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洒满了这条密布着碧绿色小草的羊肠埂道,它散发出一种吸引人的特殊味道,使我在那已被淹没的褐色土地上印下一个个脚印,脚环边上那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草在我每踏一步的时候,就攀上脚面,以毛茸茸的触感为我留下印象。
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良田,东边是,西边也是。在这个季节疯长着玉米,我站在它们高大身影形成的阴影里,看到错落有致的杆子上都结满了丰硕的果实。
往近处看,小道边上种着各种蔬菜:扁豆,黄瓜,茄子……还有那像打了蜡似的红番茄,饱满的闪着光,碧得出油的叶子衬托着一个个红艳艳的番茄,不从近处看,还以为是一朵朵牡丹。近一点,再近一点,我闻到了那只属于植物的清香,这个味道,似乎比任何昂贵的香水更胜一筹……
再近一点,那条甚至称不上小溪的水滩波光粼粼。伸手进去,凉凉的。撩起一捧晶莹的水珠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淅沥沥往下掉,发出了一声紧接着一声的“叮咚”脆音。草叶上也落了不少清澈的水滴,犹如露珠般反射着光芒,与青青的绿色搭在一起,煞是好看。
草越来越高,越来越深,驻足在那儿,已看不到来时的路,只有比我还高的野草淹没了我。我抬头向上望,灿烂的太阳已变成白色,还有天空,它一碧如洗,那么高,那么远,那么蓝,一朵又一朵纯又白的云在缓缓移动着。耳畔回响着的,是那一波又一波风吹过草木的“沙沙”声。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
慢慢地,我好像长高了,哦,不是,是草变矮了,终于看到了尽头。那棵普通的树木在阳光下,宛如镀了金边,看起来那么神圣。我放快了脚步,奔跑了起来,风掠过了我的发梢,心情是那么舒畅,让我情不自禁伸展双臂,迎接风的拥抱……
篇二:乡野小记
春末夏初,四月是美丽的季节,一树树的花竞相开放,在细雨与微风中摇曳,轻舞旋律,花瓣纷纷扬扬飘落,流光溢彩。“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也是播种的季节,忙碌的季节。田间地头,农民伯伯撸起袖子,举起锄头开垦刚刚复苏不久的大地,拿起种子向土地里播撒,播撒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蒙了一春尘土的小草和树木,在春雨的滋润下像打了啫喱,亮丽清新;一朵朵油菜花穿上了缀满碎金的礼服;路边的豆荚鼓鼓的,好像马上就要裂开似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的乡野一片丰收的景象:咧着嘴的石榴、胖胖的大南瓜、细长的丝瓜等,在阳光、雨水的精心呵护下,它们长得格外精神。人们唱着欢快的歌,挥舞着镰刀,颗粒归仓。小孩子们也在一旁忙乎开了,嘴里含着一根“茅茅针”,那哨声忽高忽低,带着弧线飞向远方……
乡下人家的小院里,鸡鸭是最常见的。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低头专注地啄着玉米粒;鸭子扑扇着翅膀,在水中嬉戏,洁白的羽毛在水面上浮动;小狗懒洋洋地趴在家门口,悠然自得……
太阳慢慢地落下了西山,夕阳抹去了最后一缕余晖,星星爬上了夜空。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坐在小院子里,聊聊家常,谈笑间消除了一天的疲惫。孩子们精力充沛,捉迷藏、斗鸡……玩累了,就躺在妈妈怀里,在星空下不知不觉睡着了。
乡村的风景是一幅迷人的水彩画,乡村的生活更是一杯醉人的美酒!
篇三:乡野村景
碧野绿林,重山复水,乡间洒满圆滑卵石的小道,处处充满着乡村的自然气息。我受朋友之邀,悠闲踏步在这美丽的乡野之上,轻松惬意。
走了很长时间,却望不到村落的影子,我的心里非常着急,眼前的一重重山,一道道水,好像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让我没有出路的选择。我来回踱步,一会儿朝东走,一会儿向西走,心急如焚,像被狮子一样追逐着。花香得正浓,柳绿得正深,鸟儿正声声歌唱。看似没有出路的漫长小路,我一转身,忽见一个小村落。村头的石头上坐着一位老爷爷,他满脸皱纹,双颊神凹,却手持蒲扇,用微笑的面容望着我。村里的屋子用木草搭成,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意。
箫声脆了,脆了,脆了;鼓声重了,重了,重了;村子近了,近了,近了!人们吹呼着迎接我,乐声齐奏在村子上空,大家热情地拥抱在一起,一言难尽欢乐之情。
这里的村民衣冠简朴,领上戴着小小的银坠,衣服上的雕花雅致而不华,腿上套着鲜艳的长筒裙,一片古风依然呀。
我坐在木椅上,凉风、花香向我扑来。年末了,村民们摆出腊肉、醇酒、鸡鸭招待贵客,我们饮酒作乐相见如故。
乡野之行,我乐在其中,回望一片碧绿,我恋恋不舍。山,依然青翠,水,依然碧蓝,人们,依然欢歌奏乐。倘若有一天,我白发披肩,仍能拄着拐杖来做客,也是一种快乐。
篇四:乡野的风
我爱乡野的风。熏风吹着泥土的软,土上生着明媚的花儿,花间洒着的细雨点,胜过爱贫穷和无限期的思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如水般隽永清新的散文《春》,弥漫着迷人的乡土间的气息,泌人心脾。扎根于自己生长的那片故土上的文学创作,总是透露出平淡、质朴而又真实的感觉,让人无须开口言语,一切尽在心中。
季羡林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读他的访谈《小草与大树的对话》,我仿佛听到了草丛中蟋蟀的吟唱,嗅到了林木间“野芳发而幽香”。老一辈的读书人,从乡村走出,在其言谈与创作中又回归自然的美,让人在淳朴的氛围中领略至深的学问和至上的精神品质。
乡野的风,吹起读书人前行路上的沙尘,吹起他们的衣角,吹起他们思乡怀人的心水,涟漪圈圈,荡漾开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告诉我们文人作品中的忧思与情怀的源流,即对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的热爱和对他过往的追忆、眷恋。
乡野是读书人创作的木本水源。乡野之本挺拔则其木佳秀繁茂、万古长青;乡野之源长流,则其创作之水清澈,注一渠,渠清如许。
当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阻挡了乡野的微风,当坚硬无比的水泥地掩盖了泥土的芬芳,如今的我们,剩下的只是“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那种源自生命之初的热爱与追寻,最终抵达优雅从容大自在,这种创作的精神与本能,令今天的读书人,自惭形愧。
无法阻挡如今的城市化进程,我们就应处理好创作与时境的关系。心中要有对乡野风声的挚爱,文字中也要有对现代生活的期待与忧思。创作要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真正的宁静,而不是简单地沉浸在乡野的梦中,也不是一味地充斥社会发展带来的烦恼,而是心中所栖,在内心修篱种菊,同时又能享受尘世的幸福。
我爱乡野的风,也爱梦想筑成的繁花似锦。
篇五:无限风景在乡野
乡间,令人神往;田野,令人陶醉。只是没有了田野的乡间,不免有些寂寥;若田野不存在于乡间,则少了一份农家乐趣。而当两者结合,不免有种恬然心境。
没有城市的污染,没有匆忙的生活节奏,却有作物生长与劳动人民的和乐生活。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使有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人也总以苦为乐。不为生活,只是心中喜好使然。
光阴荏苒,由春至夏,仿佛只是一晃眼的功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傍晚的凉风习习吹来,送来了阵阵稻花香,仿佛是一个个稻穗宝宝,再向大家致谢,感谢他们让他们从花结成了果实,同时也在预示着农人们今年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庄稼将会有个好收成。于是,人们笑得更慌了,犹如在喉咙里系了一个小铃铛,清脆悦耳。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好像在为人们的大丰收而感到高兴。
小麦忙完了后,人们可没有闲着,有播下了小麦种。即使秋天是大多文人讨厌的季节(代表了悲伤),但农人的心里却异常充实,积极向上,因为在离家不远的田野,有着它们的希望。秋雾现身,一切朦朦胧胧,好似进入了真善美的爱的境界。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当整片大地银装素裹,世界仿佛都静止了。而田野上的生物,也在继续着力量,待来年重出江湖。火把节的晚上可就显得壮观了:孩子们高举着用稻草扎的火把,麻烦大人将他们点燃,兴高采烈地举着它在田野跑步,欢咏着明年的丰收。
当窗前又传来几声鸟叫,当大树重吐绿芽,当草根又在蓬勃的生长……一切都预示着春天来到了。
从这梦幻般的欢快与喜悦中醒来,不觉像话神作乡村田野的一员,点缀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美化人民的生活。
篇六:乡野抒怀
清明节到了,暖风迎面吹来,到处鸟语花香,人们的每一个毛孔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真的回来了。爸爸妈妈和我决定回乡村外婆家走一走,一来看望看望外公外婆,二来踏青看看农村的优美春景。
我们骑电动车选择一条超近的小公路,乘渡船去外婆家。听说可以坐船,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们一路不快不慢,观赏着美景,惬意极了。远望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形成了“一泼未平一波又起”的碧海;近看家家户户门前粉的桃花、白的梨花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路两旁大片的油菜花穿着金黄色的衣服吸引了蜜蜂的忙碌、蝴蝶的起舞、人们的赞叹,而我们简直是在花海中穿行。一路谈笑,不知不觉来到了河口。“哎哟,渡船呢?”爸爸惊叫。“这个渡口早就不摆了。”一位热心的大婶给我们指路,“你们转到北边那个渡口去,那儿还摆渡呢。”
因为不熟悉路,转了几个弯,终于看到渡船了。“船来了,不用等,真幸运!”妈妈高兴地说。我跑上船,感觉船在水上还挺稳的,水面吹来的风有点凉,但很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河面很宽,水很清,我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真想伸手去抓。“这渡船大概有几百年历史了吧?”一位叔叔问。“不知道,反正很久很久了。”摆渡的爷爷说。“看,大桥快造好了,这儿的渡船终于要成为历史了。”爸爸感叹。“大桥好长,真雄伟!”我不禁赞叹,大人们听我这么一叫都笑了。
过了河,进了一个村庄,家家都在忙着做午饭,有点热闹又不显得吵闹。“清明小长假,在外打工的人,都回家祭祖了。”“是的,借此也是一次家人团聚。”妈妈附和爸爸说。“爸爸妈妈,那么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在表达思乡之情吗?”“你想的很不错嘛!”爸爸夸我。
在村子里,我们绕来绕去,在一位同行的叔叔带领下才出了村庄,找到回外婆家的路。“真不愧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说,爸爸妈妈笑。终于看到了外婆家雪白一片的梨园,金黄油菜花簇拥下青墙红瓦的两层小楼……而外公、外婆早就在路口笑呵呵地迎接我们了。
我们回到乡村,与春天撞了个满怀!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乡野的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写景作文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