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怀疑苏梅与成东青间的爱情,认为苏梅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利用“东子”这只癞蛤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成东青因追求苏梅而患上肺结核,在他休学期间苏梅对成东青的关怀,足以说明她已经接受了成东青。苏梅去美国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睡了”成东青,并非对二人爱情的结算或对成东青的报答,是因为她认为完成美国学业后有回国的与成东青修正果的可能性,毕竟本分的女性轻易不会拿性作交易。苏梅后来为了留在美国接受了其他男人,并向成东青宣告“分手”,这也进一步说明苏梅承认和成东青曾经牵过手,否则何来“分手”。应该说成东青在追求苏梅这件事上是成功的。

  有人认为自苏梅为留在美国而抛弃成东青那时起,他们俩的爱情已经结束。其实不然,他们间真正的故事此时才刚刚开始,不一样之处仅在于之前的主角是苏梅与成东青,而之后成了成东青一个人的独角戏罢了。成东青在学生面前调侃他的爱情,并不是对苏梅的忘却,而是其对成功的渴求。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合伙人》与其说是关于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兄弟的创业故事,不如说是成东青独自演绎的他与苏梅的爱情悲剧。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中国合伙人观后感800字 知识百科

  苏梅单方面终止与成东青的恋情后,成东青一直在设想与苏梅的重逢,希望苏梅能够对他说“我为你的成功感到骄傲”。为什么会他有这样的幻觉呢?我想成东青一定是欲通过自己的成功来证明苏梅的选择错误,让苏梅后悔,甚至再让他们死去的青春复活,这成了成东青努力创业的原动力。也正是如此,在新梦想成功自己成为留学“教父”后,他才总是强调自己在新梦想的领导地位、大股东地位,而极力反对新梦想的股改和上市,因为只有这样成东青才能成为新梦想真正的所有人,才能证明新梦想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而一旦新梦想股改上市,被社会化了,成东青担心新梦想不再由他一个人独有和控制,如此的话“新梦想的成功就是成东青的成功”将难有说服力,这显然违背了成东青的人生目标。

  然而在成东青与苏梅真的重逢时,并没有上演成东青用尽气力导演的那一幕,此刻他终于意识到并接受了他和苏梅间的青春早已死去,永远不能复生的现实。从那儿以后,成东青才真正、彻底放弃了苏梅,不再幻想用新梦想作为征服苏梅的工具。可以说,他对新梦想的控制欲与对苏梅的单相思同时终结。去除了此心魔后,成东青才能真正正视王阳和孟晓骏的存在,放手推动新梦想的上市,将新梦想献给社会。

  看来苏梅的闪现改变了成东青的一生,也成就了成东青在《中国合伙人》中的系列悲剧。

  篇二: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成东青发起设立新梦想的动机前面已经提及,就是为了向苏梅证明他的成功,用这些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魂。然而,成东青非常清楚,成就新梦想仅靠其一已之力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合作力量,于是他想到了大学的好友王阳和孟晓骏。

  王阳是经成东青邀请,第一个加盟新梦想的合伙人。那时王阳刚被Lucy抛弃,虽然其对此故作无所谓,其实内心无比痛苦。王阳是个追求浪漫的人,因此其加盟新梦想主要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赋予新梦想更多意义。所以,王阳的加入没有给成东青造成威胁,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能够在新梦想和睦相处,并在很多的分歧中站在成东青一方。

  孟晓骏则不同,他在王阳和成东青眼里历来就是个自私且有思想的家伙。他的加入确实给成东青的新梦想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孟晓骏对美国极度迷恋,真的到了美国后,却受到了诸多歧视和怠慢,这让他的自信极为受挫。后来,他明白只有获得强大的力量才能受到美国尊重,于是他选择了与成东青合作,试图通过新梦想成就一翻大业,以平复美国梦带给他的创伤。而成东青也需要利用孟晓骏的美国经历来加速新梦想的成功,于是二人各自心怀鬼胎的走在了一起。然而,在新梦想朝向何处走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孟晓骏希望新梦想通过股改上市,最终实现公司的做大做强,而成东青则反对上市,力图维持其对新梦想的统治地位。新梦想的股改必然背离成东青设立和经营新梦想的人生梦想,不上市孟晓骏加盟新梦想则失去意义。因此二者间的矛盾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在这场新危机中,成东青掌握着决定新梦想生死的主动权。或许是因为被苏梅伤害过深,存在补偿心理,使得成东青在处理此次危机时,竟然转换为苏梅式的冷酷角色,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最终导致了孟晓骏的出走。

  其实,自从王阳、孟晓骏加盟后,新梦想就不再属于成东青一个人了,尽管两位合伙人是小股东,但仍是股东,仍可怀揣梦想。成东青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忽略其他合作者的梦想,最终导致了新梦想的信任危机。

  如果将梦想比作天鹅肉,那么三人皆为天鹅肉而来;如果一个人将天鹅肉独吞,其实相当于将合作者当作了天鹅肉。

  篇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看了《中国合伙人》觉得剧情与人物好多方面都有点假,但是想一下电影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展现,中国合伙人三位主角从不同的方面对我这个奋斗在城市的农村青年有着激励作用。

  我很嫉妒成东青又傻又聪明

  黄晓明一开始是一个土鳖,感觉是一下老实胆小的人,但是因为在外做家教而被学校开除后开自己的培训机构,突然就成了一个很有管理能力,很厉害的一个老实,回到现实真的想了想机率挺小的。

  首先不否定,中国合伙人看了之后确实感觉中国有很多有能力的人而且很多方面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了,我们有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我们非常自信,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的原型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我非常佩服成东青,因为我虽然感觉他傻傻的但是好像有种特别的功能,特别是英语,他学习英语怎么那么厉害,或许是我嫉妒吧,因为我一直想学好英语但是一直学不好,成东青成了我的榜样,我也好想像他那样把整本英语词典都能背下来,真的太神了,我汉语词典也认不完全。

  现实生活压力大,王阳心态我最喜欢

  佟大伟扮演的王阳说实话我看完整部电影后感觉他是活的最潇洒的一个,但是我感觉他一点也不像搞技术的,这跟现实中差别也太大了,现实生活中搞技术的这么文艺的人真的很少,剧中他突然说一句要结婚了,婚礼上说了三句让人很记忆深刻的话,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成熟现实的一个人,而且活的很明白,比成东青更懂得生活,只能说我也很想有他这种心态,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真的感觉有时候很累,但是生活要继续,明天会更加美好,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王阳是我最想成为的人,跟大众影评网上一些网友说的一样,真的我也想也为他这样的人,挺不错的。

  孟晓骏我不喜欢,但是我很认可他这个人

  再说说邓超扮演的孟晓骏,真的一开始我挺不喜欢这个角色的,感觉他的条件比较好有点看不起别人,出国后失意我非常理解,他是个爱面子的人,回国看到成东青办的学校应该是当时看见自己哥们混的比自己好有点不敢承认,也害怕。最后他们三个一起把学校办的越来越大,到最后要上市,最后才知道孟晓骏很多不被人知道的苦经历,他想要证明自己,跟有些人在公司很努力却得认可一样,他很努力但是平常不被人看到,他需要一种成就感,他很有能力,对市场把握很准也非常会创新非常大胆,我想这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敢想敢做,因为是男人,我们需要成就,我们不甘平庸。

  篇四: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若干年后一定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己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现在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一直用“有梦”标榜自己,觉得有梦想有追求是件特有范的事,看着书里、电视里、电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觉得自己活得特有尊严特鹤立鸡群,因为至少我渴望按自己的方式打拼。

  所以老是抱怨被家人“保护”得太好,束缚、没自由,没有获得应该有的追梦的机会;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机会施展72变。就像成东青跪着求自己老母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我也坚定地告别安逸、乏味现在看来挺舒服的生活。

  原因只有一个:追梦。

  其实,不太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往大地说,很俗套的四个字:功成名就;往虚地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往具体地话,希望能从跟电影搭边的任何事做起,最终进入电影行业。

  成东青最大的梦想是去美国,那个被无数美国梦描绘成天堂的地方,虽然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美国?美国有什么好?去美国能干什么?真去了美国还要不要回这个他“热爱的祖国”?

  可讽刺的是,在一次次被拒签,又被学校扫地出门后,为了生计,成东青干起了替别人圆梦,帮别人去美国的“勾当”。他说他的青春死在了贴满牛皮癣的墙上,因为他往墙上贴的不是当初自己深夜在图书馆点蜡烛看完800本书时希望换来的未来,他说这话的时候还不知道这800本书换来的另一个未来同样也能通往成功。现实的真实打败了青春的幻想,在牛皮癣面前青春悄悄阵亡。

  身边的人都不喜欢黄晓明,觉得他装逼,不过《合伙人》里额头发际线被往上推了X公分的黄晓明没有给人这种感觉。可能因为搭戏的是佟大为和邓超的关系,黄教主再也不用专心放电,兼职演戏了,教主明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个演员。

  三个同样有梦想的直男的友谊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海阔天空》、《外面的世界》、《光阴的故事》的合力轮番刺激下像重磅炸弹一样引爆泪点。一边悄悄点了下眼角快要滴下来的泪,一边懊悔应该买角落的座位。

  时间这东西,能让曾经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现在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多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篇五: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让我看到了那个追寻美国梦成风的年代,怀揣梦想的一群年轻人是如何在现实与梦想中找到那个平衡点的。剧中充斥着那个时代追梦的感动与辛酸,或者更多的是无奈。这部电影把一些东西感情具化了,把梦想写的很概念很具体,这或许就是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细细品过,却总有那么些许的细节跟语言打动震撼着我们。剧中人物性格迥异,成冬青一个典型的贫苦出身,土鳖比屌丝更加形象,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又是充满坚毅与执着的创业成功者形象,人物很鲜活,有自己的懦弱也有自己的坚持。孟晓骏张扬激进与自尊心极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碰壁,恰恰衬托出成冬青的“土鳖”—保持稳健。而王阳表现的则是中庸的形象,文艺愤青,三个人中间的调停人与润滑剂。

  那个年代告诉他们什么是梦想——美国,却也在无情的击碎着他们的梦。有的人梦想成真,有的人梦想却照不进现实。但是上帝却永远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正如片中所说: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他们眼中有梦想并且坚持就是幸福,无论这梦想是被现实绑架亦或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这是我明白的第一点。

  其次这个电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君子之交。逐梦路上有那么一两个志同道合或者是臭味相投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个感情不需要太多语言,不需要太多煽情的经历,只是随着岁月静好,许多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感情就这样不期而遇了。不论你发生什么,总会牵着那么几个人的心。有一天你觉得感情淡了,缘散了,但是只要你需要,你有困难了,它还会来到——泛泛之交,生死相随。这是我明白的第二点。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有多少人曾满怀憧憬有多少人背弃理想,又有多少人豪言壮志改变世界却被世界改变。“如果皱纹终将刻在我们的额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刻在心里。”用这句话收尾,可谓是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篇六: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这部片子吧,要说好吧,他算不上,但你要说好看吧,却是还是这么回事。

  要说就中国内地片而言算是不错的一款了,有个香港导演好歹有了点港片的味道。

  但这部片子吧,我感觉他是拍的有点意思,以下就纯个人观点了。对错勿究。

  故事的拍摄方式呢,是采用的比较新潮的港片拍法,但是故事内在的叙述脉络,却又是比较实在的内地风格。

  至于影片的主题嘛,我就更有了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之前就听说这是部讲述新东方的片子,而且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我还以为以为是沧桑的回望昔日的拼搏来着,结果还没开始品出味来,影片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精彩的校园生活,我又以为影片是来歌颂青春的,结果套着个大学的壳就开始了年轻人必不可少的爱情。青春爱情一直就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友情成了主旋律,在我终于明白友情原来是这部片子的主题时,他结尾处闹了这么一出,拜托,如果只依靠每个剧情转折后的几分钟拼搏的“调调”就能包装成一部励志片的话,你让《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片子所代表的的类型往哪放。

  尽管看完这不片子后有了不少感想,但那些感想还都是因为看时联想到其他事时而生的。

  最后用一段话来评价这不片子。

  它就像一个很有心的厨师烧的一桌菜,本来是想做一座满汉全席的,所以加了不少材料进去,但是偏偏功夫不到家,搞成了一锅大杂烩的和菜,你要说它的味道吧,却是不赖,但你要说它是到好菜吧,心里又实在无法认可。

  最后补一下几点小感悟。

  关于成冬青最后如此的成功,我只想说,精彩的人生背后尽是无尽的辛酸与苦累。

  还有在王阳婚礼时,孟晓骏说他们不提他演讲恐惧症的事,那确实是感触颇深,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仅有10%是语言交流,其他的90%依靠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对于一般人而言,别人的缺陷,要尽量避免触及,但是真心朋友,却是得提出来想办法解决的,可能最开始会伤到人,但是不说只不过是掩藏在了双方的心中,埋下危害感情的隐患。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说话很直的人更容易被他的朋友称之为真心朋友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中国合伙人观后感800字的介绍,更多关于观后感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