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武汉方言版《在此》

赵雷的成都,佟妍的杭州,李志的南京,万青的石家庄,鲍家街43号的北京,雅歌的昆明,陈鸿宇的额尔古纳……...戴上耳机,你可以听遍全体中国。

头条人物第8期│冯翔十年后回到武汉用音乐追忆家的味道 休闲娱乐

而武汉有冯翔。
一首《在此》,唱响了诗意大武汉,网络播放量超百万。
近期,方言版的《在此》将作为武汉的市歌面世。
武汉民谣歌手冯翔是演唱人,这也影射了他身上的其余一个标签:武汉城市名片。

本期头条人物有幸请到武汉著名音乐人冯翔,听他在谈笑间,与我们聊音乐人生。

十年北漂

在冯翔位于后湖的事情室,我们见到了他。
惯常的休闲装扮,鸭舌帽下遮住了半边额头,让人看不出来这是一位60后。

冯翔大学主修医科专业,但自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一次在街边助兴演唱的经历,让他误打误撞走上了音乐之路。

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在酒吧驻唱。
冯翔的这份“音乐兼职”从1990年持续到了2004年。
2004年,冯翔决定去北京闯一闯。
这一来一去便是十几年光阴。

北京是音乐人实现梦想的胜地,但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大多都跟《解忧杂货店》里郁郁不得志的秦朗一样,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同时,还要困难地坚持自己的梦想。

去了北京后的生活,与他所想象的音乐之路大相径庭。
冯翔开始疑惑人生,“我离开武汉来北京这么多年,却一事无成”。

他说,有一句话特殊俗,却也特殊能概括他北漂的心情。
“偌大一个北京,却没有我的安身之处。
”晚上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片片灯火通明的小区,异地流落的孤独感更加加重。

后来在北京结婚生子,面对孩子的教诲问题,冯翔显得更加无助。
加上碰着父亲病重,冯翔与妻子终极在2014年初回到了老家武汉。

游子还乡

再踏上故土,冯翔创造自己仍旧空空如也。
“我们夫妻俩都没事情,还带着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四个月后开始有了转机。
靠着朋友的关系,冯翔被约请到当时有名的酒吧老友记驻唱,终于有了经济来源。

冯翔为人所知的《汉阳门花园》便是在这个期间创作出来的。
“从北京回来很长一段韶光,我都比较低落,希望通过歌曲排解这些感情。
而我一贯都有一个欲望,想用武汉话写歌。
”2014年12月,冯翔根据自己的亲自经历,创作了汉阳门花园。

小样出来后,冯翔朋友们的反响普遍都以为很怪,但却非常好听。
此后一年间,冯翔不断调度这首歌的音调,直到2015年,汉阳门花园才正式揭橥。

作品甫一揭橥,就受到了追捧。
有粉丝如此评价道,这首歌看起来朴素,却由于灌溉满了浓浓的乡愁,仿佛是一首诗。

“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
”汉阳门花园对付武汉生活的动人描述,勾起了很多异地故乡人的思乡之情。
听说一位在日本旅呆很多年的武汉人,由于听到了汉阳门花园,哭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便买了一张机票回到了故乡武汉。

时至今日,汉阳门花园仍是冯翔最为人所知的歌曲之一,此后揭橥的随处颂扬的六渡桥和黄鹤楼,让冯翔在民谣圈了积攒了更多名气。

2016年12月17日晚,冯翔《和一张椅子谈音乐》个人音乐会,在武汉403国际艺术中央红椅戏院圆满落幕。
这是冯翔音乐生涯中的第一场真正的个人音乐会,也代表着他的音乐生涯迎来了新的活气。

民谣情结

内地的校园民谣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台湾民谣的影响。
台湾民谣以抒怀为主,比如著名的《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冯翔是受其影响的一代人。
他早期的民谣歌曲大多以抒怀为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东去列车》。
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歌词大略,却让人回味无穷,也是冯翔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

在他看来,一首好的民谣歌曲,它便是复古的、个人化的、最自然化的表达,这也就注定了它火不了。

民谣音乐最初只是文艺青年的专属品,但是这几年开始变得大众化,比如前几年大火的《成都》。
对付这些歌曲,冯翔把它归为吉他伴奏的盛行歌曲,离真正的民谣实在还很远。

“民谣是一个自然的东西,不可能消亡,一定有一些人会把它延续下去。
喜好它的人真的很喜好,不喜好的人便是不喜好。

最近,冯翔揭橥了最新的作品《摇篮曲》的demo。
这首歌发布的契机,正是他的小儿子满月的机遇。
歌词里满是怜爱。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部音乐随笔《和一张椅子谈音乐》。
从北京回来后,冯翔经历了一段相称低迷的期间,这段韶光他没有闲着,陆陆续续写下了400多篇有关音乐和人生的感悟随笔。

终极呈现在新书中的87篇笔墨,大都是关于音乐教诲、音乐治疗、民歌、音乐对民气理影响等方面的不雅观点。

光阴匆匆独白,将颠沛磨成卡带; 已枯倦的情怀,踏碎成年代。
陈鸿宇的《空想三旬》这几句歌词,彷佛也是冯翔的写照。

过往的经历,造诣了冯翔。
回到武汉的冯翔,可以说是真正找到了发挥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
武汉是个充满故事情怀的地方,让他有抒发不完的灵感。

就如他所言,汉阳门花园可以代表武汉,但没有一种音乐能代表武汉的全部。
楚剧旋律幽美,曲调丰富;汉剧高亢激越,豁达流畅。
这两种结合在一起才是我们的兼容并包的大武汉。

编者手记

从名不经传到名气渐长,从放荡不羁的摇滚到文艺清新的民谣,从盛行中文到方言演唱,从作曲写歌到出书谈人生,冯翔的音乐之路走得有条有理。

但不论人生处于低谷还是高潮,冯翔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靠近2小时的采访互换,冯翔侃侃而谈,特殊是谈到民谣时,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

冯翔曾说过,他不愿意做一个被大家娱乐的艺人,而这种坚持不仅表示在音乐上,还有生活中。
他想做更多的事情,让大家理解音乐是什么。

业余韶光冯翔走进校园,给小学生们上课,见告大家武汉话怎么变成歌曲。
很多人因此对汉剧和楚剧产生了兴趣,这让他非常有造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