前字均为韵脚,须叶韵。

后注3: 古人词中有些字与我们现在发音有别,对这些字须依词韵来确定,而不能大略疑为古人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