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康健的武汉,生活热气腾腾,活力涌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座有着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面对零散散发疫情、极度景象等冲击,城市发展步伐没有被打乱,经济保持平稳康健发展,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展现出强大的抵御冲击温柔应变革能力。
“我们永久可以相信这样的武汉”,这不仅仅是微博上全国网友的一句惊叹,更展现着这座城市的韧性活力,更友好的城市,更温暖的公民,更向上的发展,这样的武汉值得相信。
铆足劲冲刺撞线“整年精彩”
单场招商活动投资规模创新高
武汉经开区岚图汽车智造基地生产线上的聪慧新能源SUV——岚图FREE。李永刚摄
“武汉发展势头很好,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武汉的培植和发展。”8月27日召开的武汉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江河集团与武汉经开区签下“江河华中总部项目”。
也是在这场大会上,138个项目现场签约,涵盖智能制造、汽车制造和做事、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值得把稳的是,不少项目着重强调要为武汉重点家当“补链强链”。
“补链强链”,是武汉坚持“四伞并举、常急兼备、精准施策、统筹均衡”的举措之一。在光谷,已逐步形成上游光纤光缆、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块、下贱光系统设备的家当链企业群;武汉经开区联合16家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校成立“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家当协同创新同盟”,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百口当链的导入……
武汉拿出的实绩让人信服。这座超大城市不仅有应急的勇气和担当,更有谋远的寻思和定力。今年初的《政府事情报告》中,武汉设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张预期目标。同时设立力争实现的拼搏目标,努力把负增长的部分补回来,把应有的正增长部分追回来。
一辆辆汽车、一部部手机有序下线,铆足劲冲刺撞线“整年精彩”,一个个创新平台、一个个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今年上半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8251.4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5%,位居全国城市第9,保持了自去年以来“反弹力”势头。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后劲,在这里充分开释。
招商专员犹如企业“编外员工”
企业家“朋友圈”争当武汉“新业主”
通过优化审批做事,“一站式”办理已经成为常态。郭良朔 摄
本周,泽塔云董事长、CEO查乾的两个孩子就将在汉阳区入学就读。安徽人查乾笑称自己是“搬家”,也是“回家”。
毕业于原武汉工业大学(今“武汉理工大学”)后,他在京创办了泽塔云科技株式会社,目前已发展为超领悟云打算做事顶级企业,去年以来他开始与武汉接洽,汉阳区以股权投资办法吸引企业落户,签约一周后投资款即到账。目前,泽塔云总部从北京迁居到武汉,查乾正在发动企业“朋友圈”聚拢到汉一起做大做强。他说,招商专员折衷办理企业员工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他个人已在武汉安家,成了武汉“新业主”。
武汉的各级“店小二”一刻没停,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力争让“新武汉人”在武汉投资放心、事情顺心、生活舒心。
8月,在蔡甸区大集街,企业做事专员刘汉明赶到信达时期最新的自动冲压生产线,一对一辅导企业进行技改项目报告。企业总经理师伟说,跟踪企业发展多年的“老刘”,仿佛是企业的编外员工。武汉经开区税务局为解辖区凯晨公司资金周转之困境,两天实现925.54万元出口退税。企业说,“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近期,市委市政府派出多个督导做事组,调研各区、拜访企业,深入一线折衷办理企业在发展中的详细困难。当前的武汉,正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着力打造审批事变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得到感最强的城市。
“来了就如同一家人。”查乾说,相信在武汉我们会在云端飞得更高更远!
既要建好大道也要修睦小路
群众的事再“微”再小也要立时办
新修通的凤栖里路路面宽阔、标识清晰。徐一帆 摄
今年9月就要交付利用的光谷汤逊湖学校(北校区),前期周边配套道路狭窄。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获知情形后,立时方案在学校边新建龙城环路,并确定为东湖高新区2021年10条“微循环”重点路网培植任务之一。开学前,这条欢迎孩子们高下学的道路已经建成。
“既要建好大道,也要修睦小路。”今年以来,全市各区相继落成一批“微循环”道路。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想熏染:你关心的,都安排上了。再“微”再小,只要让城市肌体康健,武汉立时办。从已排至“31号”的地铁线到家门口的微循环小路,路越织越密;从普惠性托育、幼儿园延时离园,到居家适老化改造,为了我们共同的家,每个人都要照顾到。
今年,武汉再度成为全国59个“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之一。65项指标涵盖交通、教诲等,直指民生,推动公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办理。哪里须要修“微循环”路?哪里须要配建学校或医院?今后,武汉这些项目是否开建都将以城市体检报告为主要参考。
“最大限度为群众着想”,武汉全市高下把“各项事情要更加精心、细心、耐心、知心”落实到位,把对群众的关爱精确到每一个人,开释着浓浓的民生暖意。
一组数据可以解释:今年1—6月,全市民生支出839.57亿元,占一样平常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3%,教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较2020年同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武汉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操持(2021—2023)》会将城市体检创造的问题和短板项目化,利用三年韶光履行“补短板工程”。今后,城市体检将做到“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力争早日将武汉建成“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旅美作家在武汉找到60多年前的朋侪
这些善举每天都在武汉发生
8月25日,公交527路上,一名搭客溘然发病,一车年夜大好人上前帮忙。
前些天,一位八旬旅美作家通过本报寻朋侪,经武汉市民、媒体的热心接力,2天的韶光里,就找到了60多年前的朋侪,他感慨地说:“武汉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且还是充满了亲情的城市,我会终生难忘武汉这座城市。”
危急时候见义勇为、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提醒搭客主动让座……这些善举,每天都在武汉发生。在武汉郊野一处水域岸边戏水的两名男孩溘然落水,正在周围垂钓的张庆年夜夫赶忙施救,定居武汉多年的他说“没想到还会在手术台以外的地方救人”;一名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再次捐髓救人,4年间他已累计献血靠近1万毫升……
一座城的发展史,也是一群人的奋斗史。武汉,这座屈原留诗、岳飞屯兵、辛亥首义的城市,曾建起长江大桥,建起中国光谷,又万众一心筑起防疫钢铁长城,这里拥有江河湖海的原谅,有勇立时期潮流的闯劲,更有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坚韧。
从主动出示绿码、自觉排队核酸检测、履行社区自治公约的普通市民,到责任抢险救人、多年坚持捐帮助学的长江接济志愿队,武汉人识大体、顾大局,自傲从容、自律取信、有情有义。
这里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每十个武汉人中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算算武汉高校学子65.12%的留汉比例,听听武汉大学生在“光芯屏端网”等家当建功立业的故事,武汉的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科学家、企业家在各自赛道披荆斩棘,爱岗敬业的市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伟大抗疫精神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势能……与这样的武汉人在一起,定会在新时期演绎更多的精彩。
李佳 郑汝可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